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九观二十四坊.docx
《三宫九观二十四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宫九观二十四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宫九观二十四坊
三宫九观二十四坊
三宫九观二十四坊
1、三宫:
⑴皇宫—在皇废基东边,本名万寿宫,今称旧皇宫,是康熙五十九年,巡抚吴存礼所建,供着皇帝的生位,每逢万寿—皇帝的诞辰,百官都要去朝拜,北京来了诏书,也都要到这里来跪接宣读。
⑵学宫—是指三元坊的府学,另有吴县学(在通和坊),长洲学(宋时在今文丞相祠,明时改至万寿寺基)。
宋时范文正公典乡郡时,损宅造的。
相传有一个勘与家,对范文正公说:
“盘门内卧龙街(现在的人民路)南首,有一块地,风水极好,因为卧龙街是一条龙身,北寺塔是龙尾,那里却是龙头,若造一所宅子居住,将来子孙一定科甲不绝。
”范文正公却道:
“这么好的地方,与其我私有,却不如和苏州人共有的好。
”就把这地造了府学宫。
从此苏地文风很占优势。
⑶天后宫—在城北中路桥(今名天后宫桥),本是宋章的住宅,后来子孙因为怕侵略他们的地,便索性给建立天后庙,移家在庙旁。
天后据说本是玉皇大帝第六个女儿,幼便神异,哥哥在海上遇风暴,她竟瞑目出神,救他脱险。
二十岁时死了,在海上显灵应,航海的拜祷她,遂立庙祀她。
明永乐时封圣天妃,清康熙时,晋封天后,所以天后宫现俗称天妃宫。
2、九观(是九座道院):
⑴元妙观—是苏州最名胜的地方。
阊门外模马路有苏北人的游戏场,形肖元妙观,所以叫做小元妙观(后题名亦乐园)。
⑵白鹤观—在鹤鸟桥东边,相传宋时是信安郡在道忠厚藏春园,元朝平江路总管张世昌,舍宅建道观,不久废了。
后来,张应元把它再建时,有群鹤自东南飞来,一只竟结巢在庭中树上,每逢早上鹤鸣,必有檀施来,故叫白鹤观,观中还有张世昌的词。
⑶清真观—在观东清真观前,是元皇庆元年,严德昭所建,当时名为清真道院,到至正十三年,才改了现在名。
⑷卫道院—在城东北卫道观前,元初建立,本名会道观,明嘉靖,舒汀(巡按)重修,始易今额。
⑸修正院—在平江路庆历桥南,是宋淳祐时,道士季祖真所建。
⑹澄虚观—在永定寺西,宋开禧时曾重建,是唐曹瑾(使君)的旧宅,已废。
⑺回真观—在悬桥巷,本名回真道院,宋咸淳二年,沈道祥所建,奉的是吕祖像,相传吕祖曾自称回道人,故名回真。
⑻福齐观—在阊门内虹桥下塘,俗称神仙庙,是宋淳熙时所建,本为岩天道院,元至大时重建,始改今名,每逢四月十四日,吕纯阳仙诞,香火极盛,“轧神仙”的习俗,还是久沿不衰。
⑼三茅观—在三茅观巷,是宋淳熙时所建,祀的是三茅真君。
3、二十四坊:
(是因为旧时有碑坊而命名的巷)
⑴三元坊—在护龙街北首,乾隆四十六年,为元及第线而立,至今尚存。
⑵南宫坊—还是宋以前的古坊,在书院巷(古时叫南园巷)东,大太平巷北边,宋绍定二年李寿朋曾重立过(共重立六十座古坊)。
