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270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docx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7)

四川大学

二〇〇八年七月

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送审稿

(2008-2017)

为推进彭州市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域基本情况

彭州市位于距成都19公里的北部区域,幅员面积1420K㎡,人口77万,属于成都市区域和经济的第三圈层。

“十五”期间,彭州市实施工业富市、城建活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不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

随着中石油80万吨/年乙烯项目以及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建设工作推进,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新的平台。

彭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为:

23%:

46%:

31%,财政收入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2007年在(区)市县经济综合排位中居第17位。

2007年本市工业企业达11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1户,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41.62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8亿元,增长31%。

主要产业医药、化工、建材、能源、机械、冶金、食品、家具等8大行业。

塑胶规模以上企业3户,2007年完成增加值1316万元(未含新竣工投产的浙江高峰新材料管业有限公司)。

按照成都市本轮工业布局修编规划,到2012年,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为21.9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彭州工业开发区14.2平方公里、濛阳工业集中发展点1.3平方公里、四川石化基地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

截至到2008年6月底,彭州工业开发区和濛阳工业点入驻企业150个(其中竣工投产76个,在建项目62个,预计年内开工项目8个),实际占地10500亩。

配套占地2250亩,全区剩余面积2595亩。

(二)产业现状

1、2007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情况

2007年塑料制品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总产值8018.16亿元,同比增长27.06%,占轻工全行业总产值的10.54%,位居轻工行业第三位。

总体发展继续呈现“生产稳定增长,效益保持较大增幅”的运行态势。

2007年,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3302.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48%(详见图2.1)。

我国塑料丝及编制制品增长为31.51%,突出显示了塑料包装继续保持大幅度稳定增长;塑料管材及管件产量达到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6.52%;塑料板片型材产量达345.38万吨,同比增长14.65%;显示建筑塑料应用还在逐步扩大,前景广阔。

农用膜比上年产量的增加了10万吨,实现正增长,扭转负增长的态势。

塑料人造革产量105.02万吨,同比增长18.01%;塑料合成革62.49万吨,同比增长19.03%;泡沫塑料138.10万吨,同比增长11.67%;塑料包装箱及容器产量166.30万吨,同比增长8.32%;日用塑料制品产量371.04万吨,同比增长16.09%;其他塑料制品773.02万吨,同比增长4.90%。

全国塑料制品产量增长情况

2007年塑料制品产量行业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将会带动塑料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给绿色塑料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塑料管材的使用也将得到更大的推广,其他塑料制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

未来全球塑料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将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到2009年将达到188亿美元。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将对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预计2015年塑料制品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

塑料加工工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仍将是我国塑料机械制造工业高速发展的原动力,预计2010年我国对塑料机械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左右,到2010年为145亿元。

国内塑料制品市场未来需求主要集中在农用塑料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建筑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几个方面。

我国塑料工业是以塑料加工为核心,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在内的一个整体。

进入“十一五”以来,塑料工业正逐步走上塑料大国到塑料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在“十一五”期间,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010-2015年的年增长率应为8%,到2010年、2015年,塑料制品总产量应分别达到4500万吨和5000万吨。

工程塑料是目前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类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和数量不断增加。

该领域的产品包括交通、运输业用塑料,电子、电气、信息产业用工程塑料等。

“十一五”期间,电子通信、汽车、建材、办公器材、生活用品等,仍然是拉动工程塑料快速发展的动力,预计年均消费量将增长18%。

预计到2010年,国内工程塑料总需求量将近170万吨。

由于技术的发展,我国车用塑料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到2010年我国平均每辆轿车塑料使用量将到130-135千克,汽车工业对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

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300万辆,维修对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其中聚丙烯为7万-8万吨,到2010年汽车工业对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05万吨。

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把能源的节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因此,节能型的塑料建材业应抓住这次发展契机,在自我调整、重组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实现塑料建材业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医用塑料制品市场有望冲上200亿-250亿元的新高。

2、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塑料制品总量已连续六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从1998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14%。

2004年全国塑料制品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00家)中四川省内企业有10家,包括:

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实德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四川中富容器有限公司、四川省崇州康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四川美好塑业有限公司、成都中富瓶胚有限公司、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四川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成都郫县新兴公司、四川新都龙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彭州80万吨/年乙烯和1000万吨/年炼油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实现西南地区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零的突破,不仅可以满足四川及周边区域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延伸和拓展现有产业的产品链和发展空间,通过产业联动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从而对彭州市、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石化项目和石化基地的建设也将大幅度提升彭州市在成都市的战略地位,为彭州市加快区域发展赢得更多的有力条件。

