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37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流河截流方案.docx

导流河截流方案

06水利工程施工网上辅导文章1

第1章施工导流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施工导流的基本方式,能够正确选择施工导流和截流方案。

2.了解围堰的结构构造和施工特点。

3.了解截流的方法、截流过程及截流材料的选择。

4.掌握基坑排水的基本方法,正确选择基坑排水方案。

学习建议:

1)观看工程录像;2)到现场参观学习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相比,施工条件要困难得多。

认清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对于学好本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掌握施工导流的基本方式,理解影响导流方式的主要因素,理解导流时段的划分,理解导流设计标准及导流设计流量的确定,理解导流工程布置与水力计算,理解导流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理解围堰平面布置与堰顶高程确定的方法,掌握围堰的基本应用型式;围堰形式很多,主要应掌握土石围堰和混凝土围堰的适用条件,结构及布置。

截流与围堰关系密切,但因截流在施工导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是施工总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项目之一,主要应掌握立堵截流方法与设计的主要问题。

围堰合龙闭气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基坑排水,搞好基坑排水,可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主要应掌握初期排水与经常性排水的布置和计算,以及明式排水方法。

三、问题解答

1.施工导流的概念

概括地说就是要采取“导、截、拦、蓄、泄”等施工措施,将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安全地导向下游,或者拦蓄起来,以保证枢纽主体建筑物能在干地上施工。

这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习惯上称为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它不仅影响施工总组织,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枢纽布置与永久建筑物型式的选择,成为水利水电枢纽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工程实践中,十分重视施工导流规划的作用。

正确合理的施工导流规划,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

否则,会使工程施工遇到意外困难,甚至引起工程失事。

2.施工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方式,也称施工导流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即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导流,这种导流方式又称为一次拦断法或河床外导流。

其基本特点是主河道被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水流被导向旁侧的泄水建筑物。

视泄水建筑物的不同,一次拦断法又可进一步区分为隧洞导流、明渠导流、涵管导流等

分段围堰法导流,也称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

但是,习惯上则多称其为分期导流。

工程实践中,两段两期导流采用得最多。

根据不同时期泄水道的特点,分期导流方式中又包括束窄河床导流和通过已完建或未完建的永久建筑物导流(主要包括底孔导流、缺口导流、梳齿孔导流、厂房导流等)。

3.采用分段分期围堰法导流时,什么叫“分段”?

什么叫“分期”?

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所谓分段,就是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干地基坑,分段进行施工。

所谓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

分段是就空间而言的,分期是就时间而言的。

导流分期数和围堰分段数并不一定相同,段数分得越多,施工越复杂;期数分得越多,工期拖延越长。

因此,工程实践中,两段两期导流采用得最多。

4.导流标准、导流程序、导流时段、围堰、河道截流的定义

导流标准:

确定导流设计流量时导流建筑物所采用的洪水频率(或洪水重现期)标准。

导流程序:

在工程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可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挡水建筑物与泄水建筑物,这些不同导流方式组合的顺序,通常称为导流程序。

导流时段:

按照导流程序划分的各施工阶段的延续时间,称为导流时段。

但通常所说的导流时段,是指由围堰挡水而保证基坑干地施工的时段。

河谷形状系数:

坝体周边长度与最大坝高之比。

围堰:

围护永久建筑物基坑以利于其在干地上施工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

河道截流:

将天然河流全部或部分拦断并使之改道,称河道截流。

5.什么是导流设计流量?

如何确定不过水围堰的设计流量?

如何确定过水围堰挡水期

和过水期的设计流量?

