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沟门隧道实施性施工设计.docx
《岔沟门隧道实施性施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岔沟门隧道实施性施工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岔沟门隧道实施性施工设计
岔沟门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承德至秦皇岛高速公路《岔沟门隧道施工图》;
(2)岔沟门隧道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我局现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成果及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4)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业主相关文件要求;
(6)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条件、指南、规范及标准;
1.2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3)确保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4)保持施组设计的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岔沟门隧道位于承德市承德县境内,左线起讫里程为ZK55+000~ZK55+376,长376m;右线起讫里程为K54+993~K55+400,长407m;单幅全长合计783m。
该隧道属越岭分离式短隧道,穿越一南西向山岭,总体地势北东高南北低。
该隧道最大埋深约82m,洞身岩体主要为安山岩,属相对隔水岩体,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隧道进口端为北西向坡面坳沟,左幅进洞口位于该坳沟北东侧斜坡上,自然坡体温度但存在偏压问题,尚需考虑强降水时坡面坳沟中汇集地表面流于坳沟中汇集形成泥石流。
右幅进洞口位于该坳沟内,自然斜坡稳定,坡面植被稀疏,主要为少量灌木。
隧道出洞口位于暖儿河北东岸斜坡地带,两出洞口均位于一山脊近坡脚地带,山脊走向与路线方向基本一致,约125°,自然坡角约30°,自然斜坡稳定,强风化层厚度较大,坡面采用喷射混凝土作坡面防护,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并在坡上方设置截排水沟。
隧道区地表水不发育,坡面坳沟中一般无水流。
隧址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显著,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无霜期长。
隧址区多年平均气温9.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9.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36.5℃,多年平均降雨量578mm,多年平均风速1.8ms。
2.2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情况
(1)地形地貌
隧道属越岭分离式短隧道,穿越一南西向山岭,总体地势北东高南北低。
穿越处峰顶标高654.6m,呈椭圆状,地形坡度一般较陡,自然坡角在32°左右,坡面植被稀疏,主要分布有少量灌木。
隧道进口端为北西向坡面坳沟,地面标高约574m,右幅进洞口位于该坳沟内,现为旱地,左幅进洞口位于该坳沟内北东侧斜坡上,坡面植被稀疏,主要为少量灌木。
隧道出口端为暖儿河,该河在隧址区流向南西,河底标高约554m,出洞口位于暖儿河北东岸斜坡地带,其中右幅出洞口位于一山脊地带,左幅出洞口位于斜坡近坡脚地带。
出口端洞身坡面上分布有较多坡面坳沟。
(2)工程地质特征
A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党坝-毛兰沟槽地,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熔结角砾岩等。
岩体呈大块状镶嵌结构,主要发育3组节理,产状分别为85°<36°、325°<42°、245°<60°。
B地层岩性
隧址区未见明显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区域稳定性好。
C、地震
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建设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属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0.05g。
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相关规定,拟建短隧道属重要工程,应按7度设防,则其设计地震加速度值a=0.10g。
2.3水文地质条件及气候概况
(1)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区,地形切割较强,山间冲沟、坡面坳沟等负地形发育上述山间冲沟、坡面凹沟常常是坡面汇水、排水通道。
隧道区基岩岩性为安山岩,总体属弱透水层,基本无储水,地表水对工程影响小。
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滞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滞水主要赋存于地表残坡积土层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暖儿河中及向下渗流排泄,含水层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较小,处于斜坡地带,贮水条件较差,仅季节性有水,对隧道施工影响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层垂直入渗补给,向地形地势低洼处渗流排泄,受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物等因素制约,贮水空间有限,水量微弱,多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2)气象特征
