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十现代文阅读检测试题.docx
《最新精编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十现代文阅读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十现代文阅读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十现代文阅读检测试题
专项复习(十) 现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
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
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
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
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
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
“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
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
”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
“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
”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
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
“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
⑩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
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
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
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偷“破烂”→被“教诲”→受“惩罚”→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回收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
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
“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
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诲使“我”明白了人生处
于困顿时,只要坚定信心,乐观面对,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
成为“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
请结合全文谈谈。
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
出自一个拾荒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二、小说阅读
(济宁中考)山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
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
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
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
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
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
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
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
”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
”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
”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
”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
“我们带的有干粮。
”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
“你带的什么干粮?
”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
“你带的什么干粮?
”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
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
“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
有人问:
“多少钱一斤?
”
女孩说:
“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
我跟着说:
“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
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
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
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
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
对她说:
“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
“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儿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儿药。
”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她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
“大爷!
大爷们!
”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
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
“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的时候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
“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
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个名字:
山果!
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
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小姑娘是一个瘦弱、穷苦、俊俏的孩子,她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懂事孝
顺,懂得感恩。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画线句是对农民工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这些描写表现出农民工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传
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
3.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
隐在莽莽群山中。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衬托了小姑娘的形象,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
了文章的主旨。
4.本文以“山果”为题有哪些好处?
“山果”既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又是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
同时文章还以山果为线
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三、说明文阅读
药物难治感冒
①说感冒是“不治之症”,并不是说,患了感冒,就一定会死,“不治”有两重含义,一是感冒无须专门的治疗,二是没有可以治愈感冒的药物。
②资料统计说,9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只有10%的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在于,细菌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只有核糖核酸。
③抗菌素能有效识别并杀死有细胞的细菌,但是,找不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就杀不死病毒。
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抗菌素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人体被感冒病毒侵入后,免疫系统会立即产生相应抗体,当抗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病毒就被杀灭,感冒就自行痊愈。
④这一过程,时间不长,轻的病例,只要几天时间,重的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医学权威讲过这样一句幽默的名言:
“患了感冒,治疗的话,半个月就好了,不治疗,则要15天。
”他的意思是,治与不治,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用药就好得快些。
⑤抗菌素非但不能治疗感冒,反而可能带来其他伤害,耳聋没治好,反而成了瞎子。
四环素毁了一代人的牙齿,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曾经让相当一些人耳聋,滥用抗菌素还可能损害肝肾功能,导致肠道内菌群紊乱,弊端多多。
⑥你感冒了,医生开了一大堆药,还有一排排人坐在医院输液,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⑦市面上有那么多宣称能治愈感冒的药,患者服用了几天,感冒症状就会消失,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药的作用,不是杀死病毒,终止病程,而仅仅是减轻症状。
比如病人发烧严重,或头痛厉害,可以用退热止痛片,有利于减少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和体力消耗。
这仅适用于症状严重的病人,如果症状不严重,没有什么急切的工作等待你去做,有什么必要吃药呢?
身体调高体温,就是为了征集、调动更多免疫部队,奔赴抗病毒的战场。
⑧药物不能治疗感冒,我们对感冒难道就束手无策,只能等待自愈吗?
也有一些手段,有助于它的自愈。
⑨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感冒。
我们感觉到冷的时候,往往会缩起身子,甚至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因为身体有保温机制。
身体不知道未来的气温会升高还是降低,为了防止被冻伤,一遇冷,就会给自己最大的防护器官——皮肤下指令,让毛孔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避免冷气进来。
身体内很多时候储存过多的热量,需要发散出来,现在毛孔收缩,热出不来,就会出现发烧等感冒的症状。
⑩显然,治疗感冒得散热,需要打开所有的散热的通道。
皮肤是很重要的散热和排毒器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打皮肤的主意。
国外的做法是,用酒精擦皮肤,通过酒精的挥发,带走热量。
中国人喜欢盖被子,让身体意识到外面并没有那么冷,找开毛孔也不会进来很多冷气。
慢慢地,毛孔打开了,憋在体内的热量,就会散发出来。
有些人用凉毛巾覆盖在额头上,有人用冰块降温,还有人使用姜和葱白煮水,发散热量,都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用冰块降温退烧快,容易反弹,接下来,身体的保温机制又会重新启动,比如紧闭毛孔保温。
所以,病人可能会出现相当一段时间的低烧症状,建议此法只用于高烧急救。
我主张发汗解表散热,表里双解,打开所有的排毒通道,此法比较彻底,不容易反弹。
治疗感冒的第二条途径是多休息,多喝水。
多喝水容易理解,散热和排毒需要水作为载体,多喝水,有利于这些工作的进行。
另外,血液要把免疫力部队运输到病毒所在的地方,需要能量,休息可以节省能量,加快白细胞的运输。
而且,睡觉的时候,淋巴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抗病毒的效果更好,有利于解决感冒引起的发炎等问题。
除了多休息,多喝水,感冒的时候,家里人一般会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这是否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呢?
要看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富含营养,以及是否好消化。
感冒的时候,需要吃有营养的东西,以便身体有充足的能量,消灭病毒、排毒散热。
如果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就会长时间堆积在肠胃里,身体会调动更多能量来消化,导致没有充足的能量运输白细胞来消灭病毒,也不利于皮肤的散热排毒。
治疗感冒,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打开所有排毒散热的通道,二是多休息,多喝水,做到这两条,感冒一般就会很快痊愈。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药物不能治疗感冒。
②治疗感冒的两种途径。
2.文章以“说感冒是‘不治之症’”开头有什么好处?
“不治之症”本意是指医治不好的病。
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文章在这里这么说,使
感冒和不治之症形成强烈的反差,大词小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引出下文
所要说明的问题。
3.药物为什么难治感冒?
因为9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只有10%的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细菌和病毒是有区
别的:
细菌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只有核糖核酸。
而抗菌素能有效识别并杀死有细胞
的细菌,但是,找不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就杀不死病毒。
因而感冒难治。
4.文中第⑩~B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说其作用。
分类别。
作用:
清楚地说明了治疗感冒的两种途径,一是打开所有排毒散热的通道,二
是多休息,多喝水。
5.第⑤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去掉。
“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示事情并不一定能实现或成为事实;如果去
掉了“可能”,原句的意思则变成了肯定的意味:
使用抗菌素肯定会带来其他伤害,这
与事实不符合;使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议论文阅读
(鄂州中考)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
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
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
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显然不能!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
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
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
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
“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
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
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
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
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
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
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
此言似乎不谬。
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
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经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
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
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
早些来吧!
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
绝不胆怯!
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亦可)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出论点;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
危害,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4.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
论证。
(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示例一:
举世闻名的贝多芬35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最终完
成了《命运》《英雄》《月光曲》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
示例二: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磨难中留下了旷世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