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478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基础测评题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评书联播》节目正在播讲《隋唐演义》,如果按朝代顺序,接下来要播讲的是(  )

A.三国B.两晋C.南北朝D.五代十国

2.历史上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你一定结识了很多民族。

其中,金政权是由(  )民族建立的

A.回纥B.女真C.契丹D.党项

3.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  )的故事

A.孙武B.卫青C.韩信D.岳飞

4.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近年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③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几位同学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南方自然条件好②南方地域辽阔③中原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A.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6.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  )

A.洛阳B.景德镇C.西安D.宜兴

7.如果评选10~13世纪世界百强行业的话,宋朝的(  )将领列榜首。

 A.种植业B.丝织业C.造船业D.棉纺业

8.媛媛是生活在南宋的一位小女孩,就要过年了,她要陪妈妈去临安选购年货,因为那里是南宋(  )

 A.最重要的产粮地B.最大的商业都市 C.最著名的贸易港D.棉织业最发达城市

9.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当时文明世界的两大商港。

 A.广州和泉州B.开封和杭州C.天津和上海D.厦门和宁波

 10.某博物馆举办世界古钱币展,如果按出现的时间顺序的话,最先展出的纸币应是(  )

A.开元通宝B.美钞C.交子D.人民币

11.“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反映的是宋代(  )风气盛行。

A.喝腊八粥B.饮茶C.吃鱼D.饮酒

12.假如给宋代民居拍一组照片,镜头里可能会出现(  )①茅屋②瓦房③四合院④私家园林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

13.宋朝交通比较发达,街上见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  )

 A.马车B.轿车C.牛车D.驴车

14.爷爷问亮亮:

“宋代东京城内的瓦子指的是什么?

”亮亮应告诉爷爷的是(  )

 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建筑工地C.夜市D.剧场

15.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

A.李白B.文天祥C.岳飞D.辛弃疾

16.某年,北方发生旱情,元朝政府可通过下列哪条线路实现南粮北调?

(  )

A.洛阳──大都B.广州──大都C.刘家港──直沽D.福州──直沽

17.(  )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A.吏部B.户部C.行中书省D.中书省

18.小刘和小张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他们分别来自湖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种省级行政区的划分,始于(  )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9.老师布置七年级一班同学搜集元朝民族关系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

请你帮助他们整理出能够反映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资料,它们是(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④回族开始形成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0.某简历工作业绩一栏写有“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一定是(  )的简历

A.杜诗B.毕升C.沈括D.郭守敬

21.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等航海活动得益于由中国传入的(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22.今天石油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  )就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A.沈括B.宋应星C.祖冲之D.徐光启

23.后人可以从(  )一书中吸取战国至五代这段历史中的经验教训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后汉书》

24.剧院上演一部古典名剧,舞台上“血溅白练,六月飘雪……”请依据此情节找出这部剧的原著(  )

A.《红楼梦》B.《窦娥冤》C.《西厢记》D.《汉宫秋》

25.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哪幅图观赏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  )

A.《步辇图》B.《秋郊饮马图》C.《清明上河图》D.《游春图》

二、非选择题

26.大鹏正在饭店和朋友们聚会,只见这家饭店的正厅悬挂着下面这幅画

(1)大鹏问:

“这个人是谁?

大鹏的一位朋友说:

“听说他还有个尊称,你知道吗?

另一位朋友又问:

“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此人的孙子在(  )年建立政权,国号为(  ),定都(  )。

意大利旅行家在(  )一书中描述了此城的繁荣景象。

请你帮助大鹏和他的朋友解答上述问题,好吗?

 

27.同桌因事缺席一节课,请你以下面这首诗和问题为线索,帮她补上这节课好吗?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2)该民族建立政权后,曾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最终双方议和,史称什么?

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与该民族并立的还有哪些政权?

请你设计一张图表(内容包括政权名称、建立者、都城),然后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交流,看谁的设计更准确明了,更受欢迎。

 

 

 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此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哪个节日的气氛?

 

(2)这个节日在宋代被称作什么?

 

(3)今年的这个节日你是怎么过的?

你认为怎样过会更有意义?

 

29.近日,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中美两国中学生互访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美方的欢迎致辞中,美国中学生引用了近代科学家培根的话: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猜一猜:

这三种发明是(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想一想:

这四大发明的影响是什么?

 

 

 

(3)动一动:

你对哪一项发明更感兴趣?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写一篇小短文畅想这项发明的未来。

 

 

 

 

 

30.某男,北宋人,著名史学家,编有一史学巨著。

有知其下落者,请速回答下列问题:

(1)启事中要寻找的人是               。

(2)“史学巨著”指的是               。

(3)此书的体例是               。

(4)这本书的价值在于               。

 

 

综合测评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列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

“你要政变啊!

”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

A.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D.沙丘之变

2.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

“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

“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

你知道小强说的对方是谁吗?

你认为交战的对方是(  )

 A.辽B.夏C.回鹘D.金

3.历史上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英勇之师,他们的交战对方是(  )

 A.金军B.匈奴军C.契丹军D.辽军

 4.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去江南贩运棉布B.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C.经运河到杭州游览D.去琉球旅游

 5.上地理课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关于省级行政区的时候,有同学问: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在什么朝代?

”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在什么时候?

