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74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俗村水上乐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

建设单位:

盘锦富洲农贸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

盘锦北站广场西侧

建设投资:

1590万元。

占地面积:

15亩,10000m2;

建筑面积:

9664㎡

容积率:

0.97

建筑密度:

58%

销售收入:

953万元

投资回收期:

5.88年(税后)

财务净现值:

676万元

内部收益率:

32.7%

投资利润率:

22.5%

投资利税率:

25%

绿化面积:

1002㎡;绿化率:

1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实施背景与依据

 盘锦市委、市政府确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

即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树立盘锦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力争10年时间,将盘锦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精品旅游区,最终建成“北国湿地,休闲之都,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针对盘锦市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过渡的发展现实,盘锦市委、市政府把“实施生态立市”作为五大发展战略的首要战略,把“精心打造百公里生态湿地旅游带”作为全市两大产业带之一,正在将红海滩风景区、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整合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盘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其提升为5A级旅游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辽宁旅游基础设施第一名。

鸭舌岛、辽河左岸湿地公园、辽滨水城,温泉养身休闲、湿地水上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套正在实现新突破,以旅游大项目建设拉动相关经济的蓬勃发展,标志着盘锦市旅游产业正在转型升级。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盘锦依托弥足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已华丽转身,面向大海,全面开启了扬帆远航的新征程。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指出,“盘锦要依托石油、湿地等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具有北方水乡特色的石化城和环境宜居的滨海新城”。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表态:

“我们一定要将盘锦沿海地带变成一条闻名世界的生态景观带、产业带。

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我们要创造的一个旅游高地。

我们要充分挖掘湿地等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个性鲜明的红海滩5A级景区、鼎翔生态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景区,创建水上乘船游、湿地休闲体验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提升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使旅游产业跃上一个新的层次,向世界展现一个美丽的湿地休闲之都。

1.2项目区域概况

甜水乡位于盘山县西北部,北邻锦州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和赵屯镇,西南部与羊圈子苇场毗连,东隔西沙河与胡家镇相邻。

位于东经121°27′~122°29′,北纬40°45′~40°27′。

东西长为十三公里,南北宽为十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占盘锦市总面积的2.45%,耕地面积近五万亩。

辖十一个村(分场),十九个自然屯。

全乡共有居民4304户,共14538人,其中有三个朝鲜族村,人口为1644人;满、回、锡伯族不足50人。

盘锦北站位于盘锦市甜水乡孙家村,距沈阳北站154km,据

秦皇岛站250km,是秦沈高速铁的一个中间站,盘锦北站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是盘锦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使我市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让每一位过往盘锦北站的乘客都能感受到温暖的关怀,体验到周到的服务。

盘锦新北站是客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北站广场将由单一的客运场所变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经贸中心。

盘锦北站广场则是盘锦市的门户标志,规划设计具有完整、优美的绿化景观系统;建筑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形成一个自然生态与广场生态紧密结合,景观优美、有机协调的绿色生态广场。

盘锦北站目前已有10对车组停靠,每天周转旅客近万人次。

目前开工建设的盘锦至营口高速客运铁路,沿途经过锦州、盘锦北站,西接京哈线秦沈通道及即将开工的京沈客运专线,东连在建的哈大客运专线,是促进辽宁省“五点一线”区域经济建设,连接辽东半岛与辽西走廊和关内的快捷便利的通道,是辽南铁路高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客运专线建成运营后,预测客流运输量,近期2020年单向1806万人,客车83对;远期2030年单向2500万人,客车117对。

即时盘锦北站的客流量将要大幅度增加。

1.2.1旅游资源

甜水乡境内的青年水库是盘锦第三大平原水库,面积为8065亩,环周为10公里,库容1200万m3。

大约公元1610年以前(乾隆年间),由清朝翰林院院士张纯良建造一座海云寺,四面环水与渤海相连,北与医巫闾山同为一脉、灵气冲天,被民间传为风水宝地。

历史记载是闾山青岩寺的下院,庙中供奉海龙王(亦称龙王庙),寺院中的大佛像高10m,每年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

海云寺的传说甚多,“龙泉水不落”、“海眼通龙宫”、“庙随水涨”的奇观广为传颂。

水库建于1958年,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在水库偏中西北处留有1.3万m2的孤岛(现域名为明珠岛),寺庙几经修缮至今保护完整,寺庙中住一70多岁高龄的僧人释觉凡主持日常佛教事务。

水库内是繁殖鱼蟹天然场地。

水面广袤,深度适中,可垂钓休闲、游艇逐浪,水面烟波浩淼,风景怡人。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地热温泉资源,距地表约1800米,水质优良,含氯化钠、氧化钙及氯化氟等多种有益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常年水温42度,出水量大约(4000立方米/小时)。

温泉中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疗养功效。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温泉浴能够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植物神经系统,所以还有一定的保健和延年益寿作用。

甜水乡境内有三个朝鲜族村,至今保留着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在饮食方面代表了典型的朝鲜族风味,有许多市内及周边地区的游客不远百里慕名而来。

甜水湖的水域资源、湿地植被景观资源、历史文物资源、民族风情资源、公路铁路交通资源、映衬闾山山脉、一条条巨龙越野穿过、地处北站经济带可谓中国北方甲天下!

