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歌教学教案docx.docx
《小学诗歌教学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诗歌教学教案docx.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诗歌教学教案docx
小学诗歌教学教案
总第1教时
教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仝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屮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难点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
3、师:
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口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口,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
早上。
发:
出发。
白帝城:
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牛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
3、展开想象:
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
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吋,那种欣喜的样子吗?
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
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
下面请所有能
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來,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
该诗画面明丽,语文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反三呢?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尝试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思路,从学生求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这样处理这…课的教学。
一、得法
学习贵在得法。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预习Z法,如读通诗文、通晓诗意Z法等。
这些方法的获得,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点滴渗透,如教师
的点拨、引导,教师的开放意识等。
只有这样,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二、入境
每•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
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就应设法使学牛•入境,让学生和吋代对话,和作者对话,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
“阅读教学是学牛、教师、文本Z间的对话过程。
”只有这样,学牛才能把占诗读得更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和熏陶。
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重难点是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需要加强朗读指导。
我们不妨在学生通晓诗意后,指导朗读前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其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环,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悟情
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
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牛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
一旦开启情感的闸门,学生的激情便会喷涌而出,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诵读的环节也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了。
总第2教时
教学内容
春夜喜雨
第1教
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
改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屮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口、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
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人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勻匸耳匸O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
…位远征战上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一一结合资料自学一一合作学习一一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
第一环节是通过一个示例作品《春夜喜雨》的演示文稿引入新课,并通过剖析这个作品将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全部有机地揉合在一起。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巧妙地将同学们带入一个教与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留下的一定的空间,提供了合适的丁-具。
另外在这部分中还通过示例作品和另一作品的比较,来促进同学们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规范同学们的设
计思想;第二环节是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作业的过程,要同学们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来完成作业的设计和制作。
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第-:
部分是上传学生的作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
通过小组内的评价、组间评价來产生本节课的优秀作品和还需继续努力的作品,使同学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设计中所表现岀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的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的:
1、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好,以至于课上的任务未能按时完成。
2、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未能因势利导,使得环节间的过渡有点强制性,不是很顺滑,结构不是很紧凑。
3、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
学生虽然能动
“动”起来,但思维却未真正“活”起来。
4、教学平台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原来是想通过小组学生的互相评比产生本组最佳作品,然后上传作品。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按教师意愿执行,主耍是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不能立即、全部上传作业,只上传小组代表作品,使学生不能全员参与进来。
教后我对教学平台进行了更新,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均可上传作品,教师任意选择作品供学生评价,这样做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
总第3教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第1教
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
改
、激趣导入
"诗是我们屮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他视南京为口己的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屮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
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止确、流利了。
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加。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
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而,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
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
还须理解诗。
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
上融会贯通。
)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口J以读出冋题来。
如果口丁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乂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
“明月何吋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
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
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
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吉。
(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
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
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7、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仲。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
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
一幅插图。
选做题2: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
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
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
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
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
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
“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
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会想些什么?
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
”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
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
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
“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
”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
”他们争先恐后的说:
“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Z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口了,來,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掌声不断)分析:
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
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总Z,在占诗教学中巧妙运用“推想”不仅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难点迎刃而解,还能体会诗歌主旨,升华主题。
而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吋代在前进,新世纪赋子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牛-培养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总第4教时
教学内容
示儿
第1教
时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
体会诗屮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
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
改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
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书课题:
示儿)
2•提问:
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冃标:
1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
谁告诉儿子?
告诉什么给儿子?
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止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
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
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
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沢报句子意思。
(老师点拨板书:
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
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牛边读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
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Z屮……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
②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板书:
爱国)
4.背。
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O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
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
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o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口写的…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o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
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我深信:
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教学反思: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应紧扌II诗眼
“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口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
宜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屮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
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
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
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
“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岀“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
心境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
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
”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
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
“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來。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
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
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金句,句尾的“LT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
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耍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
“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
使学&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Z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标签:
教学反思《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这首诗明口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我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
儿。
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
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读出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
“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來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总第5时
教学内容
浪淘沙
第1教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
改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
由朗朗背
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牛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