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培训资料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415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皂培训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肥皂培训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肥皂培训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肥皂培训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肥皂培训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皂培训资料1.docx

《肥皂培训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皂培训资料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肥皂培训资料1.docx

肥皂培训资料1

一、肥皂的来源

肥皂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介绍,浙江每年深秋,人们将果莱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名叫“肥皂”,可以说这是肥皂的祖先。

2、相传一人不小心将牲口的脂肪掺杂着草木灰,后发现这混合物有助于消除衣服上的油污,这可能是肥皂最早的雏形。

3、肥皂源于古埃及,由一王宫厨师发明。

4、我国在公元前4-前3世纪时已经出现了肥皂液。

《周礼》、《农书》有都有记载,虽然古代我国并未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却间接地使用了肥皂的化学成份。

5、肥皂是早工业制造出的清洁剂,在十五世纪,威尼斯已经有肥皂的生产,到了十八世纪末,LeBlane制工业问世后,由于获得了大量廉价的碳酸钠,促使肥皂工业有了新发展,十九世纪,肥皂制造已成为主要的工业,之后,由石化原料制成的界面活性剂取代了肥皂,成为清洁剂的主流。

二、肥皂的发展历史

肥皂作为最古老的洗涤用品,至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不过肥皂的正式普及是始于18-19世纪。

早期制作肥皂采用的是直接火法,那时所用的碱是从植物灰中滤出的碳酸钾,在煮皂的过程中,中性油脂产生缓慢的水解作用,生成的脂肪酸和碳酸钾产生皂化反应生成肥皂。

后来随着碱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制皂的碱逐渐转化为氢氧化钠,但那时采用的还是直接火法,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开口蒸汽翻煮并持续至今。

二十世纪中叶,合成化学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洗涤剂提供了廉价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涤剂的兴起,使肥皂的发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段时间肥皂的产量曾明显下降。

但近年来,基于对环境的关心和资源的可再生考虑,肥皂的发展必定会有新的契机。

三、肥皂的制皂方法:

1.中性油脂皂化反应

2.脂肪酸中和反应

3.用复分解法制皂

四、肥皂的物理性质

密度:

无水皂的密度接近1000kg/m3,正常的肥皂的密度在960-1020kg/m3间波动。

熔点:

纯的无水皂的熔点为225-270℃,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皂的熔点会随之降低,通常TFM为60左右的皂的熔点低于100℃。

吸水性:

肥皂中由于含有亲水基团所以具有亲水性,肥皂在吸水时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所以大量堆积的皂片或皂粉长期堆放热量囤积可能会引起自燃,要特别小心。

溶解度:

肥皂要溶于水后才有去污力,所有肥皂的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肥皂的去污力。

硬度:

水分,饱和度,金属离子,填料。

耐磨度:

水分,脂肪酸结构,脂肪酸种类,金属离子,填料。

粘度:

温度,浓度,脂肪酸组成,电解质。

五、肥皂的物理化学性质

水解作用:

肥皂浓度,脂肪酸,温度,外加介质(电解质可以抑制肥皂的水解作用)。

表面张力:

肥皂的浓度,脂肪酸,温度,电解质

泡沫性:

肥皂浓度,脂肪酸,温度,电解质(<0.35%)

六、肥皂的用途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分子的一端有亲水性,另一端则有亲油脂性,在水与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让油脂溶于肥皂水中;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肥皂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

原先不溶于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无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于肥皂泡沫中,最后被整个清洗掉。

