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42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docx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13林业三班

组员:

XXX

 

地点:

林职院后山

 

时间:

2015年4月17日

目录

1.总则

2.综合调查

3.营造林工程设计

4.配套工程设计

5.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

6.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

7.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播种量表

8.营造特点与方式

总则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其措施之一就是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是以保土、保肥、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为目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营造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林,必须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意义。

制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质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水土保持林新造,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决条件、主要依据、主要内容等。

 本条规定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必须明确的内容,方案设计深度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要求等。

 本条规定了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即:

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5162-1994 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T 10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DB 11/T 222-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水土保持林:

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市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表现在:

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

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将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

设计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2)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3)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4)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

造林标准设计

立地类型、整地时间、造林季节、幼林抚育

防护作用

主要是控制水土流失,即水力土壤侵蚀,也包括重力侵蚀及所形成的泥石流。

在治理上,首先要防止加速侵蚀。

配置水土保持林的地段和其邻近的各种生产用地,由于林分的存在及其形成的森林环境的影响,发挥着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

[2] 主要表现在:

1.调节地表径流:

配置在流域集水区,或其他用地上坡的水土保持林,借助于组成林分乔、灌木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改变落在林地上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从而有利于减少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能量,延缓降水渗透和径流形成的时间。

林地上形成的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包括枯枝落叶层和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层,及其下的发育良好的森林土壤,具有大的地表粗糙度、高的水容量和高的渗透系数,发挥着很好的调节径流作用。

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控制坡面径流泥沙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下坡其他生产用地的土壤水文条件。

2.固持土壤:

根据各种生产用地或设施特定的防护需要,如陡坎固持土体,防止滑坡、崩塌,以及防冲护岸、缓流挂淤等,通过专门配置形成一定结构的水土保持林,依靠林分群体乔、灌木树种浓密的地上部分及其强大的根系,以调节径流和机械固持土壤。

至于林木生长过程中生物排水等功能,也有着良好的稳固土壤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和必要的坡面工程、护岸护滩、固沟护坝等工程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改善局部小气候:

通过水土保持林在各种生产用地上及其邻近地段的配置,发挥着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如气流运动、气温、湿度、蒸发蒸腾等)的作用,从而使这些生产用地处于相对良好的生物气候环境之中。

 

综合调查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自然概况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包括专业调查、小班区划和栽植材料调查等,了解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区范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及成土母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概况,居民点、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配套工程等情况,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

调查内容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专业调查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

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病、虫、鼠、兽、强风、冰雹、霜冻、干旱、雾凇、地质等灾害因子对林分的危害。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主要了解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水平;劳动力数量与劳动成本;交通与通讯状况;农业现代化程度;林业机构与科学支撑能力等。

乔灌树种调查。

调查了解乡土树种资源与分布;调查适生树种、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情况;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如高生长、径生长、根系分布、成林高度、冠形、冠幅、分枝特性、种间竞争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抗侵蚀能力、抗大气污染能力以及经济利用价值等。

立地类型调查。

工程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

立地类型调查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路线调查 

1)路线选择:

借助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按海拔、地形、土壤、母岩、母质、植被、林相等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按垂直等高线组织、布设调查线路。

路线选择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

 

2)外业调查:

沿拟定的路线前进,随时记载地形的明显变化,在地形、植被明显变化的典型地段设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土壤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植被调查:

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其生活型、多度、盖度、高度。

 

样地调查 

分别立地类型进行调查,每个类型至少要有3个样地。

样地调查因子参照本规范附录A。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地质、地貌:

母岩类型、特点,样地所在的地貌(大、中、小)、部位、坡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对坡距、开阔度等。

 

2)土壤:

土壤剖面宽度50~80cm(以能正常作业为准),深度到母质层或地下水,土层特别深厚的挖到1.0m以下。

分层记载土层厚度、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石砾含量与大小、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潜育程度、根系量、酸碱度、碳酸盐反应、地下水深度、枯枝落叶层、生物活动等情况。

 

3)植被:

群落层次、结构,植物种类、多度、盖度、高度、物候期、生活力与分布状况,指示植物,群落名称,群落演替规律。

 

4)林分特征:

林分起源、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蓄积量、经营度、立地指数等。

 

其他项目调查。

对工程区内与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经营有关的其他生态与营林项目进行调查。

 

小班区划调查 

水土保持林工程区小班区划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进行经营区划和小班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复核,抽取一部分小班复位其立地质量、经营面积、林地使用权等。

否则,要进行小班区划调查,建立小班调查卡片。

 

小班区划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下列情况应进行小班区划:

  

1 权属不同;  

2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  3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不同;  4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5 地类不同;  6 起源不同;  7 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  8 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  9 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栽植材料调查