导流设计流量是指在施工导流时按规范所采用的最大设计流量。

拟定导流方案首先要确定导流设计流量,由此确定导流泄水建筑物和挡水建筑物的规模。

可见导流设计流量是拟定导流方案,确定导流泄水建筑物和挡水建筑物规模的主要依据。

导流设计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导流设计的洪水频率标准和导流时段。

在同一导流时段内导流设计标准愈高导流设计流量就愈大,在同一导流设计标准内洪水期的流量要大于枯水期的流量,通常将导流时段内的最大值作为导流设计流量。

对于不过水围堰,如果围堰需全年挡水,只要按规范选定导流洪水重现期标准,即可确定相应的设计流量。

导流挡水与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相同。

对于低水围堰,按挡水时段内同频率洪水作为围堰和该时段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

对于过水围堰,过水围堰的特点是既挡水又过水,其工作条件包括挡水与过水两种工

况(类似于溢流坝)。

过水情况下的设计标准,显然应与一般不过水围堰挡全年洪水时的标准相同。

此标准主要用于堰体稳定分析和结构计算,也用于所有导流泄水道的过水能力校核。

挡水情况下的设计标准,一般以枯水期不过水为原则。

但具体选用什么样的挡水流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决定。

6.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如何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

选择纵向围堰位置,实际上就是要确定适宜的河床束窄度。

适宜的纵向围堰位置与以下主要因素有关。

⑴地形地质条件⑵水工布置⑶河床允许束窄度⑷导流过水要求⑸施工布置的合理性

以上五个方面,仅仅是选择纵向围堰位置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如果天然河槽呈对称形状,没有明显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可供利用时,可以通过经济比较方法选定纵向围堰的适宜位置,使一、二期总导流费用最小。

7.影响导流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导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⑴水文条件。

河流的水文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导流方式的选择。

每种导流方式均有适用的流量范围。

除了流量大小外,流量过程线的特征、冰情和泥沙也影响着导流方式的选择。

例如,洪峰历时短而峰形尖瘦的河流,有可能采用汛期淹没基坑方式;含沙量很大的河流,一般不允许淹没基坑。

束窄河床和明渠有利于排冰;隧洞、涵管和底孔不利于排冰,如用于排冰,则在流冰期应为明流,而且应有足够的净空,孔口尺寸也不能过小。

⑵地形、地质条件。

宽阔的平原河道,宜采用分期导流或明渠导流。

河谷狭窄的山区河道,常用隧洞导流。

⑶枢纽类型及布置。

分期导流适用于混凝土坝枢纽。

因土坝不宜分段修建,且坝体一般不允许过水,故土坝枢纽一般不用分期导流,而多采用一次拦断法。

高水头水利枢纽的后期导流常需多种导流方式的组合,导流程序比较复杂。

例如,峡谷处的混凝土坝,前期导流可用隧洞,但后期(完建期)导流往往利用布置在坝体不同高程上的泄水孔。

高水头土石坝的前后期导流,一般是在两岸不同高程上布置多层导流隧洞。

如果枢纽中有永久性泄水建筑物,如隧洞、涵管、底孔、引水渠、泄水闸等,应尽量加以利用。

⑷河流综合利用要求。

分期导流和明渠导流较易满足通航、过木、排冰、过鱼、供水等要求。

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时,为了满足通航要求,有些河流不能只分两期束窄,而要分成三期或四期,甚至有分成八期的。

我国某些峡谷地区的工程,原设计为隧洞导流,但为了满足过木要求,用明渠导流取代了隧洞导流。

这样一来,不仅遇到了高边坡深挖方问题,而且导流程序复杂,工期也大大延长了。

由此可见,在选择导流方式时,要解决好河流综合利用要求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如何进行施工导流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初拟基本可行方案

进行施工导流方案比较与选择之前,应拟订几种基本可行的导流方案。

拟订方案时,首

先考虑可能采用的导流方式是分期导流还是一次拦断。

分期导流应研究分期多少,分段多少,先围哪一岸。

还要研究后期导流完建方式,是采用底孔、梳齿、缺口或未完建厂房;一次拦断方式是采用隧洞、明渠、涵管还是渡槽,隧洞或明渠布置在哪一岸。

另外,无论是分期,还是一次拦断,基坑是否允许被淹没,是否要采用过水围堰等。

在全面分析基础上,排除明显不合理的方案,保留几种可行方案或可能的组合方案。

当导流方式或大方案基本确定后,还要将基本方案进一步细化。

(2)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

在进行方案比较时。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导流工程费用及其经济性;施工强度的合理性;劳动力、设备、施工负荷的均衡性;施工工期,特别是截流、安装、蓄水、发电或其他受益时间的保证性;施工过程中河道综合利用的可行性;施工导流方案实施的可靠性等。