隧址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显著,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无霜期长。
隧址区多年平均气温9.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9.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36.5℃。
多年平均降水量578mm,多年平均风速1.8ms。
2.4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
80km,终凝时间不大于30min;
4)锚固剂在清水中浸泡,随用随泡;
5)锚杆采用锤击安装,施工时不损伤锚头螺纹;
(4)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1)施工前,先准备中空注浆锚杆的锚头、垫板、螺母、止浆塞等配件;
2)砂浆配合比(质量比)控制在水泥:
砂:
水为1:
1:
0.45;
3)保证中空通畅,留专门排气孔;
4)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左右,等排气口出浆后方可停止注浆;
5)拧紧螺母,使垫板与喷射混凝土紧密接触。
9.2.2钢筋网施工
(1)制作网片
Ⅴ级围岩采用φ8钢筋制作钢筋网,钢筋网间距为20cm*20cm;Ⅳ级浅埋采用φ8钢筋制作钢筋网,钢筋网间距为25cm*25cm,Ⅳ级深埋及Ⅲ级围岩采用φ6钢筋制作钢筋网,钢筋网间距为25cm*25cm。
(2)挂网:
挂网在初喷砼及施作锚杆后进行,采用人工挂网。
(3)焊联:
挂好网片后,将网片之间的接头以及网片钢筋和锚杆头、钢架等焊接牢固,避免网片超出喷砼厚度和喷砼时网片晃动。
9.2.3钢架施工
本隧道在Ⅴ级浅埋地段采用I18型钢,Ⅳ级浅和深埋地段均采用格栅钢架。
所有钢架均在洞外按设计加工成型,洞内安装在初喷砼之后进行,与定位筋焊接。
钢拱架间设纵向连接筋,钢架间以喷砼填平。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钢架加工
1)I18型钢钢架加工
钢架由A单元5节,B、D单元各2节,C单元3节组成,单元间由螺栓连接。
各单元工字钢与连接钢板焊接成型,焊缝高度:
腹板处为Hf=6mm,翼缘处为Hf=10mm。
接头处设加劲角钢,以增强接头抗弯强度。
2)格栅钢架加工
格栅钢架由A、B单元组成,各单元由Φ22钢筋、Φ10钢筋、φ6钢架焊接成型。
格栅钢架各单元在洞外预制,洞内组装;单元间以螺栓连接,焊缝高度Hf=10mm;边墙底设置钢板。
3)钢架加工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架分节段制作,每节段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开挖方法确定,每片节段编号,注明安装位置。
②型钢钢架采用冷弯法制作成型。
③格栅钢架利用胎膜控制尺寸,所有钢筋结点必须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大于40mm。
(2)安装钢架
钢架在初喷4cm厚砼之后架设,架设完毕后再喷砼,外保护层不小于2cm。
钢架之间的纵向连接钢筋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为100mm,内外交错设置,其两端与工字钢焊接在一起。
钢架与初喷混凝土间紧密接触,空隙处采用垫块嵌紧,钢架每一单元按一处计列,每处采用1号垫块一块,2号垫块二块,施工时可酌情调整。
(3)钢架在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架在初喷后安装;
2)安装钢架前检查开挖断面轮廓、中线及高程。
3)钢架安装时尽可能贴近围岩或初喷面,有间隙时用契块契紧。
4)钢架安装就位后,钢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室,并使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喷射混凝土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钢架覆盖,临空一侧的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钢架施工工艺框图
9.2.4喷射混凝土施工
根据我标段现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决定采用湿喷工艺,湿喷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
(1)喷射混凝土材料要求
1)水泥: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特殊情况下采用特种水泥,采用特种水泥时应进行现场试验,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2)集料:
粗集料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
喷射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大于16mm;细集料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
3)外加剂:
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围岩的黏结力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易于保存,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外加剂使用前进行相应性能试验。
4)速凝剂:
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等,通过不同掺量的混凝土试验选择掺量。
使用前做速凝效果试验,初凝不大于5min,终凝不大于10min。
5)水:
水质符合工程用水的有关标准,水中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
6)外掺料:
外掺料剂量通过试验确定,加外掺料后的喷射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喷射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
1)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清除松动岩块,清洗岩壁面的粉尘,清理边脚处的岩屑、杂物等。
2)岩面有集中渗水出漏,先引排,妥善处理。
3)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
4)检查机具设备和风、水、电等管线路,并试运转,作业面具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3)喷射混凝土工艺要求
1)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次作业区段纵向长度不超过6m。
2)一次喷射厚度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控制在40~60mm。
复喷一次喷射厚度拱顶不大于100mm、边墙不大于150mm。
3)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在初喷时找平。
4)前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1h以上且喷层表面已蒙上粉层时,后一层喷射作业前先清洗干净受喷面。
5)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喷嘴垂直岩面。
喷射混凝土直接喷在岩面上。
喷枪头到喷射面距离为0.6~1.2m,喷射机工作压力控制在0.1~0.15Mpa。
(4)喷射混凝土养护要求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5)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见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
10仰拱和底板混凝土施工
本隧道在Ⅴ级围岩和Ⅵ级浅埋段设仰拱,其他围岩地段设底板。
仰拱混凝土超前拱墙混凝土施工的超前距离,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
仰拱施工整体断面一次成型。
底板混凝土采用半幅浇筑,方便掌子面开挖、出碴保持施工的连续性,保证接缝平顺,做好防水处理。
10.1仰拱填充砼施工规定
(1)隧道底部(包括仰拱),超挖在允许范围内采用与衬砌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超挖大于规定时,按设计要求回填,不用洞渣随意回填,保证片石不侵入衬砌断面(或仰拱断面)。
(2)仰拱以上的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在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施工。
(3)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
10.2仰拱和底板施工顺序
(1)测量放样,确定设计标高点,用于推算仰拱基坑底标高;
(2)采用挖掘机开挖并装碴,自卸式汽车出碴,人工辅助清理底部浮碴杂物;
(3)将上循环砼仰拱接头凿毛处理,仰拱与边墙基础间设连接筋;
(4)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隐蔽检查签证,砼输送车运输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捣固。
11防水和排水施工
11.1防水和排水施工一般规定
(1)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并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2)防水板施工前,先复核中线位置和高程,检查断面尺寸,保证衬砌施工后的衬砌厚度和净空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围岩侵入限界部位清除、整修和补喷。
(3)施工中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等做好观测和记录。
预防涌水淹没洞室,危及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4)隧道排水不直接排入饮用水源。
11.2洞口防排水施工
(1)洞门上方设置洞顶排水沟及洞外截水沟,以引排洞门上方坡面水。
(2)对于进洞方向为上坡的隧道洞口,隧道内路面边沟直接引排至路基边沟即可;对于进洞方向为下坡的隧道洞口,在隧道洞口位置设置横向截水沟以截排洞外路面水,洞外路基边坡设置反坡以避免洞外水流入洞内。
(3)明洞及洞门衬砌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外设置350g㎡无纺布+1.5㎜厚单面自粘ECB防水卷材+350g㎡无纺布复合防水层,以有效保护防水卷材、保障防水效果。
明洞回填足够厚度的低水平冻胀力碎石土,其顶面夯填厚度不小于50㎝的粘土层以防止地表水下渗,边墙侧底部设置纵向排水沟。
11.2.1隧道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排水系统施工规定
(1)边坡、仰坡坡顶的截水沟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在洞口开挖前修建,其出水口防止水顺坡面漫流,洞顶截水沟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防止水流冲刷弃渣危害农田和水利设施。
(2)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
(3)多雨地区,做好防止洞口仰坡范围内地表水下渗和冲刷的防护措施。
11.2.2覆盖层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水处理规定
(1)洞口附近和浅埋隧道洞顶不积水。
(2)黄土陷穴和岩溶孔洞等特殊地质按设计要求处理。
(3)洞顶上方如有沟谷通过且沟谷底部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时,及时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或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
