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97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现状4

二、行业发展的前景与趋势5

1、规模化5

2、专业化6

(1)专业化程度提高6

(2)合同制生产增加6

(3)生产规模扩大7

(4)生产地点转移7

3、设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7

4、实施精细饲养8

三、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8

四、行业主要监管及政策10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0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0

五、行业壁垒13

1、技术壁垒13

2、饲养环境壁垒13

3、资金壁垒14

4、销售渠道壁垒14

5、人才壁垒14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政策的大力支持14

(2)国内猪肉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15

2、不利因素15

(1)对于如何规模化养猪认识不够15

(2)死亡率偏高16

(3)规模养殖程度低16

(4)专业化程度低16

(5)产业一体化程度低16

(6)产业组织化程度低17

七、行业市场规模17

八、行业风险特征17

1、猪群疾病风险17

2、市场风险18

3、产品风险18

4、经营管理风险19

5、投资及决策风险19

6、人力资源风险20

7、环境、自然灾害度安全风险20

九、行业竞争情况21

一、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行业持续高景气,6月初猪价突破21元/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时叠加玉米价格下行,养殖利润极其丰厚。

但由于环保等因素影响,特别在南方地区,猪场拆除、搬迁等严重影响生猪补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行。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651万头,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

考虑母猪补栏滞后影响约1年后的生猪供给,预计2017年国内生猪供给难以大幅提升,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内外价差导致进口激增,关注―洋猪肉‖的冲击影响。

2016年,国内进口猪肉约1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约108%;猪肉平均进口均价仅6.5元/斤,远低于国内的生猪价格。

考虑到内外价差尚未明显收窄,2017年猪肉进口量或继续增加,将对国内生猪供应产生冲击,猪价再创新高的难度较大。

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

2005年以来,随着外出打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

截至2015年,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的出栏占比已提升至约50%。

从发展空间角度,国内规模化养殖的提升空间极大。

以美国市场为例,目前美国生猪规模化进程已基本完成,生猪企业最大十个企业产出占总产出比达到41%。

与之对比的是,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的市场占有率约2.4%。

二、行业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生猪养殖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品是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62.1%。

目前,中国猪肉年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仍保持在50%左右,占全球预计猪肉产量的二分之一。

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业正经历由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转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猪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由世界养猪大国变成世界养猪强国的愿望正在逐渐实现。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推进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举措。

2007年以来,农业部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至2015年间共投入中央资金200亿元,累计支持超过6万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

项目实施以来,我国生猪规模养殖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

1、规模化

美国从1992-2012年的20年里,猪场由250,000个降到50,000个,几乎在猪场降低了5倍以后,每个猪场的平均饲养量提升了5倍,从200头提升到1,000头。

规模化有其优势,带来的是生产性能的提高。

规模化不仅仅简单是猪场饲养量的变化,美国的产仔数平均是10.39,1-99头猪场是8.2,500~900头猪场是9.30,5,000头以上是16.0。

丹麦从2008-2014年,规模化也在快速发展,欧洲主要以家庭农场养殖模式为主,家庭农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存栏猪在500头以下的猪场已经很少了,100头以下的饲养母猪场也非常少,所占比例不到1%。

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发现,大概每6年猪场的数量会减少一半。

丹麦2003年有猪场11,110个,2013年减少到3,861个,但单个场的饲养规模在增加。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的大型农场模式,还是丹麦的家庭农场模式,养猪业的规模化都在发展。

从加拿大最近20年养殖变化的数据可以看出,猪场的数量1994-2014年由25,000减到了7,000,养猪量增加了22%,生猪生产水平都有所提高。

2、专业化

(1)专业化程度提高

在国外,随着规模化的发展,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1992年美国生猪一条龙生产企业(即猪场有母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一条龙生产)占54%,到2009年降到24%。

现在我国一条龙生产企业所占比重非常高,我国的专业化发展还不够,最近几年出现专业的母猪或者育肥场,但是所占比例非常低。

(2)合同制生产增加

合同制生产在国外随着适宜的发展趋势,现在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屠宰企业掌控定价权。

2009年,99%专业饲养育肥猪的企业都是合同制生产。

合同制生产取代了原来的活畜禽交易。

(3)生产规模扩大

无论是专业的育肥场,还是一条龙生产,生产规模都是在逐步扩大,生产成本也逐步降低。

(4)生产地点转移

2003年丹麦专业母猪场饲养了31%的母猪;2013年增加到了45%。

在丹麦屠宰的猪,62%来源于专业的育肥。

2012~2013年一体化的猪场由1,394个降到了1,216个。

短短1年的时间,就有100多个猪场由一体化生产转为专业化生产。

3、设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养殖业有非常良好的基础设施。

设备几乎都是自动化,而且,设备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比如,荷兰的velos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丹麦的PIGTRACKER系统;美国的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自动分阶段饲养系统。

