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405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docx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待的贸易活动,所以称其为对外贸易。

3.出口依存度

一定时期国出口总值占国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越高,说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

4.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可以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还可以细分为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5.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

人们通常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指数的方法来了解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6.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时间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

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盈余,有成出超;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赤字,又称入超。

7.间接贸易

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8.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与贸易量,是以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9、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1.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有何区别与联系?

过境贸易,是指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时,对乙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

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2.间接贸易与直接贸易有何区别与联系?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3.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作用有哪些?

国际贸易出现后,对经济的发展发生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为:

(1)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

(2)利用国际市场,使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3)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使用;(4)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5)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6)有利于提高国民的多样化消费水平;(7)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兴衰的重要传递渠道。

4.国际贸易主要有哪些分类?

国际贸易发展到今日,形式愈来愈多样化,从而其分类也较繁杂。

这里从不同的角度将其主要分类归纳如下:

(一)按商品流向划分: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将自己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2、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入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3、过境贸易,是指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时,对乙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

(二)按商品形态划分:

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1、有形贸易是指买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商品的活动,也称为货物贸易。

2、无形贸易是指买卖那些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活动,也称为劳务贸易。

(三)按贸易有无第三国参加划分: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1、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四)按统计标准划分:

总贸易、专门贸易和边境贸易。

1、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2、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3、边境贸易是指两个毗邻国家通过协议,在两国的边境接壤地区准许当地居民在指定的集市和边境口岸上,按照规定的金额、品种进行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小额贸易。

这种贸易一般不是为了赚取外汇,而是为了边民互通有无,因此一般无需办理海关手续,也不计入当事国的外贸总额。

(五)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

1、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2、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例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贸易。

(六)按清偿工具划分:

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1、自由结汇贸易又称现汇贸易,是指以货币作

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2、易货贸易是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是两国间直接以货物交换货物的贸易。

5、易货贸易近几年来重新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国家外汇短缺,国际性债务危机,某些发达国家为减少贸易逆差

 

第二章

1.三来一补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对等贸易

对等贸易也称对销贸易、反向贸易或互抵贸易,一般认为这是一种以货物或劳务(包括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作为偿付贷款手段的一种贸易方式。

它把进口和出口结合起来,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交易,交易双方都有进有出。

并求得各自的收支基本平衡。

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是什么?

二战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贸易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空前增长

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增长的原因是:

(1)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2)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3)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促进;(4)跨国公司的发展;(5)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二、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表现为:

(1)发达国家的外贸额在国际贸易中占比重上升,发展中国家比重下降;

(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不断增大;(3)主要发达国家外贸发展不平衡,早期美国外贸一枝独秀,当今则是美、日、欧三足鼎立;(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力量。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五、国际贸易呈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六、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

 

第三章

1、外贸发展战略

外贸发展战略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类:

(1)狭义的外贸战略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阶段所规定的外贸发展目标以与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2)广义的外贸战略是指一国政府把本国的对外经贸事务与本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和运行的种种模式。

2、出口导向

该战略是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出口工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3、进口替代

该战略是指一国适当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用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工业化体系,以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4、初级产品出口鼓励战略

该战略是指处于工业化以前的经济落后国家积极发展初级产品生产,鼓励初级产品出口,进口国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建立适合本国条件的民族工业。

1、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主要有哪几类?

外贸发展战略有多种分类方法。

目前最常见的是把外贸战略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产品出口鼓励战略

该战略是指处于工业化以前的经济落后国家积极发展初级产品生产,鼓励初级产品出口,进口国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建立适合本国条件的民族工业。

2、进口替代战略

该战略是指一国适当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用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工业化体系,以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3、出口导向战略

该战略是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出口工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2、进口替代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

(1)保护关税政策;

(2)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3)高估本币币值;(4)复汇率和外汇管制政策;(5)对进口替代产业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3、试述进口替代战略的利与弊。

该战略的积极作用:

(1)为弱小的民族工业的成长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2)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成长的独立性;(3)扭转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该战略的消极作用:

(1)保护完好的市场环境抑制了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使经济发展易产生高成本和低效率;

(2)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4)易造成市场信号扭曲,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生结构失衡。

4、出口导向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

(1)降低贸易壁垒;

(2)汇率政策由以前的高估本币币值转为低估本币币值,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市场汇率;(3)放松外汇管制;(4)鼓励出口政策;(5)利用外资政策。

5、试述出口导向战略的利与弊。

该战略的积极作用:

(1)向世界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本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使比较成本原则得以贯彻,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既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贸的不平衡状态。

该战略的消极作用:

(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国经济易受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

(2)过分追求比较利益,不利于本国重要工业部门的发展;(3)外国资本控制了国若干重要经济部门的发展;(4)经济运行易受债务危机困扰。

6、一国主要依据什么选择外贸发展战略?

选择外贸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1)本国的市场容量和自然资源条件;

(2)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3)国际经济环境,包括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有了好的机会,经济落后国家进入国际市场才比较容易。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

新中国建国后,我国一直推行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国开始逐渐地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转移,经济生活中的外向型因素越来越重。

一般认为,我国目前应分阶段地灵活掌握实施以上两种战略。

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同时采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转向出口导向战略。

从不同地区间的差别上看,我国东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可以实施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战略;中、西部相对落后,可以实施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

从不同部门间的差别上看,我国轻纺工业和普通的机电工业出口竞争力较强,可以实施开放性强的出口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