(4)洞顶已有排水沟槽予以整治,确保水流畅通,必要时应进行铺砌。
(5)洞顶设有高压水池时,水池位置远离隧道轴线,水池有防渗措施,对水池溢水有疏导设施。
(6)隧道地表沟谷(槽)、坑洼、钻孔、探坑等,采用疏导、勾补、铺砌和填平等措施,废弃的坑洞、钻孔等填实密闭,防止地表水下渗。
11.2.3洞外反坡排水施工要求
(1)根据距离、坡度、水量、设备和施工组织布置管路,一次或分段接力将水排出洞外。
(2)抽水机的集水坑容积按实际排水量确定,设在对施工干扰较小的位置。
(3)抽水机功率大于排水所需功率的20%,并备用抽水机。
(4)做好停电时的应急排水准备工作。
11.3洞身防水施工
11.3.1防水混凝土施工
隧道防水要提高混凝土自防性能。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在有冻害地区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适当提高。
防水混凝土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时,其耐蚀系数不应小于0.8。
(1)防水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要求
1)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作业班检查不少于两次。
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组成材料
每盘计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2
±1
粗、细集料
±3
±2
水、外加剂
±2
±1
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作业班至少检查两次。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
要求坍落度(mm)
允许偏差(mm)
≤40
±10
50~90
±20
≥100
±30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不直接加水。
4)防水混凝土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11.3.2无纺布和防水板施工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1.5㎜厚单面自粘ECB防水卷材+350g㎡无纺布,以有效防止地下水进入隧道内部。
(1)防水板施工工艺(见下图)
(2)技术参数
无纺布的技术参数为350g㎡,防水卷材为1.5㎜厚ECB卷材。
防水板主要物理性能见下表
项目
拉伸强度(MPa)
断裂延伸率(%)
热处理时变化率(%)
低温弯折性
抗渗性
指标
≥12
≥200
≤2.5
-20℃无裂纹
0.2Mpa,
24h不透水
(3)无纺布、防水板施工准备
1)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同时对班组作全面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2)初期支护表面处理:
铺设防水板前对初期支护采用简单易行的锤击声检查,必要时辅以其它物探手段;对初期支护的渗漏水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初期支护表面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并用喷混凝土(或砂浆)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表面平整度符合下式要求:
DL≤16,式中L―初期支护表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D—初期支护表面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
3)喷射混凝土表面有尖锐突出物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①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切断后锤平,砂浆抹平。
②有凸出的管道时,先切段,再用砂浆抹平。
③锚杆有凸出部位时,螺头顶预留5mm切断后,用塑料帽处理。
④补喷混凝土使其表面平整圆顺。
(4)防水板铺设方法
防水板铺设前要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衬砌段,并与开挖掌子面保持一定距离。
防水板的铺设采用无钉铺设工艺,目前常用的无钉铺设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热塑垫圈电焊固定防水板,另一种通过铁线挂设防水板。
热塑垫圈电焊固定防水板如图所示,先用射钉将热塑垫圈固定在基层(喷射混凝土初支)上,在将防水板电焊固定在垫圈上,这样射钉不穿过防水板,防水板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暗钉圈固定缓冲层示意
采用铁丝挂设的方法是先钻眼安装膨胀螺钉,再将铁线沿纵向固定在膨胀螺钉上,然后将防水板通过其扣带系在铁线上。
(5)防水板铺设机具设备及材料
爬形热合焊机2台,电锤(钻)3把、自制工作平台1台。
防水板铺设采用专用台架铺设,台车前端设有初期支护表面及衬砌内轮廓检查刚架,并有整体移动(上下、左右)的微调机构。
台车上配备能达到隧道周边任一部位的作业平台,辐射状的防水板支撑系统,提升(成卷)防水板的卷扬机和铺放防水板的等设施。
(6)防水板铺设工艺
ECB防水板铺设前,先检查防水板的质量、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背面排水管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防水板时,先根据防水板的尺寸,布置好塑料锚固螺栓的位置,用电钻钻孔安装塑料锚固螺栓,用螺钉和垫圈环向整体铺挂防水板,用专用塑料焊接机及时焊接,保证搭接宽度和焊缝宽度,根据喷射混凝土面的平顺程度在每两个加固点都留有一定的富余量,衬砌时才能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
1)防水板施工准备工作:
检查喷射混凝土及背后排水管,检查防水板质量。
