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629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医籍选试题.docx

针灸医籍选试题

《九针十二原》

一、填空题

1.粗守,上守。

神乎神,_____________.

2.刺之微,_________,粗守,上守。

3.凡用针者,虚则,满则,宛陈则,邪胜则。

4.方刺之时,必在,及与,神属勿去__________.

5.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主治,五脏有疾,当取之。

6.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________,欲以微针,_________,__________,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7.未睹其______,恶知其______。

8.机之动,_____________。

空中之机,_____________。

9.往者为_________,来者为________,明知________,正行无间。

10.逆而______之,恶得无________。

追而_______之,恶的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道毕矣。

11.刺之要,__________,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12.所言节者,___________也,非_________也。

13.刺诸热者___________;刺诸寒者____________.

14.刺之而气不至,_________.刺之而气至_______,__________.

15.针陷脉则_________,针中脉则_______,针太深则_________。

二、单选题

1.“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

A.进针快慢B.出针快慢C.用针有徐疾之意

D.诊断快慢E.留针时间的长短

2.“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是指()

A.进针要轻B.经气变化C.出针要轻

D.病人针感小E.施术手法轻

3.“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是指()

A.应及时补泻B.应及时出针C.应及时进针

D.应手法轻巧E.应轻补轻泻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持针之道”的要求()

A.正指直刺B.坚者为宝C.神在秋毫

D.必先诊脉E.无针左右

5.“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之”是指()

A.仅根据脉的变化针刺B.针刺先于诊脉C.据脉判定治内还是治外

D.针前一定要诊脉E.针前要诊脉,判定气血的虚实

三、多选题

1.下列哪些选项属“小针之要”()

A.粗守形B.上守神C.上守机

D.粗守关E.不可挂以发

2.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针刺要求()

A.知机之道,叩之不发B.不必知经气往来C.不必观察穴下气血变化

D.必须了解补泻时机E.必须了解进出针时机

3.“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说的()

A.气盛不可补,气虚不可泻B.气虚要补,气盛要泻

C.针下之气变化迅速,需仔细体会D.邪气来不容易察觉

E.邪气去不容易察觉

4.下列哪些选项属“补”法要求()

A.必持内之B.若行若按C.如蚊虻止

D.去如弦绝E.令左属右

5.下列哪些选项属“泻”法操作()

A.若行若按B.若妄之C.按而引针D.排阳得针E.令左属右

6.关于“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徐疾指的是经气运行的快慢B.徐疾指的是针刺速度的快慢C.实和虚指的是补泻D.徐进针而疾出针为补E.疾进针而徐出针为泻

7.下列哪些选项属“持针之道”()

A.正指直刺B.无针左右C.神在秋毫D.属意病者E.审视血脉

8.“方刺之时”的要求()

A.必在悬阳,及与两卫B.神属勿去C.知病存亡

D.正指直刺E.无针左右

四、判断题

1.“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指实证不可用补法,虚证不可用泻法。

()

2.“上守机”指守针刺的时机。

()

3.“上守神”指要把握病人精神状态。

()

4.“逆而夺之,恶得无虚”指的是迎着经气来的方向针刺是泻法。

()

5.“追而济之,恶得无实”指的是顺着经气去的方向针刺是补法。

()

6.“粗守形”指粗工守病人形体。

()

7.“粗守关”指粗工守病人关节。

()

8.“徐而疾则实”指脉由徐变快为实。

()

9.“疾而徐则虚”指疾进针而徐出针为泻。

()

10.“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指两膝、两肘关节。

()

11.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

()

12.“欲以微针,通其经脉”中的微针指九针,与砭石相对而言。

()

13.“易用难忘,为之经纪”中的经纪指纲纪、纲领之意.()

14.“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始终,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所指之经指针具的形状。

()

15.“宛陈则除之”中的宛陈指淤血。

()

五、词解

1.营其出入逆顺之会

2.粗守形,上守神

3.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4.粗守关,上守机

5.逆而夺之,追而济之

6.神乎神,客在门

7.徐而急则实,急而徐则虚

8.持针之道,坚者为宝

五、问答题

1.怎样理解“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泻”及“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

2.简要说明“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的操作要领。

3.“持针之道”的要求是什么?

