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982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3

                   

1.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美国的敌视、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和世界大战的战争威胁,使政府在投资和目标计划上优先考虑国防需要。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特别是“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第二,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

“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提倡在宪法范围内,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科研领域里自由讨论,体现了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以期得到统治阶级采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5.“双百”方针遭遇挫折的原因、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1)原因

①政治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

②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③说到底是学术民主的问题,而学术民主同政治民主、社会民主是休戚相关的。

④文艺界的派别之争也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⑤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2)历史教训:

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

因此:

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使科技文艺出现繁荣景象。

②要处理好科技、文艺工作与政治、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③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现实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6.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深刻含义的理解

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从国内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而劳动力的素质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使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服务。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2010年3月23日,袁隆平在北京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勋章,其获奖理由是“他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A.研制出原子弹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

D.成功研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

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4.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举措有(  )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 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④实施“211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邓小平曾说过:

“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

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时间

401~

1000年

1001~

1500年

1501~

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所占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xx年,“神舟七号”成功升空,宇航员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xx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xx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单元学习小结

强化训练

1.C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做题时,一是要认真审题,获取关键信息;二是对科技成果的意义要识记清楚。

]

2.B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

]

3.C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文艺的繁荣局面的到来。

]

4.A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它并未确保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

5.A [结合所学知识推断,“211工程”计划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计划,故排除带④的选项。

]

6.D [C是“文革”时期的,而且是应该否定的,据此可排除;A和B是并列关系,且从它们和D的关系来看,它们都包含在D里面。

]

7.

(1)趋势:

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

原因:

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乏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曲折。

(3)国际背景:

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

经济体制: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注意分析表格内容,第二小问则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问结合材料所举事例提炼特点。

第(3)问需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概括。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项是在2001年;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70年。

答案:

A

2邓小平指出: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核战争没有胜利者,核武器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但发展核武器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核平衡,对制止战争起到一定的作用。

答案:

C

3xx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解析:

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

B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技术原因是(  )

A.籼型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特区的创设 

D.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