2)防水板施工焊接工艺要求
①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00~270℃,并保持适当的速度即控制在0.1~0.15mmin范围内;
②搭接尺寸:
搭接尺寸大于100mm;
③焊缝宽度:
焊缝宽度大于25mm;
④焊接作业:
在铺设防水板时,固定工序必须和焊接工序紧密配合,铺挂固定应超前于焊接工作。
⑤采用双缝焊接前,先在小块塑料片上试温。
⑥焊缝若有漏焊、假焊时补焊;若有烤焦、焊穿处以及外露的固定点,用塑料片焊接覆盖。
⑦焊接接头平整,不出现气泡折皱及空隙现象。
(7)防水板施工注意事项:
1)绑扎钢筋和台车定位时,防止碰撞和刮破防水板;挡头板的支撑在接触到防水板处加设橡皮垫层;
2)浇筑混凝土时,防止碰击防水板,二次衬砌中埋设的管料与防水板间距不少于5cm,以防止防水板破损,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观察,发现防水板损伤立即修补;
3)安装孔位要严格控制方向和排列距离,避免安装时搭接困难。
(8)防水板施工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办法:
1)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若发现防水板铺设绷得过紧,为避免破裂,根据范围大小,将该处塑料防水板破开,另裁一块防水板插进破口内使其紧贴岩壁,然后再将新旧两块防水板焊接成整体;
2)大面积漏水或有股水的地段先用油布、薄膜、塑料布等材料,将水引离施工工作面,待防水板铺设到适当位置时,再行拆除,引水顺防水板后流下。
(9)防水板铺设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板铺设采用专用台架。
铺设前进行精确放样,画出标准线后试铺,确定防水板每环的尺寸,并尽量减少接头。
2)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并留有余量,防水板与初期支护或岩面密贴。
3)防水板的搭接焊缝质量按充气法检查,当压力表达到0.25Mpa时停止充气,保持15min,压力下降在10%以内,焊缝质量合格。
防水板搭接示意图
11.3.3采用钻孔集中汇流引排漏水时,对钻孔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作详细记录,在确定衬砌拱墙背后排水设施时,考虑上述因素。
11.3.4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井点降水法处理。
井点降水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降水要求,选择降水形式、降水设备,编制降水施工方案。
(2)在隧道两侧地表面布置井点,间距为25~35m。
井底在隧底以下3~5m。
(3)设水位观测井,及时测定动水位,调整降水参数,保证降水效果。
(4)重视降水范围内地表环境的保护,制定包括量测监控、回灌等措施,预防地表超限下沉。
11.3.5隧道施工有平行导坑或横洞时,充分利用辅助导坑排水,降低正洞水位,使正洞水流通过辅助道坑引出洞外。
必要时应设置永久排水沟,使坑道封闭后能保持水流畅通。
11.3.6防止涌水的措施
制定防涌(突)水的安全措施时,考虑开挖面布置超前钻孔,预防水囊、暗河、高压涌水等的危害。
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作详细的调查分析,先判明地下水流方向,再确定钻孔位置、方向、数目和钻孔深度,并采取下列防止涌水的措施:
(1)非施工人员必须撤离危险区。
(2)及时测算水量、水压、流速、含泥沙量等,备足配套的抽水设备。
(3)在钻孔口预先埋管设阀门,控制排水量,防止承压水冲击及淹没坑道等意外险情发生。
(4)水平钻孔钻到预期的深度尚未出水时,可会同设计单位进一步进行地质和水文的勘测工作,重新判定地下水情况。
11.3.7隧道通过不透水和透水性强的互层时,根据设计文件和调查资料提供的情况,在可能进入滞水带前20~30m,用深孔钻机钻孔穿入透水层,以利预探和排水。
当涌水量很大,用钻孔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时,在衬砌完成地段或围岩坚硬稳定地段开挖迂回侧洞,排除滞水带内储水。
11.3.8分区防水原理
分区防水是把隧道防水进行隔离分区的一种防水技术,一旦某一区域发生防水板破坏漏水,不会发生“窜流”影响其它分区,便于针对一定的区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分区隔离防水采用将背贴式止水带沿分界线环向粘结(焊接)在防水板上,浇注混凝土时,止水带的凸齿嵌入混凝土中形成隔离带,以阻隔两个区域的水相互串通。
其结构如图所示。
分区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11.4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施工
施工缝、变形缝是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缝隙,在混凝土界面嵌入止水材料时,止水材料和混凝土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界面(缝隙),因此,二缝的止水都是界面缝隙的止水,在考虑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缝隙的止水后,解决止水材料自身和混凝土界面的密封止水,同时满足止水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施工缝缝隙一般都不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存在少量混凝土伸缩变形,沉降变形,相应止水材料也要适应这些变形,才能达到止水目的。
与施工缝相比,变形缝缝隙较宽,要考虑采用吸水膨胀率较大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
施工缝、变形缝采用复合式防水结构。
复合式防水结构同时由背贴式止水带与中埋式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组成。
如图所示。
施工缝防水复合构造形式
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
中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