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经济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21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信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信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信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信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经济学.docx

《通信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经济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经济学.docx

通信经济学

通信经济学

通信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世界邮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答:

世界邮政的发展趋势为从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转变,具体变现为:

(1)邮政行业环境发生了变迁,电信以及其它行业的替代使得邮政专营的范围缩小;

(2)邮政网与计算机网相结合,分流形成电子邮政、现代快递服务以及邮政金融三个部分,合称为邮政电子商务,这也使得邮政的服务变得多样化;

(3)邮政对行业体制进行了改革,将政企分开,实现公司化、商业化;

(4)相对于新兴的电信,传统的邮政已经成为最朴实、最亲切、最具特色的信息传递媒介。

世界邮政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邮政的定位增添新的内容。

传统邮件的运递和承担普遍服务是国家邮政的主要内容,由于这类邮件的增长将趋于饱和,各种竞争也将不断渗透,邮政在此领域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服务贸易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些以快件和物流为切入点、并以此定位建立自己的全球化服务网络的邮政将得到快速发展。

(2)少数几个国家邮政将发展成全球性的大公司。

他们在本国的邮政政策保护期限内成功地被扶持,进入了国际速递业和物流业,并将同原有的几个私营公司联合,共同占领全球市场;

(3)进入现代物流领域是新世纪世界邮政的一个重要标志。

针对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世纪世界邮政将建立适合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邮政将成为用户定单处理、配货、仓储、运输和配送等集成现代物流技术的服务商;

(4)用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新的邮政业务。

新世纪世界邮政也将扩大为社会的服务领域,例如电子商务的认证、信息咨询和一些民众行政性服务工作等;

(5)安全和迅速的高质量服务是新世纪世界邮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法规特权在占据市场份额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而邮政的优质服务将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世界电信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答:

世界电信业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1)网络发展趋势。

网络融合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即包括技术融合,也包括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甚至还包括行业管制和政策的融合;

(2)全业务经营趋势。

在通信技术日渐综合化、个性化,电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全业务经营已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全业务经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电信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与有力保障。

它有助于规范电信经营秩序,解决互联互通种许多久治不愈的问题,真正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

(3)技术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来看,网络将走向下一代。

在走向下一代的进程中已经呈现出IP化、光纤化、无线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世界电线业发展的特点有:

(1)信息通信技术进步是促成电信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因素,是引发电信业市场结构模式和管制模式变革的根本动因。

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还降低了电信服务的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进而带动了电信通信业自身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2)据预测,未来世界电信业的发展将出现3个超过,即:

移动超过固定、数据超过语音、发展中国家市场超过发达国家;

(3)世界电信业将沿着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5个战略方向发展。

3、通信经济学研究范围

答:

通信经济学是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以信息产业部门通信运营业(邮政、电信)为对象,研究其经济运行规律,或者说研究其经济运行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

它是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服务用户的角度研究市场竞争环境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通信技术等学科有关联。

通信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通信业技术经济特性;

(2)通信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通信产品(数量、质量、成本、价格);

(4)通信市场的运行(结构、行为、绩效);

(5)通信业运作模式(商业模式);

(6)通信业体制和政策(管理体制、管制政策);

(7)通信业发展(历史进程、趋势、战略)。

4、通信经济研究的指导思想

答:

通信经济研究的指导思想有:

(1)以理论经济学的结论为前提。

目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制作为指导思想。

通信体制要服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通信战略要服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

(2)注意通信行业的特殊性。

通信行业的企业是生产型企业,也是服务型企业,更是公用型企业。

通信企业作为公用型企业,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

通信企业有实现电信普遍服务(universalservice)的社会责任。

(3)坚持发展与改革的观点。

通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行业内的企业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与行业的进步,对企业自身的体制、产品等进行改革,用发展的观点经营企业。

第二章

1、如何理解通信业生产的网络性?

什么是通信网络的外部性?

