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454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docx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

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探析

朱向娣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05073017

摘要:

“开启全新一天,新闻服务生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大型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朝闻天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调查表明,从电视早间新闻中了解昨夜今晨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早餐”。

本文从《朝闻天下》的栏目创办、栏目特色和未来发展三大方面来论述,以《朝闻天下》这一典型代表性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为例,从而对早间电视新闻栏目进行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

早间新闻;《朝闻天下》;主持人

2006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

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

《朝闻天下》早上6∶00播出,并在7∶00与央视一套同时并机播出,一直持续到8∶30,时长两小时三十分钟,节目整合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读报等内容,将新闻频道改版之前零散的早间电视新闻板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平台,如此大规模的早间电视新闻资讯栏目,在国内的电视新

150分钟新闻直播节目《朝闻天下》是央视有史以来直播时间最长的日播新闻节目;也是央视第一套新闻节目中首次拥有个性名称的新闻节目。

栏目分为两大段落,按新闻、媒体广场、新闻分成三节,每节20分钟左右。

在7:

45-8:

30这个最后的段落,集中安排一档45分钟的强档新闻。

150分钟的节目中,栏目首播重播紧密连接,并把收视效果不佳的专题类节目重播从早间移走,以新闻和服务信息为主,每20分钟将以新闻报道和天气预报的方式,提供一次天气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在节目中以滚屏字幕方式全程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挂时钟,“形成了连续的大型早间新闻信息板块,力图打造出一个统平台。

从内容上着力于拓展选题范围,确保原有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不丢,加大观众收视意愿更强的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和天气出行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的报道量;在形态上,从主持人表达、节目包装、演播室设计等元素入手,改进节目的形态,使节目的形式更时尚。

二、彰显栏目特色——《朝闻天下》新亮点

1.《朝闻天下》新感觉

新栏目《朝闻天下》一经推出就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语态,从主持语言到报道内容,在新闻性与贴近性之间形成了协调的统一。

《朝闻天下》一改以往早间节目仅仅梳理前一天新闻的理念,第一时间关注当天焦点事件,提示当天生活服务。

在保持原有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权威报道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民生新闻、天气出行资讯、文化体育资讯、时尚生活资讯等领域的内容。

《朝闻天下》打通了早间的新闻时段,整合了早间时段资源,通过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使新闻的滚动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

新闻内容全面、涵盖面较为广泛。

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时政、从文化消息到体育报道、从天气讯息到民生新闻,跨度广、时间长决定了信息量的丰富,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不用换频道可知天下大事”的效果,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培养观众对对节目的关注度以及对频道的忠实度。

现场直播手段的多次运用,突出了新闻报道“第一现场”的感觉。

对新闻事件的直播,突出了新闻报道的行进行和动态感;对天气播报的直播,在主持人与天气播报员之间形成了交流,改变了观众对于天气信息播报形式死板、内容枯燥的一般认识。

短信平台的使用使观众能与节目形成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演播室空间大气、开阔、主持人活动空间范围广。

对于一档长时间的新闻节目来说,如果主持人局限在较小的空间内,始终坐着进行播报,显然容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感。

因此,《朝闻天下》不仅设置了两位主持人的主“演播台”,还设置了“媒体广场”板块的小演播区。

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在两个演播区之间的走动,这在以往的新闻节目中是不多见的,这个环节拓展了演播室内的“视野”,与节目的端庄大气又不失灵活机动的风格相匹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闻天下》更为重视运用现场直播手段,比如对“世界环境日”北京二十五万名车友选择不开车的数次直播等,突出了新闻报道对“第一现场”的关注。

2.《朝闻天下》发挥滚动优势,统治早间时段

《朝闻天下》早上6:

00播出,持续到8:

30,时长两小时三十分,节目整合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读报等内容,将新闻频道改版之前零散的新闻板块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平台,如此大规模的早间节目,在国内的电视新闻界并不多见。

