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全集 2.docx
《最新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全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全集 2.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全集2
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
汇编
质量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1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一节质量的基础知识
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
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活动的产生: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
质量管理活动:
围绕着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
指“可区分的特征。
可以有各种类的特性,如:
物的特性,如:
机械性能;
感官的特性,如:
气味、噪音、色彩等;
行为的特性,如:
礼貌;
时间的特性,如:
准时性、可靠性;
人体工效的特性:
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功能的特性:
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A.特性可分为固有的和赋予的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
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
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
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
保修时间)等特性。
固有与赋予特性的相对性:
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种产品的固有特性(转换)。
(2)关于“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
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
一般情况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有规定,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
要求要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
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需要指出,可以采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等。
(3)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质量的经济性:
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顾客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
质量的广义性:
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质量的时效性: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质量的相对性:
组织的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质量的比较应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
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质量相关的概念
(1)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2)过程: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织。
过程可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
(3)产品: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
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种类:
服务:
服务是无形的,通常是在组织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如:
商贸、运输;
软件:
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如:
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
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是具有计数的特性,可以分离、可以定量计数。
如:
发动机零件、电视机;
流程性材料:
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一般是连续生产,状态可以是液体、气体、粒子、线状、块状或板状等。
如:
润滑油。
(4)顾客: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5)体系: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将“要求”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作为评价、检验和考核的依据。
它包括:
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性。
质量特性有些是可定量的,有些是不能够定量的,只有定性,实际工作中,将不定量的特性转换为可定量的代用质量特性。
质量的适用性就是建立在质量特性的基础之上的。
产品质量特性分为:
内在质量特性:
如结构、性能、精度、化学成份等;
外在质量特性:
如外观、形状、色泽、气味、包装等;
经济特性:
成本、价格、使用费用、维修时间和费用等;
商业特性:
交货期、保修期等;
其它特性:
安全、环境、美观等。
服务质量特性是服务产品所具有的内在的特性。
可分为五种类型:
可靠性:
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
响应性:
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服务的愿望;
保证性:
员工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
移情性:
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
有形性:
有形的设备、设施、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
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将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
关键质量特性:
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重要质量特性:
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质量特性:
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二、质量概念的发展
1、符合性质量的概念:
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2、适用性质量的概念:
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
3、广义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掌握质量管理的含义(含相关术语: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熟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概念)
熟悉质量管理培训的内容及实施
熟悉质量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管理概述
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协调”活动、综合利用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
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员与活动。
1、管理职能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
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研究活动条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
制定业务决策,是指在活动条件研究基础上,根据这种研究所提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组织在资源拥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宗旨方向和目标,并据此预测在未来可能呈现的状态;
编制行动计划。
将决策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对每个单位和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组织:
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
组织是决策目标如何实现的一种技巧,这种决策需要建立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并训练专业人员,组织通讯网络。
管理者必须建立起与顾客、制造商、销售人员和技术专家之间的沟通渠道。
组织应完成以下工作:
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
人员的配备,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适当的岗位上,从事适当的工作;
启动并维持组织运转;
监视运转
(3)领导:
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
领导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关键,是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创造一个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的管理过程。
(4)控制:
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织资源。
控制是为了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运转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根据标准及规则,检查监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判断是否发生偏差。
2、管理层次和技能
(1)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管理者领导下属的数量;有效的管理幅度的大小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管理者工作的内容;
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2)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次。
按层次划分,管理可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底层)管理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是组织的高组管理者,其主要作用的确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规定职责和提供资源,他们主要负责与外部环境联系。
中层管理者负责利用资源以实现高层管理者确立的目标,主要通过在其职权范围内执行计划并监督基层管理人员来完成。
基层管理者负责日常业务活动,他们通常监督指导作业人员,保证组织正常运转。
(3)组织活动:
组织的活动分为三种:
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分别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负责执行。
(4)管理技能:
管理者应具备三个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指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完成组织行动的能力。
人际技能:
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
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即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
高层管理者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基础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二、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活动予以实现的。
质量管理是组织在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围绕着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的。
是组织各项管理的主线。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形成文件,质量目标中应包含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针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3、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依据质量方针制定,组织应在组织内各个层次制定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
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示的过程。
5、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
6、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改进应是持续的。
7、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相关方(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早见于美国菲根堡姆博士1961年发表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的回顾
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将质量检验机构独立出来。
从工长的质量管理到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相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