人文景观及旅游资源极具商业开发价值。

1.2.2矿产资源

甜水乡南部和西南部有丰富的地下海水资源,经探明储量达15.9亿m3,Mgcl2、Nacl、Br矿化度工业指标极具开采价值,可连续开采数百年。

305国道北部地下水资源丰富,各项微量元素指标接近饮用矿泉水标准。

1.2.3水资源

境内有西沙河、张家沟、鸭子河、月牙河等中小河流,自北向南流经全乡,归辽河入渤海;拥有8065亩的青年水库,水面辽阔,平均水深2米,生态保持良好。

地面有三万多亩坑塘水质肥沃,饵料充足,是繁殖鱼、虾、贝类、蟹的天然淡水养殖场。

1.2.4土地资源

甜水乡共有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为71440亩,盐田4382亩,苇田18107亩,草地264亩,滩涂2230亩。

1.2.5交通资源

甜水地处盘锦、锦州两市交界,素有盘锦的北大门之称,是连接辽西五市,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沈山、沟海线铁路;秦沈、沟营大高速铁路绕境通过;305国道、京沈高速公路穿越境内。

1.3项目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种植业,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4%的人口。

但种植业发展面临耕地有限,单产难以快速大幅度提高的现实,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在逐步递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3.1整合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业

时序更迭、光阴荏苒。

广袤辽阔的三角洲在自然界中无声的记录着甜水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近年来生态旅游度假村,这一商业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古老而又时尚、充满现代气息的休闲模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品味。

厚天载物,适者生存。

随着一条条巨龙穿境而过,随着春华秋实的变幻,一片片稻田、一弯弯苇浪、一座座坑塘、一条条河流环抱的“一潭春水”,湖中观鱼跃、草底现牛羊的盎然生机;明珠岛、海云寺几百年沧桑的传奇故事为发展生态度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项目为盘锦北站经济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北部三角洲从而成为新的财富增长点。

甜水乡正在由相对独立产业向综合开发产业链迈进,产业化链条明显延伸,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1.3.2发展目标

   盘锦市生态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以确立本市“北国湿地,休闲之都,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为最终目标的长远谋划。

其目标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

   1、定性战略目标:

   把盘锦市建成北国湿地休闲之都,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旅游收入占GDP10%以上,旅游业成为市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定量战略目标

 表1-1盘锦市旅游发展定量战略目标

分阶段定量战略目标

占GDP

产业地位

2008年

9--10%

先导产业

2010年

10-11%

支拄产业

2015年

12-14%

支拄产业

2020年

15%以上

支拄产业

定量战略目标实现的特征包括:

旅游发展速度高于市域国民经济8%的平均发展速度;2008-2010年间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2010—2015年间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2015—2020年预计保持15%的稳定增长态势;从而成为盘锦市产业结构战略框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各规划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指标

根据对盘锦市旅游业“十五”、“十一五”期间旅游接待与收入历史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法计算,并依据本市旅游资源与市场匹配程度作适当调整,预计盘锦市旅游业各规划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指标见下表

表1-2各规划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单位:

万人次;¥亿元

年份

旅游接待(万人次)

GDP平均增长

旅游总收入

平均增长

国内

海外

总数

国内

海外(万美元)

总收入

2008年

980

8.21

988.2

76

3828

78.7

基期

2009年

1451

11.2

1462.2

48.7%

113.5

5401

117

48.7%

2010年

1710

12.0

1722

50%

116

5229

119.7

50%

2015年

3420

24.0

3444

100%

232

10458

127

100%

2020年

5985

42

6027

75%

406

18301

407.8

75%

1.3.3区域旅游发展背景

在甜水乡建设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具有高品位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兼有水域风光和生物多样化的特点。

这里系辽河入海口,冲积三角洲末端滨海沉积平原。

特殊的地质构造、茂密的树林、广袤的芦苇、河流、岛屿、滩涂、沼泽和水库,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北国滨海河川湿地自然景观。

项目区周边拥有良好的湿地景观资源,如植被、鸟类栖息地、水系等,濒临湿地核心保护区,且拥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邻近盘锦北站的区位优势。

盘锦市以湿地生态为骨干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由于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欠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市场优势。

