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195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docx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

高中化学综合练习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C—12;0—16;S—32;Cu—64;Zn—65;Hg—201;I—127;Na—23

Fe-56;Al-27;Mg—24;N—14;Cl—35.5;K—39;Ba-137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每题2分)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①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C)

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D、②④⑤

解析:

①应用的是氩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②应用的是铝的导热性,属物理性质;③应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属化学性质;④应用的是碳的可燃性,属化学性质;⑤应用的是花岗岩的硬度大,属物理性质。

2、在地球上空10~50km的大气层中,集结着大量的臭氧分子(O3),形成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但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以M代表其化学式),逸散到大气中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简示为:

M+O3→MO+O2,MO+O→M+O2.据此判断“氟里昂”在破坏臭氧层的反应中是(A)

A、催化剂B、还原剂C、氧化剂D、稳定剂

解析:

将两个反应式合并可得到O+O3→2O2,因此可得出氟里昂为催化剂。

3、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氧气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下列哪种物质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掉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是(C)

A、红磷B、固体烧碱C、铁粉D、生石灰

解析:

铁粉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包,打开后可以看到里面有黑色物质,那就是铁粉。

4、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属于同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的是:

( D )

A、生石灰、熟石灰、草木灰    B、烧碱、纯碱、苛性钾

C、石膏、胆矾、小苏打      D、干冰、冰、硫酐

解析:

生石灰为CaO,熟石灰为Ca(OH),草木灰为K2CO3;烧碱为NaOH,纯碱为Na2CO3,苛性钾为KOH;石膏为CaSO4,胆矾为CuSO4·H2O,小苏打为NaHCO3;干冰为CO2,冰为H2O,硫酐为SO3。

只有D中三种物质全部为氧化物。

其中有部分物质的俗称学生没有学过,教师做简单介绍即可。

5、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10℃,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D)

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

解析: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将有部分溶质析出,因此溶液及溶质的质量都会减少,浓渡也会降低,但溶剂的质量没变。

6、某金属氧化物RO的分子量为56,它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盐的分子量为:

( C)

A、75.5    B、91.5     C、111      D、127

解析:

由题意可知R的原子量为40,化合价为+2价,所以它与盐酸反应后生成RCl2,其分子量为111。

 

7、某微粒含有10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必含有10质子        B、必定是氖原子

C、必不能够失电子        D、不能确定该微粒的名称

解析:

微粒含有10个电子并不能确定它的名称。

它有可能含10个质子,也有可能不是,如:

Ne有10个质子,而Na+有11个质子,但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同样不一定是氖原子;钠离子在变回钠原子的时候就要失电子,所以也有可能失电子。

8、下列各组化合物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

( D )

A、NH4CI和NH3          B、Na2SO4和SO3 

C、KMnO4和K2MnO4         D、KCIO3和Ca(CIO3)2

解析: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以一个原子的身份参加反应。

9、通过下列类型的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是:

(  D)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可以

解析:

以上反应都可以,如:

C+O2=CO2,H2CO3=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溶液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浓度的大小由所含溶质质量决定

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

D、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速度等于结晶速度

解析:

只要溶液中溶质及溶液的质量不变,浓度就不会发生变化;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此种溶剂中浓度最大的溶液。

溶液达到饱和时,并不意味着溶质就不再溶解了,只是溶解与结晶析出的速度相等,表现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C)

A、硝酸钠B、硝酸镁C、硝酸铝D、硫酸铁

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O,金属元素为了Al,所以组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铝。

1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但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是:

( D )

A、BaSO4    B、NaCI    C、FeO     D、Cu

解析:

金属铜不溶于水,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其排在H的后面,所以也不能和盐酸反应,但它排在银的前面,且硝酸银又是可溶性盐,所以铜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单质银和硝酸铜。

13、分子数相等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 D )

A、CO    B、CH4     C、H2     D、C2H4

解析:

同学们只要将化学方程式正确地写出配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把足量下列物质放入CuCl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静置,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B、C)

A、AgNO3   B、Mg粉    C、NaOH    D、Ag

解析:

AgNO3+CuCl2=AgCl↓+Cu(NO3)2因溶液中存在Cu2+,所以溶液呈蓝色;Mg+CuCl2=MgCl2+Cu最后溶液为无色;2NaOH+CuCl2=Cu(OH)2↓+2NaCl,溶液为无色;Ag不与CuCl2反应,所以最后得到溶液为蓝色。