⑶滚线坊—在乌鹊桥北,本作滚绣坊,宋时元绛(太子少保,字厚之)曾参与大政后,来引年归老,是住在这里的,知州章岵因以命名。
⑷采真坊—俗作蔡贞坊,今不可考,仅存一条小巷,在十全街南边。
⑸濂溪坊—在过驾桥(本作顾家桥)东,濂溪祠旁,明天顺五年所立,那巷本名资寿寺巷。
⑹井义坊—本作晋宁坊,在十梓街,西小桥东南,旧传宋绍圣时,知州贾青,曾在此造东藉堂。
⑺通关坊—本作通环坊,在皇废基金姆桥西边,也是宋以前的古坊。
⑻孝义坊—在通关坊北,也是宋前古坊,那巷本叫东憩桥巷,东口有孝子门。
⑼干将坊—在护龙街中乐桥(本名戮桥,俗唤鹤桥)东边,也是宋前古坊。
⑽富仁坊—在护龙街中,渔郎桥(本名鱼行桥)东边,也是宋以前的古坊。
⑾嘉余坊—在渔郎桥西边,本叫嘉鱼坊,也是宋以前的古坊,那巷旧时俗称孙织纱巷。
⑿庆元坊—在马医科申文定公家祠(是古时吴县署旧址)的对面。
考苏州府志,作庆原坊,且在大朗桥东(旧名晋公坊,绍定二年时重立的),不在此地,而此地却别有流化坊,疑是传误所致,至于那巷本叫小平桥巷,因北口有小平桥。
(府前有平桥,故叫小平桥)。
⒀仁德坊—在铁平巷(曾有仙人枕铁瓶卧巷中,故名)市曹桥北面,是明时所立,那巷也叫康王庙巷,因北口有周康王庙。
⒁桂河坊—在养育巷(俗名羊肉巷)中,女冠子桥东边,坊不可考。
⒂通和坊—在养育巷太平桥西边,是明时所立。
⒃黄鹂坊—在申衙前西首,又作黄牛坊,是宋以前的古坊。
图经续说:
“黄鹂市之名,见白公寺,所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是也”。
⒄清嘉坊—在宋明寺桥北,也是李寿朋所重立,取陆士衡吴趋行“士风清且嘉”的诗意命名的。
⒅吴趋坊—相传是苏州最古的一座坊,在皋桥西南堍,宋李寿朋曾重建过,晋时陆机、梁元帝、明时高启,都有吴趋行,咏苏州的风土人情。
⒆盍簪坊—在护龙街张步马桥北堍,俗称合村坊,也是宋前古坊。
⒇迎春坊—在娄门内华阳桥西,也是宋前古坊。
前清时,每逢立春的前一天,官吏必要到娄门外去,迎春牛和芒神进城,打这里经过回到衙门,叫做“迎春”,故名迎春坊。
(考唐宋时,已有此风俗。
)
〔21〕闾邱坊—在盍簪坊东对面,是宋时表朝仗大夫闾邱孝终(字公显的)宅而立的,苏轼曾有“苏州有二邱,不到虎邱,须访闾邱”的语。
〔22〕大成坊—在玄妙观西,本作大云坊,是宋时为处(字德祖,晚号大云翁,著有大云集百卷,神宗圣训十卷)的宅第而立,后来也误为大臣坊,更转化为大成坊了。
〔23〕碧凤坊—在玄妙观南,是宋时古坊,李寿朋曾重立过的,那巷宋元时本叫钱官人巷,今俗呼碧成坊巷。
〔24〕天官坊—在西城桥西边,是明时王懿的宅第而立。
尚有坊不可考,如平安坊(在察院场)、联坊(在平江路南首)与本来没有坊的海红坊。
在吴县西桥西面,本叫海红坊巷,因巷中有海红一树,今在海红小学内。
海红二月开花,八月实熟,形状比木瓜略微小些,也叫海棠梨,见《本草纲目》,是新罗的出产(见李白诗注),都未列入。
4、文星阁:
俗称钟楼,是一座四方形的塔,共有五层,在葑门内钟楼头。
相传清初时,葑门内彭氐,只因子孙不出特别人才,去问看风水的,那看风水的说:
“苏州有笔没有墨,如有文人情愿建设一座墨形的塔,后代必然发迹!