(三)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拥有塑料加工企业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000家。

2006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超过1200万吨,出口额超过160亿美元;2007年1~6月,塑料制品出口额达10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7%。

2007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018.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6%。

工业销售产值7846.17亿元,同比增长26.52%,其中出口交货值1746.92亿元,同比增长17.60%。

2007年1~11月份实现利润308.94亿元,同比增长33.91%;其中利润增幅较大的子行业有塑料薄膜,同比增长67.77%。

2007年中国塑料机械设备产量为73.69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26.29%。

因此我国未来塑料制品工业生产和消费都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川石化的塑料原料(60万吨)全部利用,也不能满足四川省在未来4年的需求;加上彭州市周边的塑料原料(约40万吨,共约120万吨),可以满足四川省在未来5年的需求,但不能满足四川省以及周边的需求。

未来5~10年,四川以及周边的需求量远大于彭州石化项目的可供原料量。

(四)彭州市发展塑料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彭州市位于成都北部地区,是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三中心两枢纽”),综合实力居西部第一;成渝试验区的建设将推动成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大成都经济区所特有的区位优势奠定了彭州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基础,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

从市场优势看,成都市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吸纳能力和配套能力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长快速,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为彭州区域发展提供了庞大的产业支撑和市场空间;从成本优势看,成都市在积极建设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集聚了丰裕而优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及交通网络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基础较好,为彭州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积累,成本优势较为显著。

随着北新干线、沙西线彭州段的通车、成彭高速入城段高架桥的动工和建设以及从成都火车北站直达彭州的轻轨的规划和建设,成彭间便捷的交通网络即将形成,从而凸显彭州市区位优势,推动彭州与成都中心区的日渐融合,也为新金彭区域互动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一方面,彭州东邻什邡、广汉两市,在成德绵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因此发挥将在彭州、成都、新都、广汉和什邡间形成更大的交通环线及网络,将很有利于充分发挥彭州塑料园区这一区位优势,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彭州市与四川省其他市县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和较强的辐射作用。

塑胶产业园区辐射范围有300km(重庆市)、400~500km(贵阳)、500~600km(兰州、昆明和西安),以及传统的辐射区域拉萨(1300km)等四圈层。

尤其是第1和第2圈层缺乏塑料原料资源,为辐射提供很好机会。

彭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总体实力较弱,尤其是地区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指标的差距甚大。

尽管随着石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GDP总量指标可以实现快速突破。

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则主要依赖于彭州市通过石化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即塑料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区内外产业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市属经济。

彭州市在“一、二、三”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过大,弱化了彭州市的产业整体竞争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是彭州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任务;从非农产业发展看,现有主导产业明确,但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较慢,尚未发挥出对彭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

从长远眼光看,围绕石化项目大力发展塑料产业,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医药、建材、食品、服装及家具等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为它们满足了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既符合彭州资源禀赋特点,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又具有较大的产业联动潜力,能够通过聚集经济和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这些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从区域投资环境看,彭州现有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滞后,但这一状况将随着石化项目和塑料产业园区的建设而较快得以改善,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将为彭州未来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彭州80万吨/年乙烯和1000万吨/年炼油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实现西南地区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零的突破,不仅可以满足四川及周边区域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延伸和拓展现有产业的产品链和发展空间,通过产业联动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从而对彭州市、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石化项目和石化基地的建设也将大幅度提升彭州市在成都市的战略地位。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空间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全域成都”发展理念和“一区一主业”的规划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安全型塑料产业。

尽快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走独具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把彭州建成我国西南最大的环保型现代化的塑料工业园区。

(二)空间布局

彭州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布局规划在彭州工业开发川闽工业园内,首期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

园区共分为六个功能区,包括:

行政商贸管理区、制品加工区、塑料回收加工区、塑料原料生产供应区、生活服务区和塑料制品贸易区。

1、行政商贸管理区

主要包括园区行政、税务、工商、银行等管理部门,技术服务与信息网络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会务和展示中心。

2、制品加工区

(1)包装膜袋、容器、片材、卷材制品生产区,以挤出、压延、吹塑企业为主;