新闻节目注重“内容为王”,但是两个半小时持续不断播出新闻,信息量显然会相当大,并可能产生杂乱之感,这对于节目占据早间新闻时段,吸引观众关注将十分不利。

因此,《朝闻天下》将两个半小时的节目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分别由“今天早知道”、“焦点新闻”、“时事新闻”、“民生新闻”、“天气预报”、“媒体广场”等小板块构成。

三个部分构成了节目的三个段落,使早间每一时段收看节目的观众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多方位的、最新的新闻资讯。

《朝闻天下》在权威性、信息量、段落性和合理性上都做到了优化,节目有可能占据早间时段新闻性栏目的最高峰,成为早间新闻节目的一面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朝闻天下》充分发挥滚动新闻持续播出、重复播出,从而强化视听的基础上,做到了滚动新闻之间信息、报道形式和手段的更新,体现了节目的动态感和信息递进性。

3.主持风格变化明显

主持人不仅是新闻的播报者、新闻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个新闻栏目风格的代表之一,支持人主持风格,直接影响到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

在《朝闻天下》中,主持人的语气变了,服装、服饰变了。

主持人大气、亲和而又不失生动主持风格为节目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很快被广大观众接受并喜欢。

节目开播伊始,观众就注意到这样一些细小的变化。

主持人赵普在文静播报完一则关于合肥因整治市容而导致卖瓜摊点减少、瓜农卖瓜难的新闻后,紧接其后感叹道:

“是啊,这让我想到,这么热的天,我的老妈妈(赵普是安徽合肥人)要走很远才能买到西瓜……”这样的表述很有人情味,他在类似聊天的轻松氛围里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述,以一个儿子对母亲买瓜的担心,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人感觉亲切而不生硬。

《朝闻天下》的赵普是新人,在主持的风格上比较清新、活泼,为新闻频道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赵普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就这样说:

“我倾向于温和亲切的表达,主张在评述中强调个体体验,尽量不作过激之辞,温和其实也是一种力量”。

播报新闻有了新风格,主持人语言表达更为通俗,主持的语速加快了,平和、亲民,不板了。

在这次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中,“新闻服务生活”作为节目理念被首次提了出来,这是以往没有过的。

现在,他在播报中最常用的主语是“我们”,把“我”和受众放在一起,每条播报的新闻都与“我”有关系。

新闻中的评述都是以节目理念为基础的临场发挥。

对“买瓜难”的点评只是一种温和的提醒,并无指责之意,但这种温和的提醒要比单纯的批评更有效果。

《朝闻天下》在样片中有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从农村到某大城市的一对外来务工夫妻,由于一时找不到住处就睡在了银行的“ATM”机房,第二天一早人们来取钱,发现“ATM”机下睡着两个人,不知就里便报了警。

这显然是针对老乡的不文明行为的批评报道,然而赵普却在新闻后评述说:

“尽管‘ATM’机房能遮风避雨,但它终究不是个睡觉的地方,地又很硬,当心着凉……”他说,这样的表述有关怀,没有把农民工单纯地放在城市管理的对立面,这比批评要来得更有力量。

再比如,近期“乙脑”出现在个别地区,“朝闻天下”很快播发了这条新闻,与此同时,主持人还在这条新闻后详尽介绍了“乙脑”是怎样发生的、人与人之间是否会传播、市民该如何防范及注意事项等。

“新闻服务生活”其实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在主持人是否是设身处地的为观众服务上。

随着我国电视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上已从模拟发展到数字,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也渐渐在从“模拟语境”向“数字语境”过渡,交互式、现场感、口语化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节目中。

在央视第一套新闻节目中开设“话题互动”,“朝闻天下”是首次。

节目给了观众“话语权”,能真实反映观众的想法,培养了观众的参与和约会意识,新闻节目中的“互动话题”当然极大地考验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和分寸感。

这是央视新闻节目的一种尝试,作为能动表达的主体——主持人当然也需要自觉调整,其实,这种调整更是时代的需要。

主持人整体主持风格有了较大的改进。

新闻的特点和魅力在于其突发,在于其更新迅捷,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以“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然而,以往固有的新闻报道节奏较慢,很难体现新闻频道的快捷、迅速。

