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364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docx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

 

室内设计原理讲义

 

学  时:

32

课程性质:

理论课

任课教师:

刘昆

第一章建筑空间概说

一、作为空间的建筑

建筑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和宏大的体量关系,还需要人们参与并得以完成体验过程的一种感知,一种对空间意向的理解和接受。

老子: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布鲁诺·赛维: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历史主要是空间概念的历史。

对建筑的评价基本上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评价。

概念1:

围合与虚空

围合是建筑的基本问题,没有围合就不会产生建筑的空间 ,因此,围合的意义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雕塑般的体量关系,而在于其空的部分。

1空间场所是否促进或抑制人们的交流及行为正是围合与虚空的一种期望;

2我们不能只考虑空间为纯物质性,以及定义空间的围合物,还要关注日益复杂化的场所特质。

概念2:

空间的模式

空间的模式不同于空间的类型,它的构成关系在于自由的形态、可识别的外在形体和连续的形式语言等。

1空间模式在于创造一种生活模式,而不是限制生活的发展,反过来,生活模式的改变也能够促使空间模式的变化;

2空间模式不是一种常态的机制,而是变量的关系;

3空间模式应带有明显个性色彩或人格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不应该成为僵化抽象的空间概念。

二、作为形式的建筑

任何建筑的功能都需要一种组织关系,这就是以物质形式的方式来表达使用的意图,建筑的特性就在于此。

概念1:

实在的形式

建筑的使用价值主要是用材料构成的建筑关系,诸如梁、板、柱和墙体组合成的一种可居住的“容器”。

建筑实际上已经变为了理性与感性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产物。

1路斯:

建筑应该剔除那些无用的、多余的装饰而回归于建筑的本来面目;

2迪朗:

装饰对建筑美观毫无用处,因为一座房屋只有满足需要之时才是美丽的;

3形式的表达应跟随于结构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是强调了建造的逻辑、材料的逻辑和行为与使用的逻辑的一种“诗意的建造”。

概念2:

创造的形式

建筑既可以视为一门艺术和物质存在,又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精神与情绪的调控状态。

1安藤:

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思想或美学观点向现实问题妥协,而是将自己的艺术表现按照社会的、客观的视点升华为一座建筑;

2建筑的创造活动更有广义性和包容性,但是它绝不是以艺术家个人性情的所为;

3建筑的创造性带有明显的社会性质,其形式的创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过程并达成的一种共识。

三、建筑空间的语意

建筑所创造的空间和环境实际上组织了我们的生活、行为和相互的关系,其中空间的语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概念1:

可感知的空间

  建筑是生活的环境,室内空间是集结我们、为我们提供日常服务的一种机制。

我们的眼睛和头脑是感知环境的核心,而感知空间在于认知能力,即以往的经验和阅历将会指导我们的感知过程。

1建筑作为一种容器所承载的生活比其自身更重要;

2我们既生活在空间里,同时又依靠于可感知的环境;

3空间环境的魅力并非只是实际看到的东西,还有诱发你不曾意识到而能够联想到的东西。

概念2:

语意的社会性

  建筑空间语意的社会性是通过相关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格来表述的。

建筑作为社会交流系统中的一种工具,其语意因素将是形成环境意义的重要方面。

1我们认知环境在于环境所赋予的特定符号、图式及各种媒介物,使之成为符号的规则体系,并体现为一种可读的语意关系;

2我们称之为“图像性的”或“象征性的”表现,在人们的认知领域里不断传递、储存和记忆并构成语意的框架关系,更确切些就是语意能够帮助我们在理解建筑所创造的社会和文化个性中发挥作用;

3设计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图式拼贴或游戏化的图像组织,而应该“将人们的反应、感觉、感情甚至是行为与空间、场所或物质的可感知的特征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富有价值的语意环境。

第二节空间作为事件

一、发生的场所

在建筑空间中,人们的行为发生体现为互动交往的关系,即空间场所的发生源于我们参与的结果。

概念1:

事件的空间

营造空间就是为事物的发生提供场所,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建筑空间就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基础。

1任何一个空间都是与事件相联系,事件是空间的由来;

2室内空间提供了人们栖居的可能(聚集),但也组织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传统的图式表达已不能作为一种标准,而对行为的发生及场所意义的深入理解是关键。

概念2:

互动与需求

 人的活动与其内心的需求有关,但是空间环境的设置有时也是行为的起因,或者,被其所驱动。

1空间的气氛能够调节人们的心境,同时也能够对我们自身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人们需要对领地的认同和占有,以此获得空间的定位需求;

3空间环境是可使用的,也是可评价和感受的,其中富有创意的环境是人们的愿望。

概念3:

仪式与情景的空间

  空间的“仪式”性是人们生活中富有色彩的情景空间。

建筑空间作为情景的媒介,被看作是人类活动的神圣起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建筑中获得更多的感知。

 

1建筑作为“情景”发展的背景必然表达了人们生活、活动及事件发生的某些意愿,诸如设计概念、主题和元素等都是促进事件或活动发生的重要媒介;

2我们可以认为建筑由事件引起,又由事件发展了情景的空间;

3空间的“仪式”性,不仅仅是体现为重要的事件,而且应提升到日常生活中,成为建筑与室内空间营造的情景表达。

二、持续的空间

  建筑的空间存在着一种变量的关系,也因此变化无常,时有产生新的内容,形式与功能实际上成为了持续发展的过程。

概念1:

拼贴的空间

  所谓“拼贴”是指室内空间形式和内容的不断置换或并置。

特别是现代城市建筑的综合体,更是显现出内容的反复无常和空间形式的不断变换,因而思考空间的发展和需要,包括建筑的寿命和循环使用的问题就值得我们关注。

1一种固有的功能框架被解体,新的设想和内容被拼贴到了既有的框体中;

2建筑的空间正是在一种持续的发展中获得新生,不断地被重新定义;

3空间形态不是界定生活,而是如何适应需要,是预测各种生活情景发生的需要。

概念2:

非理性的动机

 今天的建筑设计不再成为终端性产品,变为了阶段的过程,而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其实质上是对建筑设计系统的拆解,设计方法因此发生了变化。

1如果建筑是理性的,那么空间就是非理性的;

2今天的装修方式具有夸大社会文化影响力的作用;

3形式是最不具有差异性,它很容易被复制、模仿,而只有形式背后的东西才能够形成差异或个性,这就是个人的态度或者是一个设计师的自律性。

4建筑是引起室内话题的基础,也是将室内设计问题引向纵深的一条路径;

5建筑的室内问题,尤其是空间适应于修正或改变的能力,恐怕是对建筑功能衡量的一个标准;

6室内设计就是在建筑的感召下再度创造秩序的一种营生,因而建筑即室内,而室内表现于生活。

第二章历史建筑的空间语境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

一、地域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匠心在于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性,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建筑总体面貌是依附于大地并向水平方向延展的群体组合。

概念1:

空间的布局

 一是以方位建立的空间观,即东西南北的方位性,二是以院落为基础的平面布局,即合院建筑的空间观。

合院建筑的精神是将单座建筑弱化,而强化总体的布局,这就是以院落建筑群为基准的空间单元。

1建筑布局重整体序列,轻单体建筑的形态及室内空间的变化;

2“居中为尊”的对称排列空间,形成相对固定的空间模式;

3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并形成时间的空间。

概念2:

空间的风水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一门理论,其中重要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交融统一。

风水术在建筑及环境方面体现了“生气”与“聚水”的概念。

1注重整体的寓意:

“生气”实质上是“聚人”,“聚水”则体现为“聚财”;

2注重房间的方位:

吉利与凶煞的方位观,与八卦五行说有关;

3注重房间的朝向:

“迎天沐日无忧愁”,“正房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生灾”。

二、人文与装饰

“礼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空间关系的位序排列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礼制”精神并一直影响着中国建筑空间的发展。

概念1:

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总体上反映在建筑中就是封建的等级观,一种等级分明的建筑形制使得建筑的整体面貌呈现出一种社会的空间属性,始终连续相继,完整而统一地发展。

1重生活观的表达,把生活的理想转换为建筑的理想(一种图式语言的传达);

2轻建筑风格的追求及个性表现,重形制的整体观,具有共同信奉“人神同在”的观念;

3在空间关系上注重伦理道德的表现,构成了“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的严格限定。

正所谓“前堂后室”的格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礼制下的一种空间禁锢。

概念2:

建筑装饰观

 中国人把环境理解为精神的,而建筑则当作一种图式的载体,在大量的纹饰与图案表现中焕发着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神韵和审美,从而构成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性格和品质。

1建筑体现了工艺精神,装修则传达了一种人文品质;

2建筑立面的构图着重于近观性的装饰处理方法,其比例也符合于人的视觉法度;

3“构件的装饰”多于“装饰的构件”;

4实在构件的美学精神体现了非多余的建筑装饰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节约的思想。

三、空间的意象

在建筑中注入文学艺术之魂魄,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又一大特征。

它超越了物质之象,寄兴寓情,使得空间环境的格调更高,意境更深远。

概念1:

文学的意象

 中国空间的文学情结,不仅表现出了文人的一种素养,而且体现为生活与个性的精神化。

一种空间的格调正是以书画等艺术形式表现了环境富有诗意的营造。

1书画在空间中起到了重道、遵理、助人伦和敦教化的作用,并成为空间中的主题渲染;

2一贯反对金碧辉煌,雕镂藻饰,追求“复归于朴”,“妙造自然”的诗意画境;

3匾联、条幅及文饰超乎了装饰性,其内容的意义大于形式本身,往往表现出主人的品格和人生的哲理等内涵。

因而体现一种“花香不在多,室雅无需大”的审美境界。

 

概念2:

自然的意象

 植物是屋与院之间的一种媒介,是意境传达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空间中的自然之意象则来自于山水、园林的刻意营造和象征性的表达。

1以植物、山石、水体的象征手段来表达自然、诗情和画意,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理性空间中的一种易趣,也是在“端庄廉方”中寻求柔美和轻松。

第二节 西方古典建筑空间

一、非建筑空间

赛维认为希腊神庙的一个缺陷,在于忽视了内部空间。

那么,希腊风格更多地表现为形式造型、雕刻及柱式细部等,而非建筑自身。

概念1:

体块的摆布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平面布局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具有对称要素的建筑置于不对称的场地中,使整体建筑群形成了自由式布置格局。

1轴线可能是人间最早的现象,这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方式;

2以适应需要与有机性为原则,并不受到人为的和对称的约束;

3一种尊重于自然并利用于自然的理想。

概念2:

雕刻的语言

 古希腊建筑群的宏大性来自于雕塑般的艺术表达,一种厚重坚实的墙体同时与列柱构成线与面的关系,在阳光的交相辉映下形成了鲜明而生动的立面效果。

 

1着力于塑性造型的处理,精心探求光与影的对比效果;

2一种粗放的活力和朴素有力的线条,蕴藏着丰富、匀称的构图美;

3基于数学的关系和比例的控制与把握。

概念3:

绘画性的表现

古希腊建筑是具有绘画性的特质,它在灵巧掌握虚实关系及创造光影对比的同时,还在建筑装饰方面表现出同样的技巧水平。

1古希腊建筑艺术界定了绘画与建筑艺术是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室内空间效果往往借助于色彩、绘画来表现一种艺术氛围。

二、世俗的建筑

 罗马建筑与希腊建筑的不同在于“建筑”与“非建筑”,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建筑空间的围合性而非封闭性,一个可使用的建筑。

概念1:

生活的空间

建筑物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躯壳,而是包含了功能组织的全部内容在内的一个有机的容积体。

一种为生活需要而设计的思想在古罗马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将建筑理想与实用主义的生活观相联系;

2建筑作为生活享乐的追求,更注重其精心建造的空间场所;

3优越的技术性是保证生活空间的舒适与惬意的先决条件。

概念2:

权贵的建筑

  古罗马建筑强有力的空间尺度概念,并不是以适应人的尺度为基准的,而是突出了威严与权力的象征性以及统治者喜爱宏伟壮丽的视觉效果。

 

1注重于礼仪和人的参与,人作为空间中的主体在建筑中表现得非常明确;

2空间大体量概念造就了罗马建筑辉煌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权力与欲望交织的混合体;

3城市建筑体实际上显示了特定公共场所的政治性含义和对统治者的崇拜之忱,因而艺术作为政治和权力的一种表现工具显示了它附庸的一面。

概念3:

材料的装饰

 材料作为一种构造的逻辑被看作是视觉语言的一部分,同时成为建筑装饰中的视觉要素予以充分的表现,并且材料的工艺与技术性在于多样而丰富的形式创新。

1柱式和古典的图式以“字帖”式的方式融入到了工艺技术中;

2罗马建筑的技术性不仅是构造和结构的,还是情感的,是将材料美学与工艺技术的一次完美结合。

 

三、教义的空间

 哥特教堂是一个基督教徒们礼拜和祈祷的场所,也是一座“天堂城市”。

 

概念1:

聚集的场所

 基督教徒们并不想为上帝建一座象古希腊那样的神庙,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上帝的住所,而是人们聚集祷告的场所。

因而场所必须满足更多人们的参与,同时要为“讲求精神内省和仁爱的宗教需要一个为人而设的环境”。

1空间概念以服从一个动态的准则,一种行进式的流线;

2以一条纵向轴线为基准,具有简明、动势和适用的特征;

3建筑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围合关系,而是向着开敞、流动和灵透方面发展。

概念2:

教化的空间

哥特建筑的精神是以宗教为源泉并传达为教义的。

教堂被当作天堂和一种人世间的幻象,其大量的形式符号被作为一种图解式的要素。

1空间语意通过逻辑清晰呈直线的结构形式来表述一种强有力的向上动势,从而象征着与上帝的联系;