为此,在方案比较时.还应进行以下工作,包括水力计算、工程量计算与费用计算、拟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强度指标计算与分析、河道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与效果分析等工作。

(3)方案比较与选择

根据上述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分清主次。

既作定性分析,也作定量比较,最后选择出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实施方案。

在比较选择过程中,切忌主观臆断,轻率地确定方案。

在导流方案比较中,应以规定的完工期限作为统一基准。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

既要重视经济上的合理性,也要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进度的可靠性。

否则,也就没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言。

总之,应以整体经济效益最优为原则。

有条件时,应采用现代系统分析方法。

9.围堰的平面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确定围堰堰顶高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围堰的平面布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平面布置不当,围护基坑的范围过大,不仅围堰工程量大,而且会增加排水设备容量和排水费用;范围过小,会妨碍主体工程施工,影响工期;如果分期导流的围堰外形轮廓不当,还会造成水流宣泄不畅,冲刷围堰及其基础,影响主体工程安全施工。

围堰的平面布置主要包括外形轮廓和堰内空间两个问题。

外形轮廓不仅与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有关,而且取决于围堰种类、地质条件以及对防冲措施的考虑。

堰内空间,也即基坑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主体工程的轮廓和相应的施工方法。

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上、下游围堰一般不与河床中心线垂直。

围堰的平面布置常呈梯形,既可使水流顺畅,同时也便于运输道路的布置和衔接。

当采用一次拦断法导流时,上、下游围堰不存在突出的绕流问题,为了减少工程量,围堰多与主河道垂直。

纵向围堰的堰顶高程,应与堰侧水面曲线相适应。

通常,纵向围堰顶面往往作成阶梯形或倾斜状,其上、下游高程分别与相应的横向围堰同高。

有冰情河道上的堰顶高程,尚应考虑冰塞、冰坝可能造成的壅水高度。

采用土石围堰时,围堰防渗体顶部应比静水位略高。

斜墙式超高值为0.8~0.6m;心墙式为0.6~0.3m。

10.截流设计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截流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截流时段和设计流量的确定;截流戗堤轴线和龙口位置的选择;截流方法选择;截流水力计算;材料种类、尺寸与数量的确定;截流施工规划;闭气止水等。

11.施工过程中水流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施工导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施工导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在周密地分析研究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前提下,选定导流标准,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与尺寸;拟定导流挡水建筑物的修建、拆除与泄水建筑物的堵塞方法。

制定河道截流、拦洪度汛与基坑排水措施等。

施工导流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导流、截流、围堰与基坑排水四项任务。

12.布置导流明渠时,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明渠导流一般适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阔滩地的平原河道。

在山区河道上,如果河槽形状明显不对称,也可在滩地上开挖明渠。

此时,通常需要在明渠一侧修建导水墙。

13.布置导流涵管时,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涵管是埋设在坝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石结构。

由于涵管过多对坝身结构不利,且使大坝施工受到干扰,因此坝下埋管不宜过多,单管尺寸也不宜过大。

涵管导流多用于中、小型土石坝工程。

除少数工程外,导流流量一般不超过1000m3/s。

14.混凝土坝和土石坝拦洪度汛常采用哪些措施?

坝体拦洪度汛措施

⑴混凝土坝的拦洪度汛措施

若混凝土坝体在汛前可修至拦洪高程以上,则可利用坝体拦洪。

也可利用坝体临时断面拦洪。

当坝体在汛前不能修至拦洪高程以上时,可允许在坝体上预留缺口过水。

⑵土石坝的拦洪度汛措施

①采用临时断面拦洪。

为了使汛前坝体施工强度不致过高,又能使坝体发挥临时拦洪作用,可将坝体的一部分抢筑至拦洪高程以上,形成临时断面挡水。

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土石坝施工。

国内几个大型土坝工程的统计资料表明,采用临时断面拦洪,汛前工程量可缩减约15%~25%。

②土石坝过水。

有些堆石坝工程采取一定防冲措施后,在施工期允许坝体过水。

根据国内外经验,土石坝过水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适当保护坝面,并在坝体下游设置挑流鼻坎,或较高的壅(滚)水坝。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一般土石坝。

