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58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docx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

1.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a,b。

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组合是,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瓶

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

⑶小红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他认为F装置完全可以代替C装置。

小红的做法是将F中,然后从d中通入难溶性气体。

⑷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已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为了验证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酸性,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F中,F中所盛试剂应该是,现象是。

2.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

 

(1)仪器a名称是,A装置中的集气装置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的气体。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来制备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MnO2起作用,加快了H2O2的分解。

(3)用A或B装置制备气体的反应应该是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3.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

(2)若用B装置制备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G装置收集氢气,②应与(填接口序号)相连。

(3)现有如下资料:

①实验室用FeS固体与稀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

②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碱溶液反应。

若在实验室中用上述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S气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2分)

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右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

5.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代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2NaHCO3══Na2CO3+H2O+CO2↑②NH4HCO3══NH3↑+H2O+CO2↑

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④;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

完成下表(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

实验方法

现象和结论

1

2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

首先。

7.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性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B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用C瓶收集满一瓶由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后,往瓶中倒入水,迅速用事先绑好一个小气球的胶塞塞紧,振荡,可以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膨大。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

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

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9.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了炼铁。

请写出用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据有关资料报导,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金属M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表面已被锈蚀。

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

使金属M锈蚀的物质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

(3)小芳同学为了验证空气中的O2是否参加了反应,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说明:

所用蒸馏水经煮沸迅速冷却;固体干燥剂只吸水且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10.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

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

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

是。

11.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过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

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观察与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假设与预测] ①宋新同学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②张红同学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猜想正确应该的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有气泡生成木条火焰熄灭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中

[解释与结论] 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请写出验证猜想①的化学方程式:

12.实验室有一瓶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已被腐蚀的无色液体(如右图)。

将二者混合会产生无色气体。

为了确定它们的成分,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探究。

【假设猜想1】

甲同学认为无色气体是氧气,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乙同学认为单从产生无色气体不能确定一定是氧气,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假设猜想2】乙同学认为无色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可能是 ,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乙同学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

取一定量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无色液体,当反应结束后,发现试管底部仍有黑色粉末。

则试管中剩余的黑色粉末可能的是。

为确定此成分,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将试管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

2取过滤、干燥的黑色粉末,

 

1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

“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

”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甲同学认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2)[设计实验]:

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3)[现象与结论]:

(提示:

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装置。

15.学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发现和研究更多的金属。

(1)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

②实验B中可观察到铁片的表面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③实验C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铁钉最先生锈的是处。

(填“a”或“b”或“c”)

(2)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

Na

Cu

Al

Fe

熔点(℃)

97.5

1083

660

1535

沸点(℃)

883

2595

2200

3000

根据上表中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a.Cu和Alb.Fe和Cuc.Fe和Na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为了比较银白色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

将金属R投入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

(选填“正确”或“错误”)

16.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

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

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

所选试剂必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所选试剂

判断方法

方法一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这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

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17.某淡黄公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

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O2。

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元素。

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2)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法收集。

(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

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写化学式)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在(3)中的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反应现象

结论

18.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将三包黑色粉末(分别是细铁粉、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和在瓶无色溶液,分别发给三个学习小组进行物质鉴别等问题的探究;每组一包黑色粉末和一瓶无色溶液;各组取样放入试管中混合后,甲、乙两组都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丙观察到无色溶液变蓝色。

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写出丙组试管中无色溶液变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请你对甲、乙两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进行大胆猜想:

甲组:

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分别是;

乙组:

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分别是。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组或乙组的黑色粉末是哪一种。

操作

现象

结论

 

19.某工厂的废水中只含有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

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与讨论:

(1)方案一:

选用镁粉作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次加入镁粉,当观察到时,说明加入镁粉的量已经足够。

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和。

(2)方案二:

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

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

,原因是。

(4)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要求使用的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属不同的物质类别),你选择的一种试剂是,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某活动小组欲从含有硝酸铜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铜,做了如下的实验,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混合物。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1)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3)加入锌粉和铁粉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2+2NaI=2NaCl+I2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D.C12+K2S=2KCl+S↓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

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

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

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溶液中,观察。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金属活动性顺序: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

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一同学用某种粗盐(主要含有泥沙、CaCl2、MgCl2等物质)进行提纯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固体A中含有的固体是(写物质的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4)步骤④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目的是。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某化工厂化验室排出的废水感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探究:

[调查获悉]废水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

[查阅资料]含硝酸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

[实验目的]探究用锌从废水中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方法;探究锌和废水中硝酸亚铁、硝酸银的反应顺序。

[实验用品]废水、所需化学试剂及相关的仪器、用品

[设计方案]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反应中其他生成物已略去)

 

[发现问题]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实验,在得到固体甲的同时发现:

有些同学得到无色溶液乙,有些同学得到深浅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乙,小丹同学提出问题:

哪种结果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呢?

锌与废水中哪种物质先反应呢?

[讨论分析]小军同学认为:

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探究溶液乙或固体甲的组成才能回答,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研究,他们决定探究溶液乙。

于是他们分成两小组,第一组对无色溶液进行探究,第二组对浅绿色溶液进行探究:

(1)首先他们对溶液乙中的溶质作出了多种猜想:

第一组:

①溶质为Zn(NO3)2②溶质为Zn(NO3)2、AgNO3

第二组:

③溶质为Fe(NO3)2和④溶质为Fe(NO3)2、和

(2)小悦同学思考后指出:

“通过实验或推理,都能排除第一组同学提出的猜想②,从而确立猜想①是合理的”,请你叙述其推理过程

(3)第二组同学经过向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使③④两种猜想都得以验证。

请你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乙溶液于试管中,

,观察。

若则是,

若则是。

[交流后得出结论]

(4)当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质为或当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溶质为和时,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

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

“使用过量的锌,过滤后得无色溶液”是方便、快捷并确保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一种方法。

经过观察和思考,同学们还得出了Zn先和废水中反应,再和反应的结论。

[探究后反思](5)老师评价:

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请你指出它的不足。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既可用于

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

A:

;B: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

实验是(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小颖认为在不改变Ⅰ、Ⅱ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的做法是;

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26.据中广网2010年5月3日报道:

中卫市孟家湾路段一辆汽车满载的浓硫酸发生严重泄漏。

浓硫酸沿公路流淌,并向路基两边蔓延。

消防官兵立即高动应急预案,用沙土封堵,控制浓硫酸进一步蔓延,同时设法封堵泄漏点,并对路面上的浓硫酸进行稀释和消除。

看到这则新闻,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浓硫酸腐蚀性及事故处理的研讨活动。

请你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并将活动记录补充完整。

(I)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探究——实验用品:

浓硫酸、小木条、玻璃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II)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讨论。

(1)小聪同学认为,如果仅用水稀释,并不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污染。

因为从溶液的角度看,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             没变,仅仅是                   变小了。

小明同学受到启发,制订了如下方案:

采取措施

依据原理

效果评价

反应类型

向硫酸所流经范围抛撒大量氢氧化钠小颗粒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将硫酸转化为无害物质,可消除污染

 

(2)小敏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