”本来,苏州有一种传说,以为苏州城是一个文具盘,方基是砚(本是宋公祠基),元妙观里的石水盂是水盂,双塔是笔,塔前的三间房屋是笔架(因夕阳西下塔影恰斜倒在屋上),青天是纸,就没有一锭墨。
彭氐信他,造了一座文星阁当墨,后来子孙中果然英俊辈出,竟有祖孙会状及第的荣誉。
5、准提庵:
在桃花坞廖家巷内,本是明解元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别号立如居士,有诗书画三绝)的桃花庵,因天启时,相大奉准提像于此,故改今名。
浚池并掘得唐寅桃花庵歌石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桃花一开十万八千年。
”与祝允明题的庵额,便奉他们二人和文徵明的像在庵中。
苏州民间流行着三笑传弹词(叙唐寅点秋香的事。
所以对于唐伯虎非常熟悉)。
准提庵,大多以为是他的旧宅,其实并非,这是他的读书室。
他宅中本有梦墨亭(涌幢小品载:
“唐子畏乞梦仙游,九鲤神梦惠之墨一担,终以文业名,因作梦墨亭,祝枝山允明有记”)
6、鸳鸯楼:
在因果巷,是戚子卿的藏书室,后门近息圆,相传是闾邱孝终的住宅故址。
后来为长洲顾侠君所得,改造秀野草堂,屋后梅树茂盛,正月开花,人都叫他小香雪海,相传是戚邸旧物。
戚子卿就是弹词《双金锭》内代王小姐写告状呈词的恶讼师,俞曲园茶香丛钞也记,他是明朝吴县的秀才。
7、周瑜故宅:
周瑜有文武的韬略。
二十四岁便为建威中郎将,在赤壁大败曹操。
他的故宅,就是现在的府城皇庙,有三十三庙,方丈前有周瑜手植的古柏,高的数丈,还有一口井,题着“寒泉”二字,干也是当时的古迹。
8、尤西堂住宅:
名侗,字同人,更字辰成,别字悔,晚号艮斋,长洲县人。
少时曾作游戏文,顺治帝看了,竟亲加批点,连声叹为“真才子”,他曰:
帝又见他集中的讨蠡檄禾,更以为奇文,便有召用之意,不久却升遐了,他于是白伤数奇。
康熙戌午年,召试博学鸿儒,帝亲擢五十人入翰林,修篡明史。
尤侗授了检讨,年龄最高,进院时,四十九人都坐在他下边。
他在史局内三年,分撰志传三百篇。
曾偕诸儒臣进平蜀诗文,帝见了他的名字,便说:
“这是老名士。
”于是他便自撰一幅堂,道:
“‘真才子’章皇天语,‘老名士’今上玉昔。
”悬在堂上,至今尚存。
他的故宅在滚绣坊内,进去就能看见那幅堂。
康熙南巡时,曾有两度到此拜访,相传西堂老人仅请他吃些菜花头干、马兰头干。
帝却很愉快道:
“不图民间有些清香物!
