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93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docx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体会

  在8月6日——11日于广州举行的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师生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2班(南岗)高畅同学获得金牌,同时获得Intel英才奖、低碳科技创新奖、高士其科普奖。

高三4班(群力)朱宁同学获得金牌,同时获得低碳科技创新奖、周培源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高二7班(南岗)于帅同学获得银牌。

高三19班(群力)关梓骜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

通用技术组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创新设计与发明制作”获得全国二等奖、“LED七彩玻璃灯设计与制作”获得全国三等奖。

信息技术组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有限,创意无限”获全国三等奖。

这是继去年张岸汀同学(已保送北大)获得金牌、通用技术组的科技实践活动获得全国十佳之后,我校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又一突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畅同学获得的Intel英才奖,使她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XX年在美国举行的第6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总决赛,与来自全世界顶级青少年科技人才共同交流。

  这是我第二年组织学生参加这项比赛,通过参加这两年的活动,我对这项赛事和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些认识。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在今年的比赛中获得银牌的于帅同学的收获:

  在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有如此收获:

  1、我学会了研究。

  创新一个项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通过研究懂得了坚持,像科学家一样逐步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出结论。

并进行误差分析,这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会了写论文。

  自己的创新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来体现。

我写的论文已经初步成型,为以后上大学写研究论文打下基础。

  3、增长见识。

  在广州比赛现场,我看到许多别的选手的高科技含量项目,深感自己的不足,应加倍努力。

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含义。

  4、通过比赛使我增长信心,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

  5、庸俗的收获:

20分。

  于帅的收获是成功者(这里姑且把取得20分降段投档和保送资格的学生称为成功者)的收获,他说得很实在。

但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我省每年只有7个项目名额进入国家决赛,也就是说最多有7至10人(限一个集体项目,可报三人)能成为这种成功者。

那么,没有成功的学生能获得什么收获呢?

  我认为不论成功与否学生都能获得以下收获:

  1、实现梦想的平台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拥有发明梦想,但是高中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如果把精力投入到这个貌似会影响学习的梦想中,老师、家长都会反对,甚至学生自己也会犹豫、退缩。

但是,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可以降低20分投档并获保送资格这个“诱惑”,使学生有了实现梦想的动力,家长和老师那也会得到支持。

  例如,于帅同学研究的项目是“探究何车距使一个红绿灯间期内通过的车辆最多”,这个题目源自他坐车时经常遇到堵车的生活经历,可以说以前就有这个研究想法,而创新大赛的“加分和保送”政策促使他把这项目的研究付之行动。

在殷雨露老师的指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取得的优异的成绩。

  还有,去年参赛的姚斯宇(保送北大)和何天一(保送天大)两位同学。

他俩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研究出“围棋人机对弈平台”这一世界难题。

但是,由于学习的压力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当他们得知创新大赛的消息后,主动找到我谈了他们的想法。

于是两个孩子开始了他们的梦想实现之旅,而我则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实验环境,给他们一些鼓励,帮他们联系一些老师。

最后,他们实现了9格下的人机对弈平台。

虽然,两人的项目没能获得国家级奖励,但是项目的研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更加努力的学习,并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他们的大学专业选择的是和这个项目相关的专业,两个人将为了这个梦想继续努力。

  2、学习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

  参赛的每个项目的研究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验研究的过程。

  例如如何选择研究的项目,如何确保研究的内容是否别人已经研,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进行实验,如何进行错误分析,如何撰写研究日记,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写作,等等。

这些将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

  3、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项目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此外,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它需要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

而这些也恰恰是学生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参赛的学生在这方面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去年参赛的孙诗雨、今年参赛的高畅的家长都说,通过研究、实验等使孩子的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

  4、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相关领域的专家、阅读大量专业的文献;在各级比赛中,尤其在国家决赛中,将有机会和专家、国内外的优秀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例如,在今年的决赛中有很多专家主动和我们的学生交流,使他们获益匪浅。

而且,有一些国外的学生和专家也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对国外的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于帅就和印度、丹麦、美国、韩国等好几个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

他还和一个美国学生进行了一场互相出数学题的比赛。

  当然,这只是我从一个组织者的视角看到一些收获,更多的收获只有亲身参与比赛的学生才能深刻的体会到。

  二、我们的优势

  参加大赛我们有以下优势。

  1、学生优势

  我们的学生头脑灵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一点从每学期的通用技术课堂作品展也能看出,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

