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贺灵童精华版.docx
《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贺灵童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贺灵童精华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贺灵童精华版
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贺灵童
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
贺灵童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员
从CPI、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冬天等宏观形势来看,建筑业风雨飘摇,短期内须保暖安全过冬,长期需要注重内功提升。
201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严峻。
正当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席卷而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上年突破3%“警戒线”后一路攀升。
“保增长、抑通胀”成为2011宏观调控目标,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
今年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路攀升至6.5%,创三年来的新高。
但在国家持续收紧银根、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各类稳定物价的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下,CPI已连续下滑至5.5%,通胀有所缓解,但要完成CPI控制在4%的目标还有一定难度。
短期来看,国家会适度放松流动性,但不会太大。
国内形势紧张,国外机构却开始纷纷唱空中国经济。
6月,标准普尔首次将中国房产行业评级前景降至负面;9月,标准普尔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警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未来6至12个月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将加大;9月,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首次斥资中国房地产,并直言,中国经济增速将在未来几年降至7~8%,未来将越来越难赚钱;10月,德意志银行认为根据中国房地产住宅成交量的持续下滑,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并预计中国建筑业合同量将遭遇下滑。
●固定资产投资降温
曾经以为冬天要来临,国家却用“四万亿”送来了一个盛夏,建筑企业成为第一个受益的行业,各地基建投资、高铁项目、房屋建设项目一片红火。
刺激之后,固定资产投资逐渐降温,CPI却持续高涨,央行,积极货币政策也转为稳健,银根紧缩,六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各地企业在建设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融资上的难度加大。
2011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万亿,同比增长24.9%。
与建筑业相关的房地产、铁路、公路、水利等细分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各异,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铁路投资大幅下滑、交通投资低速增长,只有水利投资受国家政策影响保持高速增长。
●房地产冬天
以“新国十条”出台为标志的“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已逾年半。
这一年半时间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各种限购令、限价令、限贷令、预售证监管、保障房加速……任何你能想象到的、不能想象到的调控“组合拳”纷纷出台,旨在降低房价。
在硬撑了大半年后,“金九银十”的季节里却拉开了房价的降价潮的序幕。
十月下旬,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楼盘全面降价促销,降幅高达20%至40%,房企纷纷开展“抢收”行动,从上海开始领跑全国楼市降价潮。
在此之前,鄂尔多斯地产资金链面临崩盘,出现建筑工人追债潮;温州老板“跑路”事件,使得温州楼市资金链吃紧,9月份住宅价格指数甚至低于2010年水平。
鲁班
咨询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下滑,甚至低于2008年冬天水平,而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也在持续下滑,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下滑,跌至100.41,而三季度房地产企业信心指数更是跌破100,是近十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2012年约有近800万保障房竣工,供给将快速上升;住建部已公布“二三线城市限购5项标准”,中央可能会进一步施压,督促符合条件的城市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届时有效需求将被进一步压缩,楼市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降价潮将席卷全国。
中国房地产拐点已现,短期内国家调控政策不会有大的松动,房地产迎来严冬。
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建筑业将面临重大挑战。
●房产商资金链紧绷
今年1~9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金来源合计6.2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首次增速出现下滑。
而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来看,国内贷款为9749亿元,所占比例仅为15.7%,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国内贷款几乎零增长,个人按揭贷款负增长,自筹资金比重占到41.2%,压力巨大。
由于信贷政策的紧缩,贷款环境进一步恶劣,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5%的政策,约8.2%,10月初,建行北京分行上调个人贷款利率至基准利率1.05倍,这意味着实际支付的利息成本增加了30%-40%,信贷叠加效应十分明显。
上市融资,额度有限、国内融资渠道层层被卡、即使寻找信托渠道,银监局先后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与绿城集团及关联企业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调查的通知》并叫停四家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而民间金融成本高,融资成本在36%~60%不等,个别达到100%,并且在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腹背受敌之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奇紧。
截至10月29日,13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业绩同比增速放缓至14%、环比更大降29.36%;现金流日趋紧张,存货积压,销售迟滞,其中六成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近六成房企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而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更是资不抵债,堪比2008年冬天。
专家认为,上市房企前三季度业绩增速显著放缓,预计四季度数据会更难看。
目前,CPI依然在5%以上高点,控物价为首要任务,贷款持续紧缩,信贷环境不佳,融资渠道单一,房企资金压力日益明显。
据调查,房地产从拿地到销售回款的周期约为40个月,与2008年房地产行业低谷时45个月的周转期相比已经相差无几,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尤其是中小型房产,行业面临洗牌。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可谓是唇齿相依,如今“唇亡”之声甚嚣尘上,“齿”自然也是寒意逼人。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走建筑地产一体化的道路,尽管建筑业务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房地产业仍属新兵、小兵,如果说冬天来临,最先遭受打击的是这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
对于房建施工业务而言,反映最直接的将是新签合同额的下滑,而在建项目工程进度款回收困难,新签合同项目将遭遇停工或缓建状态,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无法发出工资。
年关将至,房地产、建筑业面临支付高峰,而资金链的短缺将掐住了建筑商的咽喉,这个年关该如何安全度过将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难题。
●地方债务平台
我国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巨大,是否是个安全的避风港呢?
