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394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docx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但未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目前尚无阿帕替尼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

及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方面大型的研究结果报道。

本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帕替尼在治疗肿瘤甚至某些非肿瘤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小分子抗肿瘤新药,研究已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

1.适应证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推荐剂量用法阿帕替尼850mgqd,口服,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

2.注意事项:

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者,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mgqd开始服药,服用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

3.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VEGFR-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

其中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5.38%,未见4级血压升高。原有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150/100mmHg),或有高血压合并血栓病史,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该慎用阿帕替尼。血压升高大多出现在阿帕替尼服药后2周左右,多数为轻至中度增高,一般通过应用降压药可使血压得到良好控制。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导致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内皮细胞/血小板分泌NO/PGI2下降、血管密度异常(小血管及毛细血管)、血管僵硬、内皮素功能紊乱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高血压。此外,晚期肿瘤患者承担的心理、精神压力增加,可以导致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及小动脉收缩等,也往往是发生高血压的不良因素,因此还需要注意心理疏导。

防治建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心血管毒性小组推荐,在使用VEGF/VEGFR抑制剂治疗开始前,应当明确患者的基线血压;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和尽可能<140/90mmHg。血压监测应当从用药前就开始,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尤其是治疗初期的2周内,要求进行每日监测。因此,对于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给予阿帕替尼前,必须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用降压药,预先使血压得以良好控制(<140/90mmHg);但是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降压治疗。应充分告知患者,当血压>140/90mmHg或出现与血压升高相关的症状时(如明显头痛、头晕、视觉障碍等),立即联系经治医师,获得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建议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并且参考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而酌定。对于合并有蛋白尿的患者,一般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药物选择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阿帕替尼主要由肝脏CYP3A4酶进行代谢,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能够抑制CYP3A4系统,因此不建议采用该类药物控制血压。如果发生3~4级血压升高,应在心血管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降压治疗,严密观察和或调整阿帕替尼剂量;如果高血压仍持续控制不力,建议停药。对于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必须立即和永久停药

4.2.2蛋白尿

发生情况在阿帕替尼的Ⅱ/Ⅲ期临床研究中,蛋白尿的发生率为44.36%,其中3级蛋白尿发生率为1.79%。蛋白尿一般在阿帕替尼服药后3周左右发生,通常无症状,系可逆性的,可以通过暂停给药或剂量下调而缓解,无严重的肾脏损伤发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篇文献报道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类药物也有增加蛋白尿的风险。对于具有潜在的肾功能疾病,肾切除手术后,既往有高血压病、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要慎用阿帕替尼和严密观察随访。已有研究表明VEGF/VEGFR信号转导通路与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与血管通透性的调节密切相关。VEGF/VEGF信号转导抑制剂可能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足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和/或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所含的蛋白水解酶丢失,继而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吸收能力降低,导致了肾性蛋白尿。

防治建议目前尚无阿帕替尼是否影响肾功能的确切数据。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阿帕替尼时需要谨慎和密切监测,特别是肾功能不全3期或以上患者应慎用(。建议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动态监测血压、肾功能和蛋白尿情况,在最初2个月内每2周检查1次尿常规和/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后每4周检查1次,发生蛋白尿时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2级的蛋白尿,建议暂停阿帕替尼用药,等待恢复正常。如果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2级的蛋白尿,可以下调1个剂量单元后继续阿帕替尼用药;如果蛋白尿仍然持续存在和加重,则建议停药(表1)。一旦出现肾功能损伤或者肾病综合征,必须立即停药,并且积极进行支持对症治疗对于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诱发的蛋白尿,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但是基于ACEI及ARB类药物可以降低肾小管内压力,进而减轻蛋白尿同时降低可能的心脏不良事件,可以酌情使用

4.2.3手足皮肤反应是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毒性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的麻木感、烧灼感、红斑肿胀、皮肤变硬、起疱、皲裂以及脱屑,具有手指或足趾弯曲部位皮肤角化的特征,通常为双侧性,症状常常同时或接连发生,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底,受力区往往症状更为显著。

重症者发生皮肤红肿、剥脱或HFSR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晰,可能与阻断VEGF/VEGFR通路损害了真皮的血管及其修复过程,导致过量的药物残留在皮肤组织中发生毒性有关,因此,阿帕替尼引起的HFSR往往与用药的教育患者在服用阿帕替尼期间应该避免手掌和足底的机械性损伤和摩擦,例如穿着宽松透气的鞋子、柔软的全棉手套和线袜,使用凝胶鞋垫,避免压力式剧烈运动。

手足都应避免接触高热和直接日晒,使用保湿、含有羊毛脂或尿素成分的护肤品来保护皮肤;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发生中度的HFSR,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支持对症治疗,包括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继发感染、压力或摩擦,使用温和的润肤霜或润滑剂;可局部外用去角质化的药物,如含尿素软膏或尿素霜、5%水杨酸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成分的乳液或润滑剂等,必要时采取硫酸镁溶于温水中,浸泡患处皮肤;局部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疗;适当服用B族维生素(B1、B6和核黄素)以及塞来昔布等。

如果有过度角化,足部皮肤持续增厚或起茧,可请足疗师帮助修剪治疗,防止继续加重;且足疗后立即使用保湿软膏。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般来讲随着时间的延长,HFSR会逐渐减轻如果连续出现3次>2级的HFSR且有加重趋势者,建议暂停用药,等待恢复正常或1级后再恢复用药;如果HFSR不再发生,可以考虑逐步增加阿帕替尼的剂量,直至标准剂量。

如果恢复用药后又再次出现>2级的HFSR,宜下调1个剂量单元后继续用药(表1);如果3级HFSR仍持续存在或加重,则建议永久终止阿帕替尼用药。

4.2.4出血

发生情况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Ⅱ/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24%和3.60%,没有明显差异,其中3、4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88%;而大便潜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97%和7.91%,一般在服药后第1周期内发生。因此,尚未发现阿帕替尼能够明显增加出血倾向,但是根据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经验,必须高度关注临床上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特别是正在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慎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容易引起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VEGF具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和维持血管的完整性,以保证凝血功能的正常调节作用;而抑制

VEGF/VEGFR转导通路,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能力,使基质下的促凝血磷脂暴露和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防治建议对于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慎用阿帕替尼,包括:

(1)胃部存在活动性消化溃疡病灶,且大便潜血(++)者;

(2)对于大便潜血(+),且原发性胃肿瘤病灶未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若为溃疡型胃癌且经治医师认为有可能引起瘤灶出血者;(3)3个月内有黑便和/或呕血病史者;(4)凝血功能异常,具有出血倾向者。同时,在阿帕替尼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出血倾向及其有关症状;一旦出现严重异常(3~4级),建议停药。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必须立即停用阿帕替尼,并且按照临床常规积极治疗出血。另外,尽管缺乏数据,对于曾经发生动脉血栓、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脑血管意外以及胃肠道穿孔病史的患者,目前不推荐服用阿帕替尼;如果在服用阿帕替尼过程中需要进行某种手术,应在预定手术前中断用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帕替尼与传统抗肿瘤中药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在肝癌细胞株H22小鼠实验中,榄香烯注射液可降低阿帕替尼抗肿瘤效果,两药联合疗效竟低于阿帕替尼单药。

阿帕替尼与心血管活性药物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时可显著地抑制卡维地洛的代谢,使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形成率显著下降。

因此,两药同时使用时需严密监测卡维地洛的血药浓度。

许多抗高血压药物是肝CYP3A酶的底物或抑制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CYP3A酶是阿帕替尼代谢的主要酶。

因此,同时使用这些抗高血压药物与阿帕替尼可能诱发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