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962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docx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符合ISO9001:

2015/ISO14001:

2015标准)

1.0范围

1.1覆盖的产品

本手册覆盖的产品:

电子产品用硅橡胶制品生产与售后服务。

1.2覆盖的区域

本手册覆盖的管理体系活动的区域和场所包括生产部、品管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工程部、PMC部等涉及产品的制造现场和部门。

1.3覆盖的体系要求

本手册覆盖ISO9001:

2015/ISO14001:

2015标准的全部标准内容。

1.4关于“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要求不适用的说明

公司依据顾客的技术要求生产,因此标准8.3条款“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要求不适用。

公司确保不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

2.0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GB/T19001—2015idtISO9001:

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2015idtISO14001:

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ISO9001:

2015、ISO14001:

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0手册的管理

3.1本手册的编制、出版、发放、修改及换版等工作由公司体系管理部统一归口管理。

3.2本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手册版本为A,依次为B、C、D、E……。

本手册修改状态为O,依次为1、2、3……。

3.3本手册为受控版本,盖有“受控”章,作为受控标识。

3.4本手册发放管理

A)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持有红色“受控”章的手册,并进行编号、登记,实施更改控制。

B)向第三方认证机构呈报盖红色“受控”章的受控文本,亦实施更改控制。

C)需要时向上级机关、顾客和其它部门提供盖蓝色“受控”章的受控文本,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并进行编号、登记,不实施更改控制。

D)手册持有人员有妥善保管手册的责任,不得复印、外借、外送;发生损坏和丢失时应向部体系管理报告,员工调离本公司时应交回手册。

3.5手册的更改管理

在执行过程中,员工有权对手册提出更改建议并反馈到体系管理部,由体系管理部统一研究处理;对质量手册实质性内容的修改,由总经理批准,在正式更改前应按原条款执行,任何人不得自行其事;

局部更改时,由体系管理部将更改页和更改通知单发给每一位受控手册持有人;手册持有人得到通知及更改页后将更改页纳入自己的手册中,并填写《质量手册更改记录表》将原页码交回体系管理部,体系管理部留存一份,加盖“作废”“保留”标记后存档,其余全部销毁;

换版更改时必须在发放新版手册的同时及时收回原受控版手册,除保留存档并加盖“作废”和“保留”标识的手册外,其余全部销毁。

3.6手册评审每年进行一次,手册换版要按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

3.7本手册的解释权属公司体系管理部。

4.0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本公司依据ISO9001:

2015标准及ISO14001:

2015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公司产品特点和战略规划,制定公司的组织结构,具体可参见附件1。

公司建立和保持【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最高管理者应确定与本公司质量环境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因素(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知识、绩效等相关因素)和外部因素(国际、国家、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变动和价格、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因素或条件。

本公司定期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和适宜。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公司建立和保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以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帮助本公司更好的建立清晰的方针和目标,做到目的明确;由于相关方对组织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公司应确定:

4.2.1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公司的相关方包括:

顾客、股东、员工、银行、外部供应商、雇员及其他为组织工作者、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非政府组织等。

4.2.2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公司应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便于理解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在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时,公司依据以下考虑:

4.3.1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见4.1;

4.3.2相关方的要求,见4.2;

4.3.3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特点,标准的所有条款均适用于本公司并决定全部予以实施。

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见1.0。

4.4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总则

本公司依据ISO9001:

2015标准及ISO14001:

2015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形成文件,本公司全体员工将有效地贯彻执行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4.4.2过程方法

本公司按照ISO9001:

2015标准及ISO14001:

2015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对本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并实现本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

4.4.3本公司通过以下活动对过程实施控制:

本公司对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确定,主要过程的识别详见以下附录A&附录B,对公司主要过程的识别及与COP的控制过程,[客户导向过程与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相互关系矩阵表](附录C);确定每个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附录A.公司主要过程的识别及COP之章鱼图:

 

附录B.顾客导向过程(COP)

C1订单审查M1经营计划

C2 新品开发/工程变更M2内部审核

C3 生产/交付M3管理审查

C4客户服务M4持续改善

S1文件记录

S2人力资源

S3生产设备/模具控制

S4标识与可追溯性

S5采购

S6量测设备

S7监视和测量

S8不合格品

附录C.客户导向过程与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相互关系矩阵表:

[各过程乌龟图]

 

4.4.4制定文件确定过程实施所需的准则、方法、测量及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4.4.5确定和提供每个过程实施所需的资源;

4.4.6规定每个过程相关执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4.7依照规定实施各个流程,以实现策划的结果;

4.4.8对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定期进行体系评审,必要时变更过程,以确保过程持续产生公司期望的结果;

4.4.9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持续改进过程以及实现结果。

5.0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5.1.1.1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5.1.1.2确保制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5.1.1.3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与组织的业务过程;

5.1.1.4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5.1.1.5确保获得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5.1.1.6沟通有效的质量&环境管理和符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5.1.1.7确保实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5.1.1.8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1.1.9推动改进;

5.1.1.10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5.1.2.1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5.1.2.2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5.1.2.3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质量环境方针

