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098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docx

七年级生物教案58课时

凉州区下双乡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科教学设计

课题

了解生物圈

总课时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圈

1、会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能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3、通过学习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活动法,讨论法

教具

地球仪

教学过程与内容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生物都生活在环境中。

2、新授课

(一)生物圈的概念

1.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3.老师总结: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圆!

(二)生物圈的范围

1.分小组作并讨论课本然后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教师总结: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1.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课本12页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2.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3.教师总结:

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生,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三、活动

说一说你理解的生物圈。

4、小结

生物圈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家。

5、结束语

收集资料,认识生物圈。

(资料: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

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凉州区下双乡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科教学设计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总课时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能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能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活动法

教具

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学过程与内容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课本12页:

想一想,议一议。

2.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新授课

1.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探究的一般过程

(1)教师直接举例,(如人们征服疟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进一步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3.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2)学生自学,互相答疑,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三、实验探究

1.在实验里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2.教师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四、结果交流

1.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2.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4.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5.特别注意与结果不一致的误差的分析。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杂草

阳光蚜虫

土壤小麦微生物

水病毒

湿度

…………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6、分析课本18页的练习

7、作业布置

练习册

 

凉州区下双乡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科教学设计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总课时数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活动法,讨论法

教具

课本

教学过程与内容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

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减少,地上的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

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吃不到树叶。

短颈长颈鹿因没有获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从而被淘汰。

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

二、新授课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

请大家看教材第17页上的图片资料,并结合题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的时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

问题1:

四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提示:

骆驼和骆驼刺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骆驼刺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2:

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提示:

骆驼有驼峰,眼睫毛长而密,足垫厚,腿较长等;骆驼刺的根很长,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问题3:

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到46℃才会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驼峰中有脂肪,可以贮存能量,所以它适于生活在荒漠中)

问题4:

骆驼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

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从很深的地底吸收水分生长)

师小结: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除了对环境适应以外,还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

同学们对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地方的湿度了解吗?

帮助学生总结:

(略)

师:

能说出你们的假设内容吗?

(草地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

为什么呢?

3、小结

生物对环境可以适应,也可以影响。

4、作业布置

课本18页练习4、5

凉州区下双乡九年制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科教学设计

课题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总课时数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活动法,讨论法

教具

课本

教学过程与内容

二次备课

一、预习导航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组成。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阳光、空气、水

2.实验室里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生物,这样的水族箱可以看作是()

A.食物链B.生物圈C.生态系统D.食物网

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一个生态系统。

A.黄河中的水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D.整条黄河

4.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必要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在一定的内,和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6.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动物叫做。

(7)森林中的落叶是被大量的和分解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1)学生观看实验室水族箱,总结生态系统的定义

(2)有了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还缺少什么因素?

(3)课本资料分析,学生分组讨论:

①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到哪里去了?

(4)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任务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学生通过预习总结食物链的定义

(2)学生尝试完成课本P22“观察与思考”:

①根据资料提示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

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又存在什么关系?

(注:

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写食物链时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表示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学生讨论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习任务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学生讨论:

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

为什么?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2)引导学生进行P23“资料分析”,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三、当堂练习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2.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4.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A.少量增加B.富集C.减少D.不变

5.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兔子→狐狸→狼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D.青蛙→蛇→鼠→猫头鹰

6.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

A.无限的B.不受影响C.有限的D.永不改动

7.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蠕虫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⑥⑨D.③④⑦⑨

四、拓展延伸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木→______________。

如果乱砍滥伐树木,对这三类动物的数量有何影响?

5、作业布置

1.阅读课文

2.课本24页练习1、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