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22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docx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一.光伏发电系统背景

1.1介绍

工业革命以来,能源逐渐成为人类生存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石油、煤炭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能源,而其均为不可再生资源,它们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愈来愈显著,冰川溶解加速。

而硫化物引起的酸雨问题亦更加突出,森林遭到破坏。

而且,石油与煤炭随着开采量的加大,能源枯竭只会提前到来。

一系列世界性的环境气候问题和能源短缺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此,要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境的矛盾,人类必须加快清洁、安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步伐,以逐步替代传统能源。

在众多新型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极具魅力的。

它的能量来源堪称无限,太阳每秒向外放射的能量高达3.865×J,其中到达地球的也有1.765×J之多,相当于6×吨标准煤。

太阳能转换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下列三种利用方式:

(1)光热转化。

将辐射能搜集起来,与其他物质作用转化为热能加以利用。

(2)光电转化。

有两种光电转化方式。

一种是先将光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对水加热产生蒸汽,再利用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量转化过程为,先是光热转换,再是热电转换。

另外一种是直接的光电转换。

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太阳能电池接收光能直接输出电能。

(3)生物质转化。

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开发方式是光伏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电池接收光照,在内部直接产生电势差,对外输出电流,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太阳能有诸多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不会导致温室效应与酸雨。

太阳能的来源广泛,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能够进行太阳能的开采与利用。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太阳的存在时间对于人类几乎是永久的,因此可以认为太阳能永不枯竭。

1997年6月26日,美国在纽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特别会议上公布了美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MSRI)。

其宣告:

“现在我们将与企业和社区共同努力,到2010年在美国超过100万个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利用太阳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捕获太阳的热能,帮助我们降低地球温度。

1997年,公共部门还很少关注能源问题,有关全球变暖问题的讨论甚至更少。

在12年后本章即将出版的今天,这两个议题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到2007年底,估计美国各地已安装超过60万套太阳能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退出了自己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

这60万套系统包裹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太阳能游泳池加热系统。

但是太阳能的安装利用不仅限于美国,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系统安装方面世界领先,日本、西班牙和许多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PS),即设定到某一特定日期可再生能源店里在电能供应结构中的比例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工程师们去实现,并要求工程师们理解光伏系统做出明智的系统设计方案。

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与精心设计的激励方案相互配合,在推动太阳能技术部署方面的时序效果将延续到2010年以后。

事实上,MSRI有可能扩大到1亿太阳能屋顶计划,从而满足后代的可持续能源需求。

1.2人口与能源需求

地球人口目前已超过67亿,这些居民都需要能源来维持其生活所需。

究竟多少能源、什么能源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呢?

这正是当代人以及后代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可以肯定发展中国家将试图显著提高人均能源消耗。

例如,1997年中国平均每周建设300MW发电厂。

这些发电厂曾洁采用相对便宜的、陈旧的、效率较低的燃煤发电技术,并且供电终端以利用效率较低的用户为主。

持续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其潜在后果是十分深远的。

在开始学习光伏发电系统这一极具前景的未来能源的细节之前,了解当前的能源技术与经济格局是有益的,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工程师在地球迈向未来可持续能源供给的过程中所要做的贡献。

1.3能量单位

能量度量有多种方式,包括卡(cal)、英热单位(Btu)、夸德(quad)、英尺·磅(ft·lb)和千瓦时(kW·h)。

以下为基于地球系统大约27℃条件下的这些量的定义:

1卡(cal)是将1mL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

1英热单位(Btu)是将1lb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

1夸德(quad)是1000万亿(

)Btu。

1英尺·磅(ft·lb)是将1lb物体升高1ft所需要的能量。

1千瓦时(kW·h)是1kW功率运行1h所需要的能量。

根据这些定义,可得出以下换算公式:

1Btu=252cal

1kW·h=3413Btu=2655000ft·lb

1ft·lb=0.001285Btu

1quad=

Btu=2.930×

kW·h

1.4当前世界能源使用模式

全球一次能源年消费量为397.40quad。

发达国家耗能约为75%,而发展中国家还有近20亿人口没有电力,这些国家大多数在热带地区。

200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到462quad,仍有20亿人口没有电力。

市场作用力和市场反应之间存在时间延迟。

注意,1973年石油禁运以后,石油产量持续上升,此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石油价格明显上涨。

在这段时期,高昂的石油价格推动了能源效率的立法,例如美国国家能源储备和政策法案、建筑施工能源效率规程和增加车辆行驶里程的要求。

消费者也通过减少恒温器、安装保温层以及采取其他能量储存措施予以响应,降低能源使用量。

其结果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需求量减少,石油产量也随之降低。

在同一时期,由于用电效率提高,取消了核电厂的建设,使核电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在争取与发达国家平等的能源权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挑战。