2彩绘玻璃被视为是传达教义的可读性语言;

3室内光线被表现为是上帝之光。

概念3:

永恒的赞美

 哥特教堂将精神世界的灵魂与现实和谐统一,形成了“无法言表的甜美悦耳的变调为上帝唱着永恒的赞歌”。

1空间形态与造型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述;

2繁复的窗棂和五彩缤纷的玻璃构成了视觉的盛宴;

3光线与色彩相融创造了室内的光辉空间;

4装饰的精湛表现,反映了人性的世俗与宗教相混的现实性。

四、大师的方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标志着一个英雄时代的到来,也正是他们推动了人类文化的整体进程,并为以后几个世纪的建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概念1:

古典的再生

  建筑有意识的一系列革新活动并非是原创性的,而是在古罗马废墟上寻求一种再生。

是对过去一千年中的古典语言及风格的复苏或重塑,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是他们自己的历史想象力的一个虚构。

1对古典比例与装饰构图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2将古典的优雅与当代的工程技术相综合;

3把古典的精确性和集中式平面应用到了世俗建筑中。

概念2:

批判的继承

建筑师不再被宗教狂热所征服,继而寻求一种不带神秘色彩的合理和人性的表现方法,因而人们从中体验到了象住宅一样无拘束的气氛。

1对古典原则不是机械的,也不是成为一种限制的因素,而是更为积极的、富有创新的大胆实践;

2对古典美学观发起了挑战,即撇开了对比例的偏执,继而开拓了形式与空间的新观念。

概念3:

戏谑于传统

17~18世纪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时代,人们不再信仰旧秩序和旧风格,继而一种抛弃古风,置身于破除一切现有条件和习俗的艺术开始萌动而起,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的“巴洛克”艺术。

1空间的动态性是对文艺复兴空间静态关系的一种破坏;

2空间脱离了理性和正统的轨迹,成为创造性的精神状态;

3创造了一种艺术的、浮夸的戏剧性效果。

第三节现代主义建筑空间

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起因

 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先行者,并非是相同的概念。

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现代建筑就是指摆脱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束缚后的整个建筑发展的阶段。

概念1:

科学技术的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以蒸汽能源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直接推动了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变革。

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结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由独立个体的劳动关系变为了工厂式的雇佣关系;

3贫富差距拉大——无产者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

概念2:

意识形态的革命

西方的启蒙运动促使人们的民主意识与日俱增,在思想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骚动。

诸如“这一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包含着感知的、叛逆的、放纵的、反古典的、反机械的因素,……”因而社会的需要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1在复杂的文化转变中,显示了人们的无畏斗志,向一切权贵意识发起了挑战;

2建筑应该服务于大众,不应该纠缠于古风之中;

3新材料、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建筑立场。

概念3:

现代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艺术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如果不了解现代艺术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主义建筑。

背景:

20世纪初最有天赋的艺术家们抛弃了西方的传统,开始追求独创性、实验和开展一系列的运动。

然而,这些极端现代派的造反者,在艺术中所创造出来的形状和色彩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和爱好。

1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了解艺术的抽象语言;

2艺术中的抽象语言在于表达一种事物、一个系列事物或一个环境的基本特质。

二、回到建筑本原

   现代建筑受到艺术运动的影响,开始走向了探究其自身语言及形式的道路,不再成为某种利益的工具,建筑的空间问题至此才真正被人们所关注。

概念1:

结构的美学

 建筑的发展一定是技术先行的,新科学技术的成熟必然是建筑变革的先决条件,其中包括工程理论、结构力学以及材料技术等都为新建筑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一种由结构引起的真实性建筑成为了时代的精神。

2以自由平面布局为基础的建筑空间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追求;

3认为现代建筑应该反映直接的、诚实的美学态度,反对一切虚掩和装饰。

概念2:

革命的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的革命性质是基于实用概念的特别强调,即“‘空间’是一个积极的建筑性质,比起形成它的结构来,至少具有同样多的建筑上的重要性。

1剔除了叙事性的建筑与空间,视建筑为纯粹的结构体,一种可容纳人的容器;

2建筑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的集合产品,是理性意识下的产物;

3按功能划分成为空间构成的第一要素。

三、形式的空间

  现代主义建筑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探索了建筑构成的新方法,创造了一整套的建筑形式语言,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后来建筑的整体进程。

概念1:

自由空间

  建筑一定是物质形态的集合,所以建筑的形式必然反映其内容的所有方面。

谈论建筑的形式就是在研究建筑自身的问题,这就是空间的创造性。

1摆脱对称性的迷信,强调设计的民主与自由;