15、下列各组物质,仅用组内物质就能互相区别开来的组是:

( B)

A、NaOH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B、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C、NaOH溶液、KNO3溶液、CuSO4溶液、NaCI溶液

D、Na2CO3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KCl溶液

解析:

首先可以根据其颜色区分出CuSO4溶液,然后分别滴加,NaOH溶液可生成蓝色絮状沉淀,BaCl2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另一个即为Na2CO3溶液

16、由Zn、CuO、稀H2SO4作原料,通过两种途径制取Cu:

(1)CuO+H2SO4=CuSO4+H2O     Zn+CuSO4=ZnSO4+Cu

(2)Zn+H2SO4=ZnSO4+H2      CuO+H2===Cu+H2O

要制得相同质量的铜(假设每一步反应都很完全),对于两种途径,现有如下说法:

①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②消耗相同质量的Zn

③消耗相同质量的CuO        ④生成相同质量的ZnSO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仅①②③正确  D、仅①④正确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得出四种说法都正确。

17、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含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

1,则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D )

A、12:

1    B、4:

1    C、1:

2    D、1:

4

解析:

18、用pH试纸测定食用白醋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得的pH与白醋实际pH比较(A)

A、前者偏高B、前者偏低

C、两者相等D、难于确定何高何低

解析:

pH试纸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应直接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如先将试纸润湿就相当于将待测试稀释,对于酸来说pH起大酸度最小,所以pH将会升高。

19、用氢气还原某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约减少50%,若该金属的原子量为55,则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相当于:

( D )

A、MO2     B、MO    C、M2O3    D、M2O7

解析:

由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减少50%,可知M和O的质量比为1:

1,即55X=16Y,X:

Y=2:

7。

20、6.5克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1克,已知这种锌可能含有Fe、Cu、Mg、Al中一种或几种杂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

A、肯定含有Mg         B、肯定同时含有Mg、Al、Fe

C、可能含有Mg、Al       D、可能同时含有Fe、Cu、Mg、Al

解析:

此题可先假设6.5g全为锌,则可生成0.2g氢气,现产生氢气的量大于这个数,则证明至少应存在着一种物质,与锌同质量时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C、D都正确。

 

二、填空题(21题方程式为2分,22题实验评价为3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1、A元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最内层上电子数的3倍,B元素的离子B+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由A、B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A、B两元素单质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

A的电子层排布为2、8、6,所以A为S元素,B的离子有两个电子层,且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B的电子层排布为2、8、1,为Na元素。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略。

22、某同学做石蜡成分探究实验:

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珠生成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H元素,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C。

你对此实验的评价是:

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或只能判断是否含C、H两种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

23、实验室里可以用向浓硫酸里滴入浓盐酸的简易方法制取氯化氢,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的易挥发性。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将浓盐酸中少量的水吸出,浓盐酸易挥发,就会有氯化氢气体挥发出来。

24、有硝酸、氯化铜、碳酸钾、氢氧化钡和硫酸钠五种溶液,其中氢氧化钡跟其余四种都能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有3个反应产生沉淀。

解析:

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碳酸钾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25、含有相等原子数的锌、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所放出氢气的质量比顺次为2:

2:

3。

等浓度、等质量的盐酸跟足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铝作用,所消耗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的分子数之比是3:

1。

解析:

此题对化学方程式进行正确的书写与配平即可得出结论。

26、往氯化钾、硫酸钾、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色溶液A,产生沉淀且溶液变为中性;再依次加入无色溶液B、C,将另外两种酸根离子分别转化为沉淀(A、B、C均含同种阴离子)。

最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后得到某纯净物。

则所加入试剂(写名称或化学式)的顺序依次是HNO3、AgNO3、Ba(NO3)2。

解析:

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呈碱性,所以加入的无色溶液A中一下含有H+,B、C又可分别使另外两种酸根转化为沉淀,所以一个为Ag+、Ba2+,三种溶液的阴离相同,这里就只能选硝酸根。

三、实验题:

(共30分,)

27、通过实验,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解析: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少量氯酸钾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可知片刻后有大量氧气放出,加热到无氧气放出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酸钾,继续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仍很快,由此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待反应结束,冷却,在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滤渣,烘干,称量,得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28、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和水。

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双氧水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生成。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上述方法制得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在试管口检验,结果木条不能复燃。

他经过思考分析了实验现象不正确的原因,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结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⑴分析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什么?