(2)建材型材、管材、卷材制品生产区,以挤出企业为主,也包括二次加工;

(3)注塑周转箱、托盘、医用器械、家电、小五金、电气配件、汽车配件制品生产区,以注塑企业和制品组装为主。

(4)塑料模具加工区,主要为塑料园区加工企业配套加工机械零件和模具。

3、塑料回收加工区

包括三个分区,即:

塑料回收集散分区、塑料回收改性造粒生产区、塑料堆肥区。

该功能区由于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和废水污染,需要治理,初步规划在离城区较为远的其它适宜区域。

第一期规划开始实施时可以暂不考虑启动,但2年后应适时启动。

4、塑料原料生产供应区

塑料原材料贸易与仓储区、专用塑料改性造粒生产区和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合成生产区。

5、生活服务区

该区分包括商店、菜市场、住宅、医疗所、文化活动中心、学校等,规划布局在川闽产业园配套区内。

6、塑料制品贸易区

电子商务、物流公司总部等主要部分规划在川闽产业园配套区内。

(四)产品定位

根据彭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需求,主要规划发展如下10大类产品。

1、软包装:

透气性、阻隔性、一次性的复合或单层薄膜、片材、容器;

2、工业产品包装:

编织袋、重型包装袋、耐温包装袋(可能建在石化基地,这里可不考虑);

3、物流储运:

周转箱、托盘、路板、隔板、货架、货柜;

4、建筑与装饰材料:

室内外隔板、装饰件、家具板、桌椅、庭院围栏、装饰门窗、管材、防水材料等;

5、医药配套:

医用器械包括注射器、消毒容器、垃圾回收箱、医用手套、医用衣帽、输液袋、药瓶等;

6、旅游:

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饭盒、薄膜、购物袋、垃圾袋、垃圾桶;

7、农业:

大棚膜、地膜、果树套袋;

8、工业零配件:

家电、小五金、电气配件、汽车配件。

9、塑料改性专用料

10、橡胶制品

(五)发展目标

1、2008年-2012年发展目标

2008年-2012年,完成塑胶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发展规划以及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承接塑胶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引进塑胶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打造塑胶产业品牌,完成与成都地区重点区(市)县、重点产业的对接,逐步提高塑胶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发展水平。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引进企业100户,至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拉动就业人数10000人。

2、2013年-2017年发展目标

至2017年,完成塑胶产业园区一期建设,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研发水平,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

若干家规模较大、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有竞争力的重点产品,承接沿海地区塑胶行业的产业转移,实现与西南地区相关行业的产业对接,初步建立在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塑胶产业基地。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5亿元,引进企业160户,至201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达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拉动就业人数25000人。

3、年度目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7年(根据各自规划特点列出表格)。

三、发展重点

(一)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仪器。

(二)工业零配件

工业零配件包括:

电气电子开关、接插件、连接件、壳体等。

家电中的箱、盒、桶、壳、装饰件、隔热减震件,通气管。

汽车零部件中的内装饰材料、保险杠、货物架框、外装饰件、灯具、密封件等。

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在江浙一带形成较集中的生产供应区,由于劳动力市场、原料市场、销售市场的变化,规划优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2万吨/年。

(三)一次性包装

主要包括完全降解性餐具、膜袋、垃圾袋、食品包装。

由于国家在2008年6月禁止使用超薄聚烯烃塑料薄膜,大量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面临转产或倒闭。

因此规划优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3万吨/年。

一次性医疗用品建议用完全降解性塑料或环境友好型塑料代替不能生物降解性的石化基塑料,来生产注射器、手套、衣帽、棉签、输血袋等。

医疗仪器包括消毒箱、过滤器件、治疗仪器、检查设备、手术仪器、垃圾回收容器等。

医疗器械属生产技术、质量、生产环境要求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泛珠江三角、北京、天津和长江三角地区是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外销,现有向内地转移要求。

规划优先招商引资项目。

规划引资招商的项目2万吨/年。

(四)塑料建材

塑料建材是国家大力发展的节能型环保材料,其中PE管材和木塑复合材料异型材、聚烯烃防水材料均属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由于成都周围已有规模性建材厂家约6-8家,规划引资招商的项目38万吨/年。

四、保障要素

(一)基础配套设施规划

1、园区所需水约3万吨/天,主要通过现有水厂扩能解决。

园区污水处理量较大,但污染程度较轻,直接进入工业开发区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2、园区所需电应大于或等于18万千瓦,由工业开发区规划电网配置的110KV变电站及电网保障。

