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114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docx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1.实验目的

(1)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连续信号、离散

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2.实验原理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

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发生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傅立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立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一个连续信号Xa(t)进行理想采样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A

Xa(t)Xa(t)P(t)

A其中Xa(t)为Xa(t)的理想采样,P(t)为周期脉冲,即

P(t)(tnT)

m

A

Xa(t)的傅立叶变换为

A

1Xa(j)Xa[j(ms)]

Im

A

上式表明Xa(j)为Xa(j)的周期延拓。

其延拓周期为采样角频率(2/T)。

只有满足采样定理时,才不会发生频率混叠失真。

在实验时可以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来计算Xa(j)。

公式如下:

Xa(j)爲⑴T)ejnT

n

X(ej)x(n)ejn

n

A

Xa(j)X(ej)|T

离散信号和系统在时域均可用序列来表示。

为了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各种序列的频域特

x(n),

性,通常对X(ejw)在[0,2]上进行M点采样来观察分析。

对长度为N的有限长序列

有:

jWkn

其中,k—k,k=0,1,……M-1

M

时域离散线性非移变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y(n)x(n)*h(n)x(m)h(nm)

m

上述卷积运算也可在频域实现

Y(ej)X(ej)H(ej)

3.实验环境

应用MATLAB6.5软件

操作系统:

windowsXP

5.实验结果

(1)采样序列的特性。

般称fs/2为折叠频率,只有当信号最高频率不超过该频率时才不会发生混叠现象,

则超过了fs/2的频率会折叠回来形成混叠现象,因此频率混叠均产生在fs/2附近。

 

A.采样频率fs=1000Hz

 

炬何的时域序刃

1C0

h-

10

40

録何的偉罠吏换|慚同I

01—1——11—1——I

-2-1.5-1-0.500.512

wpi

 

150

100

f沪30Q

10

由图形可知,当采样频率为1000Hz时,采样序列在折叠频率附近处,即w=显频谱混叠。

B.采样频率fs=300Hz

xain)的卩T威序■■列

C.采样频率fs=200Hz

D.

150

1QQ

fs=20l

50

50

fc超过了fs/2,超过了

由图可知,当采样频率进一步降低时,主瓣宽度逐渐变宽,频率混叠现象也逐渐严

重,存在较明显的失真现象。

原因是采样频率太小,使最高频率

fs/2的频率会折叠回来而形成的混叠现象。

(2)时域离散信号、系统和系统响应。

A.Xb(n)(n)hb(n)(n)2.5(n1)2.5(n2)(n3)

0.8

06

0.4

码门前对城序列

0123

scb(n鯛舟域序列

1t■

hb(ri)的傅氐支换|Hb(jw)|

心町的博超曼损[Xb(jw)|

2,■■■——

ybin)*hb(n)&5吋域序列

24B1012

yb(n)&U便氏麼糕IYfrjwjl

-1百-1-OSD0£1152

w^pi

 

理论值一个函数与单位脉冲序列的卷积等于函数本身,卷积得到的长度等于两个函数长

度和减一。

由图可知,yb(n)=xb(n),其长度13=4+10-1,所以理论与实际是一致的。

Bxc(n)ha(n)Rio(n)

_氢芸

(FBFGOH"亡raA

50On

y»{n)=xc(r]*hb("阳时域序列

炉⑴的傳曲变换|"」i岬

-1-0.500.511.52

w/pi

判断ya(n)是否正确的方法:

ya(n)的长度L等于两个被卷积函数的长度和减去一,且ya(n)是关于n=(L-1)/2对称的,峰值即为N值,对称轴左边由一逐渐按增一序列递增,右边按减

一序列递减。

由图知:

19=10+10-1,且图形正确,所以做出的ya(n)是正确的。

CXc(n)R5(n)

5

h驸询时域序列

O.S

0.6

0'.4

xt何的时域序列

234

°01

ya(n)=xc(n"h日fn)的时或序列

4321(loelucoxJLunH

yMn)的傭氏陵换(|Ya(jwJ

60I

当N=10时,峰值较高,且峰值很窄,变换之后图形频带主值部分比较集中,且峰值

较高;当N=5时,峰值较矮,且峰值很宽,变换之后图形频带主值部分较为分散,且峰值较矮。

(3)卷积定理的验证

a=0.4,Q=2.0734,A=1,T=1

06

xa(n)K时域序列

04

—02匸

03

«0

-Q.2

204060

1

¥

D

-0.5

畑何的傅氏变换㈣附)