 调查当地栽植树种的种子与苗木供需现状,现有苗圃、采穗圃、母树林与种子园情况,栽植材料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了解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的标准。

苗圃

了解现有苗圃地的权属、位置、立地条件、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

调查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育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力量及经验教训、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踏查可用于新建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土壤、植被、地貌、水源、病虫害等)、面积、权属等情况。

 

 采穗圃 

踏查了解现有采穗圃的权属、位置、立地条件、面积、树种、年龄、种条规格与产量、种条采集季节、培育技术措施、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等。

 

 母树林 

踏查了解现有母树林的权属、位置、面积、立地条件、树种、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大小年产种量、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经营管理措施、利用前景等情况。

 

 种子园 

踏查了解现有种子园的权属、位置、面积、立地条件、树种、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大小年产种量、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经营管理措施、利用前景等

 

配套工程设计

一般规定 

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的管护用房、种子园、母树林、苗圃和其他站点涉及的建筑工程,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技术要求和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绿化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布置。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有线广播电视等线路布置,应注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环保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供电、给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宜设在隐蔽地带。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辅助生产设施工程,应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山区和丘陵地区,主要建筑物应布置在地形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沿山坡布置的建筑物,除应符合采光、通风、施工等要求外,尚应采取措施防止因挖方可能引起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若安排分期建设,应按功能统筹布置,确定预留续建用地位置。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各类建筑工程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其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等的建筑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位于城镇的水土保持林工程的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管护用房 

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管护用房应包括建筑工程和辅助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等,辅助建筑工程包括食堂、车库、仓库、锅炉房和配电室等。

辅助建筑工程量应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20%。

 

 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管护用房应选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

 

 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管护用房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利生产,便于经营管理,方便生活; 

 2  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固,有足够的建设用地;

3  具备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道路工程

 水土保持林工程道路工程应由运输道路、防火道路、巡护道路(包括摩托车道和巡护步道)等组成,以满足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森林保护和日常管理需要为目的。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道路工程应在总平面设计中,统筹布设;在设计生产性道路的同时,同步设计森林保护道路,构成水土保持林工程路网。

 

 水土保持林工程生产区和经营管理区与外部交通衔接的路段,可参照林区公路林Ⅰ级或林Ⅱ级的标准。

 

水土保持林内用于集材生产和森林保护的道路,可采用林Ⅲ级或林Ⅳ级标准建设。

其他衔接道路,可采用林Ⅳ级。

 

水土保持林内摩托车道的路基宽应为1.5~2.0m,一般不设路面,必要时可设低级路面。

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2%,平曲线半径不宜小于7.0m。

 

 水土保持林内巡护步道路宽应为0.5~1.5m。

纵坡大于18%的陡坡处可设台阶。

台阶踏步宽30~40cm,高度12~18cm。

 其他未提及道路按林区道路相关标准执行。

 

其他工程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给水工程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

 

 水土保持林工程中的管护用房、种子园、母树林、苗圃和各种站点,应利用当地已有的给水管网,周边没有可利用的给水管网时,可采用其他给水方式。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以及雨水排放的相关要求。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供电工程,应优先考虑国家或地方现有电网,当无电网可利用或利用现有电网不经济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

 

水土保持林工程的供热工程,应优先利用周边的供热系统。

自行供热时,在电力或燃油(气)供应充足前提下,应首先考虑采用电力或燃油(气)供热,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土保持林工程涉及的通信工程应根据当地的通信条件和对内、外部通信的传输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时,应严格遵守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规定,在频段选择和发射功率上避免对外围地区形成电磁波干扰。

通信工程的设计参数和其他技术要求,应按电信与公安部门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水土保持林工程涉及的有线广播、电视工程,应纳入地方有线广播、电视网。

附近没有广播、电视网的,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或配备小型地面卫星接收装置。

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

小班因子一览表

序号

调查地点

林班

小班

小班面积(亩)

林地所有权权利

林地使用权权利

林木所有权权利

林木使用权权利

工程类别

地类

起源

林种

亚林种

树种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高度(米)

平均胸径(厘米)

年龄

1

盘龙区

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职院后山

1

1

74.5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非工程

人工造林成林地

人工林

水源涵养林

防护林

黑荆、侧柏

7云3华

0.7

13.78

15.78

15

2

盘龙区

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职院后山

1

2

50.5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非工程

人工造林成林地

人工林

水源涵养林

防护林

黑荆、云南松

6云4麻

0.6

10.5

11

20

3

盘龙区

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职院后山

1

3

45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非工程

人工造林成林地

人工林

水源涵养林

防护林

云南松、侧柏

8云2华

0.7

12

9

23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

适宜树种

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木滇柏、川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桢楠、檫

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枫杨、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合欢、新银合欢、相思类、白杄、青杄、杜松、麻疯树、楠竹、慈竹、其他乡土常绿阔叶树种等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苗木表