4.如何理解“粗守形,上守神”和“粗守关,上守机”?

5.试述“九针”的名称及作用。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神客在门

2.在速迟关机

3.补之泻之除之虚之

4.悬阳两卫知病存亡

5.十二原四关五脏十二原

6.砭石通其经脉调其气

7.疾原

8.不离其空清静而微

9.逆顺逆顺

10.夺虚济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

二、单选题

1.C,速迟指用针有徐疾。

2.B,指经气变化是微妙而不易察觉。

3.A,由于经气变化十分微妙,需细心体察,要在适当时机进行补泻,否则会伤IF。

4.D,原文中对“持针之道”的论述,没有D一项。

5.E,文中实际是以脉诊为例强调明确诊断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

三、多选题

1.BCE,据经文,B、C、E均是针刺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故属“小针之要”。

2.ABCE,据经文,正确的针刺要求是“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3.ABC,据上下文及教材中的解释,答案中只有ABC是正确的。

4.BCDE,据经文,除A是泻的操作要领外,其余均属补的操作要领。

5.CD,据经文,答案中只有B和C属泻法的操作要领。

6.BCDE,据上下文及教材中注释,本句不指经气运行的快慢。

7.ABCDE,此五项均属“持针之道”。

8.ABC,据经文,只有A、B、C三项符合要求。

四、判断题

1.×,气血的变化十分微妙,针_F之气就是气血情况的反映。

2.×,据上下文,此指要了解病人气血变化情况,适时补泻。

3.×,神指病人血气。

4.×,据上下文,此指泻法的作用。

5.×,据上下文,此指补法的作用。

6.×,根据上下文,针刺关键是对病人气血情况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补泻。

7.×,虽对全身疾病有治疗作用,但正确使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也要以了解病人气血变化为前提。

8.×,根据教材中的注释,徐疾并不是指脉气疾徐,而是针刺。

9.√,同上

10.√,同上

11.√,同上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同上

五、词解

1.调解经脉运行,使经气逆顺出入汇聚功能正常。

2.粗指技术低劣的医生,形指针刺一些表面的内容,腧穴。

上指技术高明的医生,神指精神气血内在的变化。

3.指针下之气变化迅速,不易遇到,须仔细观察。

4.关指四肢关节的腧穴,机指守气之机。

5.泻其邪气,使实转虚;补其正气,使虚转实。

6.前一神,为感叹词,后一神,正气。

客,邪气。

门,指腧穴。

正气的变化是微妙的,当仔细分析;邪气侵入,当识其出入之所,即腧穴。

7.慢进针快出针为补法,快进针慢出针为泻法

8.持针以坚定有力为重要。

六、问答题

1.答题要点:

指出泻的操作偏重,而补的操作偏轻即可。

2.答题要点:

正确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

3.答题要点:

必须持针有力,正指直刺,不要左右偏离。

强调医生施针时,精神集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脉虚实,两目、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

4.答案要点:

这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其一,“守神”,首先医者要精神专一,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情气血盛衰状态,来决定针刺的补泻,不能局限于局部症候的观察和针刺手法的使用。

其二,“守机”,针刺治疗要掌握气至的时机,根据邪正盛衰的情况,是予及时恰当的补泻手法。

 

《小针解》

一、填空题

1.上守神者,守___________。

2.粗守关者,守____________。

3.上守机者,知____________。

4.其来不可逢者,;其往不可追者,。

5.粗守形者,守____________。

6.所谓虚则实之者,______而当_____之也。

7.满而泻之者,_______而当______之也。

8.宛陈则除之者,________也。

9.邪胜则虚之者,言______,皆_________。

二、单选题

1.“气至而去之者”指()

A.气至后邪气去B.邪气至而去针C.谷气至而去针

D.补泻气调而去针E.针下气至而去针

2.“所谓虚则实之者”指()

