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431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docx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

我国重油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

记者日前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获悉,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超级悬浮床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待超级悬浮床工业装置取得长周期稳定运行后,将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应用

  超级悬浮床工业装置可将重质原油、渣油等转化为汽油、柴油等轻油,可降低原油进口依存度、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也标志着我国跻身重油加工技术世界领先行列。

  据协会相关人员介绍,该套超级悬浮床工业示范装置由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位于河南鹤壁的15.8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已连续安全平稳运行近2个月,悬浮床单元总转化率96%至99%,轻油收率92%至95%。

“通俗地说,就是把重油变成轻油,把脏的变成干净的。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科在发布会上说,该技术可降低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

目前,我国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产能达2亿吨/年,如果全部应用该技术,每年可增产4000万吨以上汽柴油,相当于再造一个大型油田。

此外,整个提炼过程还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传统逻辑认为,低油价对可再生能源来说是个坏消息。

首先,这意味着较低的汽油和燃料价格,使得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的竞争力下降。

还意味着,一些石油公司可能会转而专注于天然气生产,并压低价格,降低太阳能和风能作为电力来源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油价暴跌对石油巨头和政府的经济影响也会对可再生能源造成威胁。

如果政府和石油巨头被迫削减开支,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补贴很可能是最先被削减的对象之一。

据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法蒂赫·比罗尔(FatihBirol)表示,油价暴跌肯定会对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构成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放缓,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期全球太阳能需求将大幅降低。

尽管可再生能源投资在过去10年里一直在迅速攀升,但到2018年,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考虑到这些因素,油价暴跌极有可能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短期的负面影响。

然而,从长期来看,最近的油价暴跌可能会加快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过去几年里,市场一直处在倡导ESG投资大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一些不可再生能源项目因担心投资陷入困境而难以获得批准。

如今,随着油价跌破30美元/桶,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不再能获得比清洁能源项目更高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行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被提出之前,石油需求和价格将会反弹,新的项目无疑是需要的。

但6年来的第二次油价暴跌突显了市场的波动性,以及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所带来的稳定价值。

随着全球目光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

石油巨头和政府正在加倍努力,以实现能源投资的多元化。

 

  美元走软叠加供需失衡,多数大宗商品近来价格均出现一波上涨。

  然而,与大多数其他大宗商品相反的是,美国原油库存持续下降,OPEC+大多数成员国也在继续坚持减产承诺,油价却仍旧波澜不惊地在40多美元的低位徘徊着。

  此前,咨询公司TycheCapitalAdvisors全球宏观部门成员TariqZahir就已对媒体表示,在过去几周库存利好的情况下,油价无法突破高点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下行风险仍旧存在。

  如今,能源新闻网站OilPrice进一步分析认为,油价毫无起色,主要有供应过剩、疫情不确定性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三大原因,这三大因素甚至压过了美元走软所带来的利好。

  上述网站看到,油价能自春季的暴跌当中反弹,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供应严重过剩和库存空间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而现在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是,尽管美国原油库存连降四周,但其降幅已经开始大幅缩小。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7月24日当周,美国石油库存减少1060万桶,随后的三周则分别减少740万桶、450万桶和160万桶。

  按照这个趋势来看,若库存迅速开始转降为升,显然对油价而言十分不利。

  另外,自本月以来,OPEC减产规模已有所放松,从此前的970万桶/日缩减为770万桶/日,对于供应过剩的担忧也因此进一步浮现。

  第二,OilPrice看到,近来市场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投资者对新冠疫苗面世的乐观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不确定性仍旧存在,阴云未散。

  具体来看,目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能得到完全验证,投放市场的时间也尚未可知,且油市仍然容易受到全球二次疫情所带来的冲击。

  就在上月,OPEC也曾表示,因二次疫情持续蔓延的风险不断增加,十分担心油市复苏步伐慢于预期。

  第三,通常来看,低油价或将减缓市场转向可再生能源的速度。

但上述网站发现,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低油价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造成了负面影响。

  与之相反的是,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在疫情期间继续增长,而原油需求则面临史上最大危机。

或许正如壳牌首席执行官三年前所预测的那样,油价“永远走低”将成为业内的新常态。

原油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国内动辄投资上百亿的煤制烯烃项目成本优势缩小,正面临盈亏挑战。