请注意,能源权益是实现较高生活标准的一个条件。

然而实现较高的生活标准需要付出代价,这不仅仅包括货币债务,如果以最廉价、成本第一的方式追逐能源权益,则存在着环境明显退化的潜在影响。

遗憾的是,这种情景极有可能出现,东欧和亚洲等地区已经按着这种方式发展。

事实上,采用最低成本的能源方式,更可能导致较高的人均能耗,单挺尸产生不宜呼吸的空气和不宜饮用的水,反而有可能使生活水平下降。

北美人口略超过世界人口的5%,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6%;而中国和印度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3,只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千瓦数比值最高的国家与低值国家相比,已经发展成为更高能源效率的经济体。

一些国家已经从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体,用于制造业的能源仅占较小比例。

处于低端的国家往往去想使用更多手工劳动力的农业,或使用底薪工人和低成本能源的制造业。

由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担但有污染的当地能源来提高其制造能力,这有可能迫使发达国家放松污染控制标准,从而保持对发展中国的产品竞争力。

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反对意见中,有一部分是基于环境问的担忧,因为该协与禁止任何国家队实时地环境标准的国家生产的货物征收进口关税。

因此,发达国家面临想发展中国家输出能源效率的挑战。

事实上,当初美国拒绝签署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协定书的观点之一就是,它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同等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光伏能源非常清洁,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化石能源发电的初装机直接成本相比,当前光伏的使用成本还没有竞争力。

这意味着消费者必须熟悉全生命周期成本,工程是必须能够创造最有成本一一效益优势的光伏解决方案。

这也意味着为了确保持续降低光伏发电价格,还必须完成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它还意味着必须努力为能源引起的环境退化也贴上价格标签,从而使这项代价能够计入任何能源社会的总成本当中。

最后,由于对石油价格控制和禁运的担忧,火力发电的原料从石油转换为煤炭和天然气。

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和光伏等能源。

1.5净能、英热单位经济和可持续性试验

简而言之,一种能源的净能是指从该资源所获取能量和获取并转换它所需能量两者之间的差值。

例如,为了能够燃烧一桶石油,需要勘探、开采、输送、精炼,以及建设燃烧设施。

然后,必须将成品油输送到燃烧

地点,而且在石油燃烧后,还需要修复开采、输送、精炼和燃烧所造成的一切环境损害。

所有这些步骤都需要能量。

最后,如果为了获得并转换一桶石油,消耗能量超过了一桶石油等值的能量,那么人们就应该认真思考是否首先选择燃烧石油。

某些情况下,消耗能量去获得某种资源是有意义的。

举例而言,假如发现了石油的另一用途,譬如为癌症治疗提供一种主要化学物质。

那么消耗一定能量去获得该资源而不是石油,即使所耗能量可能超过石油自身的能量,但为了比石油更重要的通途也是有意义的。

另一种情况是使用低等级或低品质的能源形势去生成更高等级或更高品质的能源形势。

有时候,这种做法能够使能源利用更有价值。

例如,燃煤发电需要3单位煤炭能产生1单位电能。

然而,在发明直接用煤炭驱动电视机的技术以前,这种低效率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很可能会继续下去,尽管燃煤的环境问题尽人皆知。

“净能”概念是1976年由奥德姆引入的。

他们将净能的概念纳入一种经济学的新标准,认为这比金本位制更有意义,并称其为英热单位标准。

英热单位标准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能量内涵。

亨德森撰写了大量关于英热单位经济概念的书籍。

这里鼓励读者在学期中间阅读奥德姆和亨德森的文献,并进行启发性的讨论,如何实现经济系统向能源本位的转变。

对一种能源可持续性的测试包括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资源是否有限。

有限资源一般称为不可再生,而无线资源称为可再生。

第二个因素是资源是否具有正净能。

也就是说,如果消耗能量去生产该资源,该资源能够发出比生产能耗更多的能量吗?