0

-2-101yb(n)的傅整曼换(YbfwQ2.5

2

1.5

gqluu)共AU)昙

y帆nFxa(r;Th』n]的吋域序列

°502040

J—

5

O-

B0

0

-2d012

w/pi

25151.O-一舍q>

Y(jw)=Xa(jw)*Hb(jw)

由图可知,由yb(n)=xa(n)*hb(n)经傅氏变换所得到的|Yb(jw)|和由

|Yb(jw)|=|Xa(jw)Hb(jw)|所得到的|Yb(jw)|的图像是一样的,从而验证了时域卷积定理。

6.实验代码

s=-1;

while(s<0)

clc;

s=input('******信号、系统及响应******\n\n选择实验步骤(默认1):

\n[1]:

时域采样序列分

析\n[2]:

系统和响应分析\n[3]:

卷积定理验证\n[0]:

退出\n选择:

','s');

switch(s)

case{'1','2','3','0'}

s=str2num(s);

case{''}

s=1;

otherwise

s=-1;

end

end

closeall;

while(s)

%时域采样序列分析

if(s==1)

A=444.128;

a=50*sqrt

(2)*pi;

w=50*sqrt

(2)*pi;

n=0:

50-1;

fs=input('输入采样频率\nfs=','s');%fs=1000,300,200

fs=str2num(fs);

ifisempty(fs)

fs=1000;

disp('输入数据格式错误,使用默认值1000');else

if(fs<1)

fs=1000;

disp('输入无效数据,使用默认值1000');

end

end

c=A*exp((-a)*n/fs).*sin(w*n/fs);

subplot(2,2,1);

stem(n,c,'.');

xlabel('n');

ylabel('xa(n)');

title('xa(n)的时域序列');

N=50;

k=-200:

200;

w=k*pi/100;

X=DFT(c,N);

subplot(2,2,2);

plot(w/pi,abs(X));

xlabel('w/pi');

ylabel('|X(jw)|');

title('xa(n)的傅氏变换|X(jw)|');

else

%系统和响应分析

if(s==2)

l=input('系统和响应分析,请选择时域信号类型(默认1):

\n[1]:

内容②

a\n[2]:

内容②b\n[3]:

内容②b中xc(n)的长度改为5\n[0]:

退出\n选择:

','s');

switch(l)

case{'1','2','3','0'}

l=str2num(l);

otherwise

l=1;

end

while(l)

if(l==1)

%hb(n)的时域序列

hb=[1,2.5,2.5,1];

i=0:

3;

subplot(2,2,1);

stem(i,hb,'.');

axis([0302.5]);

xlabel('n');

ylabel('hb(n)');

title('hb(n)的时域序列');

%hb(n)的傅氏变换|Hb(jw)|

N=4;

k=-200:

200;

w=k*pi/100;

Hb=DFT(hb,N);

subplot(2,2,2);

plot(w/pi,abs(Hb));

xlabel('w/pi');

ylabel('|Hb(jw)|');

title('hb(n)的傅氏变换|Hb(jw)|');

%xb(n)的时域序列

xb=[1,0,0,0,0,0,0,0,0,0];

i=0:

9;

subplot(2,2,3);

stem(i,xb,'.');

xlabel('n');

ylabel('xb(n)');

title('xb(n)的时域序列');

%xb(n)的傅氏变换(Xb|jw|)

N=10;

k=-200:

200;

w=k*pi/100;

Xb=DFT(xb,N);

magXb=abs(Xb);

subplot(2,2,4);

plot(w/pi,magXb);

xlabel('w/pi');

ylabel('|Xb(jw)|');

title('xb(n)的傅氏变换(Xb|jw|)');

%yb(n)=xb(n)*hb(n)的时域序列

yb=conv(xb,hb);

figure;

subplot(2,1,1);

stem(0:

12,yb,'.');

xlabel('n');

ylabel('yb(n)=xb(n)*hb(n)');

title('yb(n)=xb(n)*hb(n)的时域序列');%yb(n)的傅氏变换(Yb|jw|)

N=13;

k=-200:

200;

w=k*pi/100;

Yb=DFT(yb,N);

subplot(2,1,2);

plot(w/pi,abs(Yb));

xlabel('w/pi');

ylabel('|Yb(jw)|');

title('yb(n)的傅氏变换|Yb(jw)|');

else

if(l==2)

%ya(n)=xc(n)*ha(n)的时域序列

ha=[1,1,1,1,1,1,1,1,1,1];

xc=ha;

ya=conv(ha,xc);

subplot(2,1,1);

stem(0:

18,ya,'.');

xlabel('n');

ylabel('ya(n)=xc(n)*ha(n)');

title('ya(n)=xc(n)*ha(n)的时域序列');

%ya(n)的傅氏变换(Ya|jw|)

N=19;

k=-200:

200;

w=k*pi/100;

Ya=DFT(ya,N);

subplot(2,1,2);

plot(w/pi,abs(Ya));

xlabel('w/pi');

ylabel('|Ya(jw)|');

title('ya(n)的傅氏变换|Ya(jw)|');

else

if(l==3)

ha=[1,1,1,1,1,1,1,1,1,1];

xc=[1,1,1,1,1];

%ya(n)=xc(n)*ha(n)的时域序列

ya=conv(ha,xc);

subplot(2,2,1);

stem(0:

13,ya,'.');

xlabel('n');

ylabel('ya(n)=xc(n)*ha(n)');

title('ya(n)=xc(n)*ha(n)的时域序列');

%ya(n)的傅氏变换(Ya|jw|)

N=14;

k=-200:

200;

w=k*pi/100;

Ya=DFT(ya,N);

subplot(2,2,2);

plot(w/pi,abs(Ya));

xlabel('w/pi');

ylabel('|Ya(jw)|');

title('ya(n)的傅氏变换(|Ya(jw)|');

end

end

end

l=input('请再选择信号类型(默认1):

\n[1]:

内容②a\n[2]:

内容②b\n[3]:

内容②b中xc(n)的长度改为5\n[0]:

退出\n选择:

','s');

switch(l)

case{'1','2','3','0'}

l=str2num(l);

otherwise

l=1;

end

end

%卷积定理验证

else

if(s==3)

A=1;

a=0.4;

w=2.0374;

n=0:

50-1;

fs=1;

xa=A*exp((-a)*n/fs).*sin(w*n/fs);

subplot(2,2,1);

stem(n,xa,'.');

xlabel('n');

ylabel('xa(n)');

title('xa(n)的时域序列');

N=50;

k=-200:

200;

w=k*pi/100;

X=DFT(xa,N);

subplot(2,2,2);

plot(w/pi,abs(X));

xlabel('w/pi');

ylabel('|X(jw)|');

title('xa(n)的傅氏变换|Xa(jw)|');

hb=[1,2.5,2.5,1];

yb=conv(xa,hb);subplot(2,2,3);

stem(0:

52,yb,'.');

xlabel('n');ylabel('yb(n)=xa(n)*hb(n)');title('yb(n)=xa(n)*hb(n)的时域序列');

N=53;k=-200:

200;w=k*pi/100;

Yb=DFT(yb,N);subplot(2,2,4);plot(w/pi,abs(Yb));

xlabel('w/pi');

ylabel('|Yb(jw)|');

title('yb(n)的傅氏变换|Yb(jw)|');

N=4;

k=-200:

200;w=k*pi/100;

Hb=DFT(hb,N);

Y=X.*Hb;

figure;

subplot(1,1,1);

plot(w/pi,abs(Y));

xlabel('w/pi');

ylabel('|Y(jw)|');

title('|Y(jw)|=|Xa(jw)Hb(jw)|');

end

end

end

clc;

s=input('******信号、系统及响应******\n\n选择实验步骤(默认1):

\n[1]:

时域采样序列分析\n[2]:

系统和响应分析\n[3]:

卷积定理验证\n[0]:

退出\n选择:

','s');

switch(s)

case{'1','2','3','0'}

s=str2num(s);

otherwise

s=1;

end

end

%傅里叶变换子程序

functionc=DFT(x,N)n=0:

N-1;

k=-200:

200;

w=(pi/100)*k;

c=x*(exp(-j*pi/100)).A(n'*k);

7.思考题

1、在分析理想采样序列特性的实验中,采样频率不同,相应理想采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频谱的数字频率度量是否都相同?

它们所对应的模拟频率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由T可知,若采样频率不同,则其周期T不同,相应的数字频率也不相同;而因为是同一信号,故其模拟频率保持不变。

2、在卷积定理验证的实验中,如果选用不同的频域采样点数M值,例如,选M=10

和M=20,分别做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求得

Y(ejk)Xa(ejk)Hb(ejk),k=0,1,…,M-1所得结果之间有无差异?

为什么?

答:

有差异。

因为所得Y(ejk)图形由其采样点数唯一确定,由频域采样定理可知,若M小

于采样序列的长度N,则恢复原序列时会发生时域混叠现象。

-渥翎誓腸加-

1WM美壬丄羽二蚩《貶尬菩号者滋》

 

THANKS!

!

!

学习课件等等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