“目前,国际油价(布伦特原油)约为45美元/桶左右,国内部分煤制烯烃企业已跌破了盈亏平衡线。

”近日,华创证券一位能源领域分析师指出。

国内生产烯烃主要有两种路线——油制(以石油为原料)和煤制(以煤炭为原料),到底谁的盈利能力更强,取决于油价和煤价的高低。

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国际油价经历了史无前例暴跌,史上首次负油价惊现。

油价的剧烈波动,给煤制烯烃行业带来不小压力。

今年一季度,受因烯烃量价齐跌等影响,中国神华(601088,SH)煤化工板块营收下滑近三成,毛利率由24.6%跌至7.1%,下滑17.5个百分点。

虽然目前油价已经攀升至45美元/桶,但中国神华预计,上半年公司煤化工业务依然是下滑状态。

因油价下跌导致煤制烯烃行业承压,但当前,国内能源巨头对动辄投资上百亿的煤制烯烃项目热情不减。

“目前,国内烯烃的供给仍存在不小的缺口。

”国内一家煤制烯烃龙头企业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我国烯烃进口量达到2015万吨,对外进口依赖度超过33%。

较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巨头加码煤制烯烃的重要动力。

不过,国内进口主要是高端烯烃材料。

数据来源:

Wind

油价下跌,煤制烯烃成本优势减少

今年3、4月,大幅下挫的国际油价一度让煤制烯烃行业陷入困境。

“据我们测算,油价在50美元/桶,是多数煤制烯烃企业的盈亏平衡线。

”华创证券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此前油价重挫让不少煤制烯烃企业跌破盈亏线,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烯烃(乙烯、丙烯)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乙烯和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以生成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

聚乙烯在生活中俗称塑料,但聚乙烯的种类不同,用处也不同,既可以用做普通的包装、家具,也可以用于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聚丙烯也类似。

年初,受疫情影响和欧佩克+减产谈判破裂等影响,布伦特原油从约70美元/桶迅速跳水,今年3月底,跌至约21美元/桶的低位。

4月,国际油价更是遭遇“史诗级崩盘”,部分原油期货合约跌至负数。

直到4月底,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布伦特原油开始回升,6月后基本在40美元/桶上方盘整,目前约45美元/桶左右。

相比之下,国内煤炭价格的波动则小得多。

Wind资讯显示,今年初国内动力煤结算价约560元/吨,4月份最低跌至480元/吨左右,便迅速回升。

目前,国内动力煤价格约570元/吨。

油价与煤价的变化,让油制烯烃与煤制烯烃两种路线,在成本端的变化明显。

“油价的暴跌,让油制烯烃行业成本大幅下降。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而此前我国煤制烯烃的成本明显低于油制烯烃。

国内烯烃产业主要由油制烯烃所主导,其生产成本与原油价格直接相关。

“一桶原油每下降10美元,油制烯烃成本下降约800元/吨。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化学工业部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

再加之疫情下烯烃产品需求不振,使得烯烃的价格一度跳水,这让国内煤制烯烃企业面临更大挑战。

今年一季度,中国神华烯烃产品量价齐跌,公司煤化工板块营收下滑近三成,毛利率由24.6%跌至7.1%,公司整体净利润下滑22.1%。

8月20日,中国神华公告称,今年1~7月,公司烯烃产品销量均有所下滑。

而1~3月,中煤能源(601898,SH)烯烃产品的销售均价下滑了20.8%,但销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数据来源:

Wind

低成本优势企业仍能持续盈利

“未来一段时间,油价或保持在50美元/桶~70美元/桶的中低位震荡,国际能源市场将会出现较严重的过剩状况,倒逼能源价格下跌。

”近日,白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自2018年以来,国内烯烃价格明显下滑。

Wind资讯显示,2018年~2019年,国内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聚丙烯期货结算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

其中,LLDPE价格由2018初约1万元/吨,跌至2019年末的约7500元/吨;同期,聚丙烯价格9500元/吨跌至约7600元/吨。

2020年以来,受疫情和油价下跌影响,LLDPE和聚丙烯基本呈现V型走势。

其中,LLDPE由7500元/吨跳水至5500元/吨,随后迅速回升,目前价格约7200元/吨。

而聚丙烯由7600元/吨跌至5700元/吨后,目前回升至7650元/吨。

油价中低位运行下成本优势减少,加之烯烃销售价格下滑,煤制烯烃企业如何应对?

