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21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docx

中考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专题训练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5•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2.(201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3.(2015•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4.(2015•佛山)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5.(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5•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8.(2015•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9.(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0.(2015•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11.(2015•东营)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5•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3.(2015•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14.(2015•湖北)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

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15•海南)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

灭火原理之三:

      .

 

16.(2015•青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17.(2015•南宁)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2015•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19.(2015•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20.(2015•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5•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A、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B、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

C、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

 解:

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

 

2.(201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解答:

 解: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故选:

D.

点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

 

3.(2015•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解答:

 解:

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故选:

A

点评:

 “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4.(2015•佛山)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泡沫塑料易燃来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

 解: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

 

5.(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

解答:

 解:

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

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

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2015•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解答:

 解:

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5•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均会发生爆炸;

D.灭火的方法有:

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

A.促进燃烧的方法是: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C.面粉、煤粉与空气混合后,若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D.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促进燃烧和灭火原理方面的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9.(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15•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

 解:

由燃烧的条件可知: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

C.

点评:

 掌握燃烧的条件为: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1.(2015•东营)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乙醇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

解答:

 解:

A.图标为腐蚀品,故A错误; 

B.图标为有毒气体,故B错误

C.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故C正确;

D.图标为爆炸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乙醇的知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5•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119 .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灭火的原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打开窗户则空气对流,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引起火势变大,故填:

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火势无法控制,需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故填: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3.(2015•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解答;

(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物质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