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727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生命活动的调节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B正确。

2.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楽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类激素

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

C.静脉滴注0.5%盐水液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

D.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蛋白类激素,A错误。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B错误。

水肿为组织液增多,静脉滴注0.5%盐水会导致水肿,C错误。

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3.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1升清水或静脉注射1升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代表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B.30~90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曲线c代表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

D.如果曲线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0.9%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尿量又会逐渐恢复,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A正确;30-90min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是减少,尿量才增加,B错误;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C正确;当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代表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正确。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4.通过药物破坏下丘脑细胞后,下列生理活动受影响最小的是

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强代谢维持体温

B.人体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

C.饮食过咸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加强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D.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答案】B

【解析】下丘脑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下丘脑可调节血浆渗透压稳定,但是血糖浓度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产生相应的激素调节血糖,所以破坏下丘脑,血糖调节受影响最小,B正确;下丘脑处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抗利尿激素,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炎热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D错误。

5.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激素D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变化直接刺激胰岛,使胰岛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手被针扎时,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肌肉收缩过程为A→B→E,属于神经调节,正确;

D、胸腺不参与体温调节,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6.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

实验中,长光照组给予24小时不间断光照处理,正常光照组给予白天12小时光照,夜晚12小时黑暗处理,长黑暗组给予24小时全黑暗处理。

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分组

时刻

0:

00

4:

00

8:

00

12:

00

16:

00

20:

00

长光照

216

213

204

185

189

186

正常光照

179

204

151

158

164

161

长黑暗

194

200

166

157

169

151

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刻小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ng/L)

A.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均应保持一致

B.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

C.长黑暗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在8:

00高于正常光照组

D.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

【答案】A

【解析】A.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应分别是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长黑暗组小鼠在8:

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是166ng/L,大于正常光照组小鼠在8:

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151ng/L,C正确;

D.据表格数据分析,长光照小鼠各时段褪黑素分泌水平均高于其它组,推测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借助探究实验考查影响动物激素调节的环境因子,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理清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解读表格数据,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数据变化规律,联系实验目的,分析、判断各选项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7.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置),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

该实验不需要完善的是

A.为使反应现象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昏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进一步观察

【答案】C

【解析】

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A正确;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B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活性,C错误;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比较,D正确。

8.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为对照实验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答案】B

【解析】

由图示可知:

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注射激素组为实验组,该实验为对照实验,A项正确;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B项错误;注射激素的三个实验组的大鼠平均体重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组的大鼠平均体重,且同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组的大鼠平均体重,均高于单独注射生长激素组和单独注射胰岛素组,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C、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以图中各组“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找出实验变量:

自变量(对大鼠注射的激素不同)、因变量(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无关变量,并且将实验组(注射不同激素)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平均体重”进行对比分析,若实验组该数值大于对照组则体现了促进作用,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

9.(题文)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当HIV侵入人体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HIV,但不能及时彻底清除

D.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大幅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HIV攻击T细胞的相关知识;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详解】

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T细胞减少,使得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到破坏,所以当HIV侵入人体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A正确;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HIV最初入侵人体时,其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B错误;由HIV最初入侵人体时,T细胞数量增加可推知,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HIV,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说明人体不能及时彻底清除HIV,C正确;免疫系统可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大幅减弱,D正确。

【点睛】

掌握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即可解题题

10.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种免疫系统疾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病的发病原理”示意图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自身免疫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该病的致病机理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损伤,因此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均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但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激素B合成减少,B错误;抗体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因此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

浆细胞(细胞甲)分泌的抗体能够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受体结合,从而阻碍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与该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激素A)的分泌。

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细胞Ⅰ表示吞噬细胞,其在吞噬病原体后能依靠吞噬泡中特有的水解酶杀灭病原体

B.④过程表示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杀灭病原体

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

D.细胞Ⅶ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特异性免疫,题图中①是吞噬细胞摄取病原体,②是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病原体,③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④是抗体抗原结合消灭抗原,Ⅰ表示吞噬细胞,II是效应T细胞,III是记忆T细胞,IV、V是B细胞,VI是记忆B细胞,VII是浆细胞。

【详解】

吞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结合,病原体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分解,A错误;④过程表示抗体抗原结合消灭抗原,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Ⅲ记忆T细胞可以分化为细胞Ⅱ效应T细胞,C错误;细胞Ⅶ浆细胞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点睛】

熟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2.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A项正确;科学家将“人工版本”的MMP9酶注入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说明“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B项正确;免疫细胞中的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C项错误;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可用来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13.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是一种可激活吞噬细胞的聚合物),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疫苗剂量

(μg)

辅助剂

C48/80

接种疫苗28天后,实验处理及结果检测

注射致死

剂量病毒

小鼠血清IgG

抗体水平

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

A

1.5

13

100

B

1.5

11.3

100

C

0.15

11.3

87.5

D

0.15

9.67

50

E

6.0

0

F

1.5

CTB*

14.33

100

注:

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A.该实验的对照组只有B、D、F三组

B.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

C.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记忆细胞

D.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答案】A

【解析】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因此对实验组进行的变量处理是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和添加C48/80,因此实验中不接种疫苗组与不添加C48/80组均为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的对照组有B、D、E、F四组,A错误;C与D组相比,在疫苗剂量相同的前提下,添加C48/80的实验组的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都高于不添加C48/80组;A与C组相比,说明在添加C48/80的情况下,疫苗剂量越大,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越高。

综上所述,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且在添加C48/80的条件下,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B、D正确;接种疫苗后,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没有接种疫苗,体内缺少记忆细胞,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A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_____将大量内流。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单向N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解析】

(1)据图可知:

图中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也参与了激素调节。

图中A处为突触,兴奋在A处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

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钠离子将大量内流,引起后膜兴奋。

(2)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若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

在此过程中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激素丙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组成。

抗利尿激素是由产生下丘脑,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所以从图中看出,激素乙最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4)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减少尿量的产生。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考点定位】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

【名师点睛】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模型)

1.神经调节

解读: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受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

2.分级调节基本类型(虚线为反馈调节)

解读:

分级调节:

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注意: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2)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4)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性激素的分泌及调节也是如此)。

15.如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1)图甲表示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过程,细胞②、细胞④和细胞⑦中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________。

(2)如果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则患者体内受损伤严重的是________淋巴细胞,患者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方式会受到影响。

(3)图乙中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反映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

二次免疫反应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于________。

(4)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人体感染HIV病毒后,两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

【答案】体液细胞②、细胞④T(或者②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记忆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记忆B细胞先升高后下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有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其中①是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②是T细胞,③是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④是B细胞,⑤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⑥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

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抗体的浓度,分析题图曲线可知,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④为B细胞,两种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而细胞⑦是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2)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得人体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功能丧失。

(3)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产生抗体速度快、数量多,主要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有关,反映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功能;二次免疫反应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于记忆细胞。

(4)据图分析,人体感染HIV病毒的两年内,HIV的浓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体液免疫过程,确定图甲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或过程的名称,并能够根据乙图两次免疫相关曲线的比较确定二次免疫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