A.气口虚而当补之也B.人迎虚而当补之者也C.三部九候虚而当补之也

D.针下空虚而当补之也E.无针感而当补之也

3.关于“迎而夺之者”,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迎着经脉来的方向针刺B.迎着病位的方向针刺C.迎着气盛时针刺

D.逢气尽时针刺E.泻邪之义

4.关于“追而济之者”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顺着经脉的方向针刺B.逆着病位的方向针刺C.顺着气去的方向针刺

D.气人时针刺E.补虚之义

5.“邪气在上”是指()

A.风寒病邪B.暑邪C.火邪

D.湿邪E.燥邪

6.“清气在下”是指()

A.风寒病邪B.暑邪C.火邪

D.湿邪E.燥邪

三、多选题

1.“右主推之,左主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论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手配合针刺B.左手进针C.右手出针

D.右手进针E.左手出针

2.对“节之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腧穴B.关节C.肉之会D.骨节处E.筋之会

3.“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指()

A.针刺时不分老幼均要专心致志B.针刺不分深浅均要专心致志

C.持针调气要专心致志D.针刺时不分上下均要专心致志E.针刺不分补泻均要专心致志

四、判断题

1.“徐而疾则实”是指补法进针时要快慢结合。

()

2.“疾而徐则虚”指泻法出针时要快慢结合。

()

3.“上守机”是指守气。

()

4.“上守神”是指注意守人之血气。

()

5.“粗守关”是指守关节。

()

6.“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是指知用针补泻。

()

7.“神客者,正邪共会也”中正邪共会指邪气正气共留于血脉之,相互结之意.()

8.“气口虚而当补之”中气口指寸口.()

9.“针中脉则邪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中阳明合指足三里.()

10.“观其目,察其色,知其散复,一其形”中一其形指专心致志的观察病人的形征变化.()

11.“右主推之,左主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是指左右手相互配合.()

12.“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中节之交指腧穴.()

五、解词

1.往者为逆,来者为顺

2.迎而夺之,追而济之

3.虚邪

4.正邪

六、问答题

1.说明“守神”、“守机”的意义。

2.如何理解“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3.如何理解“知气之可取之时”?

4.徐疾的含义是什么?

5.上工诊察疾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

1.守人之血气有余可补泻也

2.守四肢刺不知正邪之往来也

3.知守气也

4.气盛不可补也气虚不可泻也

5.守刺法也

6.气口虚补之

7.气口实泻之

8.去血脉

9.诸经有盛者泻其邪

二、单选题

1.D,原文有“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词而去之也”的解释。

2.人,原文有“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的解释。

3.E。

原文有“迎而夺之者,泻也”的解释。

4.E,原文有“追而济之者,补也”的解释。

5.A

三、多选题

1.BCDE,原文有“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持针而出入也”,指出左右手配合针刺。

2.BCDE,原文中有“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从功能方面说明“节之交”的含义,而惟有腧穴有此作用,且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应。

3.ABCDE,教材中虽没有具体说明哪种情况下要专心致志,实际上,上述选项是针刺的基本操作要求。

四、判断题

1.×,原文释为“徐内而疾出也”。

2.×,原文释为“疾内而徐出也”。

3.√,原文释为“知守气也”。

4.√,原文明确指出:

“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

5.×,原文是指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结合注释,可知此题错误。

6.×,原文“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

五、解词

1.指气之虚而小,小者为逆;顺指行气之平,平者为顺。

2.指泻法和补法。

3.四时八节的贼风乘虚侵入人体。

4.正气不足时受到风邪的侵袭。

六、问答题

1.答题要点:

①指出守神与守气的含义;②说明两者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2.答题要点:

气盛不可用补法,气衰部可用泻法,否则,会至血气尽伤而邪气不除的误治恶果。

3.答题要点:

提示我们再在临床治疗是要时刻关注经气活动的情况,选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针刺治疗

4.答题要点:

徐而疾是指徐内而疾出,疾而徐是指疾内而徐出,通过补泻达到“若有得,若有失”。

5.答题要点:

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

邪气脏腑病形

一、填空

1.中于阴则溜于,中于阳则溜于。

2.中于面则下,中于项则下,中于颊则下,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

3.诸急者多_____,缓者多______,大者___________,小者___________。

4.滑者________,微有热,涩者__________,微有寒。

5.荥输治________,合治________。

6.胃合于________,大肠合入于_________,小肠合入于__________。

7.三焦合入于________,膀胱合入于__________,胆合入于___________。

8.面热者_______病,鱼络血者________病,两跗之上脉坚陷者_______病。

二、单选

1.刺六变之脉缓,要求()

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浅内而不留针E.慢发针而深内之

2.身半以上,下列何邪可中()

A.湿B.寒C.水D.风E.内邪

3.邪中于阴则溜于()

A.皮部B.络脉C.经脉D.腑E.脏

4.邪中于阳则溜于()

A.皮部B.经脉C.络脉D.腑E.脏

5.刺“六变”之脉滑,要求()

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少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浅针出气勿出血E.疾发针而浅内之

6.刺“六变”之脉急者,要求()

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浅内之

7.刺“六变”之脉涩,要求()

A.深内而久留针B.必中其脉,随逆顺而久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浅内之

8.下列哪一项要求适合刺“六变”之脉大()

A.深内而久留针B.泻出其气与血C.泻气而不出血

D.浅内而不留针E.速发针而浅内之

9.刺“六变”之脉小,要求()

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少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以甘缓之药调之E.浅内而久留针

10.一病人腹瞋胀,胃脘当心痛,两胁撑胀,咽膈不利,据“合治内府”原则应取()

A.巨虚上廉B.巨虚下廉C.足三里D.曲池E.委中

11.一病人小腹痛,痛引睾丸.耳前热,据“合治内府”原则,应取()

A.足三里B.巨虚下廉C.委阳D.天井E.曲泉

二、多选

1.浅刺而不留针适合下列哪些情况()

A.急B.缓C.滑D.大E.小

2.下列哪些取穴是符合“合治内府”原则()

A.胃病取足三里B.胆病取阳陵泉C.大肠病取曲池

D.小肠病取小海E.小肠病取巨虚下廉

3.下列哪些刺法不适合“六变”之脉急()

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少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

D.深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浅内之

三、判断

1.刺中肉节则皮肤痛。

()

2.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

3.针刺必中肉节,无中气穴。

()

4.一病人被诊为三焦病,据“合治内府”原则,当取天井。

()

5.治六变之脉小应用甘味大补。

()

6.“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诸阳之会”指督脉及手足阳经得汇聚.()

7.“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中“脉缓”是指缓纵的脉象,而不是迟缓。

()

五、词解

1.病之六变

2.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3.鱼血络

4.肉结

5.气穴

6.痏

7.两寒相感

8.淖泽

六、问答

1.如何理解“中气穴针游于巷”?

2.邪气中于阳经、阴经的原因和部位各如何?

3.针刺为何“必中气穴,勿中肉节”?

4.如何理解“邪中于阴”?

5.如何理解“邪中于阳”?

6.如何理解“邪中大脏”?

答案

一、填空

1.腑经

2.阳明太阳少阳经

3.寒热多气少血血气皆少

4.阳气盛多血少气

5.外经内府

6.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

7.委阳委中央阳陵泉

8.足阳明手阳明足阳明

二、单选

1.D,

2.D,文中称“身半以上,邪中之也”,此指性质属阳的邪气,而风属阳邪。

3.D,原文“邪中于阴则溜于腑”。

4.B,原文“邪中于阳则溜于经”。

5.E,原文“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

6.A,原文“刺急者,深内而久留针”。

7.B,原文“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

8.C,原文“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

9.D,原文“诸小者,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吐也”。

10.C,

11.B,该病例所述症状属于小肠腑病。

三、多选

1.BC,据原文,刺缓是浅内而疾发针,刺滑是疾发针而浅内之。

2.ABE,据原文,足三里、阳陵泉及巨虚下廉是下合穴。

3.BCDE,据原文,刺急者要求深内而久留之。

四、判断

1.√.根据原文,中肉节为皮肤痛。

2.√.原文中明确指出,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3.×,气穴是脏腑经脉气血聚集之处,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而针刺肉节可以出现皮肤痛。

