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3886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docx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没有答案的1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

1、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A.矛盾分析法   B.科学思维法    C创新的方法  D实践的方法

2、从本义上说,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B.辩证法就是思考

C.哲学就是辩证法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B.物质世界

C.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D.世界观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别在于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是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8、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 

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这一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

1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心外无物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12、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范畴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

③人的思维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客观实在性④世界的统一性是指客观实在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7、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

这表明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18、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

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19、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20、网吧是随着国际互联网而应运而生的,上网对青少年扩展视野、增长知识有积极作用,但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健康内容,网络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1、面对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青少年上网,也不能对网吧放任自流,而应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把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这说明

A.矛盾的转化是无条件的B.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C.人们可以制造矛盾,也可以消灭矛盾D.要善于分析矛盾,正确对待矛盾

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互联网政治”,并得到厂泛关注。

完成22~23题。

22.网上交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途径,通过政府网,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书可以在网上知道,有些事情也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

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间接性、多样性

23.“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必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

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

”这段话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作用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

24.中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在过去7年21个“黄金周”里,全国共有lO.7亿人次出游,累计旅游消费4292亿元。

伴随着“黄金周”的发展,拥挤、事故、服务质量下降、景区设施欠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并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集中休假、集中出行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D.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25、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龄段形成的美与丑、是

与非、荣与辱的观念,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

A.价值观能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事物的不同发展方向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26、2007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

“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

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

B.

②C.

D.①②

27、毋庸讳言,“中国制造”中确实有个别害群之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假售

假的现象。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尽管中国商品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符合美国

的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仍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

至万分之一的不合格产品问题。

这样做是因为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特殊性将向普遍性转化D.两点论与重点论可以相互转化

28、每年5月,英格兰海威考姆勃郡都会举行一次传统而独特的“市长议员称

体重”典礼仪式。

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民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

准。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我国的党员干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的世界观总是正确的

2007年新浪网网友文章指出,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的大敌,是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弛的。

我们不论取得多大胜利,都不能骄傲和自满,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回答29-30题:

29、“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它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它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它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0、“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的大敌,是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的,”这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1、面对股市的风险,一些股民高唱《死了都不卖》,以示他们炒股的决心和勇气,从哲学上说他们的做法缺乏

①辩证看问题的观点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

③分清主次矛盾看问题的方法④两点论看问题的方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2、为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2007年国家新增农村教育经费470亿元,使“十一五”期间农村教育经费达到2652亿元。

并明确规定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学生的寄宿生活费标准、免除教科书费等多项具体要求。

国家的做法坚持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一切以时间地点需要为转移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3、在过去的国际贸易中,Y国的疯牛肉、M国的婴儿奶粉、R国的鱼肉罐头等都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都给贸易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可见一国食品安全问题会殃及他国食品安全。

从哲学上看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③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④国际贸易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3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

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

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B.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35、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

燃的火把。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6、“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37、“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主、次矛盾辩证关系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④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9、“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4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41、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

但是如果迷信书本,变成本本的奴隶,思维就会陷入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上述观点表明

①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据此回答42~43题。

42、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B.是作者大脑主观自生的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43、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

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44、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但我们却说: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这表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②意识并不完全依赖于物质

③人能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新的形象和概念

④有的意识不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5、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精神下,高考从未停止过改革:

从1977年高校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到1990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2001年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到2003年为了避免天气炎热,考期提前一个月,再到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广东2008年高考改革为“先出成绩后填志愿”……高考改革体现了

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

③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6、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

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说明

①共性寓于个性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7、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多数人的习惯想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8、古人云:

“见贤思齐(齐:

看齐),见不贤而内省(省:

自我反省)。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9、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

”政府工作人员用这首诗鞭策自己,增加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其存在的基本条件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D.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0、2007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使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这体现唯物论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重视量的积累D.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重要主张,规定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据此回答51-52题。

51、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

这说明

A.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52、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

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3、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作出自2007年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

据此回答54-55题。

54、从哲学角度看,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5、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说,这是

A.联系普遍性的体现B.发展普遍性的体现

C.运动绝对性的体现D.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56、“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窥一斑而知全豹”所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D.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作为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东盟不仅促进了东盟各国的发展,而且大幅提升了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可以这样说,目前亚太地区的任何重大事务,没有东盟的参与都是不可想象的。

据此回答57-58题。

57、东盟地区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协调与合作逐渐增强。

维护稳定、促进合作是亚太形势的主流。

这主要说明

A.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58、东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东盟各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哲理是

A.联系具有必然性B.规律具有普遍性

C.意识具有主观性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9、2007年9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强调,中澳实现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求同存异”的哲学涵义主要是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C.只讲矛盾的统一性,不讲矛盾的对立性D.透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和规律

60、“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方法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绝不能简单粗暴,激化矛盾,更不能动用专政手段对待人民群众。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说明

A.矛盾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B.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C.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61、、2007年5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管理哲学应从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出发,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这说明

A.哲学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和管理实践总是一致的

D.社会实践决定哲学的产生

62、2007年9月,某县农林局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便用油漆涂绿荒山搞绿化,绿漆“绿山”,被当地村民质疑为忽悠上级的“面子工程”。

砍了树,毁了山,居然还能想如此法子遮人眼目。

这一做法

A.把握了事物运动的规律B.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63、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64、2007年6月6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制度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全面完善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我们还任重道远。

这说明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65、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如果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使得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由此可见

A.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B.只要注意量的积累就能促进质变的发生

C.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对事物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66、“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这说明

A.联系、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B.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C.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D.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67、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意在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说明

A.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B.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D.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8、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9、《关于车船使用税的收取办法》规定:

车船在使用时纳税,不使用不纳税。

这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70、我国在收入分配中一直坚持的原则是: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

平。

而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从哲学

的角度看

①通过实践,人们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④主观应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

71、前一段时期,有人对中医提出非议,认为中医不科学。

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至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生上述不同看法的哲学原因是

A.每一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B.要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C.每一事物都存在主流和支流D.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位长跑选手,在经过一片沙滩时,鞋里灌了沙子,他匆忙鞋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

可有一粒沙子仍在鞋里,因为担心比赛成绩,他再也没有停下抖出那粒沙子。

在后面的赛程中,那粒沙子使他疼痛难忍,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比赛。

回答72-73题。

72、这件事告诉我们

A.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D.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