5.2.1制定质量环境方针

本公司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环境方针,体现满足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持续改进的承诺,并使其在各层次得到充分的理解及切实的执行。

方针应满足以下要求(但不限于):

5.2.1.1与本公司的宗旨相适应;

5.2.1.2考虑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

5.2.1.3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5.2.1.4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环境目标的框架;

5.2.1.5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2.1.6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

5.2.1.7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实现环境绩效,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

现声明如下:

A>质量环境方针:

群策群力、品质至上;精益求精、客户满意。

B>环境方针:

遵守环保法令;预防环保事故发生;持续改善环境,满足社会及客户需求。

围绕公司质量环境目标的实现,我们已在相关部门和层次上建立了分目标,形成了文件体系,任何与我们有关的顾客都会从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5.2.2沟通质量环境方针

质量&环境方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沟通:

5.2.2.1管理层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将质量&环境方针宣传到本公司各层次,确保质量&环境方针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实施。

5.2.2.2在每次管理评审会议上,总经理组织对质量&环境方针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对其做出必要的调整。

5.2.2.3当有相关方需要公司提供质量&环境方针时,可通过公司网站进行获取。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公司最高管理者根据产品要求、顾客要求以及公司生产和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合于公司自身情况的公司组织架构(见附录一“公司组织架构图”),同时建立【组织架构和岗位说明书】来规范公司各级组织架构及相应岗位职责的控制,确保各层次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予以规定并得到沟通和互相理解;以:

5.3.1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3.1.1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5.3.1.2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绩效及其改进机遇(见10.1),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5.3.1.3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1.4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6.0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公司制定【风险和机遇的应对管理程序】,明确风险和机遇事件的识别方法/途径、风险和机遇事件的评估方式、制定主要风险和机遇事件的应对措施的要求、评价这些措施有效性的方法。

6.1.1.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分析其风险和机遇,进行风险和机遇调查。

6.1.1.2总经办按类别对各部门上报的风险和机遇进行整理后,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6.1.1.3总经办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考虑下述方面,对风险和机遇的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公司的主要风险和机遇的事件:

1)违反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的;

2)相关方的合理投诉或高度关注的;

3)影响的范围涉及以其它城市和对人身健康有明显影响的;

4)资源、能源较大消耗;

5)产生重大影响的判定为主要风险和机遇。

6.1.1.4对主要风险和机遇采用目标、指标、风险和机遇管理方案或相应程序文件进行控制。

1)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变化;

2)新、改、扩建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

3)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

4)相关方提出的合理要求。

6.1.2环境因素

公司制定【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程序】,用以指导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登记评价,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定期更新。

6.1.2.1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覆盖公司范围内所有区域、原材料及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各个环,包括相关方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识别同时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以下类型:

a)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如汽车尾气、油烟等;

b)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

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c)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如生活垃圾和机器废油、废化学清洗剂等;

d)噪声排放:

如机器噪音等;

e)对周围小区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f)水、电、原材料等能源资源的消耗。

6.1.2.2环境因素评价,主要从对环境影响的规模、范围、发生的频次、社会关注角度、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资源消耗等方面进行。

6.1.2.3通过广泛的识别和科学的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作为确定环境目标\指针和管理方案,或主要运行控制的依据。

6.1.2.4对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在“环境目标、指针和管理方案”中作为具体实施计划加以控制,或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程序的方式加以控制;对因经济技术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时,要制定具体的控制计划。

6.1.2.5在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更新或新产品投产、新工艺的投入使用需要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侧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更新。

6.1.2.6正常情况下,每年组织对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更新。

6.1.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合规性评价

公司建立并保持【法律法规管理及合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和【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以获取并评价相关质量&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并跟踪其变化,以便及时更新。

通过以下要求进行控制:

6.1.3.1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与地方质量&环境部门的联系;或通过刊物、网站;或其他途径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最新文本,并确认其适用性;

6.1.3.2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并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1.3.3根据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变化,确定新的环境因素及法律法规要求;

6.1.3.4将已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时宣传,以能传达到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使其合规地做好各自的工作;

6.1.3.5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其评价的发放、使用和保管,按【文件、资料和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为履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公司每年要对适用质量&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基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至少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以期通过评价不断改进公司的管理。

公司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6.2质量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公司制定【经营计划管理程序】和【质量目标分解一览表】来规划公司的整体目标,并以目标管理方法层层展开落实,各部门依据公司整体目标制订相应的品质目标和环境目标实施方案并统计实绩,根据每年品质目标达成状况,通过管理审查会义审查评估绩效并制定下一年度的品质目标,使产品品质得到持续改善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质量环境目标应:

a)与质量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

c)考虑适用的要求;

d)与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e)予以监视;

f)予以沟通;

g)适时更新。

6.2.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2.2.1总经理组织本公司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即对实现方针、目标所需的资源和过程进行策划。

6.2.2.2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标准、顾客的要求,本公司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总体上涵盖ISO9001:

2015标准及ISO14001:

2015标准的所有要素,形成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工作指引,将所有影响质量及环境的过程纳入了控制范畴。

