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04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docx

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 )。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2.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B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B )。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C )。

A.教务处   B.政教处  C.班级   D.团委

5.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B)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6.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7.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在(C)。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8.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A)。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D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A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C.皮亚杰   D.布鲁纳

12.( C)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5.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是班级管理哪种模式的核心理论?

(D)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6.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C)。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

17.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项工作?

(C)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18.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

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19.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

( C)

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随意的

20.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 B )

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

21、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

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2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

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学生作品分析法

23、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D)。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24、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B)。

A.阶段性班级活动B.日常性班级活动C.课外班级活动D.校外班级活动

二、填空题

1.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

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京师同文馆)。

3.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 互动)的关系。

5.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6.平行管理理论是(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7.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8.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9.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 近期的)、( 中期的)、( 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10.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1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12.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3.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

14.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15.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1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

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C)。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A)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0.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15.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B)。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6.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

1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D)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1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

1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D)。

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

20.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2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

2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B)。

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

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A)的关系。

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

24.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5.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C)。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6.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

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9.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

1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1.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1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4.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15.(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6.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7.(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

的权利。

18.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

19.(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5.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

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

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

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6.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

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

17.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

18.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2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

2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A)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24.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

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

2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B)

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

2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

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3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A)为标志

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

3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C)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3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3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B)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二、填空题

1.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

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所决定的。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10.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1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4.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15.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6.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7.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8.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D)。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C)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C)。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D)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