一种资源能够产生比生成该资源更多的能量,这个想法可能看似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然而,如果我们使用一个非常巨大的储能库里的能源,用作待转化的能量来源,那么能源就变得几乎无限。

太阳估计还将存在40亿年,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这样的储能库。

因此,举例而言,如果光伏电池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电能多于再生产、应用及销毁过程中所耗能量,包括环境能量成本,那么可以认为光伏电池具有正净能。

1.6光伏实现的阳光向电力直接转换

1839年,贝克勒尔在观测照片电流效应时首次发现太阳光能够直接转换成电力。

然后,1876年亚当斯和Day发现硒具有光伏特性。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光的量子特性,这为其他科学家建立该理论打开一扇大门。

1930年,威尔逊提出了固体量子理论,在光子和固体属性之间建立了理论联系。

10年后莫特和肖特基发展出固定二极管理论,1949年巴丁、布拉坦和肖克利发明了双极型晶体管。

理所当然,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固态器件世界。

然后,1954年查平、富勒和皮尔逊开发出第一块太阳电池,效率6%。

仅仅四年后,第一块太阳电池用在先锋者1号轨道卫星上。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经过这么长时间才开发出光伏电池。

答案在于难度,为了获得合理水平的电池效率,需要制作出足够忖度的材料。

在双极晶体管出现以及空间项目来临之前,没有什么原动力让人们关注高纯度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煤炭和石油满足了世界对电力的需求,真空管也满足了电子工业的需要,然而,由于在空间应用中真空管和常规能源是不切实际的,固态技术才获得了立足之地。

光伏电池有半导体材料制成,36狂电池或更多电池装配成一块组件,在过去50年里,产业已经从双极型晶体管发展到包含数百万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同时也促进了光伏电池的开发,这种观点十分重要。

初始成本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光伏电池制造方面的持续改进。

目前,制约因素是光伏电池能量成本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精炼硅短缺。

因此,未来挑战将是降低太阳电池生产过程的能量,同时保持或提高太阳电池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另一项重要发现是,1995年世界光伏组件的45%由美国制造,然后2002年欧洲、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产量达到世界光伏组件的80%,2007年达到93%。

正如美国允许消费类电子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光伏产业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

继续观察未来的趋势将耐人寻味。

作为本书开篇的测试,确定光伏电池相关的净能是否为正数,这是非常有用的。

事实上,目前光伏电池与投入生产的能量相比,其产生的回报高于10:

1,随着未来在生产及利用技术方面的提高,可能使回报值达到45:

1。

如此看来这确实是一项值得深入学习的技术。

1.7太阳能的利弊

1.优点:

(1)普遍性:

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性:

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性: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性:

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2.缺点:

(1)分散性: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

 

(2)不稳定性:

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

 

 (3)效率低和成本高:

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

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光伏太阳能发电从1980年起进入到一个较高发展速度的时期。

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竞相开发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各种发电新材料与光电技术不断问世。

尤其是仅十年以来,石油价格大幅攀升,环境日益恶劣,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光伏太阳能发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1975年至1999年,美国和日本不断降低光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最初的每瓦55美元降低至每瓦6美元,不过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价格上还处于劣势,还需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美国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佼佼者。

美国在死海旁建立了一个面积超过7500平米的太阳池,其搜集到的热能可以为一台150kW的发电机供能。

另外美国计划利用盐湖上8000平米的面积为一个600MW的发电机供能。

俄罗斯也拥有先进的太阳能利用技术。

俄罗斯一家太阳能技术研究机构巧妙利用导热管道,结合热泵技术,使房屋的地热与太阳能相结合,使得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

这项新技术不但能持续提供电力,还可以在冬季供暖。

因此在高加索地区,太阳能发电能够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互角逐市场。

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到2011年,全球并网光伏装机的总容量己达到69.6GW,其中当年新增29.6GW。

据预测,新增总容量在2016年将达到75GW,累计达到300GW。

我国的光伏产业亦有迅猛的发展势头。

我国2008年并网光伏装机量为45MW,而2011年为2200MW。

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光伏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能源组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因此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政府扶持一直是产业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动力,政府企图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投入来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发挥产业规模效益。

然而,政府的“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重复性生产导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增加了各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主要的光伏产业国家不得不纷纷削弱扶持力度,让自由市场规划提早介入产业发展。

2.1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状况与技术前景

2.1.1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器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1839年法国学者贝克勒尔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首次制成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

进入21世纪前后,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在本文中,我也尝试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简单回顾与展望。

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于1971年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

于1973年开始将太阳能电池用于地面设施(天津港航标灯)。

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p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能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

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目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

在“六五”(1981—1985)和“七五”(1986—1990)期间,国家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光伏领域投入了一定资金,使太阳能电池工业得到了发展.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如微波中继站、部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和村庄供电系统等。

同时,在“七五”期间,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得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p/年(实际年销售量达到0.5MWp),售价也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这对于光伏市场的开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太阳能电池已不再仅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而开始广泛用于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民用产品等各个领域,光伏发电不但列入到国家的攻关计划,而且列入到国家的电力建设计划,同时也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采用