6.2.2.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策划应经总经理批准,并由管理者代表有计划地进行。

同时,在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6.3变更的策划

当出现新的情况,体系有变更需要时(如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特定的项目或合同要求等,公司明确规定,需要对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并保证这些策划不仅符合本条款要求,还必须与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其它要求一致,以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组织应考虑:

a)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责任和权限的分配与再分配。

7.0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以适当方式确定并提供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

公司建立【资源管理程序】对各类资源及能源进行有效管理,在保证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资源及能源,使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最大。

针对公司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和外包商过程。

公司建立了【采购控制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以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7.1.2人员

公司最高管理者根据公司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明确对各岗位人员录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控制要求,再结合个人技能和经历各方面的情况,以确保给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应的岗位委派能胜任的人员,为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7.1.3基础设施

7.1.3.1由管理部组织建立和保持【设施设备管理程序】,以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符合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及其他相关方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

1)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货运站、车库、仓库、办公室等)。

2)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如绘车辆、吊装机械、软件等)。

3)运输资源(如运输车辆等)

4)信息和通讯技术(如通讯设施、办公设备、网络等)

7.1.4过程运行环境

根据公司作业的具体需要,公司考虑工作环境中必要的人性和生理因素,确保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和心情愉快,包括:

a)社会因素(如不歧视、和谐稳定、不对抗);

b)心理因素(如降低压力、倦怠预防、情感保护);

c)物理因素(温度、热度、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

公司建立和保持【工作环境及6S管理办法】,以确定并管理所需的工作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公司在进行产品实现的监视和测量,建立【检验和试验管理程序】以及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时策划并实施控制计划,在控制计划中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

1)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2)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7.1.5.2公司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监视与测量结果之有效性,公司对监视与测量设备实施以下措施:

1)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若无此等标准存在时,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2)予以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3)对测量设备进行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4)防止可能使测量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5)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6)此外,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公司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予以保存。

7.1.6组织知识

公司应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公司制定【知识管理程序】以确定如何获取更多必要的知识,并进行更新。

组织知识是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

组织知识可以基于:

a)内部资源(如:

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获取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b)外部资源(如:

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以及从顾客和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7.2能力

公司制定并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对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从事与环境有关的岗位,都必须按不同岗位及所承担工作任务的需要委派合适的人员,并通过教育和培训确保公司员工都具备相应的的专业技能、质量/环境意识或专业能力要求。

公司各工作岗位,均须明确岗位职责,并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确定任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培训和特殊资格要求。

任职人员的能力鉴定,由管理部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组织进行,鉴定结果经各部门责任人审核(必要时,还应报请总经理审批)后委派人员到岗。

岗位任职资格的鉴定包括新入职员工和本程序开始执行时的在职员工。

管理部定期对各岗位员工的能力保持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定期评价结果应全面反映各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接受的培训、专业资格和服务意识。

7.3意识

7.3.1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识别,确定不同的培训要求,并形成相应的员工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的类型包括:

a)员工的入职培训;

b)质量/环境意识教育;

c)质量/环境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d)质量/环境特殊工作所需的资格培训等。

7.3.2培训工作必须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部均有责任配合管理部开展培训工作。

各项具体培训活动都必须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考核方式及负责组织的部门/人员,管理部负责监督培训的实施及控制。

7.3.3管理部负责结合培训考核、意见反馈和实际工作表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利改进培训活动。

7.3.4培训活动的开展及效果评价,必须包含:

a)遵守质量/环境方针和满足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各岗位员工的作业活动对质量/环境会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显着影响;

c)提高个人能力的好处;

d)在遵守质量/环境方针和程序以及满足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方面,各岗位员工的角色和职责;

e)背离规定的程序可能导致的结果。

7.3.5公司各项培训活动结束后均应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记录。

7.4沟通

7.4.1内部沟通和外部信息交流

为确保环境因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有效,公司建立并保持【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7.4.2信息的来源与职责

a)管理部负责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公司附近居民及团体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负责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等承包方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负责接收及统筹处理公司内、外部门所反馈的环境信息,是公司内外环境信息的反馈、处理中枢;

b)业务PMC负责公司与顾客之间质量、环境信息的交流,负责内部产品质量信息的交流,品管部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日常监控、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结果的内部交流;

c)采购部负责公司与供应商、承包方之间质量、环境信息的交流;

d)管理部负责新、改、扩建承包方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

e)各部门负责部门内质量/环境信息的反馈、传达,并按规定落实有关质量/环境信息的处理措施。

7.4.3交流内容

法津、法规等对质量、环境的要求,外部相关方的质量、环境要求信息,有关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资料,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针、环境管理方案,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监测、审核、管理评审的结果,产品质量信息,顾客相关投诉,公司的质量、环境绩效及质量、环境改进情况,质量、环境事故等一切与质量管、环境管理相关的信息均可作为交流的内容。

7.4.4公司内各级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所发现的质量、环境问题逐级向上反馈,受理者对此应妥善处理,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7.4.5公司自上而下的采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