”都吃光了,至今尚有御书赐的“鹤栖堂”匾额。
后面有园,叫做亦园。
相传天平天国时,这宅为打破苏州的腊大王所占。
腊大王能书善画,至今围墙上尚隐约存他自绘的小象和梅兰数枝。
9、要离墓:
要离是为吴王阖闾去刺死庆忘的勇士,他的坟墓,相传在胥门内,梵门桥西,城西下的马婆墩,那里本有炮座。
清道光七年,在城脚下水潭边,发现石碣一方,上刻“古要离墓”四字。
10、梁鸿墓:
字伯鸾,东汉平陵人,家虽赤贫,却尚节气,读书又博览无不通。
他妻子孟光一同来吴,依附皋伯通,住在芜下,为人春。
夫妇二人相敬如宾,孟光具食,必要“举案齐眉”,伯通很是惊异,于是便请他们住在自己家中。
相传皋伯通的故宅是在阊门内皋桥侧,而梁鸿的旧住所是在胥门内学士街,现在财帛司堂内,有一间屋子,额上叙出是“伯鸾先生旧住所”。
至于他的坟墓,是在要离墓旁,是他病重时请主人葬在那里的。
11、妙岩士墓:
在因果巷息园内,是梁武帝的女儿妙岩公主的坟墓。
墓墩很大,四周有沟,南边有碑,刻着“妙岩墓”三字。
数年前,有人谣传妙岩公主显灵,愚夫愚妇都去烧香祝祷,一时热闹异常,拥挤不堪,连树皮草根、泥水都当作仙丹拿去。
官厅有关风化,而且损坏古迹,于是筑栅围住,出示禁止愚民前往膜拜。
妙岩是下嫁给郡人孙瑒的,孙瑒死后,她便皈依佛教,天天念经,梁朝亡后,陈高祖因她是先朝公主,赐宫女十人优待她,到八十多岁才死。
现在因果巷禅兴寺内,阁上有妙岩像:
戴着卢帽,双手合十,盘膝而坐,两旁还侍立着十个宫女。
12、五人之墓:
在虎丘山塘,青山桥和绿水桥之间,葬着明末时,为殴逐*官毛一鹭,而被杀的义民颜佩韦、杨念慈、马杰、沈阳、周文元五人。
墓址本是魏忠贤的生祠,五人被杀十一个月后,怀东即位,魏阉自缢,*党失势,遂把这祠拆毁,改葬五人,墓前立着一方很大的墓碑,上题“五人之墓”四大字。
(张溥有五人墓碑记)俗传题这墓碑时,起初都想不出怎样写,若写全五人姓名,嫌太紧了,要不全写,又不完备。
旁边有一个童子夺笔而写道:
“五人之墓”,忽地便不见了。
这是齐东野语,不足信的。
13、皇废基:
俗称皇府基,是张士诚王府的废基。
考这地方,正是阖闾所造的子城(亦作小城)内,吴王宫殿都在这里,后来春申君改造为桃夏宫。
秦时,守宫官吏把火去照视燕窑,不慎失火,宫殿都化为灰烬,但子城尚存。
汉朝,在子城内建“太子舍”,朱买臣领他的故妻到“太子舍”,住在园中,给她饮食,就是此地。
唐时为“刺史署”,宋时为“平江军府署”,绍兴间,曾为高宗的行宫。
到元末,张士诚的“太尉府”就在这里,因他自称吴王(他的母亲曹氏,便称为太妃,现在吴门桥南半里,尚有太妃墓—俗称娘娘墓。
他的女婿潘元绍,便为驸马,政策都听他调度。
城破后,殉难而死,万民感戴,建祠塑像,供奉徂豆,就叫驸马府堂)。
这里便是“王府”了。
至于他的宫却在承天寺里,现在西海岛一家作坊内,有三间屋子,地面如铜浇铁铸,非常坚实,相传就是他的寝宫。
后来,常遇春打破苏州城时,张士诚把王府焚烧,子城才从夷圮,从乘渔桥到金姆桥,如高岗子一带的高墩,便是他的遗迹。
前清时,皇废基尚很荒凉,便作为参将校场,有的就在这里斩犯。
(有时在北寺塔旁的大校场内)至今,虽改为公共体育场,旧时的演武厅,尚没有毁坏。
俗传皇废基地中,张士诚曾埋藏着九缸六十甏珠宝,但没有人能知道在那里,除非出了一个“有祖苏阿姨”(有胡须的妇人),才能挖掘到。
14、藏君洞:
在盘门窥塔桥旁。
相传明兵围困张士诚九年另六十天,绝了粮草,才给常遇春将城打破,张士诚便逃在这洞中躲避,被明兵搜获捉去。
但又有人说:
承天寺里本有一条地道通到官渎里,破城时,张士诚是从这条地道逃走的。
这两种传说相互抵触,考据历史,张士诚是被捕后解到南京去的,在舟中绝食而死。
似乎前说较为可信,但也不很正确。
15、石马:
在双林巷西头马庵里。
佛龛前面有石马一匹,和寻常家狗大小相同,雕琢精致,但日夕熏染香烟,色泽黝黑光润了,相传是张士诚爱婿潘元绍爱妾的墓上物,又有人说,是从妙岩墓上移来的。
16、鸡心石:
在娄门城门洞中,相传是刘伯温筑城时,按的风水。
前清光绪二年,城中居民,脚上患湿气的很多,忽然有人传说,只要刮些鸡心石粉,敷了就好,有许多人试了有效,于是到的人更多了,后来胥门外洋桥附近,花烟间的兴盛,人都以为是鸡心石上的风水破了。
七塔、八幅、九馒头
明朝刘伯温军师,按苏州的风水,在城内建设了“七塔、八幅、九馒头”,但未可信,也许是他凑成这些的。
1、七塔:
⑴北寺塔—在北街报恩寺内,劈对护龙街(今人民路),因为报恩寺,俗称北寺,故叫北寺塔。
塔是梁僧正慧所建,那时有十一层。
在宋元丰时,经了火,重新修葺,苏轼还舍铜龟给他们藏舍利(见苏轼舍铜龟子文),不久又焚毁了,绍兴年间行者大重建,改为九层。
明隆庆时,又不幸失火,僧如金再重建过。
后来,年久失修,光绪时,对大教场一面,有两层倾侧,因此凡大教场有事:
斩犯或阅兵,宫厅便将塔封闭,不准人登观,到事后启封。
解放后焕然一新,推为苏州众塔之冠。
⑵大同塔—在北寺后面,系石塔,仅剩两层,又有“吴王纪功画像碑”,是张士诚时代(1353年~1367年)的作品。
⑶瑞光塔—在盘门瑞寺前。
吴赤乌四年,僧性康从康居国来,孙权为他建一所普济禅院;赤乌十年,孙权又建舍利塔十三级在寺中,以报母恩。
唐天福二年,将寺重建时,忽放五色祥光,整赐铜牌一面,放在塔顶上。
宋元丰二年,神宗命使李复圭延僧远熙,宗本说法,天雨昙花,塔又现五色舍利光,堂前池中有白龟来听讲,庭间既啐的合欢竹复荣,法鼓自鸣,于是改堂名为四瑞。
崇宁四年,秦敕修塔,塔又放五色光,赐名为夭宁万年宝塔。
宣和年间,朱出资,将塔重修,嫌他太高,改为七级,赐名瑞光。
同治十一年,僧西重修之后,至今又失修颓废,不可再登了。
相传舍利塔燃灯之夜,塔形倒入太湖,捕鱼的一无所获,所以每逢燃灯,先要发给各网船三天的粮。
⑷白塔—在白塔子桥堍,东白塔子巷口,一爿店家的柜台里是一个“实质”的砖塔。
⑸双塔—在定慧寺巷,试院间壁,般若寺,唐盛通中筑,俗称双塔寺,是宋雍熙时王文军建的。
乾隆时,东塔相轮毁,到道光元年重建过。
⑹石塔—在穿珠巷口玉祖师殿背后,石塔庵弄东口,民房之间,四周都有围墙,一面沿街的。
在人间壁洞中看进去,里面竖一座四方形的石塔,据说有七层,塔和围墙较近,光线也很不充足。
2、八幅:
至于幅,或用砖建,或用石筑,都是从前藏经的,本有八座,今只考得七幅;一幅在西美巷的况公寺内大殿天井中;一座在石幅弄的宝藏寺内;一座在濂溪坊;一座在松鹤板场民家,今已倒掉无存;一座在思婆巷口;一座在恤孤局前;一座在甲辰巷内。
3、九馒头:
九馒头,是九所澡堂,因洗澡浴池的房屋,用砖盘砌,螺旋而上,屋顶放光入室,形如馒头,所以叫做馒头混堂,清初尚有四座,在大卫弄、接驾桥、天后宫、桑叶巷,太平天国只剩最后一处了,现在也被张姓构筑祠堂,连一处也没有了。