肥皂的用途很广,除了大家熟悉的用来洗衣服之外,还广泛地用于纺织工业。

通常以高级脂肪酸的钠盐用得最多,一般叫做硬肥皂;其钾盐叫做软肥皂,多用于洗发刮脸等。

其铵盐则常用来做雪花膏。

根据肥皂的成分,从脂肪酸部分来考虑,饱和度大的脂肪酸所制得的肥皂比较硬;反之,不饱和度较大的脂肪酸所制得的肥皂比较软。

肥皂的主要原料是熔点较高的油脂。

从碳链长短来考虑,一般说来,脂肪酸的碳链太短,所做成的肥皂在水中溶解度太大;碳链太长,则溶解度太小。

因此,只有C10~C20的脂肪酸钾盐或钠盐才适于做肥皂,实际上,肥皂中含C16~C18脂肪酸的钠盐为最多。

  普通使用的黄色洗衣皂,一般掺有松香,松香是以钠盐的形式而加入的,其目的是增加肥皂的溶解度和多起泡沫,并且作为填充剂也比较便宜。

  白色洗衣皂则加入碳酸钠和水玻璃(有含量可达12%),一般洗衣皂的成分中约含30%的水分。

如果,把白色洗衣皂干燥后切成薄片,即得皂片,用以洗高级织物。

  在肥皂中加入适量的苯酚和甲酚的混合物(防腐,杀菌)或硼酸即得药皂。

香皂需要比较高级的原料,例如,用牛油或棕榈油与椰子油混用,制得的肥皂,弄碎,干燥至含水量约为10~15%,再加入香料、染料后,压制成型即得。

液体的钾肥皂常用作洗发水等,通常是以椰子油为原料制得的。

七、肥皂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香皂(如一般香皂,儿童香皂,美容皂,药物皂)

洗衣皂(一般洗衣皂,皂粉,增白皂)

其他(如工业皂,药皂等)

按制皂方法分类:

热法皂,半热法皂,冷法皂

按形态分类:

液态皂,固体皂,皂粉,皂片,透明皂,半透明皂等

按构成的金属离子分类:

钠皂,钾皂,金属皂

按活性物质组成分类:

一般肥皂,复合肥皂

八、肥皂质量鉴定

①洗衣皂的正常颜色是淡黄色,其他色泽的质量较差。

肥皂表面有黄褐色斑点,说明肥皂所用的油脂原料不正,已酸败;皂体发绿,说明配方中植物油过多或脱色不良;皂体呈暗褐色,说明深色松香使用过多,会影响肥皂的去污力;皂体色泽发灰无光,则可能是非盐析法的产品或是填充料较多以及杂质较多的盐析皂。

②用手指捏皂体表面,有指头印迹的硬度适中,质量较好。

③发出油腥臭味的油指不纯,脱臭不好,容易酸败。

④形状不规则,轮廓不分明,皂体上的牌号、厂名字迹不清,大小不一等,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1、日用肥皂质量的鉴别

优质肥皂的质量要求:

外观图案字迹要清晰,形状要端正,色泽要均匀,香味定型而持久,不应有油脂酸败等异味,皂体表面应无显著斑点,不发粘,洗衣皂要不冒霜,香皂要不裂纹。

劣质肥皂主要通过眼观,手摸,鼻嗅等方法来进行检验。

质次现象主要有如下十二种:

   1)三夹板:

指皂块断面有裂层,轻轻扭动易裂成三块的现象。

   2)软烂粘板:

用手轻轻一捏即塌陷

3)冒霜:

肥皂表现出现一层白粉或针状结晶,象一层白霜。

4)冒汗:

指肥皂体表面冒出一滴滴“水珠”的现象

5)收缩变形:

指皂体干缩,形状改变的现象。

6)花条:

指香皂皂面出现牺状蕴含纹的现象

   7)麻点:

指皂体表现出现的白色细粒或有色细粒。

8)斑点:

皂局部变色,出现圆斑点(多是棕色)的现象。

9)开裂和糊烂:

香皂由于放在积水的皂盒中,接触了水分,而发生了糊烂现象,经水浸泡后,糊烂的表现再干燥,便产生了开裂现象。

10)变色:

是指一块洁白的香皂或色泽鲜艳的香皂,在放置一时间后,再现的泛黄,发黑或色泽变暗淡的现象。

11)疏松:

压条机压力不足会造成香皂紧密度不强,比重轻的疏松现象。

   12)“皮香肉不香”:

这是香气不持久的谷称,指香皂使用到薄片时香气变淡的现象。

 

九、关于肥皂生产的基本知识

1.脂肪酸基本知识

酸值(AV)

定义:

中和1g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用途:

1)计算生产中碱的用量

NaOH=(AV+1)*40/56100/48%

皂化值(SV)

定义:

完全皂化1g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用途:

计算生产中的碱的用量

NaOH=SV*40/56100/48%

碘价(IV)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脂肪酸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的碘的克数。

2.肥皂中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钠的用途:

C12和C14:

产生丰富的泡沫

C16,C18:

调节皂的硬度及去污力,二者含量高的皂硬度较大。

C18:

1和C18:

2:

调节皂的硬度及去污力。

3.产品命名规则

举例如下:

Y8020

PO/PKO比例

末尾偶数表示游离酸,奇数表示游离碱特例Y7525和NA7525

4.肥皂检测指标的目的

1)水分:

决定肥皂的成型及硬度。

同种脂肪酸组成的皂而言,水分越高,皂的硬度越低,耐磨度较差。

2)TFM:

因皂的用途而定,一般情况香皂的高:

78-81,洗衣皂的较低:

60-65,甚至更低。

直接与皂的价格相关,高TFM价格较高,低TFM价格较低。

3)盐:

较高的盐含量会使皂的硬度增大,开裂的倾向明显,同时在较高的水分含量下会使皂冒霜的可能性增大,适量的在肥皂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加肥皂的泡沫度,但过量的加入会使皂的泡沫变差。

另外在加工过程中,盐的加入有利与皂基流动性的改善。

4)甘油:

较高的甘油含量会使皂的硬度增大,同时增大冒霜的可能性。

另外,甘油作为一种添加剂的添加量直接取决于甘油价格。

5)水玻璃的用途

皂用水玻璃的模数一般为2.4左右(轻碱型)

作用:

促进肥皂的去污,增加泡沫的稳定性

增加肥皂的硬度和固体物含量

作为肥皂中游离碱的缓冲剂

软化硬水,防止肥皂的酸败

作为廉价的添加剂可以降低肥皂的成本

较好的持水性能

6)螯合剂:

EDTA和HEDP

作用:

与皂中的铁,铜等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增加肥皂的稳定性,二者作用相近,结合起来使用有较好的螯合效果

但是基于环保的关注,EDTA在欧洲和日本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5.肥皂品质判定

白度:

反应了皂本身色泽的轻重,好的皂粒白度好,决定肥皂白度的主要因素为配料脂肪酸的色泽,我们的内控基本在50内。

硬度:

皂的硬度与其湿裂及干裂品质有直接关系,较硬的皂开裂的倾向严重。

热稳定性:

为了确保肥皂在生产后的销售过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较好的色泽的测试,热稳定性好的肥皂在存储过程中颜色变化较小。

水分:

对于指定产品而言,规定水分是客户衡量产品的第一参数,水分高则相应的TFM降低,价格会有偏差,这是我们在生产中应该很好注意的,水分的偏高是客户投诉的第一问题。

沙粒感:

皂粒在打成成品皂后洗涤过程出现的表面有或多或少的沙粒,标准的水温15℃。

引起沙粒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皂粉,低水分皂粒粉末硬化残留,刮刀。

解决办法:

定期清理刮刀;减少不均匀进料导致的结块现象。

软烂:

皂在使用的过程中浸泡水后表面的吸水变黏现象

溶解度:

低碳链的皂溶解度大,不饱和脂肪酸的钠皂溶解度高,一般情况下,凝固点高溶解度低,反之亦然。

糊烂:

对于一般的皂而言,糊烂与软烂有相同的趋势。

冒霜:

肥皂中的盐,甘油等添加剂在储存过程中会随水分的蒸发被带到皂体的表面从而在皂的表面生成一层细小的霜,称为冒霜。

冒霜现象一般发生在低档肥皂中,由于这种皂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其他填充物也相对较多的原因。

第二章日用化学商品

学习要点: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及洗涤剂去垢作用原理。

2、肥皂的概念、分类、品种、制皂工艺及肥皂的质量检验。

3、合成洗涤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特点和合成洗涤剂的分类、品种、质量检验。

4、化妆品的定义、成分、分类和质量检验。

第一节洗涤用品

一、洗涤去污过程相关问题概述

(一)洗涤去除对象污垢的特点

1.污垢的来源

洗涤是为了去除衣物或皮肤上所存在的污垢,污垢的来源不外乎来自人们的生存环境诸如人体分泌、空气传播以及生活工作需要的接触等三方面。

2.污垢的分类

(1)根据污垢的特性,可把它分成以下三类:

①油质污垢,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胆固醇、矿物油等,它们对衣物、人体粘附比较牢固,而且不溶于水;

