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366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docx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

【田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

跳远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助跑阶段

1.助跑步点不准。

(1)产生原因:

开始助跑的姿势不固定;助跑加速不均匀,节奏和步长不稳定;气候、场地和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2)纠正方法:

固定助跑的开始姿势,正确使用助跑标志;反复跑步点,在快跑中固定助跑的动作幅度、步频和节奏;在不同的气候和场地练习助跑,培养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2.助跑最后几步减速。

(1)产生原因:

步点不准,最后几步步长过大或过小;跑时上体后仰、臀部后“坐”和后蹬不充分等;怕越板犯规或跑快了跳不起来;急于做强有力的起跳;快跑中起跳的能力差。

(2)纠正方法:

技术上强调跑的动作要正确,跑的路线要正直,并反复跑步点;思想上要强调跑过跳板,起跳动作要轻而柔和,利用速度去争取跳出好的成绩;改进起跳技术;采用俯角斜板提高起跳的速度。

(二)起跳阶段

1.起跳腿蹬不直。

(1)产生原因:

起跳时髋没有积极前“送”;蹬伸用力开始太早或太晚;起跳腿落地太重,或落地时身体重心下降;动作不协调和力量素质差等。

(1)

(2)不积极,摆腿幅度小;急于做落地动作。

(3)纠正方法:

短、中距离助跑跳远,要求起跳时身体保持正直,目视前方;起跳后保持“腾空步”姿势,待身体腾越一定距离(如越过离跳板2米远的低横杆)后,再做落地动作。

1.挺身式跳远中挺身过早

(1)产生原因:

起跳不充分,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起跳后向前运动的速度慢;摆动腿下落过早。

(2)纠正方法:

加强起跳练习,强调“腾空步”姿势,待身体腾越一定距离后,再做挺身动作。

3.以挺腹代替挺身

(1)产生原因:

“腾空步”后,摆动腿下落不积极;摆动腿没有后摆的动作,而且上体后仰。

(2)纠正方法:

短距离助跑起跳,要求上体保持正直;短距离助跑的完整练习,要求摆动腿积极下落并向后摆动;在器械上支撑或悬垂,做挺身的模仿练习。

4.走步式跳远中空中换步动作幅度小。

(1)产生原因:

换步时着重摆动小腿,大腿摆动不够;换步时,上、下肢动作不协调。

(2)纠正方法:

在器械上支撑或悬垂,模仿“走步”动作,体会大腿带动小腿的大幅度摆动动作;短、中距离助跑,从弹跳板上起跳,延长腾空时间,做出大幅度的换步动作,并注意两臂能配合下肢做大幅度的摆动。

5.走步式跳远空中动作不协调

(1)产生原因:

两腿换步时动作僵硬,肩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差。

(2)纠正方法:

原地站立或借助器械,做上、下肢协调配合的换步练习;做各种转肩、转髋练习,发展肩、髋关节的灵活性。

(三)落地阶段

1.着地时小腿前伸不够

(1)产生原因:

着地前低头,上体前压,腰腹力量和下肢柔韧性差。

(2)纠正方法:

立定跳远,要求着地前小腿向前伸出;短程助跑跳远,着地前高抬大腿;发展腰腹力量和大腿后侧肌群、韧带的柔韧性。

2.着地后臀部后坐

(1)产生原因:

脚跟着地后,没有迅速屈膝前跪;着地后身体不积极前移;摆臂动作不正确。

(2)纠正方法:

做落地的模仿练习,强调及时屈膝、屈踝和向前“送”髋;立定跳远,强调在着地前将两臂摆向体后,着地后用力前摆,协助身体迅速移过支撑点。

三级跳远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原因

(一)第一跳起跳不充分

1产生原因:

起跳腿上板时,髋关节没有积极向前送;起跳时上体前倾过大,身体失去平衡;起跳中蹬伸太晚

2纠正方法:

在快速助跑中连续起跳,强调起跳上板时的扒地动作,同时挺胸伸背,使骨盆前移;快跑中每隔3——5步进行一次起跳,跑与跳要紧密衔接,身体要平衡;短距离助跑起跳,腾空中越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以加强起跳意识。

(二)第一跳腾空过高

1产生原因:

起跳前下蹲;起跳腿上板时小腿前伸,同时身体后仰;起跳腿着地后整个身体没有积极前移。

2纠正方法:

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强调助跑最后几步中要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并注意身体重心能保持较高的位置;同上练习,强调助跑和起跳的紧密衔接,要求起跳前不改变跑的姿势,起跑腿上板时有积极的扒地动作;同上练习,强调起跳后有很快的向前的运动速度。

