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83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docx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语文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带答案)

  世界对于人类的容纳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

以下是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请大家查缺补漏。

一、选择题

1.关于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A2.D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出正误。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3.B4.D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据此回答5~7题。

5.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的多B.比现在大的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5.C6.A7.A第5题,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

因此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人口的消费水平。

第6题,资源数量越多,科技水平越高,同时人的消费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的越低,则环境的人口容量会越大。

第7题,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低下,对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小。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9.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B9.B第8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很显然活得舒服不是指环境人口容量,排除A;一个地区供养人口的多少,与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C、D项;答案应为B。

活得舒服应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应是一个虚数。

第9题。

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不是加快人口增长。

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11.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2.纵观人类历史,人口合理容量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10.B11.D12.B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0题,表中的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合理密度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

第11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理论测算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都居首位,但实际上人口分布数量远没有达到理论测算值。

第12题,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从小到大依次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13.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14.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13.A14.A第13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容量,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发展下去。

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第14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5~17题。

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B.10000C.6000D.4500

16.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17.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A.气候适宜B.自然灾害少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

15.D16.D17.C第15题,套用木桶效应,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木板,而取决于最短木板,题干中四类要素最少供养人口数为4500人。

第16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

第17题,日本、荷兰等国虽然国土狭小、资源不足,但充分利用其他国家资源,使得人口合理容量较高。

18.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18.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而B、C、D项均会降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19.C20.C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第20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二、综合题

2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21.

(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改变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

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

(1)0.0013

KM2/人0.0012KM2/人8234M3/人

(2)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

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

(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

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23.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23.

(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1)题,结合图例说明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

(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

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第一单元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的全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