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294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docx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读材料,审题目,所答所问。

一、依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

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原因、背景、条件、目的、实质、性质等。

 

三、分析影响、意义、评价等。

 

 

四、比较题

1.由……到……

2.A:

……

B:

……

五、分析、理解、说明观点题。

探究题、评述观点题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步骤:

第一步指出观点,并做解释(解释观点的含义)。

(观点明确)

第二步说明理由:

①理论解释②史实论证(史论结合)

六、运用***观点,评价***事件等。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革命史观等

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阶段评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现象和本质的观点等等

山东高考2009--27、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种。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带子,记亭言。

~.

孟干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尢学,乃曹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霄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赦。

号百经,自讲求,-——《三宇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7(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

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唧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雏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自尼所著《无倬运行之道路》。

——粟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罐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莉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2)思想领域的变化:

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利学领域的变化:

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米,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据材料结何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分)

(3)积极影响:

促进丁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

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5分)

(4)①科学知识重要:

科技是笫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如蒸汽机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牛顿的力学发现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②人文知识重要: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利技发展。

如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③两者同等重要: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山东高考2010——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1)答案一:

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

是偶然的。

理由:

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亚洲),结果却到了美洲。

(3分)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

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

是必然的。

理由:

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具体要点:

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5分)

(若能概括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2分。

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

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2分)

理由: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3分)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3分)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题最多得6分。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

(2)立场: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3分)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得分)

合理性: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4分)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3)(10分)

评分标准:

主题观点

(4分)

史论结合

(4分)

逻辑表达

(3分)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4分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4分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3分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3~2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3~2分

条理比较清晰

基本符合逻辑

1分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1分

史实不够准确

1分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0分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可见,交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可见,不交流有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山东高考2011——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而仕也,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君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君之与臣,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材料二。

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分)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8分)

(2)方法:

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作者认为,无论传统的还是交流进来的思想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由此可见,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山东高考2012--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

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

据。

(6分)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一些人”观点的看法。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2012山东——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2011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西方崛起是自身发展的结果。

古希腊时期就创造了出现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著名的具有人文理念的思想家,并且产生了民主政治,古罗马则以其罗马法而闻名于世,到十四世纪后,西方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启蒙运动等等事件,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西方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

西方崛起要归功于以东方文明为主的其它文明成就。

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方文明在古代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传入欧洲后,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新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则为开辟新大陆做出了贡献,火药则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旧贵族,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利益于中华文明的传入,所以说,西方的崛起应归功于以东方文明为主的其它文明成就。

西方崛起既是自身发展的结果,又是其它文明传入的结果。

2013年1月济南市模拟—24.(14分)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特征”。

(6分)

材料二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

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工业革命》

(2)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

(6分)

 

(1)工业组织学派:

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大企业时代;

技术学派:

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能源学派:

煤的广泛运用及石油、电力作为新能源的应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

(6分)

(2)观点:

全面的观点。

(2分)

现象:

社会上,人们应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生活日渐现代化;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等;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提出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孔教运动发端于1885年前后,随着戊戍变法的失败而告一段落。

)……康有为建立孔教不仅是现实的刺激,传统的制约,更是维新的需要。

按历史轨迹传下来的孔子思想已不能挽回国将不国的局面,作为改良者不可能将其抛掉,他们试图添进新内容,使之重新适应历史的发展。

康有为只有把孔子塑造成改制因革的教主,他的变法维新才是合理的,才能减少阻力。

——国家数字文化网《关于清末民初的孔教运动》

请回答:

(1)为什么说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具有人文色彩?

并分析指出“因信称义”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并指出康有为维新宣传的特点是什么?

(1)因信称义学说强调个人得救是通过自身的信仰,而非通过教会,肯定了人价值和作用,因而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实质: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2)理解:

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

特点: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