答:

通信业生产的网络性是指:

(1)通信网络是通信产业存在的基础。

通信活动必须依赖于一个点线相连的有效信息传输网络才能提供全社会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信网络不断拓展、延伸,互相连接,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触角遍及全球,网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网络性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未变。

同其它网络产业相比,通信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网络的统一性和互联互通性,要求技术兼容、标准统一、组织运行的高度合作。

(2)通信方式与通信网络,通信方式对于相应的通信网络。

具体表现为邮政通信方式对应于邮政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实物网络),电信通信方式对应于电信通信网络。

新兴通信企业(增值、虚拟)的出现,活跃了通信市场,充实了通信产业价值链,但无法改变网络运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

(3)当今通信市场更为活跃,通信产业价值链更为丰富,但网络运营企业仍为产业链的基础和主导地位,电信产业的主要问题仍为与网络相关的经济问题—网络经济。

通信网络的外部性是指任何一个在网用户,都会因为网络容量的扩充,其它用户加入该网络而获取更加方便的通信环境,因而提高了网络对于他自己的效用。

(1)MetcalfLaw:

I=Em2

(2)网络价值的实现需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2、通信网络运营业的产品是什么?

答:

通信网络运营业的产品包括:

(1)传递和搬移信息的通信服务。

这是通信网络运营业的核心产品,也是产品中最基础的部分,体现的是通信产品的基础核心功能,是通信产品的实质;

(2)消费者使用通信服务时所享受到的通信质量和提供通信服务时具体采用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其中应该包括一些必要的通信终端设备,如手机、固定电话机等。

这部分产品可以成为形式产品,是对通信产品核心产品的必要补充。

(3)通信产品的扩大产品,主要包括通信企业在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行为,如各种增值服务、延伸服务、服务承诺以及对消费者的跟踪服务等。

总而言之,在通信网络运营业产品的整体概念中既包括了信息传递服务,又包含了与提供这种服务相关的通信质量和具体的通信手段及服务过程。

其中,信息传递服务时消费者使用通信产品的最终目的;设备产品是消费者达到目的的手段;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能提升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3、什么是通信产业的外部经济性?

答:

社会经济效益等于直接经济效益加上间接经济效益,或者等于生产者经济效益加上消费者经济效益。

通信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其它行业和整个社会的积极的外部性。

4、信息化的含义

答:

信息化的含义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极大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5、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答: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有软化的作用;

(2)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生产要素有催化的作用;

(3)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基本经济资源有替代的作用;

(4)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有倍增的作用,据测算,企业每增加以单位的信息通信成本,可以获得14单位的收入增长;

(5)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趋势有先导的作用。

资源结构:

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

产业结构:

轻工业—原材料工业—高度加工工业—信息工业

产业类型次序: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6)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6、通信业对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区域)的意义及措施

答:

通信业对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区域)的意义有:

(1)消除了获取信息的差距。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获得的差异,解决经济贫富差距首先解决信息上的贫富差距。

50-60年代我国农村电话比重从全国解放初期的10%上升到40%。

这是建立在政权建设的需要上,而非经济基础之上,所以难以持续发展。

90年代中期,中国电信有了足够实力解决乡村电信基础设施。

江苏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华东某地邮电局为解决最后一个村通电话补贴10万元,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农村电话放装数量超过城市;

(2)经济体系尚未发育完善的国家,通信发展既有特殊的困难,也有特殊的机遇。

我国农村“三通工程”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依赖于通信、交通的发展,而通信对交通有替代作用;

(3)加快农业农村通信产业发展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措施有:

(1)为保证人们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的平等,政府考虑建立通信普遍服务政策,保证农村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通信普遍服务;

(2)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农村地区通信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的脚步;

(3)加强对农民的信息使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民的信息需求,开发推广农业农村信息化典型行业应用。

第三章

1、我国电信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答案参考课本P69-80页。

2、我国邮政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答案参考课本P80-88页。

3、移动通信网结构及特点

答案参考课本P64-66页

4、数据通信网结构及特点

答案参考课本p66-68页

5、通信业是否存在技术进步悖论?