相传馒头混堂内,都有一个喜欢吃人的窑神,烧火夫若瞧见一只金莲小脚,悬在火光中,便是窑神今天要吃人的暗示。
被吃的人,这晚自然会熟睡在浴池内,明天去看,只剩一丛头发,连血迹都没有。
若是烧火夫要泄漏了风声,那就没有命,窑神便吃他了。
六门三关五鼓楼
六门三关五鼓楼,这是根据前清的说法。
1.六门—阊门、胥门、盘门、葑门、娄门、齐门,是元至正十一年重筑的遗迹。
吴泰伯先在梅里、平墟—在今天无锡县(常熟梅里)造了城,后来诸樊却搬到这里来。
周平王六年时,伍子胥为阖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一座都城,周围四十七里,有八个陆门:
象天的“八风”,八个水门:
法地的“八卦”,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的。
西—阊门,阊门是象“天通阖闾凤”的意思,阖闾因为要破楚国,楚国在吴的西边,所以立这阊门,以通天气,因此又叫破楚门。
西—胥门,在阊门的南面,又名姑胥门,是取姑胥山为名的。
门外本有九曲路,是阖闾造了去游姑胥台、望太湖的。
祥符图经说:
“子胥本住在这里,后来死了目悬在这里,所以叫胥门。
”这是不可信的,因为子胥说:
“悬目东门”,这却是西门,况且这门的名称又是子胥定的,岂有如此自居的道理。
吴越春秋说:
“吴王悬子胥的头在门上,吓退越军。
”也是不可信的话。
南—盘门,旧名蟠门,因为门上曾刻蟠龙镇压越国的。
后来因为水路萦回屈曲,该称盘门。
南—蛇门,在盘门的东边,也是阖闾要制压越国的缘故,象地户立这蛇门。
吴在辰位属龙,故子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绕以象龙角,越在己位属蛇,故蛇门上画水蛇一条,北首向内,表示越属了吴,现在这门业已废了。
东—娄门,这门本叫疁门,秦时东南有个古疁县(现在的昆山)。
后来被王莽改为娄县,疁门也就改为娄门了。
东—匠门,在娄门的南面,阖闾曾命干将在这里铸剑的,所以又叫干将门。
其实,“匠”就是“干将”的变相。
这门已废掉好久,现在葑门和娄门之间,还有匠门塘,它的旁边,有欧冶庙和干将墓等古迹。
北—齐门,阖闾十年,攻破了齐国,齐王把女儿为质,吴太子波便聘伊为妻,伊的年纪还轻,日夜号泣成病,阖闾便造这个城门教伊上去游玩,望望故土,所以叫做望齐门,齐门便是它的简称。
北—平门,在齐门以西,子胥平齐,大军就是从这门出去的,故称平门,东北三里,有殷贤申公巫咸的坟墓,故亦称巫门,此门也已废了。
这八门之外,尚有赤门和葑门—在匠门之南—不在其内。
赤门,是正南方的门,因为南方属火,所以在午位,现在早已废塞。
遗迹也难考。
葑门是现在东南角的门,古为封门,是取封禹二山(现属吴兴)为名的。
这门本是废塞的,到宋朝范文正公才把它开通的。
苏州这座城池自秦汉到隋朝,都没有改变。
到隋朝开皇年间,相素以为苏城常被群盗包围,不是需要的地方,便搬到横山下黄山的东边去。
唐武德九年,再回到旧城。
这时,八个城门都是开放的所以刘梦得有“二八城门开道路”,许浑有“共醉八门回画舸”的诗句。
吴国时,东边的城门是不开的,因为要断绝越国的缘故。
梁龙德二年,钱氏曾经将砖石修筑过:
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里外都有濠。
