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0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出示问题:

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播放录像)

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说,课件出示。

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做观月记录。

板书:

肉眼观察

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板书:

天文望远镜

1959年10月,苏联的“月球3号”无人探测飞行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使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板书:

探测飞行器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

登月考察

讨论:

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2.制作我的“月球卡”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请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汇报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月球的其他信息。

(课件出示月球卡)

下面我们将分四个大组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讨论。

(课件出示讨论交流时的规则:

讨论时,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出信息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不能解决的,请记下来。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信息。

一是月球的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行

恒星月周期是27.5天;朔望月周期是29.5天。

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80,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三是月球的地形

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是有凝固的熔岩构成的盆地,是无一滴水的“海”;环形山为数众多,直径超过1000米的就有33000多个

四是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其后又有十多位宇航员先后登上了月球。

(2)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3)月球没有大气层存在,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

(4)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温度最热时可高达127OC,夜间最冷时可降到-183OC。

看来,大家收集到的信息还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来制作一张月球卡吧。

学生动手制作。

展示各组的月球卡。

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活动。

2.课堂中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解决课堂中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并不可怕,这不正体现了学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吗?

只要你能做到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月球更多的奥秘,发现宇宙越来越多的奥秘;相信你一定能解开“课堂”之谜,月球未解之谜,宇宙未解之谜!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球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力,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并且通过上堂课制作“我的月球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阳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模拟实验观察一个月月相并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画上半月的月相)、月相模拟实验板、白色铅笔、黑白球、记录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月相

1、激趣导入,引出月相话题

师:

老师课间一直播放的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

师:

会唱吗?

跟着唱一唱,

师:

《水调歌头》既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词,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正如歌里所唱的,我们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我们把月亮出现的各种圆缺不同的形状叫做月相。

2、整理分析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展示每一组上半月的月相变化。

师:

课前老师也让大家画了画上半月的月相,现在考考大家的眼力,你能找出每一组相同的想法吗?

不同的想法呢?

总结:

大家一致认为上半月月相从缺变到圆,但是在方向、大小上存在争议,还有初七之后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3、下半月的月相你觉得会是怎样的?

4、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关于月相你有哪些问题想要研究?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为什么有圆缺变化?

月相方向是左还是右?

初七以后的月相到底是凹还是凸?

 

5、大家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通过整理分析多个小组画出的各不相同的“月相变化图”,激化学生的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另外课前调查的记录单也是设计巧妙,每个小组一张独立的记录表,上课总结时,教师把所有小组的记录单叠加在一起展示出来,不同小组的对比非常清晰,另外黑色纸底用白色铅笔画出月相,让学生的关注点一直关注在月亮亮的部分,减少了对学生的思维干扰。

二、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变化

1、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

2、在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月球。

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3、大家对月球了解的还真不少,(播放月球公转视频)从视频中你能看出太阳在哪里吗?

怎么看出来的?

4、师一边说一边播放动态图: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而太阳只能照亮一半的月球。

所以只有对着太阳的那一面才能被照亮,因此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亮的那一面始终是对着太阳的。

5、介绍黑白球。

师:

现在我们可以模拟月球了。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月球,白的一面代表什么?

黑色呢?

介绍实验板。

师:

除了月球,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一个实验板,看懂了吗?

这是什么?

(太阳)这呢?

(地球)老师把地球的位置剪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头套进去站在地球上观察月球。

我们在模拟月球公转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白色一面始终对着太阳)能做到吗?

7、怎么模拟呢?

请仔细看(播放微视频)

8、生实验。

9、汇报交流

请生上台分享观察到的一个月月相以及发现。

师:

大家观察到的一样吗?

发现呢?

10、修正前概念

现在我们对照一下记录单,看一看我们原先的想法正确吗?

11、之前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哪些得到了解决,哪些没有解决?

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朝左。

还没解决的问题:

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

现在你能解释了吗?

月相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

月球公转……

师:

为什么1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全黑的月相,5号位置却是满月?

(课件出示1、5位置的月相)

生:

1号位置黑色一面对着我们,5号位置白色的一面对着我们。

师:

原来1号位置月球黑色一面对着地球,所以我们看见的是全黑的月相,而在5号位置月球亮的一面全部面对地球,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整个亮面(课件出示5号位置的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师:

那2、3、4号位置为什么看到的月相形状不同?

(出示这三个位置的月相)

生:

对着地球的亮面的面积不同(出示视角线与亮面面积线)

师总结:

原来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随着它位置的改变,亮面朝向地球的面积也随之改变了。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圆缺不同的月相。

【设计意图: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月球公转轨道,中空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球模拟月球,实验时,五人一组分工合作,两人负责抬着实验板,一人负责拿着月球公转,一人负责监督月球白色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