2盒子式的房间不再是封闭的容积体,而变为了结点分离、平面自由而随意的分解式空间;

3空间是可变的,是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的,开放空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创造,也是现代空间的新观念。

概念2:

有机与非有机性

  有机与非有机性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主要的两种建筑观,它们都具有国际性,并且形成了两种设计方法及理论。

1有机派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强调建筑空间的人性关怀;

2非有机派则注重功能主义的建筑观(有时称为国际式),要求空间形式的精确布局,并体现一种设计的理性精神。

概念3:

时空连续

 现代建筑的时间与空间观,实际上是强调人们的行为或生活在空间中的时间连续,即一系列行为的持续性发展,并在空间里也在时间中。

1时空连续是一连串的规则设定后所产生的复杂的且适应人行为及心理活动的一种过程;

2现代建筑空间的构成,一定具有时间的性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事件发生不仅决定于时间,而且决定于空间。

四、空间的情结

 现代建筑并非是抽象和冰冷的、缺少空间信息的传达和情感的表现。

其实在以实用的建筑观中,参杂了设计者的一种理想主义精神。

概念1:

坡道

 坡道既有空间组织与划分的作用,还有时空连续的意义,同时还是纵横双向的联系构件。

1坡道串联的一种空间序列关系,并表现为极其富有创意和情趣化;

2坡道本质上是线性的要素,具有起点和终点,它为人们辨认环境和体验空间关系提供了机会。

概念2:

壁炉

 壁炉概念出自于实用,但它却被很多的建筑师作为了一种空间符号给以了不同的诠释,因而成为了空间构图的重要要素。

1壁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空间情结,并视为是空间中一个仪式性的核心;

2空间视觉性在于关注中心的建立,“壁炉”概念正是维系了一种向心力和精神的需求。

概念3:

材料

 材料是表达建筑师设计意志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到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

 

1建筑是材料的,也是意志的;

2材料的地域性在于就地取材,应用于地域的建筑中;

3以工业化的材料来体现其建筑审美的现代性。

概念4:

装饰

装饰并没有远离建筑,建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装饰,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如此。

因此,现代建筑的装饰性不是传统的二维式装饰手法,而转为空间的、赋有功能意味的一种装饰性语言。

1功能性的装饰在于由建筑结构关系引起的,而非是贴面性的图式;

2现代建筑装饰表现是非图解化和抽象性的,强调视觉传达的要素。

3对历史建筑背后的思想、态度及设计语境的分析与研究,是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设计观和对设计原理理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当代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重建其思想内涵,而历史正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今天的一切所为,引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

“当今是一切时代之最好,又是时代之最坏。

第三章室内空间与环境

第一节 形成室内空间

一、形成空间的因素

建筑的构成实际上是各种要素的形态及布局关系的一种组合,并且是以整体性的思路展开的空间计划。

概念1:

固定元素

从建造的角度,基于房屋结构受力部分变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按照房屋受力关系支撑的结构构件是建筑的形式主体,通常被称为是建筑的固定元素。

1结构是启动构想的框架,也是实现想象力的一个承载体,并不是单纯的受力构件 ;

2自由和灵活的空间在于非结构因素的组织,技术及艺术的结合是关键要素;

3文化的核心因素反映的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观,而不只是一种结构关系。

概念2:

半固定元素

 室内环境的氛围正是通过半固定元素的组织和表现来完成的,其中家具、陈设以及装饰品等是体现环境品位的重要因素。

1经过布置的房间要比一个裸形的房间具有“普通”和“不普通”的识别性;

2有效的环境在于组织与计划,其中家具陈设能够表现出空间的一种状态;

3环境的氛围是诱发恰当的行为和一种非言语交流的可能。

概念3:

非固定元素

 空间环境设计,必须涉及人的行为及心理、生理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象人的体位和体态、生活观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行为表达以及行为在相互影响中所做出的反应。

1是促进还是抑制人们的交流则取决于环境设置的关系,其中视听效果不容忽视;

2关注了人们的空间知觉,其本身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不同意义的设计背景;

3空间不安定因素必然会扰乱人们的心境和行为的协调性,所以设计需要创造安全的氛围。

二、形成空间的方法

 空间既可以聚集我们,也可以把我们分开,这一切都源自于形式的构成,即形成空间的方式。

概念1:

固定空间

  固定空间是空间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以不变、功能明确和位置固定为特征,是空间中最稳定的形式之一。

1功能明确性不是简单地计划内容,而是应该关注长久的使用效率;

2必须体现合理性、实用性和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