从生产工艺和模式来讲,我国大部分猪场建设都是一条龙生产。

前几年,我国推广三点式,很多猪场都是在一个院里的三点式,而不是真正的三点式。

国外也有全核心群饲养模式:

猪场两年之内不需要对外开放,所有母猪的更新都来源于本场,只引进精液。

这样可以减少猪群流动,避免引入疾病。

现在美国主要建造保育育肥一体化场,这种模式在美国越来越多。

分批式生产的优点:

①易实现严格的全进全出,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②各阶段饲养员管理的时间效率提高(如妊娠检查、接产工作都集中),兽药使用率提高(如补铁、免疫、用药);

③对于特定日龄的猪群,便于栋舍环境的控制。

同一批次内的猪群日龄一致(相差不超过7日),对环境要求也一致;

④根据日龄变化,便于对全群进行饲喂量调整,实施阶段性饲喂。

同一批次的猪群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一致,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进行调整。

⑤对于猪群的日常工作管理更便于提前做计划。

尤其是对于繁忙的工作周(如配种、分娩、断奶)可以提前安排人员的分工。

4、实施精细饲养

猪的不同体重阶段、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对营养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

实行多阶段配方既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又能适当地降低饲养成本。

三、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生猪产业链自上而下包括:

猪饲料业-生猪养殖业-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和罐头制造业-猪肉和肉制品批发、零售业,最终到达消费者层面。

生猪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饲料业,下游行业主要为屠宰加工行业。

生猪产业链由上至下逐渐集中,上游养殖行业最为分散,下游屠宰加工行业略微集中。

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80%,玉米和豆粕等饲料价格的变化会引起生猪养殖成本的变动,进而引起利润波动。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呈现出饲料总产量稳步提升、饲料行业竞争加剧、饲料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步增长、饲料添加剂工业极大发展的趋势。

国外发达国家的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相对成熟,生鲜肉和熟肉制品深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较高,其研究已逐步转向优质、营养、保健、安全等方向。

我国的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在近十几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批规模较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我国的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行业集中度加强,产业链趋向一体化,食品安全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品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行业主要监管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猪肉是我国重要的肉制品之一,猪肉从生猪饲养、屠宰、销售和流通涉及国家多方面监管制度。

农业部是我国生猪饲养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中国畜牧业协会为生猪饲养行业的自律组织。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现行与生猪饲养、屠宰及销售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目前我国鼓励扶持生猪饲养、屠宰及销售发展的政策主要如下:

五、行业壁垒

对于新进生猪养殖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养殖,与现有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主要存在以下壁垒:

1、技术壁垒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从传统的、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养殖效益的高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生猪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好坏有赖于对种猪群的饲养管理(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生物健康、生产管理和猪舍建设等五大要素把握。

这五大要素相辅相成,每一个要素都涉及到成本和利润,都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养殖对技术水平要求十分严格,且规模化养殖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抵御市场风险。

2、饲养环境壁垒

防疫是生猪养殖的关键一环,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对养殖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生猪养殖基地一般要求选择在地势高、隔离条件好、周边人员活动少、污染源少的区域。

对于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来说,需要生猪养殖所在地具备较大环境可承载负荷。

3、资金壁垒

规模化养殖对生产场所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和防疫体系建立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新进企业的资金实力有较高要求。

4、销售渠道壁垒

稳定的销售渠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在销售渠道的广度与深度、销售渠道的效率与实力、销售渠道的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直接决定着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5、人才壁垒

规模化养殖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涉及到育种、饲养、防疫等养殖的各个环节,尤其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专门从事养殖和疾病防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类人才的有机协调与磨合搭配才能使企业综合技术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经验的积累都需要较长时间,使得该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的大力支持

生猪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为了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稳定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保证居民的食物供应,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国家在区域发展、养殖模式、用地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生猪生产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2)国内猪肉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出现新的变化:

农村居民口粮消费继续下降,畜产品消费快速增加,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内需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深入实施,猪肉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刚性增长。

人们对符合高食品安全标准和高品质猪肉的需求的逐渐增加,将为采取大规模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生猪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