第二种是采用特别挑选的大块石,或用钢筋网加固堆石坝的下游边坡。

这种方法适用于堆石坝。

国外已有数十座堆石坝,施工过程中采用钢筋网加固保护措施,大多数工程过水后未发生实质性破坏。

15.论述导流、截流、围堰与基坑排水之间的关系。

施工导流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施工导流规划,主要是划分导流时段,选定导流标准,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与尺寸;拟定导流挡水建筑物的修建、拆除与泄水建筑物的堵塞方法。

围堰是主要导流挡水建筑物,围堰形式很多,土石围堰和混凝土围堰是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截流与围堰关系密切,通常截流戗堤就是围堰的一部分,截流在施工导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是施工总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项目之一。

截流戗堤合龙闭气、培高加厚形成围堰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基坑排水。

搞好基坑排水,就可创造干地施工的条件。

由此可见,贯穿始终的是施工导流,而截流、围堰与基坑排水之间,明显存在依从关系,即由施工工艺程序决定的逻辑顺序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网上辅导文章2

第2章爆破施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爆破的基本原理,理解控制爆破的主要方法,掌握爆破工程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进行炮孔布置和药量计算。

学习建议:

1)观看工程录像;2)到现场参观学习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爆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施工方法

理解爆破作用圈和爆破漏斗的概念;常用炸药的种类及性能;控制爆破的主要施工技术;

三、问题解答

1.爆破的基本原理

爆炸气体作用理论;

反射应力波作用理论;

爆炸气体和反射应力波联合作用理论。

2.爆破作用圈的概念

假设爆破作用的介质是无限的和均匀的。

在这样的介质中埋设一个球形药包(见图2-1)。

起爆后的冲击波以药包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四周传播,可以按照介质距药包中心的远近,分别形成不同状态的同心圆球体。

距球心越近,作用于介质的压力越大;越远则压力越小。

由介质的阻尼,使作用于介质的压力波逐渐衰减,直到全部消失。

若沿球心切割一个平面,可将爆破作用的影响,划分为压缩圈(亦称粉碎圈)、抛掷圈、松动圈、振动圈。

上述前三个圈的介质在爆炸作用下,是起破坏性的塑性变形,因此在爆破工程中将压缩圈、抛掷圈、松动圈合起来叫做破坏圈,其半径称为破坏半径,或叫破坏作用半径。

以上四个作用圈的划分,只是根据药包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现象归纳出来的,实际上很难定量地把各个作用圈的半径划分出来。

由于土岩的性质差异很大,药包形状不同,各作用圈的范围相差也很悬殊,因此目前还只能是由经验判断决定。

3.爆破漏斗的概念

岩石在爆破作用下,形成一个漏斗似的倒立圆锥体。

这个倒立的圆锥体,就称之为爆破漏斗。

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

爆破作用指数与爆破漏斗分类

(详见文字教材)

4.什么叫爆炸?

什么叫爆破?

爆炸,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能量在瞬间释放的现象都可称之为爆炸。

爆炸作用在一定的介质中,使其发生变形和破坏,称之为爆破。

习惯上是把在空气中的爆炸叫“爆炸”,在水和土岩介质中的爆炸叫“爆破”。

5.炸药的一般性质

在人类利用炸药的化学反应快,产生大量的热和生成大量的高压气体等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在制造、运输、保管和使用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炸药的一般性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炸药一般性质主要有:

1).炸药的敏感度:

炸药在外界能的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叫炸药的敏感度。

敏感度的高低,以引起炸药爆炸所需的最小外界能量来表示。

这个能量叫起爆能。

所以敏感度越高,所需的起爆能越小。

炸药的敏感度包括:

(1)炸药的热感度:

炸药在热能作用下起爆的难易程度,称为热感度,以爆燃点来爆燃点。

(2)炸药的火焰感度:

是指炸药对火焰的敏感度。

有些炸药的爆燃点虽然高,如黑火药为290~310℃,但在接触火焰或火花时,很容易发火引起爆炸。

因此,对火焰感度高的炸药如黑火药、无烟火药等,应特别注意火焰的危险。

(3)炸药的冲击感度:

是指炸药对机械作用的敏感程度。

冲击能使炸药局部加热到炸药的爆燃点而发生爆炸。

因此要特别注意冲击对炸药的危险性。

(4)炸药的起爆敏感度:

通常以能引起爆炸的极限起爆药量的大小来表示该炸药的起爆敏感度。

起爆药量小,说明该炸药的起爆敏感度高。

2).炸药的安定性:

炸药在长期储存中,保持其原有物理化学性质不变的能力,称为炸药的安定性。

(1)物理安定性:

主要取决于炸药的物理性质,对炸药起主要影响的有:

吸湿、结块、挥发、渗油、老化、冻结和耐水等性能。

(2)化学安定性:

主要取决于炸药的化学性质。

硝基化合物炸药是属于化学安定性最高的炸药种类,没有杂质的硝基化合物炸药,可以贮存多年而不改变原有成分和炸药性能。

例如,梯恩梯的化学安定性特别高。

3).炸药的稳定性:

凡经起爆的炸药,若能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自始至终保持完整的爆炸反应,并使爆炸完全,称为稳定爆炸。

否则会降低效果甚至拒爆。

6.炸药的爆炸性能

在一般情况下,炸药的爆炸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明。

(1).殉爆距离:

它表示在水平地面炸药的爆炸性能由一个药卷爆炸后,可引起邻近另一个药卷爆炸的能力。

国产2#岩石硝铵炸药的殉爆距离为4~8cm;而铵油炸药的殉爆距离仅为2~4cm。

(2).爆炸速度:

炸药爆炸时冲击波自始点至终点在单位时间内的传播速度,亦即炸药的分解速度,叫做爆炸速度。

炸药的爆速一般在2000~7500m/s。

(3).爆热与爆温:

炸药爆炸分解时所生成的热量叫爆热。

一般炸药的爆热约600~1500kcal/kg。

爆炸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爆温。

通常可达1500~4500℃。

(4).爆力:

炸药破坏一定量的介质(土或岩)体积的能力,叫爆力,也就是炸药对介质的破坏威力。

炸药的爆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强,破坏的范围及体积就愈大。

爆力的大小取决于爆炸时所产生的气体与热量多少,以及温度的高低。

(5).猛度:

炸药破坏一定量的介质(土或岩),并将此一定量的介质破碎成细块程度的能力,叫做猛度,也就是炸药的猛烈程度。

炸药的猛度越大,破坏的岩石就愈碎。

它与炸药的爆速有关,爆速愈大猛度也愈大。

(6).氧平衡:

炸药在爆炸分解时的氧化情况。

如炸药本身的含氧量恰好等于其中可燃物完全氧化时的需要量,炸药爆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这种情况就叫做零氧平衡。

如含氧量不足,可燃物不能完全氧化,则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这种情况称为负氧平衡。

如含氧量过多,将放出的氮氧化成为有毒气体二氧化氮,这种情况叫正氧平衡。

无论是正氧平衡还是负氧平衡,都会带来两个害处:

一是热能量减少,炸药威力降低,影响爆破效果;二是生成有毒气体。

7.论述爆破工程中的某种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基本爆破方法有浅孔爆破、深孔爆破、峒室爆破、水下爆破、裸露爆破等多种方法。

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详见文字教材。

8.浅孔爆破和深孔爆破如何区分,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浅孔爆破深度小于5m、直径在75mm以内的炮孔称为浅孔。

它适用范围很广。

例如:

城市建筑的拆除(叫控制爆破)、地下隧洞的开挖(叫地下工程爆破)、大块石的解小(叫二次爆破)等都可用浅孔爆破。

浅孔爆破大量应用于地下工程开挖、露天工程的中小型料场开采、水工建筑物基础分层开挖以及城市建筑物的控制爆破。

深孔爆破深孔是和浅孔相对而言。

常把孔深大于5m,孔径大于75mm的钻孔爆破叫做深孔爆破。

深孔梯段爆破对边坡和基础的影响,比大爆破小得多,它配合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能按要求一次形成设计轮廓,并且壁面平整边坡稳定,可减少边坡开挖工程量和混凝土回填工程量。

与大爆破或单自由面深孔爆破相比,爆破同样的方量,所需的药量少,特别是二次解小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深孔梯段爆破相对用药量较小,又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爆区岩体中,所以爆破时无论是震动强度、飞石距离等都比大爆破或单自由面的小。

深孔爆破适用于料场和基坑的大规模、高强度开挖。

无论是浅孔还是深孔爆破,施工中均形成台阶状以合理布置炮孔,充分利用天然临空面或创造更多的临空面。

布孔时,宜使炮孔与岩石层面和节理面正交,不宜穿过与地面贯穿的裂缝。

深孔爆破布孔应考虑不同性能挖掘机对掌子面的要求。

9.洞室爆破的特点是什么?

洞室爆破具有以下特点:

①一次爆落方量大,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②需要的凿岩机械设备简单;③节省劳动力,爆破效率高;④导洞、药室的开挖受气候影响小,但开挖条件差;⑤爆破后块度不均,大块率高;⑥爆破震动、空气冲击波等爆破公害严重。

10.控制爆破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控制爆破的主要方法有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建筑物拆除爆破、定向爆破、水下岩塞爆破等。

11.爆破安全分为几类?

确保安全施工是爆破作业至关重要的大事。

一是要确保人身安全,二是要保证邻近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安全。

爆破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有爆破飞石、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和有毒气体等。

前三项因素,均需确定防护安全距离;对有毒气体的防护,与炸药品类的选择和容许安全限量等问题有关。

爆破安全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爆破工程的安全,即爆破准备工作及爆破工程施工的安全。

第二是因爆破而引起的危害,即爆破能量中非作功部分而造成的灾害。

水利工程施工网上辅导文章3

第3章地基工程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及处理措施。

2.掌握地基开挖的技术要求。

3.掌握灌浆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

4.了解锚固技术。

5.掌握砂砾石地基灌浆工艺技术要求和方法,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了解高压喷射灌浆法、射水法、振冲加固及桩基工程施工方法。

学习建议:

1)观看工程录像;2)到现场参观学习;3)完成一次作业。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岩基和软基开挖的方法及技术要求;灌浆的定义、种类和目的;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

灌浆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砂砾石地基灌浆的方法。

三、问题解答

1.如何选择地基处理的方法?

根据建筑物地基条件,地基处理的目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其变形特性;

(2)改善地基的剪切特性,防止剪切破坏,减少剪切变形;

(3)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减少不均匀沉降;

(4)减少地基的透水性,降低扬压力和地下水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

(6)防止地下洞室围岩坍塌和边坡危岩、陡壁滑落;

(7)在地基中设置人工基础构筑物,使其与地基共同承受各种荷载

由于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和地基的地质条件不同,地基处理工程的种类很多,按处理的方法可分为:

(1)灌浆:

有防渗帷幕、固结、接触和回填等水泥灌浆以及化学灌浆。

(2)防渗墙:

有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素混凝土防渗墙、粘土混凝土防渗墙、固化灰浆防渗墙和泥浆槽防渗墙等。

(3)桩基:

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振冲桩和旋喷桩等。

(4)预应力锚固:

主要有建筑物地基锚固、挡土边墙锚固以及高边坡山体锚固等。

(5)开挖回填:

主要有坝基截水槽、防渗竖井、沉箱、软弱地带传力洞、混凝土塞和抗滑桩等。

应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和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特点,来拟定相应的地基处理的方法,对于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还应进行室内或现场试验,逐步取得各项参数和施工经验,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最终选定处理方案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