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27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docx

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货物运输与代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8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和生命周期4

1、行业定义4

2、行业所处生命周期4

(1)筹备阶段(建国初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4

(2)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5

(3)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6

3、行业上下游的关系7

二、行业壁垒8

1、资金壁垒8

2、人才壁垒9

3、技术壁垒9

4、客户资源壁垒9

三、行业监管10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0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1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国家政策支持13

(2)物流服务需求呈上升态势14

(3)物联网的发展14

2、不利因素15

(1)行业较为分散15

(2)人才的匮乏15

(3)全球宏观经济波动15

五、行业规模和发展趋势16

六、行业风险特征18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8

2、市场风险18

3、人力资源风险18

七、行业竞争格局19

一、行业概况和生命周期

1、行业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委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13),物流企业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物流服务指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其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

综合物流服务指为客户制定整体性的物流方案,并对物流活动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系统化运作。

2、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1)筹备阶段(建国初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发以前,中国仍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国家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

商业、粮食等流通部门自成体系,分别建起了本部门的供销公司、批发零售网点和仓储、运输队伍,按计划储存和运输;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

我国在这一时期只有传统的储运活动,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它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后,我国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我国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地对国外进行考察,并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

我国引入概念主要依靠两条途径:

一是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二是“Physical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翻译为“物流”,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的概念。

物流概念传入国内后,得到了政府和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开始改革国家的物资分配体制、商品流通体制、交通运输体制,并且加强企业自主权,同时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代化的物流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2)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又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物流水平的显著提高,可是当时中国物流业相当落后。

为了改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物流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1992年,原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1996年,原贸易部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

在起步阶段,中国物流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物流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国内市场出现了类型繁多的物流服务企业。

我国物流业初具雏形。

(3)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新世纪开始,中国现代物流大踏步进入发展期。

中国开始致力于现代物流的普遍发展。

我国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①物流政策环境得到改善。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有关物流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体现了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②物流规划工作井然有序。

物流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强了对物流业发展的规划。

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会广泛成立。

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

③物流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受惠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技术已经能够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要求。

铁路、公路网络的建设,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而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平台建设开始向中西部演进。

例如,高速公路网络平台,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将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也将会达到1.6万公里。

④物流技术日益先进,应用日趋广泛。

互联网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使现代化物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⑤物流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五年前尚不为人知的物流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物流企业大量兴建,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名牌物流企业开始大批量地进驻中国。

3、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为船公司或其代理,下游客户是货主或其代理人。

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二、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综合物流企业来说,其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往往涉及运输、装卸、仓储、信息管理等多个环节,需要企业对运输工具、物流设施等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尤其是自有仓储设施的物流服务商,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需要在网点布局、运输工具、仓库租赁、信息技术等进行多方位的长期持续投资,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对于投资者资金规模的要求较高。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对货物运输代理业企业注册资本要求较低,企业也不需要大量投资厂房、仓库等固定资产,但是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账期,需要企业预先垫付部分运费和税费,且行业内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所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承受。

2、人才壁垒

综合物流行业涉及环节繁多,运作过程复杂,信息储存量大,因此要求所属员工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扎实的业务基础、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硬件的能力。

公司通常需要2-3年时间才能培养一位合格、全面的员工。

目前综合物流行业中复合技术型、综合管理型人才匮乏,因此对潜在竞争对手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3、技术壁垒

综合物流行业的发展以现代化技术发展为基础,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自动化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技术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管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流程智能化将成为综合物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综合物流技术的掌握和优化需要持续实践和积累,因此形成壁垒阻碍了潜在竞争对手。

4、客户资源壁垒

随着综合物流业对生产、流通渗透越来越深,对于优质高端客户而言,其对综合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物流企业必需具备良好信誉口碑、丰富的经验、较高的运营效率及广泛的业务及信息技术网络。

客户与物流供应商之间需要经过沟通、对接、信任、改进、完善等过程后方可形成完美的配合。

更换物流供应商需要支付较高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故而在无重大失误的情况下,客户不会轻易更换物流供应商。

由于客户与物流供应商之间互黏性较高,因此潜在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客户认可,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三、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综合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政策上关联许多部门。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曾于2004年8月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取消了对物流行业的行政性审批并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有关协会,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航协以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对物流业进行自律管理。

以上机构对物流及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政策导向、市场监管及自律管理的作用,对综合物流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列表如下:

2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

试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试点地区从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纳税人自新旧税制转换之日起,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适用6%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17%税率。

