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607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docx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

刘文典、沈从文、蒋廷黻、梅贻琦

刘文典---恃才自傲,狷介无比

刘文典,安徽合肥人。

原名文聪,字叔雅。

1889年12月生。

1906年入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因聪明好学,积极上进,为该校教师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并受到他们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刘文典1909年赴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青年时代的他怀着满腔激情,于1912年回国,在上海于佑任、邵力子等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1913年再度赴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秘书。

  1916年,刘文典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研究诸子著作。

1923年出版专著《淮南鸿烈集解》,受到学术界极大重视。

继《淮南鸿烈集解》之后,刘文典又从事《庄子》、《说苑》等书的校勘,写了《三余札记》。

这段时间是刘文典在学术上最有成就的时期。

  “五四”期间,刘文典站在新文化运动的一边,曾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担任英文编辑,翻译了《近世思想中之科学精神》、《叔本华自我意识说》、《佛兰克林自传》、《美国人之自由精神》等外国学术论著。

  刘文典1927年任安徽大学校长。

1929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主任,同时在北大兼课。

除从事教学工作外,还陆续校勘古籍。

1939年,完成了《庄子补正》、《说苑斛补》等书的校勘编撰。

著名学者陈寅恪为《庄子补正》作序。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没有来得及与清华、北大等校撤离南下,滞留北平。

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多次派人请他出来教学并在日伪政府做官,他都断然拒绝,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1938年刘文典先生逃离北平,辗转南下,历经磨难后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3年,刘文典被聘到云南大学任教,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请他在云大担任“龙氏讲座”,后一直担任文史系教授。

在云南大学执教至新中国建立以后。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朋友曾动员他去美国,已替他找妥具体去所,并为他一家办好了入镜签证。

在这关键时刻,刘文典谢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全国解放后,刘文典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决心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他在云南大学先后讲授“杜诗研究”、“温李诗”、“文选学”、“文赋研究”、“历代韵文选”以及顾炎武、夏完淳评介等课程,并着手撰写《杜甫年谱》。

1956年刘文典被评为一级教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正当他准备完成计划中的学术著作时,不幸于1958年7月15日病逝于昆明。

其主要著作有:

《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斛补》、《三余札记》、《进化论讲话》、《进化与人生》等。

  刘文典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英、德、日多国文字。

他讲授的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他先后讲授过“文选学”、“校勘学”、“先秦诸子研究”、“大唐西游记研究”、“庄子”、“淮南子研究”、“文心雕龙”、“史通”、“文赋”、“今古文研究”、“玄奘传校注”、“温庭筠李商隐诗”、“陶渊明”、“中国化的外国语”等课程,且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他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是当代我国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是全国著名学者之一。

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记念。

  典故:

  1,刘文典与沈从文。

刘文典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但恃才自傲,狷介无比。

他说中国懂得庄子的共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另外一个就是他。

如此自夸非信口开河。

他连搞新闻学的沈从文都看不起,评沈从文升教授时他就说:

“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该拿四块钱。

可我不会给他四毛钱。

沈从文都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那我是什么?

我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

”在西南联大时,有次大家躲避日军飞机袭击纷纷奔逃,沈从文经过刘文典时,刘文典大怒,骂道:

“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

  2,刘文典与陈寅恪。

刘文典并不是一概狂傲,对学问如渊似海精通十四种语言的陈寅恪先生敬重有加,不敢有半点造次。

他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多次对学生说:

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刘文典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

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

  3,勇斗蒋介石。

刘文典才高学广,蒋介石抬举他为国宝,可他不买账。

在安徽大学校长的任上,为学生运动的事,当面顶撞蒋介石,不称“蒋主席”,竟敢当面叫他“新军阀”。

蒋介石在盛怒之下动了粗,当众打了他两个嘴巴。

  刘文典不甘示弱,也动粗还之,当众飞起一脚踢在蒋介石的肚子上。

蒋捂着肚子,疼得脸上直流汗。

蒋介石并未让左右把国宝五花大绑拿下,以刺杀领袖未遂定罪,只下令关押了七天,好像是以“治安条例”殴斗处理的民事案。

  探究历史讲究“无证不立”、“孤证不立”。

鲁迅先生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提到了这件事,可做旁证。

  此事轰动一时,风传学界,刘文典被视为敢做敢为的民族英雄,声震天下儒林。

  出狱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

“必须滚出安徽!