树种

株行距(米)

密度

配置方式

树种苗木(株)

云南松

2

70%

正三角形配置

2520

华山松

2

2520

麻栎

2

2520

黑荆

2

2520

杉木

2

2520

幼林抚育

抚育内容为、松土、除草、培土、扶苗,要求除净杂草,松土深度适宜,不损伤苗木。

次数为3年5次。

造林当年、第2年各2次,第3年1次。

抚育时间为造林当年和第2年分别在6月和9月进行,第3年8月进行。

 

林班

小班

面积

除草松土

施肥

灌溉

方式

次数

时间

名称

数量

次数

次数

时间

1

1

74.5

人工

3年5次

6、9月

1

2

50.5

人工

3年5次

6、9月

1

3

45

人工

3年5次

6、9月

保护管理设计

采取专业管护方式进行保护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森林植被恢复成果;严格火源管理和巡护,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造林,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林班

小班号

面积

林木管护

病虫害防治

森林防火

管护年限

1

1

74.5

巡护

生物、化学防治

巡护

8年

1

2

50.0

巡护

生物、化学防治

巡护

8年

1

3

45

巡护

生物、化学防治

巡护

8年

 

补植

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地块,与次年使用同龄苗进行补植。

营造特点与方式

方式:

营造针阔混交林

特点:

表现在树林配置和营造技术两个方面。

配置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一般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

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根据不同地形和不同防护要求﹐以及配置形式和防护特点﹐可细分为分水岭地带防护林﹑护坡林﹑护牧林﹑梯田地坎防护林﹑沟道防蚀林﹑山地池塘水库周围防护林和山地河川护岸护滩林等。

不同的水土保持林种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采取(林)带﹑片﹑网等不同形式。

在一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小流域范围内﹐要注意各个水土保持林种间在其防护作用和其配置方面的互相配合﹑协调和补充﹐还要注意与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相结合﹐从流域的整体上注意保护和培育现有的天然林﹐使之与人工营造的各个水土保持林种相结合﹐同时又注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林的合理﹑均匀的分布和林地覆被率问题。

营造技术

由于大多数水土流失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和造林地土壤条件都较差﹐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经营上有如下特点﹕选择抗性强和适应性强的灌木树种﹐同时注意采用适当的混交方式。

在规划施工时注意造林地的蓄水保土坡面工程﹐如小平条﹑鱼鳞坑﹑反坡梯田等(见造林整地)。

可采用各种造林方法﹐以及人工促进更新(见森林更新)和封山育林等。

造林的初植密度宜稍大﹐以利提前郁闭。

 

苗木平衡测算表

苗木

单位

需要量

实有量

平衡(+、-)

备注

合计

12599

云南松

4199

黑荆

4199

柏树

4199

用工量测算

1、用工量指标

根据有关指标,确定造林综合用工指标,包括整地、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各工序的用工。

经测算,造林用工指标为整地6.3工日/公顷/0.45台班,其它综合用功指标32.3工日/公顷。

详见用工指标估算表。

 

用工指标估算表

单位:

工日/公顷

合计

整地

植苗

苗木

抚育

病虫害防治

资源管护

38.6

6.3

9

20

0.1

3.2

2、用工量测算

根据昆明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任务量和各工序劳动指标,总用工量为355.3工日,整地需69.3工日(48.15个台班),植苗99工日,幼林抚育20工日,病虫害防治1.1工日,资源管护35.2工日。

3、劳动力平衡

森林植被恢复用工量355.3工日,现有职工10人,人均用工为35.3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劳动力需求。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项目管理

1、计划管理

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由昆明市林业局统一编制项目年度计划上报林业厅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须经原批准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昆明市林业局负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对不按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执行的应视其情况追究责任。

2、规划设计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的有关规定,由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承担。

承接设计任务后,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据(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赴现地采用GPS现场定位方法,对造林小班地块进行了现状调查,对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询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此项植被恢复工程作业设计。

3、项目实施

为确保该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昆明市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参加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控制和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遵循“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的原则。

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制度,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完成。

4、档案管理

项目建设所需信息数据量大,种类多,必须严格档案管理,确保信息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项目计划、核算、统计和今后经营等工作提供依据。

项目的档案管理由林业局相关部门负责,包括作业设计文本、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验收等资料,应手续齐全,及时归档,并专人管理。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造林施工由专业造林队伍承担,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程序,按设计组织施工,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2、资金保障

项目资金执行报账制度和“三专一封闭”管理制度,并由林业局财务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并将监督、审计情况及时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以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3、技术保障

项目建设聘请林业监测规划、林业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建立项目建设专家顾问小组,积极引进、推广营造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对整地、造林等关键工序进行事前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完成。

........忽略此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