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69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docx

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

湖北郧县实验中学生物复习要点提纲国恒

七年级(上)知识复习要点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3.科学观察:

可直接用肉眼,也可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首先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纪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

1.生物圈:

它是生物共有的家。

2.生物圈的范围:

水下10千米至水面以上10千米的范围。

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分布、生殖、行为等生命活动。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在科学探究中,要注意:

①设置对照实验(除一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②严格控制实验条件;③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都有对环境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每一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非生物成分:

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

②生物成分: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包括人)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3.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每条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如:

草→兔→狼。

4.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食物网。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6.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①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结构最稳定,有“绿色水库”之称。

②海洋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多。

③湿地生态系统:

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⑤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具有调节焦距的作用。

转换器:

用于转换物镜。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对准通光孔,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3.置片:

将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尽量让标本对准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4.调焦与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注视目镜内,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若物像不清则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高倍镜观察: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

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③区分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气泡较黑,边缘较宽,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里面一片空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

④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跟谁动就说明在谁上面。

二、观察动、植物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常用玻片标本的种类。

切片:

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45页、48页的图要注意)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支持、保护作用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储存营养物质

储存营养物质

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

是遗传信息库

液泡

有,含细胞液

叶绿体

有。

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样,防止细胞变形。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3.细胞膜能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环境分隔开,能让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进出。

4.叶绿体和线粒体合称为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物质——螺旋状的DNA。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可载很多个片断,每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科学家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叫基因。

2.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

3.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3对(46条),水稻细胞内染色体是12对(24条)。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的生长:

新产生的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细胞不能无限度的生长。

2.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首先是细胞核分裂,接着是细胞质分裂,最后是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使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3.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数量加倍,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所以,分裂结束后,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4.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膜的面积和细胞体积的比例越小。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1.几个基本概念:

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

分裂分化四种基本组织主要有8大系统

受精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人体基本组织的特点。

组织类型

分布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皮肤、管腔内表面

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等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肌肉组织

骨骼肌、心肌

收缩和舒张

神经组织

颅腔、椎管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产生和传导兴奋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合称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合称生殖器官)。

2.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

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细胞小,壁薄核大。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分布在根、茎、叶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输导组织:

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

导管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较大。

储藏营养物质。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裂分化

受精卵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纤毛的摆动使草履虫完成运动;收集管和伸缩泡能收集废物并将它们排出体外;表膜具有感觉、呼吸和参与排泄的功能;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口沟摄取食物;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根据寄主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病毒专营寄生生活,离开寄主不能存活。

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进行孢子繁殖。

2.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特征: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有茎和叶,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

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孢子繁殖。

3.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特征: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有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孢子繁殖。

二、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种皮有保护胚的作用;胚是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胚根(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和子叶(储存营养,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2.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特征: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3.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特征: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关键;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的光照、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必需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移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根毛区(又叫成熟区):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

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增大细胞体积。

分生区(又叫生长点):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细胞数量。

根冠:

根尖最前端与土壤接触的部分,保护分生区。

2.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和和果实的形成。

(教材103页的图——受精的过程要注意)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

2.传粉和受精。

传粉:

成熟的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借助一定的媒介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

人工授粉:

通过人工方式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受精:

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水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3.水分的运输途径:

水沿着植物体内木质部的导管从下向上运输。

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也“搭着便车”运输了。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一般在叶的背面分布较多,在叶的正面分布较少。

构成气孔的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2.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注意:

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遮盖的目的是不让这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作为对照实验;

③把叶片放在酒精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

④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色,实际上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被黑纸遮盖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会猛烈的燃烧起来,说明金鱼藻能在光下制造氧气。

3.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动力是太阳光能。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反应式是:

线粒体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种子萌发的演示实验中”证明:

种子萌发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用石灰水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用燃烧的蜡烛证明了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所有的活细胞线粒体内进行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变

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有机物里的化学能转变成细胞可用能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间种套作。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森林面积少;②乱砍滥伐严重;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

3.1984年颁布了《森林法》;1985年颁布了《草原法》。

七年级(下)知识复习要点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1.进化论认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在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丛林。

森林古猿形成两个分支:

在树上生活的发展成现代类人猿;进入地上活动的演化成人类。

3.森林古猿主要营树栖生活。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与森林古猿的主要区别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二、人的生殖

(一)、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结构

功能

结构

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精管

输送精子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附睾

储存和输送精子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精子特征:

蝌蚪形,有长尾,能游动,个体微小,数量多

卵细胞特征:

球形,个体大,直径0.1MM以上,卵黄供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营养

(二)、新生命的孕育:

1.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约280天(40周)左右成为胎儿。

2.胚胎的营养:

养料、氧气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三、青春期发育特点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一)、青春期发育特点: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在促性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下出现男女第二性征;内脏器官的功能逐步完善。

(二)、青春期卫生保健: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保持正常的异性交往;3.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4.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四、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1.无机盐仅占体重的4%左右。

缺乏无机盐会引起下列疾病: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无机盐

儿童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肉无力、骨疼痛

含铁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含锌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2.糖类主要包括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3.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种类

主要生理作用

缺乏症

脂溶性

维生素A

促进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视觉

夜盲症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软化病

水溶性

维生素B1

维持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脚气病

维生素C

促进新陈代谢和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

4.膳食纤维是第七类营养素。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①牙齿切断、撕裂、磨碎食物的作用。

②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2.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②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面积;③小肠绒毛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④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有各种消化酶。

3.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

②胃腺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杀菌和促进蛋白质消化的作用。

③胰腺能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能促进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对促进脂肪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4.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

酶(胃液、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

能吸收部分水和酒精(非营养)。

2.大肠:

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小肠(主要吸收场所):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四、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早、中、晚分别按照30%、40%、30%的能量分配);按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

2.食品安全。

蔬菜水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食物;均衡摄取五类食物。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①鼻腔有阻挡空气中的灰尘、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②气管壁由“C”形软骨做支架。

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上皮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通过纤毛的摆动将黏液推向喉部形成痰(所以说不要随地吐痰),具有净化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

2.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肺泡壁只有一层细胞构成;②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运动是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成年人每分钟约16—20次。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外展,胸骨上移;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腔扩大。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使肋骨、胸骨下降;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胸腔缩小。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二氧化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由血浆运输。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有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血浆:

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3.血细胞: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2.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是只能让血液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四、血液循环途径

1.血液循环的途径:

①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流经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

②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流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

2.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

表示方法:

舒张压/收缩压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3.出血及初步护理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慢,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五、血量、输血和血型

1.最基本的血型系统为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并命名的。

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需输血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O型血被称为全能献血者,AB型血被称为全能受血者。

2.人体失血若超过30%,会危及生命,需要输血抢救。

输血前要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

大量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一、人体代谢废物及排除途径

1.排泄的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后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排泄的途径:

①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除;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除;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液的形式由秘尿系统排除;④有些废物随粪便排除。

二、尿的形成和排除

尿的形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剩下的形成尿液。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除的尿液约1.5升。

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

主要成分

血浆中

肾小囊中(原尿)

尿液中

血细胞

蛋白质

8.00(大分子)

0.03(微量,小分子)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90

98

96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