(  )

 A.秦朝B.汉朝C.宋朝D.元朝

6.现代社会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可在宋代人们就会集中在(  )里。

A.夜总会B.瓦子C.书场D.会馆

 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这是流传在我国(  )的一句俗语。

A.汉朝B.元朝C.明朝D.唐朝

 8.现代人搬新居,朋友们前去祝贺,叫“燎锅底”,一般送贺礼。

那么在宋代开封,流行的方式怎样呢,请你猜一猜。

(  )

 A.送烟酒B.送水果C.送鲜花D.献茶

9.一首《青藏高原》引起了无数人对西藏的向往,你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什么时候成为我国行政区的吗?

(  )

 A.元朝B.明朝C.唐朝D.汉朝

10.假如你生活在战国时代,要去原始森林探险,为了不迷路,你可以凭借什么仪器?

(  )

 A.罗盘针B.司南C.指南针D.磁针

11.关于《资治通鉴》正确的一项是(  )

 

(1)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

 (3)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4)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元朝时候,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小华的同座,吃清真饭,家长信仰《古兰经》,你认为他是(  )

 A.满族B.回族C.维吾尔族D.苗族

 13.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真正寓意是(  )

 A.赞美项羽死的悲壮

 B.对项羽的死表示同情

C.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自保的行为

 D.借赞美项羽劝南宋统治者要重视人才

 14.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你认为哪项属于宋朝科举制的规定(  )

 A.有“奇才异行者”可应举B.所有商人可以应举

 C.特别富有的商人可以应举D.妇女可以应举

 15.“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B.女真族C.匈奴族D.汉族

16.小红是满族人,她知道她的祖先是女真人,勤劳勇敢,擅长狩猎,但她不知道他们的祖先在唐朝时叫什么,你知道吗?

(  )

 A.突厥B.回纥

C.南诏D.黑水靺鞨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讽刺金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B.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赞美东京的热闹

D.赞美临安的繁华

 18.认真阅读下列叙述,请把完全正确的一项找出来(  )

 

(1)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2)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3)《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代的繁华景象

(4)“妇女缠足”的陋习是在元朝时开始流行的

 A.

(1)

(2)(3)(4)B.

(1)

(2)(3)

C.

(1)

(2)(4)D.

(2)(3)(4)

 19.宋代春节风俗习惯很多,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你认为下列没有的一项是(  )

A.年画B.桃符C.守岁D.斗鸡

 20.假如我们回到了宋代,我们准备去东京旅游,除了随身衣物,我们还要带足(  )

 A.英镑B.银票C.交子D.人民币

 21.北宋时,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假如我们生活在宋代,那我们去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当地的“号为冠天下”的丝织品(  )

A.蜀地B.江浙C.杭州D.泉州

 2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指(  )

 A.怀仁可汗B.成吉思汗C.忽必烈D.阿骨打

 23.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有相同之处,你能总结出来吗?

(  )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于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24.“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对世界文明起过重要作用的科技发明。

我们不能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向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时期的先人学习,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A.宋元B.唐宋C.西汉D.秦朝

 25.如果你有海外的亲戚,来祖国大陆来探亲,想买中国的瓷器,那你一定要带他去(  )

A.邢窑B.哥窑C.越窑D.景德镇

二、非选择题

 26.连线题(6分)

 A.苏轼a.《梦溪笔谈》

 B.李清照b.《窦娥冤》

C.辛弃疾c.《念奴娇·赤壁怀古》

D.关汉卿d.《清明上河图》

 E.张择端e.《如梦令》

 F.沈括f.《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7.识图题(8分)

 一次,历史学习小组,来到学校的展室,看到墙上的一幅画像,组长问大家一些问题,假如你是历史小组成员,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你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吗?

 

(2)你知道他有什么发明吗?

 

(3)他的贡献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

 

(4)后来哪些国家受益了?

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28.阅读下列资料(12分)

 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有个人静静的躺了八百多年了。

他的墓门上的对联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你知道“忠骨”是指谁?

“佞臣”是指谁吗?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说明此人有什么高尚品格?

你知道此人是谁吗?

 

(3)网上出现一种观点:

“秦桧是英雄,岳飞是千古罪人。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种观点认为:

“宋朝被吞并是历史的必然,秦桧的妥协政策有利于太平,是替百姓着想,而岳飞是好战分子,他想立战功并升官发财,为个人野心所左右,全不为战乱中的老百姓着想。

”许多人纷纷回帖,如果你回帖,你将如何阐述你的观点呢?

 

 

 

 

29.阅读下列诗句(6分)

 位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院内有一棵苍劲的古枣树,树干倾斜指向南方,与地面成45度角,使人们联想到下面的诗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1)你知道诗中歌颂的人是谁吗?

  

(2)忽必烈赏识他的才华,亲自劝降并许以高官,他仍不动摇,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诗云: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作为他的姊妹诗篇的《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后两句,你还记得吗?

把它写出来,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30.阅读下列资料,请分析:

(10分)

(1)“顶上之瓦,皆红黄蓝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

 

(2)“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请回答:

(1)这些话出自哪部书?

作者是谁?

哪个国家的人?

 

(2)材料中的“此城”是指哪座城市?

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31.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一下宋代的春节,然后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试着体验,写一篇《我的东京春节见闻》。

你如果感兴趣,那就动笔吧。

(8分)

    据《梦粱录》的记载,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

”《东京梦华录》记载:

“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翁牖闲评》中评论说:

“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士庶自早相互庆贺……皆结彩棚……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贵家妇女,纵赏关睹,入场观看,入市店饮食,惯以成风,不相笑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