宋政和时,重新又修理过,那时只开五门—阊、盘、葑、娄、齐。
其余废塞的都刻石为识,不致湮没不可考了。
后来屡次重建,元朝定江南,城池都被他们拆毁,到至正十一年方始再把它造起来,掘土得石转一块,上刻胥门二字,加了胥门共有六个城门了,张士诚占苏州时,添造月城。
明初,又重新建筑,城墙内外的护城河,有数丈广阔,各门都有钓桥—也称吊桥,以通出入。
这样,一直到清末没有改变,不过时常修理罢了。
苏州一直保持着“六门三关”的情形,从元末到民国初年,共有六、七百年历史了。
苏州人很迷信风水,他们以为苏州的城池形状象蟹,八个城门便是八只蟹脚,狮子山、虎丘山,便是蟹的二螯,玄妙观是蟹兜,观前街松鹤楼面店内马蹄泉(井名)是蟹的嘴,牛角浜的七星泉(井名,又名曲鳝泉)便是蟹的脐水,秽臭不可作饮料。
他们想:
蟹有了八只脚是要的,城有八门是不利的,所以古人废塞二门,这蟹才不致跑去,清宣统时,苏州装用电灯,入夜透明,蟹见了光,虽缺二足,又要了,所以那两口井—蟹的嘴和脐,又都闭塞了,蟹没有出纳,便死了—苏州也不致发生什么重大事了。
民国十五年,在阊门以南,开了个金门,在齐门以西,开了个平门,不久,发生齐(燮元)(江苏督军)、庐(永祥)(浙江督办)之战,于是风水之说又盛传了—蟹不可给它有八足。
终究又把平门废墟,金门换向重造,改名新阊门。
民国十七年三月,国民革命军莅苏,一律革新,平门才得重新开辟,平门建筑的式样很新,分出口入口两个门户,门外有巨商贝润生独资建造的一座梅村桥,非常壮观。
以前,苏州的六个城门,除了胥门,都有水关的,为何胥门呢?
这也是因为风水的关系,他们以为胥江的水流太急,如果开水关,太湖里的水都要冲进去,苏州可以顿成泽国的。
以上所述,是苏州的大城,当子胥造大城的时候,还造了一座子城在城内,周围七里,三个城门,在四长洲县内。
元末,张士诚还占据着,改后,城才被毁,仅存南门,后来,在这颓垣上,置一个小吏司更,称为鼓楼。
现在从乘鱼桥到金姆桥以东,那一带迤俪的高岗,就是它的遗址,东边的楼坊就是那鼓楼的所在。
现在苏州城外还有几处故城的遗迹。
鱼城—在城西二十五里,横山下,越来溪西边,是吴王养鱼的地方。
也有人说:
“鱼”是“吴”字的误,吴城吴王控制越国的城池。
越城—在城西横山下,又叫越王城,也叫勾践城,越伐吴,吴王造这城抵御他的。
现在依旧城堞仿佛,高有丈余,洞也三丈。
相城—在城东北五里,相传子胥造城时,在这里相土尝水,所以叫相城。
摇城—本是吴太子的住处,后来为越摇君所居,故称摇城,离城东南约五十里,现在名为大姚,那里有稻田三百多顷。
酒城—在城东南三十五里的坛塘旁边,据说:
“夫差既杀子胥,后来追悔了,便在此设酒祭他,故叫酒城。
2.三关:
浒关—原名青龙关,本有鼓楼,在浒关镇上。
铁岭关—在枫桥堍下,与寒山寺相近,有一座望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尚维安造的。
白虎关—和青龙关遥遥相对,在普安桥堍。
3.五鼓楼:
五鼓楼,有两种说法,一说鼓楼就是城楼,元兵定江南时,城被拆掉,只剩五座城门(阊、盘、葑、娄、齐);一说鼓楼乃是樵楼,也叫鼓角楼,也叫更楼,但作者仅考得宋元时有一座(遗址在孝义坊内)和明时子城南门上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