  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

这一点在全国决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可以和专家、老师们侃侃而谈,面对评委不怯场,能很好的发挥,而且他们在综合素质测评和技能测评中成绩非常突出。

  我们的学生外语水平高。

他们可以和各个国家的学生很好的交流,可以使他们在需要用英语比赛的时候能因对自如。

例如,高畅同学参加Intel英才奖面试时,和评委交流用的全是英语。

  2、师资优势

  XX年我校派出了17名老师参加了“科教合作”课题的创新教育培训,这些老师回来后发挥了一定的辐射作用,使得我校的老师们有能力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我们学校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非常好,他们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他们的采购的教具,利于对参赛学生进行技能测试训练。

例如,本次大赛中的技能测试是利用拼装一个会行走的机器人,而我在暑假时领着学生利用通用技术组的设备进行了类似的练习。

使得他们在这项测试中都得到了满分,而其他的参赛选手则有很多没拼装成功的。

  3、环境优势

  我校每年都开展科学节活动,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开展的非常好。

这些都为学生参赛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甚至为参赛做铺垫。

  例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作为参赛的项目,参赛所需的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开设为选修课等。

  4、品牌优势

  我们的学校真的很有名,在全国决赛的时很多评委和与会嘉宾都知道我们学校,对我们的学生青睐有加,甚至有的评委还是我们的校友。

  5、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在经费非常的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继续参加“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课题(该课题主要是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以赵文祥校长为核心的校级领导班子多次主持专门例会,研究讨论学校创新教育的发展,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围绕创新教育的活动:

科技节、精心挑选了17名骨干教师参加本的课题培训、数次召开课题组会以落实课题的实施、制定了关于课题的具体实施和奖励计划,在科研年会上将课题向全校铺开,以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训全校教师。

连续多年派老师参加该项比赛的决赛观摩,使老师开阔视野了解比赛,更好的指导学生参赛。

并为该项比赛制定了相应的自主招生加分政策。

  这些优势,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我们的差距

  我觉得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对比赛的认识上,意识决定行动。

  这两年我都到了决赛现场,从现场的热烈场面我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在重视这项比赛。

每年的开幕式都会有国家科协的副主席、承办城市所在省份的副省长一级的官员参加;每年的闭幕式都会有大批的科学家现身颁奖;每年的观摩都会看到各省市的代表团、大量的企业人员,甚至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参观并和选手们交流;每年的比赛都能看到一些小选手和年近退休的老教师(有教师类奖项)参赛,今年最小的选手才8岁。

  应该说这项比赛的知名度在我们省远没有奥赛的知名度大,绝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甚至教师不了解这项比赛。

于是,我省这项比赛的参赛人数较少,参加观摩的师生也少。

去观摩比赛的除了参赛学生的家长外,也就只有我们学校和师大附中(今年刚参赛,学校挺重视)了。

而很多省份都由教育局出面组织多所学校的老师参加观摩了解比赛。

  我们的近邻吉林和辽宁在这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吉林今年拿了3个金牌和8个银牌,而辽宁拿了6个金牌和2个银牌。

  可喜的是,这项差距正在逐步减小。

这两年我省的尤其是我市的学生和家长开始逐步了解这项比赛了,参赛项目逐渐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使得我们的省内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四、参赛的一点建议

  根据这两年学生参赛的情况,我认为参赛的学生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早动手

  2、选好题

  3、做好研究记录

  4、请专家给予指导

  5、真研究

  6、写好研究报告(论文)

  7、填好申报书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不展开说明,具体内容我将另写。

  以上就是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使老师们对这项比赛有所了解,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这项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注:

  1、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和获奖情况

  全国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x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的391项青少年创新项目和200项科技辅导员项目参加为期四天的展示,通过公开展示、封闭问辩、素质测评等环节,和评审委员会科学、严格、公正的评审,大赛共评出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29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92项及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奖。

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4项、二等奖160项、三等奖162项。

在竞赛项目评审的同时,还评选出由组委会、高校、基金会等单位设立的20项专项奖。

  2、比赛选拔时间

  每年3月中旬市级比赛开始,4月除市级比赛答辩,选出12个项目参加省级比赛。

每年4月末至5月初,省级比赛答辩,选出7个项目参加国家级比赛。

每年8月中上旬,国家级比赛,进行综合素质测试(笔试)、技能测试(拼装机器人)和答辩。

各奖项的获奖比例约为:

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