而在《朝闻天下》中,主持人的整体主持风格获得了改善,体现在,语言表达更为通俗,主持的语速加快,新闻播报的节奏感得到加强以及主持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主持人亦庄亦谐,对节目整体把握较为到位,主持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流和配合,偶尔的一些玩笑式的话和简单的点评,都是画龙点睛之笔。

4.“互动话题”加强与观众互动

电视观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需要表达观点。

《朝闻天下》的“互动话题”给观众提供了这种机会和可能,“话题”聚焦当日焦点和热点问题,受人瞩目,观众想说;“话题”的贴近性强,观众爱说;“话题”设置灵活,选题范围广,从民生到体育,从社会现象到时事消息,几乎无所不包,观众能说。

这种板块的设计就是“小口径”“低视角”的表现,在节目的内容选取上也拓宽了报道题材,经济、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报道得以加强,符合新闻频道改版的宗旨。

《朝闻天下》设置的“互动话题”小板块,每天设置一个话题,通过短信、声讯电话等手段加强观众与节目的沟通。

表现观众的一些观点,展现观众的经历和故事。

电视观众一方面需要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而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些话题和一些事件的时候,天然的具有一种表现和表达的欲望。

《朝闻天下》的“互动话题”板块,为观众开设了一个“窗口”,为观众建立了一个表达观点的途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三、有“瑕”但不掩“瑜”——《朝闻天下》的几点不足

1.节目趣味性不足

新闻的趣味性有两层意思:

新闻内容轻松愉快、新奇曲折,富有情趣,使受众普遍感到有趣;形式表现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

“趣味性,不排斥人的情和欲的自然性方面,却更加注重人的情和欲的社会性方面,注重其中体现的社会历史内容。

所谓趣味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健康的情趣,而不是什么低级趣味和欲望刺激的满足。

”所以追求新闻趣味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与受众交流和互动,增强新闻媒体的号召力和亲和力,而不是一味去迎合人的低级趣味和负面情感。

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朝闻天下》在内容上加强了民生新闻的报道,以及穿插其中的“短信互动”和“主持人对读报的简短评论”,目的就是使节目增加趣味性,更贴近观众需要,贯彻“新闻服务生活”的宗旨。

但是,除了“媒体广场”中“生活提示”板块和二十分钟的民生新闻外,“硬性”新闻占了很大部分。

“硬新闻”对目标受众人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职业和事业职业和事业构成了他们社会实践以至人生的主要内容,构成了他们同整个社会相联结的基本纽带。

于是,和他们的职业或事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硬新闻’,必然是多数受众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要求。

这些硬新闻关系到他们工作的得失、事业的成败、生存的安危,关系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及时了解和正确反应。

”但是,为什么看“综合新闻”和“媒体广场”在前段时间收视率虽然在攀升,但是始终比民生新闻低,而在后面这两个板块收视率也在下滑。

栏目是否应该调整一下“硬新闻”所占比重,需要继续增加一些软新闻、知识、服务与娱乐的内容。

栏目不仅具有传播信息、舆论引导的功能,还要陶冶情趣,娱乐生活,栏目的内容要在权威可信和趣味娱乐之间寻找平衡。

2.栏目板块设置不够清晰

新闻栏目的板块设置是对新闻整体安排的一种计划和规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报道的计划性、系统性对提高新闻质量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段时间内,按照新闻的总体要求,集中报道某些内容,并将其归入相应的板块中,观众会对其留下更为深刻印象,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就会更加强烈。

《朝闻天下》是《6:

00早新闻》、《媒体广场》、《7:

00早新闻》和《新闻早8:

00》整合起来的节目,在06年6月5日改版后,节目实际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在操作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把原来的节目组合在一起,没有从整体性上系统的编排节目,节目的表现形式自然比较混乱。