(1)对于如何规模化养猪认识不够

20年以前,散养户多,从散养发展到规模养殖以后,一直没有解决好在规模条件下,如何―养‖猪,也就是20年我国的生产水平没有提高。

(2)死亡率偏高

生产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

2015年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为16.52头,全程死亡率超过20%。

远低于养猪发达国家母猪年提供25头以上的水平(丹麦超过28头)。

我国与国外养猪发达国家母猪生产成绩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3)规模养殖程度低

我国规模养殖程度低。

2012年50头以下的出栏量占32%,500头以上的占38.5%。

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猪场有24,286家。

2013年500头以上的占40.8%。

2015年,年出栏在500头以上的猪场占比44%,预计2020年达到52%。

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专业化程度低。

很多猪场喜欢什么都自己做。

饲料自己生产、人员自己培养、设备自己加工、二元母猪自己选留,表面上省了一部分钱,但可能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5)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产业化的一体化程度低。

养殖分割严重,养殖户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分享其他环节利润,并且承担了主要风险。

(6)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养猪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的养猪业养殖环节承受了所有风险。

七、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6-2015年,我国人均猪牛羊肉占有量稳中有升,猪肉价格波幅较大,猪肉产量及猪年底头数基本保持稳定。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基本肉食需求已得到满足,未来我国猪肉行业发展空间将集中在生态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定制型高端猪肉领域。

八、行业风险特征

1、猪群疾病风险

猪群疾病风险这种因疾病因素对猪场产生的影响有两类:

一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或运输途中发生疾病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

大规模的疫情将导致大量猪只的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疫情会给猪场的生产带来持续性的影响,净化过程将使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效益,内部疫情发生将使猪场的货源减少,造成收入减少,效益下降。

二是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或出现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

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将使本场暴发疫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大,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并增加在防疫上的投入,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安全事件或某个区域暴发疫病,将会导致全体消费者的心理恐慌,降低相关产品的总需求量,直接影响猪场的产品销售,给经营者带来损失。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因市场突变、人为分割、竞争加剧、通胀或通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原材料供应等变化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可能性。

对于国内生猪市场,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生猪存栏大量增加,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

外销生猪存在着销售市场饱和的风险。

3、产品风险

产品风险即因猪场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问题,品种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猪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生猪产品,并且产品品种单一,存在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对种猪场而言,由于待售种猪的品质退化、产仔率不高,存在销售市场萎缩的风险;对商品猪场而言,由于猪肉品质不好,不适合消费者口味,并且药物残留和违禁使用饲料添加剂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猪肉安全问题,导致生猪销售不畅。

4、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即由于猪场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恶化、资产沉淀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猪场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会导致防疫措施不能落实,暴发疫病造成生猪死亡的风险;饲养管理不到位,造成饲料浪费、生猪生长缓慢、生猪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原材料、兽药及低质易耗品采购价格不合理,库存超额,使用浪费,造成猪场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对差旅、用车、招待、办公费、产品销售费用等非生产性费用不能有效控制,造成猪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增加的风险。

猪场的应收款较多,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会导致猪场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

但随着我国加入WT0,猪场在管理、营销等方面将面临跨国公司的挑战,需要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相衔接;如果猪场不能根据这些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可能会影响猪场的持续发展。

5、投资及决策风险

投资风险即因投资不当或失误等原因造成猪场经济效益下降。

投资资本下跌,甚至使猪场投产之日即亏损或倒闭之时的可能性;决策风险即由于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决策失误、导致猪场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如果在生猪行情高潮期盲目投资办新场,扩大生产规模,会产生因市场饱和、猪价大幅下跌的风险;投资选址不当,生猪养殖受自然条件及周边卫生环境的影响较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生猪品种是否更新换代、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等决策不当,会对猪场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6、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即猪场对管理人员任用不当,无充分授权或精英人才流失,无合格员工或员工集体辞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和熟练操作水平的工人对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猪场地处不发达地区,交通、环境不理想难于吸引人才;饲养员的文化水平低,对新技术的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差。

会削弱猪场经济效益的发挥;长时间的封闭管理,信息闭塞。

会导致员工情绪不稳,影响工作效率;猪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制约了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7、环境、自然灾害度安全风险

环境风险即自然环境的变化或社会公共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猪场人财物损失或预期经营目标落空的可能性;自然灾害风险即因自然环境恶化如地震、洪水、火灾、风灾等造成猪场损失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即因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等原因而造成猪场重大人员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环境、自然灾害及安全风险都是猪场不能忽视的问题。

九、行业竞争情况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虽然总产值较大,但行业集中度较低。

行业内中小企业居多,普遍规模不大,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