”看来还是给出路,没放逐到国外。

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聘他到清华大学出任国文系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没因有踢蒋的历史不许人用,组织部也没对他内控使用。

  蒋介石杀了很多人,但对两个人是很宽厚的——一位是张学良,软禁之时,有夫人陪伴,有厨师伺候,可以散步、钓鱼,宋子文整汽车的送洋酒罐头。

蒋对刘文典这个国宝也是宽大为怀的。

  出处:

云南大学档案馆

  *(刘文典)放言:

“普天下真正懂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刘文典,半个天下人共分之。

蒋介石为何扇刘文典耳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很快占领平津。

根据国民政府指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三所高校撤出平津,先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然后转赴昆明组纪西南联合大学。

这个联合大学共存在了九年,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优秀人才,直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才相继回到原地。

时在清华大学史学与中文系任教的国学大师陈寅恪随校南迁,未久,北大文科研究所在昆明成立,傅斯年兼任所长,聘陈寅恪为兼职导师(陈寅恪自1928年起,一直兼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历史组组长、研究员),为照料北大文科研究所事宜,傅斯年与陈寅恪在昆明靛花巷三号,文科所租赁的青园学舍住过一段时日。

此时日机对昆明轰炸正酣,为了躲避轰炸,傅斯年命人在楼前挖了一个大土坑,上盖木板以作防空洞之用。

此时住在三楼的陈寅恪不但右眼失明,左眼也已患疾,视力模糊,行动极其不便。

加之陈氏本人有睡早觉和午觉的习惯,傅斯年怕陈寅恪听不到警报,或听到警报因视力不济遭遇危险,每当警报响起,众人大呼小叫地纷纷向楼下冲去,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不顾自己极其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喘着粗气,大汗淋漓地向楼上急奔,待跑到三楼把陈寅恪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来,送进防空洞“入土”,才算了却一件心事。

满身霸气,整日仰头挺胸,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傅斯年,竟对陈寅恪如此敬重阿护,一时在昆明学界传为佳话。

陈寅恪的学问人格,不仅得到了傅斯年等学界大腕的尊重,即是当年同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冯友兰、朱自清等辈也倍加敬重。

时为清华国文系主任的刘文典,年龄比陈寅恪大一岁,既是一位才高学广的“博雅之士”,又是一位恃才自傲的“狷介”之人。

早在1907年在芜湖安徽公学读书时就加入同盟会。

190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等国文字、语言,回国后曾一度担任孙中山秘书处秘书。

1917年,刘文典受陈独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担任《新青年》英文编辑和翻译。

经过数载苦钻精研,终以皇皇大著《淮南子鸿烈集解》与《庄子补正》十卷本震动文坛。

刘氏因此两部巨著一跃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史大家之一,影响所及已超出学界而步入政坛,曾一度被蒋介石抬举为“国宝”。

少年得志,中年成名的刘文典,不但不把一般的学者文人放在眼里,即是位高权重如蒋介石者,同样不为其所重。

1928年8月,刘文典由北大回老家创办安徽大学,出任文学院院长,行校长职。

11月,安大学生先是与省立第一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继而由于军警弹压引发声势浩大的“皖省学潮”,一时四方震动,舆论哗然。