谈谈你的观点。

答:

工业经济社会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战略往往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到通信产业则并不完全是这样。

对于通信业,新技术成为最好的技术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

信息技术进步速度快,往往高于经济进步的速度。

在美国,收音机普及用60年,固定电话40年,移动电话15年,互联网10年。

收音机、报纸、杂志、固定电话、邮政仍然存在。

老业务并未因新技术的出现而淘汰。

在通信产业里,由于新技术刚出现,还不大成熟,运用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且最初的成本往往会远高于旧技术,也缺乏一套相对应的经济管理办法来服务于新技术的使用。

只有当新技术的使用趋于稳定与成熟;且其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对其的使用相对于旧技术更能提高全社会的福利;经济管理水平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对应的经济管理办法来服务于新技术的使用时,新技术才能成为最适宜的技术,这时的新技术才是最好的。

所以说在通信业内最好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适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找到最好技术的关键是经济管理。

第四章

1、接入成本、网元成本、历史成本、前瞻性成本

答:

接入成本是指在互联互通情况下,当一个通信任务完成,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共同参与时,提供转接或接续服务的网络为完成该项业务支付的成本,通常包括三部分:

(1)初始成本:

为实现网络互联对软件进行修改所支付的费用,对主导运营商的交换、传输设备及相关软件的修改,如重新编写交换机程序,分配更多的码号并对设备进行调整;

(2)连接成本:

为建立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所增加的各种设施的费用,包括建立互联点增加设立的各种网关设备、传输线路和无线电链路费用,管道及其它数据设施的建设、安装、维护和运营费用;

(3)互联费用成本:

一个网络为接续完成另一个网络发起的业务而发生的网络内部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网元成本是指网络元素成本,或非绑定的元素成本。

电信网按功能和物理拓朴结构可以划分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服务,提供给用户或其它网络运营商,而以这些独立的网络元素为对应归集核算的成本称为网元成本。

该成本数字可以用作某业务价格或网间接入业务的定价依据。

历史成本是指为提供当前的通信服务水平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反应的是通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消费资源的实际支出水平。

前瞻性成本是指预期成本,依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网络结构,规模和用户水平,参照现在以及未来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水平和价格,预计当前或者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

2、通信企业成本特点及影响

答:

通信企业成本特点有:

(1)没有原材料耗费项目。

一般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原材料,半成品,资本。

而通信企业主要是资本品和少量的原材料;

(2)固定成本比重大,变动成本比重小。

在一定的网络规模范围内,单位业务量的边际成本极低,单位业务量的平均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通信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

(3)平均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全社会通信需求发展变化情况,通信网络的设计和建设有一个提前量,即通信能力以增量形式呈阶梯状增长。

网络业务量和用户数通常处于非满负荷状态,因此AC难以达到有效率的AC水平;

(4)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

通信企业存在范围经济性:

企业所有业务的总成本可以清楚的核算,但大量的公共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分摊方式进行,分摊标准及方法和模型选择的差异性,最终只能带来完全不同的专业业务成本数值;

(5)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

对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较大的人口规模和业务量规模,使用单位业务量成本低,网络规模经济效应显著发挥,而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则刚好相反。

在西部地区,平均每部电话建设成本最高达到1万元,大部分地区也是5、6千元的水平,而收入只有30元/日,而发达地区城市中,每部电话建设成本仅几百元。

影响参考课本P199-200页。

3、FDC方法的特点

答:

FDC方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考虑了所有成本因素,能使所有成本得到补偿;

(2)可操着性强,简单实用;

(3)基于账面记录的成本数据,便于提取;

(4)鼓励运营商扩大投资;

(5)难以准确界定各业务模块的专属成本和共同成本;

(6)分摊方法具有随意性,三种方法差异大;

(7)仅考虑历史成本,以此定价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引入。

4、LRIC方法的特点

答:

LRIC方法的特点有:

(1)时间较短;

(2)对运营商数据依赖小;

(3)难以反应网络中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某些参数(业务需求、技术进步、网络使用)主观性强且难以获得;

(4)在配置效率方面,消费者购买服务的价值大于提供服务的成本,LRIC的价格反应了所消耗稀缺资源的价值,为消费者决策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