节目时长达150分钟,不仅平铺直叙,而且板块混杂,有的大板块的名字和小板块的名字相似,如“朝闻快报”和“媒体广场”里面的“快报”名字很相似,很容易混淆。

虽是以大板块节目的形式出现,但被切分成6个子栏目滚动播出,节目内容缺乏整合、有时候会出现内容“撞车”现象,板块衔接不利,没有章法。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节目十分精彩,否则,无法要求观众记住在大板块前提下的非正点时间播出的小栏目。

《朝闻天下》的内容在板块时间安排上的琐碎,徒然增加收看这档节目的观众的记忆负担,节目会因此而失去一部分观众。

3.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与观众的收视习惯还有待磨合

“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讲话的语体对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口语化表述方式。

“说新闻”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传受双方的距离,通过主持人这个“中介”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更加便利,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

《朝闻天下》主持人在“说新闻”时,脱开稿件聊新闻,播报状态倒是松弛了,然而极度地口语化一句话可以说明白的,却用三四句致使单位时间的有效信息量大为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尽早、尽快、尽多”地获知新闻信息的需求。

这就落入了“为说而说”的形式主义之中。

在播音腔调上力图“说”起来,结果“播”不是“播”,“说”也不是“说”,拿腔甩调,夸张的像说评书,降低了新闻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与央视2套《第一时间》几乎是在同时段播出,我们“情不自禁”要将两档节目的主持人加以比较。

在互动上,马斌和欧阳夏丹及谢颖颖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对于马斌的即兴式的玩笑,欧阳夏丹有时会“反唇相讥”,也“幽”马斌一默。

而谢颖颖则多数是默默“承受”,因此感觉有些“受欺负”,然而正因为这样,有些“大男子作风”的马斌在跟谢颖颖合作的时候,灵感也更多,表现的也更活跃,节目的娱乐性也更强。

与《第一时间》马斌读报的做秀不失可爱、语言随意而谨慎的“说新闻”风格相比,“媒体广场”读报主持人语速极快比较“硬邦邦”的声音,在观众清晨睡眼惺忪的状态下,听来不是很舒服。

而欧阳夏丹新闻播报的活泼自然和马斌读报的轻松诙谐,观众更愿意接受。

主持人语言就不仅仅是传播信息,它同时勾勒出主持人真实具体的形象。

主持人言论是构成主持人个性形象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言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吸引受众的最主要因素。

受众会从一个主持人的言论中看到他的文化素养、知识根底和道德品格,并根据主持人的个性判断节目的理念、内容、受众定位等方面,《朝闻天下》主持人应该根据节目找准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锦上”还需“添花”——对《朝闻天下》的几点建议

自2006年6月5日开播至今,《朝闻天下》发展的不成熟和特殊的时段定位,节目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存在种种问题,为追求目标人群,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早间时段的特点按照大综合的新闻节目样式来运作,几乎无所不包,在追求收视率的今天,国家台新闻早间节目应该怎样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明确定位严肃和娱乐之间的新闻风格

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新闻节目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格,为追求收视人群的最大化和主流人群这样的目标受众定位,为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接近性,是否要追求新闻的娱乐化,业界的人对其莫衷一是,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节目流于庸俗,最终使节目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会危害社会风气;有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目标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利弊与本质,从而正确处理好《朝闻天下》的新闻风格。

《朝闻天下》所追求的主流人群一般都有较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节目包装的娱乐化会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收视环境,在内容上适度增加社会新闻类的内容,而不是过度娱乐化,否则会导致节目跟目标受众需求相悖而失去受众。

娱乐化要有个“度”,不能违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即要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以真实、迅速、客观、公正取胜的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体。

2.合理安排节目节奏

早间观众的收视习惯对新闻节目的节奏有着特殊的要求,忙碌的早晨能够坐下来看电视的人们占绝对少数,与快节奏的早间生活相对应,新闻也应该是快节奏、大信息量。

《朝闻天下》要在150分钟的直播中,能够做到让观众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在结构安排上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节奏,而不至于过于沉闷,利用各种方式造成间隔并且制造小高潮。