安徽省代理主席孙孟戟不能解决,恰遇蒋介石巡视到安庆,蒋氏闻知此事,性起之下,当即决定要份成戏台上的“八府巡安”召见刘文典予以“训示”。

北伐成功之后,蒋介石的名望大增,号称中国独一无二的铁腕强人,世人多有敬仰者,但刘文典却不把这位事实上的一国之主当作一盘菜看待。

在刘氏眼里,蒋氏只不过是只知操枪弄炮打混战的“一匹夫尔”。

当刘文典被一帮军警带入省府堂厅后,见蒋氏端坐大堂正中欲作审训状望着自己,略吃一惊,又很快镇定下来。

刘既不脱去帽子,亦不向对方行礼,找了把椅子昂然而坐,作不屑一顾状。

蒋氏一看对方的派头与架势,头上的火星“哧哧”向外窜起。

刚要发话,又见刘文典自身上掏出烟盒打开,抽出一支香烟,径自擦着火柴点燃,旁若无人地猛抽开来,烟雾直冲蒋氏的鼻孔。

对抽烟喝酒之徒尚来极度厌恶的蒋介石见刘氏做出如此颠狂之态,认为是对自己这位国家最高统帅的大不敬,是佛头抹粪,太岁头上动土,灶王爷跟前撒尿,心头之火再度窜起,当场严厉斥责刘氏身为国立大学校长,识文解字,为人师表,竟如此混账,对本公无礼云云。

面对大动肝火的蒋介石,刘文典仍坐在原处仰头喷着烟圈,鼻孔朝天,极其鄙夷地哼哼着。

蒋介石越看越恼火,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愤怒,猛地蹦离座椅,冲上前来指着刘文典的鼻子,让其交出闹事的反革命分子与煽动学潮、带头打砸抢烧的共党分子,严惩罢课学生等等。

见对方如此轻佻,刘文典也顿时火起,照样蹦将起来,用“初类饥鼠兮终类寒猿”的奇声怪调,反指着蒋氏的鼻子厉声道:

“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带好你的兵就是了;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自会料理,由不得你这个不成器的狗东西新军阀来多管闲事!

蒋介石怒火冲天,顾不得自己的身份,照准刘文典的面部“噼啪”扇了两记耳光,尔后又抬腿用笨重的马靴在刘的屁股上猛踹两脚。

刘文典也不敢示弱,抬脚照准蒋介石的小腹猛地踢去,蒋介石低沉地呼了一声,随即弯腰抱住小腹,额头渗出汗珠,摇晃着身子喝令手下卫士将刘拿下,以“治学不严”的罪名扭送局子下了大牢,并宣布解散安大,把为首滋事的共党分子捉拿归案。

消息传出,安庆群情激愤,舆论哗然。

安大师生立即组成“护校代表团”到省政府请愿,要求立即释放刘校长,收回成命。

同时,安大师生致电时为教育部长部长的蒋梦麟、学界领袖蔡元培、胡适等人请求援助。

后经国民党要员陈立夫从中斡旋,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力保无其它”(南按:

意为刘不是共产党),并说刘有“精神不正常的老病”,蒋介石才以“立即滚出安徽地盘”为条件,在关押了7天后予以释放。

被释放的刘文典蹦着高儿大骂了一通蒋氏乃不仁不义的军阀狂徒之后,卷起铺盖离皖赴京返北大继续任教,次年接受新任清华校长罗家伦聘请,出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与陈寅恪成为同事,后为国文系主任,成了陈寅恪的直接上级领导人。

——因了这一传奇经历,刘文典名噪一时,为天下儒林士子所知所重。

刘氏到北京不久,即会见了“少年同门,中年同事”(南按:

同为章门弟子,并在北大任教。

)的鲁迅,并大“谈了一通”(鲁迅语)。

面对刘文典的精神风骨与气节,为讽刺胡适等人的软骨症,鲁迅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曾有云:

“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为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来”云云。

一时风传学界,搞得胡适颇为尴尬。

沈从文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湘行散记》。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年表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

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

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

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

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

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

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

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沈从文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主要著作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珠》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其中节选《端午节》选入江苏版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