(5)在技术效率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所使用的稀缺资源最小化,只有LRIC最小的运营商才能生存;

(6)在动态效率方面,激励运营商投资新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激励最有效率的运营商进入市场;

(7)过低的长期增量成本对竞争和投资激励产生扭曲-交叉补贴;

(8)实际操作困难。

5、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对决策的影响

答:

(1)当使用不分摊共用成本的核算方法时,只需要看新增加的业务带来的增量收入是否大于增量成本,如果其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那么就应该做出增加该新业务的决策;

(2)当使用分摊的核算方法时,首先要根据分摊对象计算出新业务的分摊成本,并加上新业务自身带来的增量成本,得到新业务的总成本,再与新业务的增量收入进行对比,如果其增量收入大于其收入成本,那么就应该做出增加该新业务的决策。

6、固定、移动网络成本结构的特点

答案参考课本P197-198页。

第五章

1、分析我国电信、邮政资费、非基本资费制定中,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

答:

成本因素;

需求因素:

收入、偏好、技术进步、产品的种类、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的相关关系等;

市场竞争因素:

完全竞争和非完全竞争;

分配公正:

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经济稳定。

价格的定应全面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分配、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信息约束:

信息完备与不完备,信息对称与不对称。

法律和政策因素:

符合国家通信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邮政法”,“电信条例”等。

“电信条例”规定,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业的发展和电信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具体可参考课本P106-109

2、Internet定价方法的特点

答:

(1)包月制资费模式:

鼓励使用模式,计算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计费设备、不易产生资费争议。

有利于用户使用,对网络容量要求高,不同使用量用户资费不同。

(2)从量收费模式:

有节制使用,具体模式:

按使用时长收费:

计算简单;服务器提供计时功能;分时段设置不同的资费,平衡网络负荷,有利于用户自由选择上网时间;对计费系统的准确性要求高。

按流量收费:

理论上比较公平;对计费系统要求高;用户对流量单位(bit,Byte,Mega,Gibit等)缺乏概念;网络垃圾;网络广告。

按内容收费的定价模式:

以cablemodem方式接入和开展因特网视频业务(视频点播、视频组播)时采用。

定价灵活透明、计算简单;经营者风险大。

3、应该取消移动漫游费吗?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答:

信息产业部早在2005年就把手机漫游费规定为“上限管制”,准降不准升,鼓励取消。

且有关资料表明,手机异地漫游并不比本地使用多占用网络资源,手机漫游的成本几乎为零。

因此,漫游通话费中的手机漫游费应当取消。

4、选择某主导运营商的资费套餐,评价其特点

答:

5、通信资费对通信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答: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竞争性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是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氏效率的最优定价方法。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其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下方,如果采用边际成本来制定资费,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在成本递减产业实行边际成本资费定价是不现实的。

而其他定价方法难以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氏效率最优。

第六章

1、通信产品的计量方法及特点

答:

实物计量:

采用实物计量单位统计通信企业产品的数量。

特点:

简单、直观,能直接反映出统计期完成通信产品的数量,但不同类别产品不能直接加总,也无法横向比较,通常有业务量、交换量、流量等。

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计量单位统计通信企业产品的数量。

特点:

可以克服实物计量单位的缺陷,解决不同类别通信产品之间的大小比较,为较有实用价值的方法,目前通信业务量采用该法。

2、业务量、业务总量、通信业增加值、通信业务收入、通信企业利润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答:

(1)通信业务量:

通信服务(产品)实物数量,既可以表示专业产品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企业产品的数量,既可是已完成量,也可以是计划量。

(2)通信业务总量:

通信企业(全程全网)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通信服务的总数量,是用于观察通信业务数量发展变化总趋势的综合性总量指标,也是通信业的总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分为:

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

计算方法见课本P162

(3)通信业增加值:

通信业在核算期内从事生产或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即通信产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或支付(净支付)的价值总额。

计算方法: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收入法:

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4)通信业务收入:

通信企业为社会提供通信服务产品,用户在使用通信服务之后,按所使用不同类通信产品的价格缴费,使通信企业由此获得的收入。

影响因素:

宏观环境,价格因素,用户结构

(5)通信企业利润:

通信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纯收入的一部分,又称为盈利。

计算方法:

通信企业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3、质量成本的含义与意义

答:

质量成本:

为了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确保通信质量的意义:

邮电为社会基础设施,通过信息的传递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提高通信质量是提高全社会效益的保证。

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不可分割,通信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超过用户所付的资费。

面对现实的外部经营环境,确保通信质量,努力提高通信服务水平,对邮政企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4、我国电信服务质量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及原因

答:

我国电信质量现状:

装、移机及电话故障修理超过时限,业务的热线电话难打,营业厅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低,电信企业职工为用户服务的观念不强。

企业之间的违规竞争造成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

计费问题:

多计费、重复计费、超长话单,不正确的信息费、超高话费,业务宣传模糊(各种套餐)。

语音电话投诉减少,和互联网,网上数据传输速率低,数据业务和互联网服务投诉多。

我国电信服务质量特殊性:

电信服务质量范围很广泛。

电信业技术含量高,有的服务质量标准难以为普通消费者掌握。

如CDMA,WCDMA,TD-SCDMA为当今最先进的技术。

我国电信业仍然是垄断和寡头垄断行业,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

电信业受到管制,无法自我定价,存在着服务与价格不相称情况。

发达国家电信服务质量:

通信服务质量:

电信网络发达、技术装备先进,新技术开发能力强,网络呼损小,网络运行效率高,故障率低,障碍排除快,网络自愈能力强。

发达国家每百线故障率小于1%。

AT&T排除障碍时间:

拥塞5秒钟,交换电路5分钟,线路报警10-15分钟,传输线路24小时,1小时内工程师赶到事故现场。

服务功能质量:

用户满意水平高,保证对用户的平等待遇,保护用户权益,提供服务迅速。

影响我国电信服务质量的原因:

对电信服务质量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确立以顾客需要为中心的概念。

偏重于通信服务质量,尤其是网络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服务功能的质量。

电信服务质量的管理缺少严格的量化标准。

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缺乏严格、客观的标准,主观随意性很大,管理水平降低。

用户对质量指标不很了解。

个别企业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管理部门及用户。

第七章

1、举例分析某厂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答案参考课本P228-232。

2、举例分析通信市场交叉补贴、垂直挤压、掠夺定价、限制性定价、价格战等竞争行为的影响及原因。

答案参考课本P248-250

3、中国通信市场主导运营商的竞争态势分析

答:

我国电信业市场结构演变:

垄断经营(1949—1993);(双寡头)封闭竞争(1994—2001);(多寡头)开放竞争阶段(2002—今天)。

参考课本P238-247

4、我国通信市场绩效评估方法及应用

答:

(1)通信市场结构:

CR4,HHI的纵、横向比较

(2)通信发展总体水平:

业务总量、业务种类、服务质量,总体资费水平等的纵向和横向比较

(3)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

资源利用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经营效率

(4)技术和业务创新:

通信市场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速度种类和数量。

第八章

1、我国电信业体制前景

答案参考课本P277-280

2、AT&T和MCI的历史沿革对我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答:

改造法制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因地制宜,选取策略。

3、政府对电信业管制的原因有哪些?

举例分析。

答:

信息非对称:

逆向选择

外部性:

网络经济,银行产业

市场势力:

资源配置无效率(P>MC)、生产低效率(垄断导致缺乏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4、非对称管制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答:

非对称管制的定义:

制定有利于新运营者的政策法规,限制居于支配地位运营商的市场控制力,实现通信市场公开、公平竞争的目的。

实施非对称管制的原因:

不平等的初始条件;防止反竞争行为的可能性:

老运营商常常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如通信计费、网络互联、丰富的网络资源(号码、频率、线路管道、其它的国家资源等),对新运营商设置市场开拓的障碍;有利于促进通信技术的进步:

新运营商可以以新技术、新业务的后发优势,进行跳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