②固体污垢,如尘埃、烟灰、泥土、水泥、棉绒、皮屑、石灰、金属氧化物等,这种污物颗粒较大,直径大致在1—20微米,它们或单独存在,或与油水混在一起,通常带负电,也有带正电的,但不溶于水;

③水溶性污垢,如糖、淀粉、果汁、有机酸、血、蛋白质、尿及无机盐等,它们溶于水或与水混合成胶态溶液。

(2)按其结合力来说,可把它分成以下两类:

①化学结合力是指污垢与衣物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化学键的结合;

②物理结合力是指微粒质点间的静电结合和物质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因此要使污垢与被污物有效的分离,应从消除两者间的结合力入手,洗涤用品也就是在这方面显示它的独特的功能的。

(二)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肥皂和合成洗涤剂去除污垢,主要因为在它们的组成中,含有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在较低的浓度下即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都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性能,同样也有降低水—油、水—固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这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的一端是由一个较长的烃链组成的,它是憎水性,能溶于油但不能溶于水中,因此称为憎水基或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是较短的极性基团,它能溶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油中,称为憎油基或亲水基。

 

2.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结构特点,使之在相界面上定向排列成吸附膜,即造成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降低。

在水溶液中分子聚集而规则定向排列,即使溶液获得胶束性,由于洗涤表面活性剂即有表面活性又有胶束性能,才使其水溶液具有润湿渗透、分散乳化、增溶、泡沫等效用。

(1)润湿渗透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水容易吸附扩展到固体表面,并渗透到物体中去,这种作用称为润湿渗透作用。

洗涤液的润湿渗透作用既破坏了衣物和污垢间的吸引力,又破坏了污垢微粒间的吸引力,当加以适当外力时,可使污垢粉碎成细小粒子。

(2)分散乳化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体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并在固体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的吸附膜,使固体粒子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这就是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油的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同样在油的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的吸附膜,使油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就是乳化作用。

(3)增溶作用

当洗涤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胶束把油溶解在自己的憎水基部分中,这种因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作用。

(4)泡沫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空气之间的表面张力,空气分散在水中而形成泡沫,同时又在气泡表面吸附着定向排列的一层一定浓度的洗涤表面活性剂,气泡壁就形成一层坚固的膜,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泡沫,这称为泡沫作用。

泡沫虽然和洗涤作用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但它能吸附已分散的污垢使之聚集在泡沫中,并把污垢带到溶液的表面。

(三)洗涤剂的洗涤去垢作用原理

去污的原理可简单地用下式表示:

织物·污垢+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如何理解:

(配合幻灯片图示讲述)

开始状态:

织物与污垢结合在一起:

原因:

污垢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污物上,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

加入洗涤剂后:

洗涤剂的去污,首先是降低和削弱污垢与被污物之间的引力,洗涤剂的润湿作用就能起到使它们之间引力松脱的作用,也使污垢破坏成微小粒子。

这时,引力松脱的污垢粒子仍吸附在被污物的表面,只有经过机械搅拌或搓洗或受热,被污物上的污垢才大量卷离到水中,此时固体微粒借助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油脂污垢借助其乳化增溶作用,而不再沉积于被污物表面。

(演示)

最后状态:

污垢和织物分开。

所以,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实质上是润湿、乳化、分散、增溶等基本效用的综合表现。

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去污作用,洗涤剂中所用表面活性剂,单单具有某一效用是不够的,而要求它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再加上各种助洗剂的配合,最后得到优良的洗涤效果。

二、肥皂

(一)肥皂概述

1.肥皂的概念

肥皂是指至少含有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碱性盐类的总称。

2.肥皂的分类

肥皂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碱性皂和金属皂,在用途上包括家用和工业用两类。

家用指香皂、洗衣皂和特种皂,工业皂主要是指纤维用皂。

3.肥皂的原料

肥皂的原料有油、合成脂肪酸、碱及各种辅助原料、填料等。

(1)油脂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脂化而成,称为三脂肪酸甘油脂,简称“三甘酯”。

常温常压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呈液态的称为油。

根据油脂的性能及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固体油脂:

固体油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肥皂有足够的去垢力,硬度及耐用性。

主要有硬化油、牛羊油、骨油等。

②软性油:

软性油的作用是调节肥皂的硬度和增加的可塑性。

软性油主要有棉籽油、花生油、菜油、猪油。

③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

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有椰子油、棕榈油等。

主要是为了增加脂皂的泡沫和溶解度。

④油脂的代用品:

人工合成的,或其它可以取代的油脂的物质。

(2)合成脂肪酸

合成脂肪酸是以石蜡为原料经氧化制得的高级脂肪酸。

(3)碱类

制皂用碱主要是氢氧化钠,其次是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钾。

其作用是与油脂进行皂化反应而生成肥皂。

(4)辅助原料与填料

辅助原料与填料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既有辅助作用,又有填充作用。

①松香

松香是松树的分泌物去除松节油之后的产品。

松香在空气中易吸收氧,能使肥皂的颜色逐渐变暗,因此肥皂中不宜多用,一般用量为2%-4%。

松皂在肥皂中可防止酸败、增加泡沫、减少白霜和降低成本。

②硅酸钠

硅酸钠可增加肥皂的硬度和耐磨性,并有软化硬水、稳定泡沫、防止酸败、缓冲溶液的碱性等作用。

洗衣皂中含量在2%以上,香皂中含量在1%左右。

③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具有荧光性的无色或微黄色染料,吸收紫外线后,反射成蓝、青色可见光,这不仅抵消了织物上的微黄色,而且还增加了织物的明亮度,常用于增白洗衣皂。

在肥皂中含量在0.03-0.2%之间。

④杀菌剂

杀菌剂多用于浴皂和药皂,常用的杀菌剂有硼酸、硫磺、甲酚、三溴水杨酰苯胺等。

杀菌剂用量在0.5-1%之间。

⑤多脂剂

多脂剂常用于香皂,它能中和香皂的碱性,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能防止香皂的脱脂作用,用这种香皂有滑润舒适的感觉。

这类物质可以是单一的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椰子油酸等,也可以由蜡、羊毛脂、脂肪醇配制成多脂混合物。

多脂剂的用量为1-5%。

⑥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纤维素,它无洗涤能力,但易附于织物和污垢的表面,能防止皂液中的污垢重新沉积在被洗物上。

⑦着色剂

着色剂的作用是装饰肥皂的色泽。

洗衣皂中一般加一些皂黄;香皂中所用的色调较多,有檀木、湖绿、淡黄、妃色、洁白等。

肥皂中着色剂要求耐碱、耐光、不刺激皮肤、不沾染衣物等。

⑧香料

香料是香皂中必须加入的主要助剂。

对于洗衣皂有时也加入香料以消除不良气味。

(二)肥皂的制造

肥皂的制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皂基,第二阶段是调料并加工成型。

1.皂基制造

制皂方法有沸煮法、中和法、甲酯法、冷制法等。

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间歇沸煮法和连续制皂法。

(1)间歇沸煮法

也称盐析法,该法利用利用油脂和碱进行皂化反应,然后经过盐析、碱析、整理等过程,最后制得纯净的皂基。

(2)连续制皂法

该法是建立在油脂连续皂化基础上,采用管式反应,即两管道分别输送碱液和脂肪酸,在汇和处进行瞬时中和反应,后离心分离,真空出条。

2.加工成型

生产肥皂的方法有冷桶法、冷板车法和真空干燥法,以真空干燥法工序——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肥皂法,为例。

真空干燥法包括以下工序:

配料→真空冷却→切块→晾干→打印→装箱

和传统的冷板工艺相比:

真空出条工艺是肥皂工业比较先进的工艺路线,改变了笨重的体力劳动生产方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的流水作业,肥皂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也大大提高,是今后肥皂工业发展的方向。

3.香皂的生产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香皂生产工艺与设备是由意大利麦佐尼、荷兰联合利华、日本佐藤等公司提供。

研压法生产香皂工艺如下:

皂基→干燥→拌料(加入添加剂)→均化→真空压条→切块→打印→包装→成品

(三)肥皂的品种

1.洗衣皂

洗衣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根据国家轻工业局QB/T2486—2000的行业标准,洗衣皂归纳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干皂脂肪酸含量≥54%,Ⅱ型干皂脂肪酸含量≥43%;对洗衣皂的质量,在感官指标方面,要求洗衣皂图案字迹清楚,形状端正,色泽均匀,无不良气味。

物理化学指标方面的规定如下表:

洗衣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目

指标

I型

II型

干皂质量分数,W/%≥

54

43

氯化物质量分数(以NaCL计),W/%≤

0.7

1.0

游离苛性碱质量分数(以NaOH计),W/%≤

0.3

0.3

乙醇不溶物,W/%≤

15

/

发泡力(5min),ml≥

400

300

2.香皂

香皂产品分皂基型和复合型。

皂基型(以Ⅰ表示)是指仅含脂肪酸钠、助剂的香皂;

复合型(以Ⅱ表示)是指含脂肪酸钠和(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的香皂。

具体的理化指标如下表:

香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目

指标

I型

II型

干皂质量分数,W/%≥

83

/

干皂或总有效物质量分数,W/%≥

/

53

水分和挥发物(103±20C),W/%≤

15

/

总游离碱(以NaoH计),乙醇不溶物、氯化物(以Nacl计)之和质量分数,W/%≤

3.0

/

游离苛性碱(以NaOH计),W/%≤

0.10

0.10

总游离苛性碱(以NaOH计),W/%≤

/

0.3

水不溶物,W/%≤

1.0

/

氯化物(以NacL计)W/%≤

/

1.0

3.透明皂

通常采用纯净的浅色原料以保证成品皂的透明外观。

采用牛羊油、漂白的棕榈油、椰子油做油脂原料,以多元醇,如糖类、香茅醇、聚乙醇、丙醇或甘油或蔗糖做透明剂。

透明皂具有耐用、碱性小、溶解度大、泡沫丰富等特点。

4.药皂

药皂是在香皂中加入中西药物而制成的块状硬皂。

由于加入药物种类和量的多少不同,药皂对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疗效。

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药物香皂,如硫磺香皂、去痱特效药皂、中草药香皂、驱蚊香皂等。

5.美容皂

美容皂也称为营养皂。

一般为块状硬皂。

皂体细腻光滑,皂型别致。

除普通香皂成分外,还加有蜂蜜、人参、珍珠、花粉、磷脂、牛奶等营养物质和护肤剂。

配有高级化妆香精,有幽雅清新的香味和稠密稳定的泡沫。

6.减肥皂

减肥皂属于功能性肥皂。

这些皂多采用中国名贵中药,根据中医学理论,经科学验方,把萃取精制的药物精华加入到皂基中而制成,如海藻减肥皂。

7.复合皂

为了克服肥皂本身的弱点,开发了配有表面活性剂或钙皂分散剂的皂类洗涤剂,这就是复合皂。

(四)肥皂的质量检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包装的检验

按照GB8112—87《洗衣皂》的要求,包装箱外部标志应有:

①商品名称和商标;②干皂含量及每连(块)标准重量;③每箱连(块)数、毛重、净重和体积;④制造厂名及厂址;⑤生产批号及生产日期。

包装检验还要检查箱体是否牢固,是否受挤压变形、破损,以及有无水渍、印迹等。

(现场互动:

拿一具有外包装的肥皂要求学生检验其质量)

2.外观检验(配套实物,讲述所列现象)

要求是图案清晰,字迹清楚,形状端正,色泽均匀,无不良异味。

肥皂的外观质疵现象主要有:

(1)“三夹板”:

是指肥皂剖面有裂缝并有水析出,或用手轻扭,就会裂成三块的现象。

原因是加工不良。

“三夹板”现象会影响肥皂的使用。

(2)冒霜:

是指肥皂表面冒出白霜般颗粒的现象。

造成的原因是碱含量或硅酸钠含量过高所致。

(3)软烂:

是指肥皂外形松软,稀烂不成型的现象。

原因是固体油脂用量少,填料不足。

(4)出汗:

是指肥皂表面出现水珠或者出现油珠的现象。

原因是在制皂过程中用盐量过多,而造成肥皂中氯化钠含量过高引起肥皂吸湿和肥皂酸败所致。

(5)开裂和糊烂:

是指肥皂在积水的皂盆中浸泡后,出现糊烂,虽经干燥,但表面会出现裂缝的现象。

3.理化检验

肥皂的理化检验的内容及指标,依据上述的洗衣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附加如何测定?

4.香皂外观质疵情况检验(配套实物,讲述所列现象)

香皂的质疵情况,除“三夹板”冒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