峰谷技巧是美国电视新闻制片人提出的概念,他山之石可作借鉴,对《朝闻天下》新闻编排也有参考价值。

美国电视新闻制片人认为,新闻编排要遵循三个重要概念:

峰谷、节奏、分段。

电视新闻节日中不可能每一条新闻都能使所有的观众感兴趣,所以必须将节日想象成系列的山峰和峡谷,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每次新闻传播都要用最重要的、最新的,包括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迫性和新闻价值就越小。

在低谷状态下,应该找到一种办法来一个转变,使节目再回到高峰状态。

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慢得使观众生厌,也不能快得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要营造节奏,就是要加强变化。

第一,可以使用不同报道方式的转换,比如现场报道与口播新闻,图像配解说与同期声采访等方式交替组织。

第二、可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穿插、搭配播报的方式,使节奏起伏流畅。

第三,可以利用串联词、间奏乐等形式制造能激发兴趣的收视高峰。

总之,编辑应该树立现代节目观念,发挥早间电视新闻优势与特点,将电视新闻编排艺术化,让观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得到艺术的熏陶,以取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3.全力打造主持人品牌效应

美国电视界权威人士认为:

如果一个新闻节目成功的所有因素加起来等于10的话,那么主持人的因素占8,主持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朝闻天下》的四个主持人最大的不足莫过于流于程式化,沟通生硬,缺乏个性。

《第一时间》成为收视率最高节目之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马斌十足的个性化,这一点《朝闻天下》完全可以借鉴,2005年8月10日的“马斌读报”堪称经典:

这天的头条新闻是“针对北京的人口迅速膨胀、环境资源不堪重负的现实,许多北京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中,有“外地人买房子的应该缴纳建设费”、“应该恢复对来京人员收取城市增容费”、“家政服务及餐饮服务应由北京市下岗人员承担,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减少学生毕业留京指标,提高留京门槛”等。

在介绍新闻之后,马斌首先引用的却是一个“有趣”的观点,“导演孟京辉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解决办法,外地来京人口能种100棵树就给他发一个北京的居住证,北京人只需要种80棵树就可以了。

如果种不够就取消他的北京人资格。

这个建议显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很多事实表明,外地人和北京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起点是不平等的。

孟京辉认为,应该建立的不是一道针对外来人口的防火墙,而是公平的流动政策。

”接下来,马斌的口气就“硬”了,引用了大量深刻乃至尖锐的评论,如《中国经济时报》评论说,人口膨胀的背后是“市政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

一味地“控制人口”,实际上是试图让人服从于市政和城市,而不是让城市和市政服务于人。

接下来还有:

“《中国青年报》则评论说,禁止低素质外来人员进京,是个不折不扣的馊点子。

新增的外来人口不只是挤占了北京的部分公共资源,同时也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先软后硬”的安排既是一种个性化的安排,也是为了“淡化尖锐的矛盾”,由孟京辉导演出的馊点子引出了《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青年报》这些大报深刻、权威的观点,一点也没有丧失这条新闻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权威性,采用有“有趣些”的观点,反而更加意味深长。

主持人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因素。

要提升节目的影响力,打造品牌主持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早间时段的节目如何来做,一直是国内外电视人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

《朝闻天下》的成功还只是一个尝试,一个开始。

相信通过对早间时段的进一步开垦,早间节目一定会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2]李元授,陈扬明.《新闻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1

[3]孔令顺.透视早间电视新闻.山东视听,2006.(3)

[4]董悦秋,赵炳旭.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1996

[5]王志奇.谈早间电视节目的设置.声屏世界,2002.(8)

[6]丁宁.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探析.华东师范大学,2008

[7]王镇富.浅谈早间新闻节目的定位.山东视听,2005.(07)

[8]蔡国芬.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9]郭红,邓明生.新闻类节目的“说”与“播”.新闻前哨

[10]特德·怀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