3、园区生产所需天然气3400m3/天。

规划气源由城市配气站统一供给,完善产业园区工业用气管网。

4、原料和产品总运输量为140*2=280(万吨/年),主要依靠园区西侧的三环路,为以保证物流的需要,园区内规划两纵(南北向)五横(东西向)七条骨架道路,路基宽22米,保证产业物流通道。

(二)原料保障

四川石化可提供塑料原料60万吨,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可提供塑料原料约40万吨,共约100万吨,可以满足塑胶产业园在未来5年的需求。

引进塑料原材料贸易、仓储和物流企业,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塑料原材料贸易与仓储基地,扩大塑胶产业的原料保障。

(三)环保控制

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园区的“三废”治理与成都石化基地结合起来综合治理。

依托彭州市拟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污水处理厂等),并在各装置设预处理单元(必要时)对其难以完全就地处理的污染物(例如塑料机械产生的废机油)先进行预处理,收集后统一处理或回收。

优先引进无污染或污染轻、效益好的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园区拟建的生产装置应选择工艺路线先进可靠、能耗低、无污染或污染轻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污染,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工业生产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污染控制。

在部分工厂内应建设油水分离池和化废处理池,使车间中可能带出的油污和食堂生活排出的污水通过油水分离池和化废处理池处理后,再排放到园区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四)产业发展措施

1、结合成都地区的产业特点,以医疗器械、工业零配件、一次性包装和建材为发展重点,紧紧围绕产业聚集发展,培育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强化塑胶制造产业的研发、品牌和物流,打造塑胶产业基地。

2、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一是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重点支持建设技术研发、咨询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

二是结合川闽对口支援和沿海地区塑胶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优化产业链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三是集中抓好区域品牌、产业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规模经济效应。

3、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企业集团。

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作为战略性改组方向,通过工程配套、主机配件结合、横向联合、产品纵向延伸、混合兼并等途径,培育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塑胶制造企业集团。

4、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扶持名牌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资本运作,运用名牌的影响力,提高区域竞争力。

5、重点扶持与塑胶及配套产业有关的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塑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6、强化政银、银企合作,加强塑胶企业的融资工作,着力解决塑胶中小企业的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促进塑胶产业发展。

7、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依托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的资源优势,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育架构,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能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五、实施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三大规划的有机统一

工业、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加强联系,统一思想,密切合作,确保塑胶制造产业的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者的协调一致,有机统一。

城市总体规划要为塑胶制造产业园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保障塑胶制造产业园生产建设用地。

(二)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加快塑胶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设,周边控制,分期开发,由小到大,逐步扩展”的原则,加快塑胶制造产业园建设。

对符合塑胶制造产业园布局规划要求。

1、确保土地供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投产后3个纳税年度内年均纳税额度达到15万元/亩,挂牌起始价不超过9.6万元/亩。

根据“先期介入,预审协调,快速办理”的原则,建立审批“绿色通道”。

2、建立塑胶制造产业园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和实现多样化的供地方式,降低工业用地成本。

每年从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等收益中,按不少于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调节补贴塑胶制造产业园项目用地的地价成本。

3、建立塑胶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支持塑胶制造产业园建立滚动储备工业用地,确保工业用地的及时性。

4、优先安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积极争取融资担保公司为进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5、对租用新建标准厂房一年以上的生产型税源企业,由地方财政给予第一年每月2元/平方米的补贴,第二年每月1.5元/平方米的补助,凡租用新建标准厂房,一年内由租用转为购买,租用费可抵作购买预付款。

6、新入驻园区的生产型税源型企业,实行“零费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

(三)加强项目选址定点的引导,防止无序竞争

塑胶产业园要严格按照发展方向的定位选择工业门类,认真抓好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园区域环境评价工作,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

所有新增工业项目必须申请排污指标,指标在现有工业企业之间调剂,使之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做到科学实施,规范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新建和引进的项目,原则上都应按照工业布局规划进入塑胶制造产业园选址定点。

顾全大局,服从塑胶产业园布局规划要求。

对不按塑胶产业园布局规划选址定点的,不得享受相关项目建设规费减免、专项资金贴息和技改贴息等优惠政策,国土部门不提供用地指标。

(四)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