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509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docx

社区工作者知识课案

第一章  社区概论

一、社区概论

(一)社区的含义、特征和基本要素

1、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要素:

(1)人口要素;

(2)地域要素;(3)组织要素;(4)文化要素;(5)心理要素;(6)物质要素

(二)社区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1、基本类型:

(1)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标准进行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2)按照空间特征进行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和虚拟社区。

(3)按照社区层次进行划分为微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大型社区

2、社区功能:

(1)经济功能;

(2)社会化;(3)社会控制;(4)社会参与;(5)社会支持

(三)社区发展的含义、原则、程序和历程

1、含义:

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2、原则:

(1)民主过程原则;

(2)全体参与原则;(3)广泛合作原则;(4)自下而上原则;(5)问题解决原则;(6)协调发展原则

3、程序:

(1)了解社区:

①社区的基本情况;②社区的需求;③社区的问题;④社区的资源

(2)制订发展计划

(3)实施计划

(4)评估工作成效

4、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9年),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2)第二阶段(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社区工作的确立阶段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现代社区发展的改革和调整阶段

(4)第四阶段(2000至今),现代社区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阶段

2、社区实务和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是社区工作者考试的必考点。

而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大纲:

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分类,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分成四类:

一是公务员岗位系统,主要是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证、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岗位。

二是社会保证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所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

三是与社会保证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相关岗位,包括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岗位。

使用社会工作者的民间组织主要是公益慈善类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基金会。

民间组织主要通过聘用方式吸纳社会工作者。

为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待遇,从长远看,应积极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机制,通过政府公共财政购买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为社会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四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岗位,部分接受大专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也可通过“选聘结合”的方式,进入社区居委会,成为专职社区工作者,从事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

 3、【社区的功能】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应当重点培育和完善的社区功能有以下几种:

1、管理功能:

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

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3、保证功能:

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

4、教育功能:

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

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维持社区的政党动作,社区设有各种层次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管理社区的各种事务,发展和稳定,为社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

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管理服务组织都是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在我国农村,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居民委员会。

4、【社区的基本类型】

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

单位型社区:

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小区型社区:

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

板块型社区:

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功能型社区:

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5.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

有一定的地理区域;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一个村落、一条街道、一个县、一个市,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及的社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关系很密切的、有直接关系的较小型的社区,如农村的村或乡、城市的住宅小区。

社区无论大小,都有居民居住,通常还饮食若干个社会组织或单位。

在我国农村,设有村委会等组织,有的村还兴办若干个乡镇企业。

在城市,一条街道上往往就分布着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商店等各种社会组织或单位。

一个乡、县或较大的城市包括的社会组织和单位就更多了。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区里进行的。

社区里的人们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就是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在小型居住社区里,人们还会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的亲密情感联系。

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主要都是在我们所在的社区中。

社区是多种多样的。

社区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社区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可以划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根据社区所发挥的主要社会功能,可以划分为居住社区、商业社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等;根据社区的地理环境,又可以分成平原社区、山区社区、岛屿社区等类型。

尽管社区分类多样,但很基本的划分方法,就是把社区分为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乡村社区中,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乡村社区也开展了戒严生产和商业活动,成为新型的“城市化”的乡村社区。

和乡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经济、政治活动集中,以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

人们的居住和工作场所非常集中,人口密度往往比乡村社区大得多。

较大的城市社区通常有着明显的功能特征,社会结构非常复杂,往往弄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比如居住区、商业区、旅游区、港口区、自然保护区、科技园区等等。

一个成熟的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需求。

6.一、社区建设的概念

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宗旨

社区建设的宗旨是稳定、服务、发展。

即在保持稳定,为职工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使社区规模不断扩大,职能更加完善,更加的方便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社区建设的核心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7.社区建设主要内容:

1.社区组织建设,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2.社区服务建设,主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证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建设,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

4.社区文化建设,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5.社区环境建设,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6.社区治安建设,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

8.【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

【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9.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10.社区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

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

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11.社区建设的功能

一是管理协调功能。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活动,发挥社区各类组织的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