“拼成本很重要!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低油价下,宝丰能源(600989,SH)这类低成本优势的煤制烯烃企业仍能持续盈利。

宝丰能源位于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宁夏宁东、榆林、鄂尔多斯)之一的宁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丰富的煤和水资源,对于发展煤制烯烃,可谓得天独厚。

宝丰能源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15.35%,归母净利润为20.92亿元,同比增长10.75%。

宝丰能源为何能够逆势增长?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宝丰能源募投项目全面投产,产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同行,宝丰能源具有成本优势。

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约62美元/桶,此时宝丰能源烯烃生产成本为3994元/吨,中国神华成本约5274元/吨,中煤能源成本为5475元/吨。

油制烯烃的成本则更高,普遍在5800元/吨~6100元/吨。

“一般而言,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5/桶~50美元/桶,是煤制烯烃可盈利的临界油价。

”一位能源领域分析师对记者说,但宝丰能源的盈亏平衡线,所对应的国际油价约在30美元/桶~35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在30美元/桶时,油制烯烃成本约4900元/吨,宝丰能源的成本为3400元/吨,仍具有成本优势。

”宝丰能源总裁刘元管介绍称,这主要由于公司投资成本低同行30%以上,运营成本低约35%。

“公司的生产基地基本建在煤矿边,煤炭通过履带运输,节约了运输成本;一体化布局,也节约了不少运营成本。

”宝丰能源相关人士透露。

同样的油价下,煤制烯烃行业盈利表现各不相同。

在资本市场方面,截至8月20日,宝丰能源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超过40%。

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频上新项目

目前,国际油价已回升至45美元/桶左右,但与去年逾60美元/桶的均价相比依然处于中低水平。

对于国际油价的走势,白颐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将在50美元/桶~70美元/桶的中低位震荡。

“受全球经济、供需矛盾等多因素影响,在疫情‘长尾效应’、地缘政治博弈等叠加效应影响下,国际油价大概率将持续中低位震荡。

”石化机械(000852,SZ)在刚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中称。

当油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时,仍有不少能源巨头寻求在煤制烯烃领域扩张。

今年3月,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合资的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环评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项目总投资220.4亿元。

不久前,宝丰能源宣布将在鄂尔多斯布局4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其中一期260万吨项目,已获得内蒙古发改委的核准,该项目正待国家环保部门的批复。

宝丰能源称,将尽早完成开工前各项审批手续。

此外,中石化在鄂尔多斯投资238亿元、在贵州织金投资221亿元的两大煤制烯烃项目也在建设中。

为何能源巨头要纷纷加码煤制烯烃?

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是“贫油、少气、多煤”。

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原油消费量7亿吨,其中进口量5亿吨,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进口依赖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0%。

“未来几年对外依存度可能还会继续升高。

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始终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

”今年8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比之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一定时期内,真正靠得住的主体能源还是煤,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认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很难完全依赖石油化工,利用煤炭制备化学品,即发展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烯烃)是符合国情的现实选择。

另一方面,现代石油工业自1859年诞生至今,已逾160年。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油价走势跌宕起伏,深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油价暴涨暴跌,加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趋复杂,而以煤炭为原料,发展煤制烯烃产业,对于我国降低原油进口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积极作用。

数据来源:

Wind

行业仍需创新升级,转型高端产能是出路

2019年我国烯烃消费量达到6066万吨,其中对外进口烯烃2015万吨,占比接近1/3。

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讲,烯烃行业依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我国进口主要以高端烯烃产品为主,而低端烯烃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苗头。

“我国的烯烃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这种产业结构性矛盾已经存在了数十年。

”白颐称。

近年来,国内能源巨头纷纷加码煤制烯烃产能,加之低油价刺激油制烯烃产能扩张,这让国内烯烃市场的竞争激烈,面临产能消化压力。

“现在,烯烃行业已有产能过剩的苗头了。

”一位能源领域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两年,国内烯烃产能将持续增长。

以聚乙烯为例,今年8月,申港证券发布研报,预计2020年和2021年聚乙烯国内产能增速将分别达26%和20%左右。

据统计,2022年我国聚乙烯产能将达到3359万吨,较2018年增加87.97%,新增的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煤化工地区及华北、华东及华南等原油炼化一体化地区。

相比之下,2017年~2019年,我国聚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约283万吨,聚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158万吨。

“虽然现在每年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消费增量大于产量增长,但或许可能这种情况很快将会逆转。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产能消化压力下,企业未来出路在哪里?

就高端烯烃产品而言,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基于看好国内高端烯烃的发展前景,海外巨头纷纷押注中国市场。

今年4月,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主要生产高端PE(聚乙烯)等;今年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签约,总投资56亿美元,主要生产α烯烃、高端合成醇、茂金属PE等。

“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由过去单纯满足市场需求转向利用产品创新引领消费市场升级,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注重细分市场的研究。

”白颐认为。

而进军高端烯烃领域,必然要掌握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国外也不会卖,只有靠自己持续研发创新。

”一位煤制烯烃行业专家指出。

目前,已有部分煤制烯烃领域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

今年上半年,宝丰能源成立宝丰上海研究院,研发费用投入达到657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2倍。

“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了多个新品,包括市场亟需的熔喷料,为公司新增效益8000多万。

”宝丰能源一位高管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茂金属PE等高端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