(4分)

⑵对实验装置如何改进才能检验出有氧气生成?

(画图或文字说明均可)(4分)

解析:

(1)加热到65℃以上时,水蒸气与氧气一起逸出,使木条不能复燃。

(2)加上带导管的胶塞,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1);

③准确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设为n),放入广口瓶B内;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2)。

试回答:

(18分)

⑴实验操作④、⑤都要缓缓鼓地进行,其理由是使反应产生的CO2与碱石灰充分反应,被完全吸收,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⑵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全部排出;装置A中的试剂X应选用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空气中含有的CO2。

⑶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干燥管Ⅱ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I内。

⑷装置A与B之间的弹簧夹在第__⑤__项操作前必须打开,在第④项操作用其以前必须夹紧。

⑸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

×100%。

四、计算题:

(10分)

30、由H2、O2、CO组成的混和气体共3.90克,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火爆炸。

冷却至室温,干燥后测得气体质量为2.82克;再通入足量的苛性钠溶液,干燥后测得剩余气体质量为0.18克。

求原混和气体中H2、O2、CO各是多少克?

解析:

由题意可知H2和O2在点火的情况下可以反应生成水,CO和O2也可反应生成CO2。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总质量应保持不变,干燥后,质量减少的量就应为生成的水的量,能过苛性钠溶液后质量减少的量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由此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分别求出参与化学反应的三种气体的质量。

最后剩余的质量应为没有参与反应的一种气体的质量,因此此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解:

生成的水的质量:

3.90g-2.82g=1.08g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82g-0.18g=2.64g

设H2的质量为

g,CO的质量为

g,与H2反应的O2的质量为

g,与CO反应的O2的质量为

g。

2H2+O2点燃2H2O

43236

1.08g

2CO+O2点燃2CO2

563288

2.64g

若剩余气体为O2,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为0.12g,O2为2.10g,CO1.68g

若剩余气体为H2,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为0.3g,O2为1.92g,CO1.68g

若剩余气体为CO,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为0.12g,O2为1.92g,CO1.86g

 

【附加题】

1、某化工厂生产盐酸的过程如图a

⑴生产的关键步骤如图b所示(氯气有毒)。

需完全反应、合理通入时,A通

入气,B通入气,同时气略过量。

⑵为了获得浓盐酸,上述燃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需要后再溶于水。

 

解析:

题目给出了盐酸生产的流程图,也交代了氯气是有毒的气体。

根据这些信息,去分析推断生产盐酸的过程中应如何通气才能使有毒的氯气安全反应,不造成污染呢?

合理的方法就是将氯气通入内管,氢气通入外管,且氢气略过量。

只有这样,才能使氯气在较过量的氢气包裹下充分与氢气反应,不留残余。

同时,燃烧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温度较高。

对气体来说温度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故需冷却后再溶于水。

答案:

(1)氢、氯、氢;

(2)冷却

 

2、(一题多解)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人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溶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g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

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

 

解析:

R与Na2SO4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BaSO4,R中含Ba2+,又滤液呈碱性,则R中含OH-,所以R为Ba(OH)2,生成的碱为NaOH,要注意考虑原固体混合物中Ba(OH)2是否与Na2SO4恰好完全反应。

解法1:

由题意知R为Ba(OH)2,

设参加反应的Ba(OH)2质量为x(g),生成NaOH的质量为y(g),

Ba(OH)2+Na2SO4==BaSO4↓+2NaOH

17123380

x11.65gy

解之

设与生成的NaOH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z(g),

HCl+NaOH==NaCl+H2O

36.540

z4.00g

解之

则与过量Ba(OH)2反应消耗的HCl质量为3.65g

设:

剩余Ba(OH)2的质量为a(g)

Ba(OH)2+2HCl==BaCl2+2H2O

17173

a3.65g

解之a=8.55g,混合物中Ba(OH)2的质量为8.55g+8.55g=17.1g

解法2:

据题意,参加反应的Ba(OH)2中的OH-与滤液中加入的H+相当。

设混合物中R的质量为x(g)

Ba(OH)2——2HCl

17173

x146g×5%=7.3g解得x=17.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