营改增税制变化对物流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减轻了需方的税收负担,从而促进了物流服务需方的外包需求。

但营改增使得运输企业原有3%的营业税税率提升为11%的增值税税率,物流辅助服务原有5%的营业税税率提升为6%的增值税税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物流企业的路桥费、房屋租金和保险费等暂不在抵扣范围之内,这使得部分物流企业税负在税制变化后的阶段性时期内有所上升。

营改增虽然在短期内对部分物流企业带来过渡性影响,但随着营改增的改革深入以及税制政策变化对物流外包的促进,从长远来看对物流企业是利好。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现代物流服务行业作为我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

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物流行业鼓励政策,并强调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细化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物流行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服务行业中唯一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产业,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进入规范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014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明确未来着力降低物流成本。

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2)物流服务需求呈上升态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应该将包括物流服务在内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交由专业的服务商来执行,从而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充分享受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成果。

物流业的发展与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制造企业为将更多资源集中于产品研发生产等核心领域,避免因物流投入而降低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接受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原有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格局。

(3)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世界各国非常注重物联网的发展,中国政府也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之后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也陆续出台。

物联网的特征之一就是物流系统的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使物流供应链管理加信息化、更加智能化、更加自动化。

因此,国家物联网建设的逐渐推进,将为我国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不利因素

(1)行业较为分散

由于传统物流行业门槛相对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国分割严重。

企业自营物流比重较高,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不先进技术难以企业自营物流比重较高,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不先进技术难以企业自营物流比重较高,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不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很难统一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物流行业尚处于追求速度、规模的粗放式竞争阶段,制约着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为有效解决物流业低价格、高成本、分散化经营、无序竞争等问题,物流行业具有较高的规模发展及整合需求。

(2)人才的匮乏

我国物流行业内企业服务功能尚不齐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业还有很大缺陷,但由于物流行业长期以来给人较低端的感觉,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由于观念转变和人才培养所需时间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专业人才匮乏将会成为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

(3)全球宏观经济波动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行业与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度以及国外消费和工业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行业随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而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

目前并非仅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下降、复苏乏力或不确定甚至停滞不前或波动加剧等现象。

五、行业规模和发展趋势

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虽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物流需求进入调整转型期。

从增速看,社会物流总额经过2000年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增速逐年放缓,进入调整转型期。

“十二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为966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8.7%,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回落12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回落10个百分点。

初步预测,2016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5.5%左右。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获悉,2016年1-4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67.9万亿元,同比增长5.9%。

另外,2014年中国物流总收入7.1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15年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中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8%,是美国8.5%的2倍有余,而且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例如印度为13%,巴西为11.6%。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物流费用长期以来处于高位,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物流费用具有内在的客观变化规律,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物流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阶段,物流发展也逐步由传统物流阶段向一体化物流的阶段过渡。

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市场倒逼机制效应明显增强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业务调整的动力增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物流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综合物流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六、行业风险特征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综合物流行业是一个与贸易流通密切相关的行业。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作为产业链条上重要环节,物流行业不可避免受到了一定冲击。

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再次陷入低谷,欧洲经济持续处于低靡状态,航运业及物流业进入低潮。

对于企业而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无法控制,仅能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调整业务方向、积极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控制业务成本等途径进行应对。

因此,宏观经济的波动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存在引发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2、市场风险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及钢铁、建材、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尤其是钢铁、建材、机械等行业景气度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开拓我国物流市场,在各大口岸及内陆大城市建立物流网点,其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服务团队、雄厚的资金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未来物流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3、人力资源风险

综合物流行业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磨炼、积累才才能培养一位专业、全面的物流操作人员,以应对并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突发状况,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综合物流业不断发展,对复合型、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此类人力资源相较匮乏,因此业务的不断扩张及新态业务的开展,现有人力资源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此外,近年来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源成本也会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企业业绩。

七、行业竞争格局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带动国内物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沿海港口为起点,覆盖全境内的广阔物流市场。

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总体呈现小、多、散、弱的局面,且专业能力参差不整,从业人员综合水平良莠不齐。

经过市场优胜劣汰,优质物流企业将通过整合、优化、拓展、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十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意识到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商机,纷纷将触角深入我国境内。

目前康捷空、德迅、丹马士、泛亚班拿、联邦快递、敦豪等国外顶尖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完善的服务网络、发达的信息平台等优势已在我国物流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国内物流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在商务部门备案的企业有32407家,同比2013年增加了2000家,增幅6.2%,是2003年备案企业数量的8.1倍,其中中小货代众多、竞争激烈,导致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