4.×,“合治内府”的取穴原则主要针对下合穴,而三焦的下合穴是委阳。

5.×,脉小乃阴阳俱虚,是病虚较甚,宜用甘缓性和之品补之。

6.√

7.√

五、词解

1.指脏腑疾病在脉象上表现出的六种变化,即缓急大小滑涩。

2.荥输穴主治在外的十二经脉病症,下合穴主治在内的六腑病症。

3.手大鱼际部络脉淤血。

4.肌肉之交界。

5.腧穴。

6.有四种解释,一是针孔;二是针刺的刺数;三是穴位;四是疮疡。

7.指形寒和寒饮相和为病。

8.柔顺,润泽。

指肌肉柔润。

六、问答

1.答题要点:

说明本句的含义及出现这种感觉的原因。

2.答题要点:

邪伤头面,可传至阳明经脉;邪伤颈项,可传至太阳经脉;邪伤呷,可传至少阳经脉;邪伤胸、胁、背部,亦可传至三阳,乃至全身。

3.答题要点:

针刺时,首先要定准腧穴的部位,对准穴位刺入,方能起到治疗作用。

若定穴位不准而刺入,独伤肌肤,引起疼痛,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4.答题要点:

方乘虚时,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

5.答题要点:

中于阴者,常从臂衡始。

6.答题要点:

愁忧恐惧则伤心。

形寒冷饮则伤肺。

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有所擎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遇水,则伤肾。

根结

一、填空题

1.后人将“根结”的部位特点概括为。

2.“根结”在原篇中涉及经脉是。

3.“上工平气”的“平气”是指。

4.“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也,急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也,刺之”,

5.“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急,。

6.太阳根于________,结于_______,阳明根于________,结于_________。

7.少阳根于_________,结于________。

太阴根于_________,结于_________。

8.太阴根于_________,结于_________。

厥阴根于________,结于_________。

二、单选题

1.“刺不知逆顺”之“逆顺”指()

A.阴阳经脉循行方向B.经脉气血流注C.病情轻重

D.虚虚实实E.形气、病气之有余不足

三、多选题

1.外在形征表现和内在病理变化,有时相一致,有时不一致,以下治疗哪些是正确的()

A.外似虚而内实者,当泻B.外似实而内虚者,当补C.体格壮实,急泻为宜

D.阴阳俱虚,不宜针刺E.外似实而内虚者,当泻

四、判断题

1.病气不足,用针刺补法。

()

2.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盛也,急泻之。

()

五、词解

1.形气

2.病气

3.慑辟

六、问答

1.为何“形气不足,病气不足”的情况“不可刺之”?

2.为什么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答案

一、填空

1.四根三结

2.足六经

3.调和阴阳之气

4.邪胜泻补阴阳气俱不足不可

5.阴阳俱有余泻其邪调其虚实

6.至阴命门厉兑颡大

7.窍阴窗笼隐白太仓

8.涌泉廉泉大敦玉英、膻中

二、单选

1.E,此句承篇中上文“形气之逆顺奈何”,知指形气、病气状况。

三、多选

1.ABCD

四、判断

1.×,本篇强调针刺补泻的运用,要视形气和病气的胜负情况而定。

2.√

五、词解

1.指形体的状况。

形指形体外貌,气指功能表现。

2.病气是相对于在外的形体表现而言,指在内的受病脏腑的功能表现,脏腑功能的有余或不足,都属于病态,故称病气。

3.形容胃肠正气不足,运化无力的状态。

慑指畏怯、恐惧,辟指邪气、淫邪。

六、问答

1.答题要点:

属阴阳俱虚,乃极为虚衰情况,针刺治病在于调动机体自身调整功能。

太虚则不足以调。

2.答题要点:

阴阳调和与否对机体的意义,辨识阴阳盛衰及与正确针刺补泻的关系、意义。

寿夭刚柔第六(节选)

一、填空题

1.病有形而不痛者,之类也;无形而痛者,之类也。

2.“刺有三变”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