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新授课教学设计.docx
《装在套子里的人新授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新授课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在套子里的人新授课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新授课教学设计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设计说明)契诃夫及其作品,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为领略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魅力,为提高同学们阅读小说的能力,为教给同学们阅读小说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从小说的题目入手,设计教学,希望能为同学们阅读契诃夫小说及其他作家小说提供些许帮助。
我试图通过一个小的切入点,即题目的作用,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同学们鉴赏小说的能力,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整节课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是这样设计的。
(1)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肯定是从内容开始,说他的套子,老师乘趁势引导学生说总结出套子的分类;
(2)说完套子,再按照小说阅读的一般顺序,肯定说人物形象,老师就将人物刻画的方法和人物形象总结出来。
(3)完成了内容、形象后,问小说中这样的一个人,他做了什么事?
那就是恋爱,此时,老师水到渠成地设问,学生就会总结出小说的情节。
小说先写别里科夫的性格,再写按这样的性格去做的事,结局只有死亡一条路。
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就清楚了。
(4)解决了小说的情节、形象两个要素,自然就到第三个要素——环境。
它反映的不是俄国的随便一个时期,而是19世纪末沙皇俄国时期。
这样,别里科夫就是作者在这种典型环境下刻画出来的典型人物。
(5)这就涉及了主题的问题。
(6)小说的艺术手法。
解决了小说最重要的情节、环境、人物和主题这四个问题后,第五个问题,就会是艺术手法了。
套子,人不同程度的都会有,但严重到如此程度的人恐怕没有,这就涉及到讽刺手法的问题。
如果仅停留在讽刺手法的层面,还不足以具体掌握这一手法,老师就要趁势提出作者是用怎样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
(7)其它问题。
以上五个问题,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此外,还涉及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小说的叙事方式——叙事的人称、故事的展开方式(对话等)、叙事顺序、线索等——也是学习的内容。
(8)探究性学习。
解决了以上这六个问题,学生基本上读懂了小说,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了。
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思想上的、习惯上的,等等。
这些套子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一个打破套子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样,既教给了同学们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了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彰显了提高学生以为核心素养的要求。
整堂课由三块组成——阅读鉴赏、探究和作业,先后顺序也是这样,但阅读鉴赏的顺序是灵活的,不做要求,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变和不变的关系,使课堂既规范又灵活。
(知识储备)相关知识
一、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
标题的含义:
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
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二、小说标题的类型及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2、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3、以形象特征为题,往往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
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三、高考对小说标题的考查。
针对该考点,高考试题对于小说的标题考查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如何理解(内涵)?
(2)有何特色(内涵、艺术技巧)?
(3)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
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课内阅读
温习小说《祝福》,思考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何好处?
(结合小说内容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环境、手法等角度思考分析)
(1)从故事情节结构角度分析:
“祝福”是小说的一条明线,作者围绕着鲁镇的三次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2)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
作者围绕“祝福”这一特定的事件,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勤劳、淳朴、笃信封建迷信、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悲剧人物。
进鲁宅的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体现了祥林嫂的勤劳、淳朴,后两次祝福时遭拒,使祥林嫂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3)从小说主题角度分析:
暗含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在鲁镇热热闹闹的祝福声中,善良、勤劳、淳朴备受打击的祥林嫂却悲惨的死去,这揭示了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的罪恶,有利地表达了小说反封建这一主题。
(4)从环境角度分析:
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营造典型的社会环境。
年底的祝福是一个时间标志,是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最为集中表现的时刻,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最为典型的表现时候,也是人们心中封建意识最为强烈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一展示给读者。
二、导入:
同学们,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
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打上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套中人呢?
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
三、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
四、探究小说题目《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用
(1)概括情节:
集中表现的他的套子:
服装套:
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
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
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
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
这些套子,是套人套己
(2)塑造形象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了别里克科夫形象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
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
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
同事骑车交游。
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
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
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
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5、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
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3)展示环境 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4)揭示主题
(5)表现艺术手法——讽刺手法
(人不同程度的都会有套子,但严重到如此程度的人恐怕没有,这就涉及到讽刺手法的问题。
如果仅停留在讽刺手法,还不足以具体掌握这一手法,老师就要趁势提出是用怎样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的)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
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
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
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6、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
通过恋爱事件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①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②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③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小结:
以上种种均为外在因素或外在诱惑,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准备结婚只是昏了头。
7、这件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
没有。
因为①有人画了幅漫画。
②华连卡骑自行车。
这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
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
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
他永远地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结:
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乱子,将别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来。
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8、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
(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
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
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
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9、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
教师点拨要点:
①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②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③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五、拓展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2、课外选读读本上或其他文学刊物上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
六、板书设计:
七、高考典题(2018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