二是社区服务功能。

包括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

包括社区内的法制宣传、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是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

满足社区内成员的康复、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需求。

五是环境维护功能,主要是社区的公共卫生、绿化、环境保护、市政设施维护等。

六是文体教育功能。

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七是社会保证功能。

包括面向社区退休、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就业和保证服务工作等。

12.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

2、树立先进典型。

3、搞好业务培训。

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证机制。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

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

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4、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将城区和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

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全面拉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3、广泛集聚本地区社会资金。

4、整合现有资源。

(五)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

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七)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

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13.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1、拓展社区服务

在大中城市,重点抓好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

社区服务主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证社会化服务。

社会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要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证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发展社区卫生

要把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

3、繁荣社区文化

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

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社区广场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

用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4、美化社区环境

要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社区。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知情权。

要努力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

5、加强社区治安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14.社区建设的宗旨核心

宗旨

社区建设的宗旨是稳定、服务、发展。

即在保持稳定,为职工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使社区规模不断扩大,职能更加完善,更加的方便广大的人民群众。

核心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15.城市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概况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

1986年,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旨在城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

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1、社区组织建设。

2、社区服务建设:

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保证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建设:

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科普、体普、娱乐活动。

4、社区环境建设:

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

5、社区治安建设:

主要包括社区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冶安综合治理工作。

16.城市社区建设之江汉模式

武汉市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江汉特色的“合作型”社区建设模式,对我国的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模式特点:

社区建设以自治为主,它以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特征。

该模式明确提出了社区自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

政府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导、划拨相应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宽松,力图建立一种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结合、行政功能与自治功能互补、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模式。

对社区的定位:

重新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民委员会”的范畴。

设立机构:

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

与沈阳模式不同的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优缺点:

整合了政府和社区各自的优势,即利于管理,有利于发挥居民的力量,利于公民社会的培养,但也容易导致政事不分,会加重社区的负担,不利于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17.城市社区建设之沈阳模式

从1998年下半年起,沈阳开始在全市展开社区体制改革,重新调整了社区规模,理顺了条块关系,构建了新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沈阳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模式特点:

“沈阳模式”的目的是要把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社区自治管理为主,还权于民。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政府将社区管理的职权包括自治权、初审权、协管权和监督权交给社区。

为了解决社区经费,政府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确实需要社区组织协调处理的事务,实行“有偿服务、费随事转”的原则。

公众参与也是沈阳模式的鲜明特色,社区组织机构由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内名师人士和代表人士还通过专业咨询机构表达社区的社情民意,并以此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设立机构: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社区很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社区的重大事项;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完全由居民自主投票选举而产生的社区“管家”,它代替了原有的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

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对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进行监督;社区党委保证和支持社区自治。

优缺点:

该模式充分发扬民主自治的精神,利于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但这对于公民社会的要求比较高,在我国现有的发展基础上不利于管理。

 18.城市社区建设之上海模式

该模式借鉴了新加坡的社区管理与建设经验,是政府主导型的典型代表。

该模式的特点:

把社区建设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市区两级政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力、地位和作用,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强调依靠行政力量,通过街居联动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

对社区的定位。

上海模式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范围,构筑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相结合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

上海模式还将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四级网络”,抓好居民委员会干部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推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维护社区治安稳定,保证居民安居乐业。

优缺点:

该模式很大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但也存在对财政依赖程度高等缺陷,不便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我国来推广。

19.和谐社区建设

一、和谐社区的概念

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一,社区服务。

第二,社区环境,第三,社区文化。

第四,社区稳定(就是安全问题)。

第五,居民自治。

第六,党的领导。

二、建设目标

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

民主法治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途径

建设和谐社区属于战略性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着力抓好。

我们建设和谐社区选择的基本途径是:

1、扩大社区居民参与。

建设和谐社区,关键是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把居民群众凝聚于基层社区组织内。

2、动员辖区单位共建社区。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社区精神,调动社区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3、实行机关部门包联社区。

组织市、区两级机关部门包联社区,一个部门包联一个社区。

其任务是指导帮助社区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