2002年,原国家计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即“送电到乡”工程.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的方式,最终解决了西部七省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陕西和四川)近800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光伏组件用量达到19.3MWp,风力发电机840kWp。

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光伏工业的发展,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

使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迅速达到100MWp(组件封装能力),2002年当年销售量为20MWp。

生产得到大发展的同时,太阳能电池应用也取得进展。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累计装机已经达到55MWp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产业大国。

但是,由于太阳能发电上网存在成本和技术障碍,而且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也远远高于常规发电成本,因此国内难以真正形成良好的太阳能光电市场,太阳能电池95%以上以国外市场为主,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来消化。

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自动测试分捡机等高端关键技术设备)以及部分关键配套材料(晶体硅产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仍然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

“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现象,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

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原辅材料生产以及系统开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但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却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切片、电池片以及辅材配套等领域,技术含量和利润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浙江省光伏原料的40%需要进口,30%需要外省供给。

这不仅使企业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贸易壁垒增多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影响,还制约了企业向上游拓展的能力。

在浙江省光伏企业拥有的1220多件专利中,硅片、硅锭的制造专利占比为17%左右,高纯硅领域的专利仅占1.2%左右,相比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光伏专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

2.1.2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已涉及区域

1.在太空应用

光伏电池最早应用领域是在太空,作为人造星的电源。

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所用电能正是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2.太阳能灯

太阳能灯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作为能源的灯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不受供电线路影响,不用开沟埋线,不用消耗常规电能,是绿色环保产品。

2008年北京奥运村道路两旁90%的照明将用这种对周围有极好点缀和装饰效果的太阳能灯。

3.太阳能车和游艇

太阳能车和游艇是通过光伏发电装置为直接驱动动力或以蓄电池储存电能再驱动的车辆和船只。

由于不污染水质、大气、不排放二氧化碳,不需其他能源。

随着电池和控制技术提高,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

4.在交通设施上应用

在高速公路上远离城市电网的服务区中建设光伏电站、紧急电话系统、视频监视器、可变情报、报警示灯等。

目前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基本实现航标太阳能光伏电池化,公路上的警示灯、信号灯、标志灯等均得到很大发展。

5.在通信方面应用

通讯/通信领域是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应用强项已广泛应用于微波中继站、光缆维护站、电力/广播/通讯/寻呼电源系统,农村载波电话光伏系统、通信机、士兵GPS供电。

6.在家电中应用

特别适用于无电地区,如我国深圳的太阳能手提电源,已为成千上万农牧民解决用电困难。

便携式家电有太阳能计算器、钟表、电脑、收音机、照相机、电视、手机克电器等。

绿色家电的应用,有利环保。

7.其他地面应用

如光伏水泵、畜牧围栏、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太阳能玩具、石油、化工、运输等行业、钢铁结构、钢铁管道的阳极保护等。

今后几十年间,是人类阔步迈向太阳能时代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人民奋发进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时期。

太阳能源时代的行将来临,对我国现代化的努力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面对石化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显示出传统发展之路路障遍布.已无法通行.采用新的能源是唯一可行之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开发生产,国家也在西部无电地区大力推广离网光伏系统的应用,其中光明工程和乡乡通等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光伏技术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在973和863等重大项目中也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北京2008绿色奥运的筹办也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

2.1.3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前景

在今后十余年中,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走向将会发生很大改变。

在2010年前我国太阳能电池多数用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而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市场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包括沙漠电站和建筑屋面发电系统。

2010年、2020年和2050年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预测如下图。

图2-1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

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美国、欧盟各国、印度、日本都以各种方式提供资金针对持、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

由于采取政府统一收购政策(每千瓦电价0.5欧元)德国一些农民已在田地上铺光伏电池,改种“太阳能电池”。

我国上海,已经耗资150亿元,开发10万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发电4.3亿千瓦时。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将有力促进我国太阳能工业的发展。

太阳能光伏工业更乘风破浪,令人瞩目。

2003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印度52%,在200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印度,为印度152%,年产达到50MWp以上,在2007年左右,我国在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和应用产品开发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一个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进入世界前四名,排在日本、德国和美国之后,而到2010年,我国有望名列世界第二。

中国将崛起世界一流的光伏产业;而到2020年中国光伏电池发展规模将达1000~8000MWp生产大国,在世界太阳能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节约宝贵土地资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一半,这些耕地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正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迅速减少,高山、沙漠、丘陵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30.68%,这些土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北部。

而幅原广大的西部、北部又是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阳光普照的地区,是太阳能、风能极为丰富的地区。

在青藏高原,每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在世界上名列前列。

在西部、部重点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既有助西部人口就业,有利于东部、西部的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又避免东部发展过程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