根据盘锦市委、市政府《盘锦市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拉动性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效益好、容纳就业多、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全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将盘锦打造为“世界湿地休闲之都”。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地处京沈高速公路、铁路与305国道、沟海铁路交汇处。

境内的西沙河、张家沟、鸭子河、月牙河自北向南流归辽河入渤海,甜水湖地处四条河流下游。

1.8万亩苇田同羊圈子苇场毗连,岸边坑塘星罗棋布,8065亩湖面平均水深2m,是生态衍生鱼虾蟹的天然场所。

260亩草地是发展生态畜禽的天然放牧场。

浑、太、辽河给与甜水湖的生态补水为岸边的生态农业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生态水源。

芳草、芦苇、农田、碧水、蓝天融为一体故有北三角洲小江南之美誉。

甜水湖、明珠岛、海云寺、龙王庙同生态观光融为一体,协调自然,是北三角洲水乡风情园的主题特色。

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并使其脱颖而出,必将成为我国北方旅游业的顶级靓点。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必然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

综观中外旅游特色景点已经成为集自然生态观光、精品购物、餐饮、娱乐、水上运动于一体的风景如画的旅游基地。

每个旅游俱乐部都是以自然观光、旅游度假、娱乐运动等为主题。

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充分利用当地水利工程、荒地、滩涂等低产业密度用地,开发建设民俗村水上乐园及相关产业,倡导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有利于土地价值综合提升。

1.3.4区域社会经济背景

2009年,盘锦市生产总值实现685亿元,是2004年的1.8倍,2008年开始驶入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4%,达到43.4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9%,达到543亿元,是2004年的3.6倍。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1.7%,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控制目标。

县区经济竞相崛起,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5%,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

甜水乡2009年新招商引进投资超千万大型企业17家,总投资近3亿元,开工建设8家、建成投产9家,项目储备13个。

甜水乡生产总值实现8.259亿元,同比增长83.6%;其中农业实现1.1661亿元,同比增长36.8%;工业实现4.783亿元,同比增长105.7%;三产业实现0.9674亿元,同比增长2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76.5万元。

1.3.5打造民俗村水上乐园的主体功能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借助盘锦北站经济带,依托甜水湖及湿地景观、依托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生态水资源、依托盘锦北站开发新区与盘锦湿地旅游环线,以民风民俗、水上乐园项目为起点,开发民俗婚礼城、桑拿、娱乐、客房、垂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朝鲜族特色的综合性服务项目。

可提供水上垂钩、商务会谈、休闲娱乐、亲友聚会等服务。

1.4投资方概况

盘锦富洲农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主要从事大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

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根据企业的发展,拟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拟在盘山县甜水乡孙家村,盘锦北站广场西侧投资2000万元,兴建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

1.5编制依据

1.5.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5.2有关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国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5.3相关规划、计划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盘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盘锦市旅游总体规划》

《盘锦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盘锦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盘锦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

1.5.4其他相关材料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三版;

盘锦富洲农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新建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网络及其它公共渠道资料。

1.6编制原则

1.6.1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对节能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

1.6.2民俗村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协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1.6.3合理利用资源,规划建设经济合理。

1.6.4优化设计、合理布置、节约用地、节省投资。

1.6.5优化流程、节省人、财、物。

1.5.6合理配备公用设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1.7研究结论

民风民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民族产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民风民俗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日趋明显。

一个文化层次高、服务设施完备、民族特点及地方特色很浓的民俗村必将为盘锦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俗村水上乐园项目借助盘锦北站经济带开发;依托北三角甜水湖湿地景观;建设民俗婚礼城、桑拿、娱乐、客房、垂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朝鲜族特色的综合性服务项目。

本项目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指导,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水上乐园为目标,在建设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基地中,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提升产业经济的附加值,带动相关行业向产业化经营目标发展,促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同步提高。

通过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此项目都是可行的。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市场现状

2.1.1民俗村旅游项目开发现状

盘山县甜水乡历史上形成的朝鲜族村落,有一创、二创、鲜峰等三个村。

这里是盘锦市主要的朝鲜族聚集地,因此民俗村旅游项目在盘锦市开发较早。

该地经营的朝鲜族风味饭店、民俗旅游闻名遐迩,口味正宗的朝鲜族佳肴,浓郁的朝鲜族风情,吸引许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

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大多数分散在各村、各户,开发不够,交通不方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2民俗村旅游市场现状

根据对城市不同层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经商的老板对民俗风味食品的需求和价位是:

全部食用价位可高2倍;公务员和白领阶层的需求是:

全部食用价位可高1.5倍;一般市民的需求是:

部分食用价位可高1.3倍。

过路旅游者:

体验民俗村生活、观光生态农业,洗矿泉浴,吃生态食品还要买上带走价位可高2倍。

虽然各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游客行为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总体来说,民俗村观光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其市场和产品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

2.1.3市场定位

没有哪一种产品能同时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分析旅游资源特点就成为开发旅游产品和定位旅游市场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

依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按照市场发展需求,准确定位旅游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当前旅游营销体系中的成熟模式。

细分定位旅游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完成从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从而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盘锦市定位为生态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在大体量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目前红海滩风景区、鼎翔生态风情小镇、鸭舌岛湿地公园已初具规模。

为规划和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

因此,本市生态旅游发展定位于生态敏感型旅游群体,其中国内市场为主导市场,海外市场为重要市场。

具体为:

2.1.4国内主导市场

   一级市场:

东北工业城市。

   本市场以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为客流枢纽中心,覆盖大连、丹东、本溪、抚顺、鞍山、辽阳、营口、海城、铁岭、朝阳、锦州、阜新、延吉、吉林、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工业城市。

以沈阳为中心由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石油之城盘锦、轻纺之城丹东、化纤之城辽阳和粮食煤炭基地铁岭构成的省内城市群,又是本市场的核心。

一级国内市场是中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又是目前国内重点发展的工业城市经济圈之一,具有大密度的工矿企业和从业人口。

该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可细分为:

工矿企业奖励旅游群体,工矿企业疗养旅游群体,企业会议旅游群体,城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度假休闲旅游群体,政府和企业的公务与商务旅游群体等。

   二级市场:

京津沪文化大都市。

   本市场以北京、天津和上海为客流枢纽中心,覆盖京津唐大都市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经济圈。

其中,京津唐大都市经济圈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并对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产生着强大的向心引力和辐射力。

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未来10年内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二级国内市场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具有大量现实和潜在的高素质生态旅游者,可细分为:

高知生态旅游消费群体,外资、合资和高新技术企业白领旅游消费群体,自驾车家庭旅游消费群体,高等院校青年学生旅游消费群体,都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休闲度假消费群体,中央部委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的会议旅游消费群体,外国驻京使、领事馆和大公司办事处官员及商务代表旅游消费群体等。

三级市场: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本市场以广州和福州为客流枢纽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福建省。

其中,珠三角是中国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经济圈。

珠江东岸上形成了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群,西岸上形成了以广州、佛山、珠海为主的电器产业群,这里聚集了中国大量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世界知名大企业。

侨乡福建,正在形成以福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在内的海湾经济带,并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等全方位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三级市场是目前国内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地区,而盘锦市北国湿地休闲产品对该市场较为成熟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反差吸引力。

该市场可细分为:

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休闲度假消费群体,高收入家庭避暑休闲消费群体,企业奖励旅游消费群体,商务及会议旅游消费群体等。

2.1.5生态景区农业观光旅游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属于区域性产品,游客以中近程游客为主,近90%的国内游客来自一级客源市场和二级客源市场,近80%的游客集中在4小时交通半径范围内的区域。

旅游地淡旺季受气候的影响变化不大,一般而言,春冬寒冷季节所在月份是温泉旅游的旺季,而炎热的夏秋季节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旺季。

第二代温泉旅游产品的消费者近60%是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

第三代温泉旅游产品消费者则主要是商务和公务游客。

2.1.5.1游客行为

观光度假是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其中以观光为主,度假为辅。

大约30%的国内游客是单位组织而来,是游客出游的主要方式,这是现阶段高门票的温泉和生态景区农业观光综合旅游地兴旺的重要因素。

旅游产品口碑是影响游客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近70%的游客是首次出游客人,受市场信息影响大。

2.1.5.2项目特色

体验民风民俗、农家小院生活,就地观、采、钓、宰购就地加工和带走,篝火晚宴、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放牧围猎野兔又是度假旅游的一大特色。

2.2市场分析

2.2.1盘锦市旅游发展趋势

盘锦紧邻辽宁中部城市群,以京沈、沈大、滨海、盘海营高速公路和京哈铁路,与京哈连接的大、营、盘、沟线等为主干的区域交通网络发达。

同时盘锦滨邻渤海,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河流入海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与东北内陆形成很大的差异,对旅游客源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

环渤海地区旅游的最主要的目的地是滨海休闲度假、观光。

从近几年数据统计来看,盘锦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从旅游目的来看,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

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17万人次,同比增长61%;旅游总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72%;市内相关酒店饭店入住率100%,各项旅游指标再创新高。

牢牢抓住辽宁“五点一线”建设的有利契机,利用盘锦与东北内陆景观环境上的差异性,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面向辽宁腹地提供旅游服务。

发展壮大景区生态旅游业,从而拉动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2.2区域旅游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