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881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

磷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大量白烟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燃烧的条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

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

2.

3.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

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12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124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图7-4

图7-5

现象

分析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知识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

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

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

【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

适用范围

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三: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

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进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现象

分析

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

一、燃烧

1.概念:

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

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

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

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

(2);(3)。

■着火点(燃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只要消除任意一个即可)

2.灭火的方法:

(1);

(2);(3)。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内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一些有关的图标: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

可燃物与氧气的;

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

(2)

【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概念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

放热明显

温度

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否发光

发光

发光

联系

都属于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知识拓展】

1.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

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2.有些爆炸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如蒸汽锅炉的爆炸、自行车车胎爆炸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网络】

①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

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

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可燃物与接触

 ③温度必须

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

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具体方法是。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31.1~6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据燃烧的条件填空: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3.下列做法能否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如果能,请写出其中的原理

(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

 (3)工厂炼钢时常通入氧气,。

(4)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4.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中考直通车】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

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

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8.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BCD

9.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

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

A.提供可燃物B.供给氧气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2018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

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

环保部门监测发现:

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

②3CO+Fe2O3高温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

 

甲乙丙

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丙→乙→甲→乙。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或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

11.小倩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粮】小倩查阅资料,记录了下了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2

Mg3N2

Mg(NO)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氧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小倩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倩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她的方案可能是。

【实验结论】根据小倩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业布置】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美国加州大学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了101号元素。

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它命名为钔(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01个电子

D.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钔原子过程中,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可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面粉加工厂的照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装置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Mg+

MgO2

B.铁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SO4=

+3Cu

C.碳不充分燃烧:

D.氢气还原氧化铜: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上正电,变成阳离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6.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O2

2MgO

C.验证铁比铜活泼:

D.用石灰水鉴定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7.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SiC+2NaOH+2O2

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A.SiO2B.COC.CO2D.Na2CO3

8.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消失

B.金刚石坚硬,石墨很软﹣﹣构成二者的原子不同

C.氧气可被压缩进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9.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10.用“干冰”(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1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Fe(OH)3C.Al2O3D.HNO3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泉水C.淡蓝的液氧D.新鲜的牛奶

13.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守恒观:

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1g氧化镁

C.转化观:

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铝AlOB.两个氢原子H2

C.钙离子Ca2+D.两个铁离子2Fe2+

1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明的关系如图1.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图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

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图1

图2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

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二、多选题

1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

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17.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睡觉时闻到很重的煤气味,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罐漏气部位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18.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

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蒜素属于氧化物

B.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C.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

10:

3

D.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4%

19.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属铁B.氢气C.二氧化碳D.氦气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中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的碳粉

B.氯化钙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三、填空题

21.2017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实现了以第三代铝锂合金、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上大规模应用。

请回答:

(1)铝可制成蒸锅,这是利用铝的______性和延展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______反应(填物质名称),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3)纯金属铝太软,当在铝中加入少量的锂(Li)等金属熔成合金,这样既轻便,又能增强它的______和抗腐蚀性。

(4)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是铝土矿,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氧化铝中铝、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冶炼过程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2.下表是部分元素的有关信息。

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名称及符号

钠Na

镁Mg

硫S

氯C1

溴Br

最外层电子数

1

2

6

7

7

常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

+2

+6

+7

+7

负价

-2

_1

-1

(1)上表中共有______种金属元素,硫化氢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上表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

(3)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4)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存在着关系,其中的关系是:

元素的最高正价=______;非金属元素的负价=______。

四、推断题

23.(物质推断)

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单质,且A为红色固体;B、C、D中均含同一种元素,B、C有可燃性,C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A的化学式是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

(2)D→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

五、流程题

24.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下图是煤的精炼和综合利用的流程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B.沙尘暴C.雾霾D.酸雨

(3)脱硫时可以得到石膏(CaSO4•2H2O),发生的总反应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4)溴乙烷(CH3CH2Br)在一定条件下能脱去溴化氢(HBr)分子,同时生成乙烯(C2H4),该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消去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Br

C2H4+HBr反应③也属于消去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六、实验题

25.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收集某气体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使用,最好选择C装置收集,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图中序号字母),所发生的反应原理_____,在加试剂之前必须_____。

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装置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溶液变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七、计算题

26.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涂料,也可用于生产某种工业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O和Fe2O3),其反应原理为:

2Fe2O3+C

4FeO+CO2↑。

现将焦炭和过量的Fe2O3混合均匀,得到211kg固体混合物,按上述原理充分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变为200kg。

请计算:

(1)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

(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Fe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合肥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

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备,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中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