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87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师生通用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非选择题(每空2分)

1.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B.甘油、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

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D.CO2、胰岛素、尿素、抗体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

B.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都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4.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

C.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D.Ⅰ是产热的主要器官,Ⅳ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色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为①→②→③→④

B.若③为肝细胞,饭后1h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C.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有哪些?

()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

7.下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图1中的B密切相关

C.图2中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

D.图2中C与D结合后,F处膜外电位可能为正电位

8.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

C.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肌肉的症状分别是()

A.松弛、僵直B.僵直、松弛C.松弛、松弛D.僵直、僵直

1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1.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

B.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

12.GABA(γ-氨基丁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通质,可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膜

B.GABA的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不消耗能量

C.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受体细胞

D.GABA作用于受体后,氯离子通道打开,导致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

13.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B.激素a是胰高血糖素,激素b是胰岛素

C.胰岛A细胞中不含胰岛素基因,胰岛B细胞中不含胰高血糖素基因

D.激素a与激素b具有拮抗关系,与激素c具有协同关系

14.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

15.如图所示为相关信息分子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它的分泌量会增多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可以通过有关神经使骨骼肌战栗

C.c表示抗利尿激素,可和相关神经一起作用降低或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

D.下丘脑既可以参与体温调节也可以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16.下图表示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抗原一般具有大分子性,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只有方法①能引起人体产生浆细胞

C.当某人被狗咬伤时,应采用方法②进行治疗

D.医学上进行免疫预防一般采用的是方法①

17.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不起作用,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不起作用

B.体液免疫中有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中同样有B细胞参与

C.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依赖体液免疫使之失去藏身之所

D.体液免疫中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中同样有二次免疫

18.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

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

B.乙过程为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

C.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

D.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19.流行性感冒是冬春季节常见的一种髙发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高热乏力、全身疼痛,有时还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持续39度左右的髙烧,此时身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高热可导致患者体内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C.感染病毒后引发的细胞免疫会裂解靶细胞并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D.入侵的流感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20.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其中甲图中bc=cd,乙图中ab=bc,甲图中bd的距离同乙图中ac的距离相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图中的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乙图中的b点,a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甲图中的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同时刺激甲图中的b点和乙图中的a点,灵敏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

21.下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C.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

2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是抗利尿激素,②是垂体细胞

B.①是甲状腺细胞,A是甲状腺激素,②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C.①是传入神经元,A是神经递质,②是传出神经元

D.①是T细胞,A是淋巴因子,②是B细胞

2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激素在血液中有选择的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24.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等植物激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

B.在失重且黑暗的环境中,静置的胚芽鞘中的IAA不发生横向运输

C.胰岛素进入肝细胞后,可促进肝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D.免疫活性物质一定是来源于免疫细胞

25.对胚芽鞘的处理情况如图(图中旋转均为匀速),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图②中胚芽鞘向光生长

C.图③中胚芽鞘向小孔生长D.图④中胚芽鞘的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2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

B.成熟的叶片和根尖成熟区产生的生长素很少

C.在成熟的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2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既是激素又可在某些神经突触中传递信息

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C.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和特异性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作用无关

28.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迎春幼苗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10-11mol·L-1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

B.大于lO-10mol·L-1的2,4-D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C.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

29.、图表示某植物的茎和根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茎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d,则远地侧为c

C.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双子叶作物的作用

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