基础设施投资多依赖于地方债务平台,但地方债务透明度低,存在大量隐性债务,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
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24.49%和17.17%,即今明两年地方债务有5.7亿元债务到期,偿债压力十分巨大。
政府偿债能力又过度依赖土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财政收入有限。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133个城市成交土地成交楼面价总体同比下跌15%,其中住宅用地楼面价格下跌9.3%。
前三季度成交土地溢价率仅为13.4%,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水平,下降显著。
10月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仅3%,再创年内新低。
由于偿债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逾期债务。
今年年中,还出现了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近千亿贷款违约情况,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初现。
届时处于谈判劣势的建筑企业能从中分得多少羹,目前仍是个未知数。
●人才困境
随着近来通胀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年初,江苏省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之后各地陆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从7月1日起,北京、河南、深圳、陕西、安徽、海南等多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20%以上。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最低工资的上调给建筑企业的人力成本造成一定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增长7.3%,其中人工费增长14.8%。
与人工费用上升相对应的是建筑企业的“民工荒”,尤其是有经验的中高级技术工人,200元/天的瓦匠、150元/天的钢筋工已十分普遍,即便如此,项目多的时候工地间还出现“抢”工人的现象。
而一些工程管理和技术类高级人才,如项目经理、技术总监、造价师、土建工程师等建筑行业的核心职位、建筑企业的骨干人才,也被甲方有竞争力的薪资与轻松的工作压力所吸引,流动率较大。
企业经营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源,但与每年20%以上的产业规模增长相比,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速度只能望其项背。
建筑企业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山雨欲来
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72466亿元,同比增长25.8%,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6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9%。
从这一数据来看,建筑业依然在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
山雨欲来,如今也是风声满楼。
上海市前三季度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仅6%;杭州市前三季度建筑业企业生产增速减缓,本年新签合同额、建筑业总产值及新开工面积增幅均呈大幅回落态势;山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逐季回落;北京前三季度建筑业增速回落……
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在建项目进度款回收出现困难,有部分企业已经无法发出工资,听闻温州有建筑业巨头准备跑路,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进沪企业座谈会进行中,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
年底农民工讨薪、上访、恶意停工推翻合同,怎么办?
……
●安全过冬
安全过冬,首先要备好棉袄和干粮。
于建筑企业而言,即要管理好企业的现金流,削减项目数量,加强应收款管理,控制项目资金风险等等,保持企业“血液”的畅通。
建筑企业通常只重视接项目,甚至低价中标,再通过变更、索赔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如此伤诚信、累心力的方式,不如重视项目的筛选,与有实力的房地产合作,严格评估合同履约风险,从源头控制项目质量,保证项目盈利水平。
冬天来临,房地产商也会更加注重项目成本的控制,这对利润率本来就低的建筑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
建筑企业必然寻求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从而降低项目成本,提升项目利润。
冬天做好竞争力的储备,方能保证在市场复苏后抢得先机。
危机时期,需求萎缩是企业的直接挑战。
此时,企业经营不能盲目,要分析企业擅长什么,研究细分市场,利用时机韬光养晦,修炼内功,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