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006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主预习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①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为②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思考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的飞行?

答案 因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飞行。

合作探究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大气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____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km,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A.-100.8℃B.-68.8℃

C.-132.8℃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 该层有大量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反思归纳

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主要特点如下表:

垂直

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与人类关系

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多变

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由对流层顶到50~55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高层

大气

由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在80~500km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影响无线电通信

练习巩固1

 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

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

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

答案 C

解析 地球大气由低到高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等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平流层的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水汽、固体杂质少,天气晴朗,所以在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

在平流层还存在一个臭氧层,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灼伤,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预习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主要表现为③选择性吸收、散射和④反射。

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⑤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⑥红外线;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⑦越强。

2.地面辐射:

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⑧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⑨直接能量来源。

3.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⑩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它属于长波辐射。

4.大气逆辐射:

射向⑪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⑫保温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⑬强。

5.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⑭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和其他因素。

其中⑮纬度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

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⑯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越⑰强。

地面反射率越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越⑱少,地面辐射越⑲弱。

其他因素以⑳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思考 为何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却比晴天高?

答案 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合作探究

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

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①晴朗的夜间,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的多,致使地面温底低,所以冬半年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

丙。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反思归纳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练习巩固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3)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________。

答案 

(1)反射 减弱 低 

(2)吸收 逆辐射 高 (3)大

解析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1.数字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个根本来源:

太阳辐射。

两种作用: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三种形式:

吸收、反射、散射。

三个环节: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四种辐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歌诀法记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透大气,削弱作用数量减。

绝大部分归地面,吸收辐射大地暖。

大气吸收是主要,射向宇宙不过半。

空气增温辐射在,逆向辐射能量返。

补偿地面热损失,就像棉被温地面。

多云天气更强烈,昼夜温差将变小。

课堂检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B.②C.③D.④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 1.B 2.B 3.B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往往有霜冻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

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晴天,大气辐射增强

C.晴天,地面辐射减弱D.晴天,大气逆辐减弱

答案 D

解析 晴朗的夜晚,因为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获得大气逆辐射补偿的热量少。

5.新疆地区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云层较少,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6.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

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活动指导

教材P43活动

提示 1.随高度上升,对流层的气温递减,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近地面,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理论上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为平流层中的O3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2.风、霜、雨、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人们居住在对流层的底部。

3.平流层上热下冷、空气平流运动,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飞行。

教材P45活动

提示 1.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月球表面温度高;晚上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使月球表面温度低,故昼夜温差比地球要大。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天气晴朗,大气比较洁净,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霜冻。

3.每年秋冬,用人造烟幕的办法,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教材P47活动

提示 1.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玻璃(塑料薄膜)到达地面,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过玻璃(塑料薄膜)因此又反射回地面,从而使温室内的气温较高,再加上玻璃(或塑料薄膜)的阻断作用,使温室内的大气不能通过玻璃(或塑料薄膜)与室外的大气进行交换,使大部分热量保存在室内,所以温室内气温高于温室外。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采取温室育秧或覆膜育秧。

在地热较丰富的地区,也可利用地下热水育秧。

3.农民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是对气候条件的改造。

塑料大棚可适度提高温度和湿度,并可进行人工通风等。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

A.①层B.②层

C.③层D.④层

答案 1.C 2.B 3.A

解析 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

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图中②层即为平流层。

第3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4.D 5.B

解析 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7.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8.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20℃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 6.B 7.D 8.C

解析 第6题,①曲线所示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②曲线正确。

第7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电离层(在80~500千米高空),其带电粒子会反射无线电短波。

第8题,“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依据图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A所示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所示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射 

(2)保温

(3)低 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4)高 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白天有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低,近地面大气温度低;夜晚有云时,由于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较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不同层次的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并且它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材料三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大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只能滞留在近地面。

(1)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利于高空飞行;若甲图表示的大气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3)根据乙图简要分析逆温层变化的规律。

(4)张华居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于在清晨的树林里跑步,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并说出他应该在什么时候锻炼身体最适宜。

答案 

(1)平流 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高层大气 

(2)对流 平流 (3)日出以后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逆温层变薄减弱,直到消失。

(4)不科学。

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为主,释放CO2,造成清晨树林的空气中CO2含量较高。

他应该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11~12题。

1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B.增强②

C.减弱③D.增强④

1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答案 11.D 12.D

解析 第11题,图中①~④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第12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yūn:

无焰的微火)据此完成13~14题。

1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1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3.B 14.A

解析 晴朗的夜晚,因为无云,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

若放火则增加了排放到大气中的烟雾,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为什么?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为什么?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______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B 

(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C C 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解析 图示两条曲线,白天温度高时,A曲线的气温更高;晚上温度低时,A曲线的气温更低。

也就是说,A的气温日变化更大。

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阴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作用强,致使逆辐射作用强。

因此,气温日变化更大的A曲线为晴天的气温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