(三)第一腾空中换步过早或过晚

1产生原因:

起跳不充分,急于向前收起跳腿;起跳时身体过于前倾,腾空时身体失去平衡;技术不成熟,换步的时机掌握不好。

2纠正方法:

加强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要求腾空步后再做换步动作;在跑步中每隔3——5步进行一次起跳,注意动作连贯,逐渐提高运动速度;在沙坑内设一标志,第一跳腾空后,身体到达标志时才开始换步动作,或在器械上练习换步动作,体会换步的时机和节奏。

(四)第一跳落地后跳不起来

1产生原因:

落地前伸小腿,产生很大的制动;落地时动作消极;用力时机不当;第一跳腾空过高过远,在空中失去平衡,

2纠正方法:

掌握落地时的扒地动作;推迟空中换步的时间;反复从不同高度跨下后,接着向上跳起;加大起跳中的向前用力,降低第一跳的腾空高度,并注意身体平衡。

(五)三跳节奏不好

1产生原因:

第一跳过高过远,第二跳过近;起跳不充分,用力不协调;起跳中制动较大。

2纠正方法:

改进第一跳的技术,加大起跳中的向前用力,降低第一跳的腾空高度;进行不同的跳跃练习,体会起跳中蹬伸与摆动动作的配合;起跳腿着地后,要及时屈膝、屈踝和前移骨盆。

(六)空中不平衡

1产生原因:

起跳时髋不积极前送,造成上体前冲;空中动作不放松、不协调;三跳的落地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落地时脚掌不正。

2纠正方法:

起跳时强调用力伸背和伸髋,强调肩和髋关节的正确位置;用较短的助跑距离和较慢的速度反复进行完整的三级跳远练习;沿直线进行三级跳远的练习,强调每跳落地时脚尖正对前方。

(七)第三跳跳不起来

1产生原因:

三跳比例不合适;第三跳时,身体前旋,急于落地;腿部力量差。

2纠正方法:

按合适的三跳比例进行练习;强调第三次起跳后,身体保持腾空步姿势;加强弱腿的力量和弹跳力练习。

撑杆跳远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原因

(一)持杆跑时两臂和肩紧张,上下肢动作不协调

1产生原因:

两手握杆太紧或两手之间握距不合适。

2纠正方法:

①两手握杆要放松,调整两手间的握距。

②持杆做小步跑配合两臂摆动。

(二)上体后仰或坐着跑

1产生原因:

两手握距太窄或两臂前送。

2纠正方法:

①加宽两手的握距,右臂后拉使撑竿的重心靠近身体。

②持竿做高抬腿跑,要求上体正直,重心要高。

(三)插竿起跳后竖不起撑竿

1产生原因:

撑竿点太高,举竿、插竿不及时,起跳点太近,起跳离地后引体过早。

2纠正方法:

①降低握竿点,复习走步和慢跑中两步配合举竿、插竿技术。

②调整助跑距离,改进助跑节奏,要求起跳后放松肩臂,保持直臂悬垂姿势。

(四)起跳离地后撑竿倒向一侧或身体不平衡

1产生原因:

起跳时起跳点、握竿点、撑竿支撑点三点不在一个垂直面上。

2纠正方法:

①复习原地翻腕举竿与滑竿动作。

②复习走步和慢跑中翻腕举竿、滑竿动作,要求正确掌握动作的直线性,插竿送竿时,撑竿要靠近身体向正前方举起,起跳时摆动腿向正前方摆动。

(五)后仰举腿时臀部下坠

1产生原因:

腹肌力量弱或后仰举腿时屈臂引体。

2纠正方法:

①在单杠或吊绳、吊环上做悬垂后仰举腿,加强腹肌和躯干前部肌群的力量。

②做仰卧直臂头后举杠铃或直立举臂向前下方拉拉力器等练习,发展直臂压竿的力量。

(六)后仰举腿时身体旋转或失去平衡

1产生原因:

后仰举腿时两臂或两腿用力不平均,或左肘外展离开撑竿失去对肩和撑竿的控制。

2纠正方法:

①改进提高起跳和悬垂摆体的动作。

②复习固定竿上后仰举腿动作,要求两肘向前用力平均,加强对肩和撑竿的控制能力,两腿用力同时上举。

(七)过杆时转体不够,背对横杆下落

1产生原因:

后仰举腿时拉臂,影响臀部上举。

2纠正方法:

①加强两臂、肩带、腹肌力量。

②在各种器械上做直臂后仰举腿动作。

③在固定的撑竿上做直臂后仰举腿动作。

④在各种器械上做直臂后仰举腿、转体动作。

(八)转体时身体重心离开撑竿,影响腾越高度

1产生原因:

后仰举腿时没有以两肩为轴向上举靠近握竿点,转体时撑竿离开右肩。

2纠正方法:

①在单杠或吊绳上做两臂伸直、以肩为轴的后仰举腿动作。

②从跳箱上抓住吊绳向前摆,结合做后仰举腿、引体、转体、推竿动作,落入沙坑。

③撑竿跳远结合做后仰举腿,引体、转体和推竿动作,落入沙坑。

推铅球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原因

(一)推铅球时手指、手腕用力不当(有时导致挫伤)

1产生原因:

推铅球时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较差,推铅球时用力过猛。

2纠正方法:

要求握球时手指有一定紧张程度;注意发展手指、手腕的力量;多用较轻的铅球进行练习,注意用力顺序。

(二)推铅球时肘关节下降,形成抛球

1产生原因:

持球臂肘过低,滑步过程中或开始推球时,头部过早转向投掷方向。

2纠正方法:

注意持球时手臂的动作,多做正面推球,要求肘关节上抬(不高于肩),滑步和开始推球时(抬体阶段),两眼仍看前下方。

(三)滑步距离太短

1产生原因:

蹬地和摆腿力量不够,或结合不好,或拉收小腿不积极。

2纠正方法:

徒手或持球反复练习蹬摆动作的结合;连续做拉收小腿的练习;在地上画出两脚落地标志,要求学生滑步后落在标志上。

(四)滑步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大

1产生原因:

蹬地或摆腿过于向上;右腿未蹬直,过早收小腿。

2纠正方法:

滑步前身体重心先稍后移;左腿摆动时,要求触及后方(投掷方向)的标志物(标志物高度低于臀部)。

(五)滑步结束后不能保持投掷前的正确姿势,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1产生原因:

右腿拉收动作不完善,一是收腿速度慢或跳起,二是收的距离短,未落在身体重心下面。

此外滑步中左臂向左摆动或头向投掷方向转动,带动上体的移动;滑步时抬起上体,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移动。

2纠正方法:

徒手或持球连续做收腿动作;教师在学生右侧(稍后)拉住学生的左手,或在背后压住上体,进行滑步练习。

(六)滑步后停顿

1产生原因:

左腿摆动过高,着地不积极;右腿力量弱,滑步后重心下降太大。

2纠正方法:

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然后左脚后撤一步,积极着地后,右脚快速蹬地;持球滑步后结合右腿蹬地动作;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七)推球时用不上腰背肌肉和下肢力量,单纯用手臂的力量。

1产生原因:

投掷臂过早用力;用力顺序不明确;身体各部分动作不协调;最后用力时姿势不正确,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2纠正方法:

学生做好预备推球姿势,教师在前面抵住学生的右手,或者是教师在后面拉住学生的右手,要学生反复做蹬腿、抬体动作;学生做好预备姿势,教师在后用左手压住学生左肩,结合学生做蹬腿时,用右手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原地(正面或侧面)推球,利用下肢和上体鞭打动作将球顺势推出。

(八)推球时臀部后坐

1产生原因:

右腿蹬地不充分,髋部未能转至正对投掷方向;最后用力时两脚前后之间的距离过长;左脚制动大;怕出圈犯规。

2纠正方法:

教师站在后面,两手扶在学生髋的两侧,推球时帮助转髋、送髋;徒手做最后用力练习,要求用右手触及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远度的标志物。

(九)推球时身体向左侧倾倒

1产生原因:

左臂过分向左后方摆动;左脚的位置过于偏左,形成两脚左右的间隔过大,造成左侧支撑不稳。

2纠正方法:

先将左臂屈肘固定于体侧,做原地推球;右侧正前方固定标志,原地推球时(也可徒手)按标志方向推出;地上画出两脚的位置,要求滑步后两脚落在标志上;背靠固定物体,徒手原地推球练习。

(十)推球时出手角度过低

1产生原因:

左脚支撑无力或膝关节弯曲;推球时低头或向左后下方转动;推动动作慢。

2纠正方法:

在投掷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远度处悬一标志物,要求推出的球触及标志物;推过一定高度和远度的横杆(横杆和标志物的高度和远度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定)。

掷铁饼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按动作过程阐述)

(一)从持饼预摆到右脚蹬地面进入旋转

1.摆饼动作紧张、节奏不好

(1)产生原因:

概念不清,怕铁饼脱手,腕和臂紧张,不是以肩为轴。

(2)纠正方法:

①手腕微屈,使铁饼的边缘靠在小臂上,臂伸直,臂、肩放松,体重在右腿上,右肩略低。

②摆饼要以右肩微轴,利用惯性做较慢速度的前后摆动逐渐加大摆饼的幅度。

③去掉怕饼脱手的顾虑,可采用先以饼套(或手帕)把铁饼套(裹)在手上的过渡方法。

2.动作紧张,不协调,不能做出进入旋转前的良好姿势。

(1)产生原因:

①膝、踝动作僵硬,体重完全落在同侧腿上。

②用上体的动作带动体重的左右转移、摆动的幅度小,回摆时体重移至右腿和上体右移不够,不能把铁饼摆向体后最远点,不能使腰部扭紧。

体重没有压到右腿上。

③左臂配合回摆不够,上体旋转时右脚没有蹬送的动作。

(2)纠正方法:

①体重左右转移时两脚要有蹬送的动作。

②上体右转时,以身体右侧为轴。

③上体右转时,上体要有适当的前倾。

④回摆铁饼体重压到右腿后要有短暂的停顿。

3.进入旋转的动作僵硬、节奏不好,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1)产生原因:

①仅以上体动作左移,体重并未移至左腿。

②头部左转和左臂左摆不够。

③不能围绕身体左侧轴进入旋转。

(2)纠正方法:

①以右脚蹬送的动作配合上体左转使体重左移,体重压到左腿上,膝部弯曲,同时头部左转,左臂左摆。

②体重压到左腿后继续转移,右脚蹬地以左脚掌为轴转动,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围绕左腿向投掷方向摆动。

③投掷臂不主动做动作,要随着身体的旋转和向前而被遗留在身体后面。

(二)进入旋转右脚蹬地左脚着地(从进入旋转到左脚着地)

1.旋转中向前不够

(1)产生原因:

①身体过直,左脚蹬离地面的方向不对,体重前移不够,腾空过高。

②右腿摆动的方向不对。

(2)纠正方法:

①进入腾空前身体保持左前倾,体重继续前移。

②强调单腿支撑时屈膝旋转,体重向投掷方向移动,左脚向投掷方向蹬离地面,身体不要腾空过高。

③强调右脚绕着左腿摆扣,不要屈膝向前上方摆。

2.右脚落地后有停顿

(1)产生原因:

①进入旋转右腿摆动无力,右脚离地面过高,右脚没有转扣动作。

②右脚着地时,体重没有落在右腿上。

③右脚以全脚掌着地,左腿动作不及时。

(2)纠正方法:

①右腿摆动前右脚要有蹬地动作,以大腿带动小腿,使右腿的摆动有力,加大摆动惯量,右脚不要离地过高。

②腾空后身体不要抬起,保持旋转和向前的惯性。

③右脚以前脚掌着地继续转动,左腿迅速后摆。

3.旋转路线偏向投掷中线的左方

(1)产生原因:

①右脚无蹬地动作,右腿摆起过高,上体左倒,失去平衡。

②右脚转动过晚,右腿绕左腿摆动内扣不够,右腿不能及时着地。

③右脚着地有停顿,左腿随惯性摆动,左脚不能主动及时着地。

(2)纠正方法:

①地上划一直线,两脚左右开立于直线上,体重在左腿上,以左前脚掌为轴,右髋向前转动,以右大腿带动小腿,绕左腿摆动转扣,转180°,右脚落于线上预先划好的标志上。

②做上一练习,当右脚以前掌着地后,体重移至右腿,膝部弯曲,上体微前倾,以右脚掌为轴继续旋转,左腿要绕着右腿积极后摆,主动快落于预先划在直线左侧的标志上。

③方法同1、2,开始姿势两脚分立在直线的两侧。

④两脚开立于直线的两侧,体重移至左腿后,膝部弯曲,以左前脚掌为轴,右腿屈膝蹬送右髋向前转移,上体左转,右髋带动右腿绕左腿转扣,同时左腿蹬伸,使身体腾起,当右脚以前脚掌在预先划在直线上的标志处着地后要继续转动,左腿绕着右腿积极后摆主动快落于预先划在线上左侧的标识上。

4.旋转先快后慢或右脚着地后有停顿

(1)产生原因:

①㈠预摆时体重在左腿上,上体已先向左转动,进入旋转时,投掷臂主动先挥摆。

②进入旋转时,上体和左腿过直。

③右脚以全脚着地不能继续旋转。

(2)纠正方法:

①回摆时体重要随着铁饼从左上到右后转移到右腿上,进入旋转前要先以右腿蹬送右髋向前,而后是上体带动投掷臂。

②进入旋转时左膝应适应弯曲,上体向左移,右脚落地之后,体重要在右腿上。

③右脚以前脚掌着地,继续旋转。

(三)从左脚着地到掷出铁饼

1.掷饼时耸肩

(1)产生原因:

①旋转中投掷臂过于紧张,不能利用旋转的惯性,做不出以胸带臂的动作。

②投掷动作过早,只用臂力掷饼。

③体重没有移向左腿,不能以左侧为轴转体掷饼。

(2)纠正方法:

①旋转中投臂放松伸直,手指要感到铁饼的压力,旋转中上体要走在持饼臂的前面,掷饼时要利用旋转中的惯性,以胸带动投掷臂的挥摆掷饼。

②利用右腿蹬转、左腿有力的支撑和上体转动的力量掷饼。

③掷饼时要把体重转移到左腿,形成有力的左侧支撑,以左侧为轴挥臂掷饼

2掷饼时上身前屈或后撤左肩。

(1)产生原因:

体重未移至左腿上;左腿蹬撑动作过早或无蹬撑动作;未能以左侧为轴,左臂后摆过大。

(2)纠正方法:

掷饼时体重要以至前腿上;体重移至左腿时,左腿做有力的蹬撑;以身体左侧为轴,左臂摆至体侧制动。

3铁饼出手后在空中翻转或倾斜

(1)产生原因:

掷铁饼动作过于突然,投掷臂或手过于紧张,拇指压饼或翘起

(2)纠正方法:

顺旋转的惯性掷饼,投掷臂或手放松,做轻微用力的平投

4掷饼后冲出圈外

(1)产生原因:

未能及时降低身体重心和改变重心移动的路线。

(2)纠正方法:

掷饼后迅速交换双腿,上体前俯,左腿抬起。

掷标枪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引枪时标枪离身体太远

1产生原因:

肩关节灵活性差,手腕背屈或左臂向左摆动

2纠正方法:

多做发展肩关柔韧性的专门练习;多做第三,四步时左臂摆至胸前左肩转对投掷方向的练习

(二)第三,四步明显减速

1产生原因:

预跑阶段速度过快,增加了投掷步的难度,以至最后用力前,不得不降低第三四步速度;第一,二步引枪时上体故意后倾;第三步(交叉步)右腿抬得过高,向上力量大,第四步左脚落地不及时,影响向前的水平速度。

2纠正方法:

调整预跑阶段的速度;多做慢跑和加速跑中引枪,保持上体正直;反复练习第三,四步动作,强调动作节奏。

在第三步右脚着地前左腿要积极向前迈出。

(三)超越器械不充分

1产生原因:

引枪时上体转动不够并前倾,第三步(交叉步)步幅太小;第四步左脚离地过高;下肢动作慢,上体跟进快,髋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差。

2纠正方法:

反复练习交叉步动作,要求有较大步幅;在跑道上连续做投掷步练习。

强调第四步动作要快;原地做髋关节左右转动练习。

(四)“满弓”动作不充分

1产生原因:

左腿制动和支撑不好;助跑速度过快交叉步太小,右腿蹬转送髋不积极;上体过早向投掷方向移动

2纠正方法:

原地做“满弓”动作;左脚上前一步后结合做“满弓”动作。

(五)只用投掷臂的力量掷枪,没有利用下腋和躯干力量

1产生原因:

跑速过快,未能充分做出超越器械的动作,因而下肢和躯干失去用力条件;不明确用力顺序;投掷步的第四步太短,左腿未做出强有力支撑,由于向前的惯性,破事上体过早前移

2纠正方法:

多采用徒手和持器械的专门练习,如单手投掷实心球,沙袋等,体会用力顺序;多做上两步,三步掷枪练习;成投掷前的预备姿势,右臂后伸拉住橡筋,反复做最后用力动作;慢速短距离助跑,接投掷步重点体会超于器械而后掷出标枪。

(六)最后用力时臀部下坐或收腹

1产生原因:

①投掷步的第四步过大,在很大的向前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两腿承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因而迫使两腿弯曲过大蹬不起来。

②右腿蹬地无力,髋的转动和前移不够,体重未移向左腿、或左膝关节弯曲。

③投掷步的第四步左脚落地过于偏左。

2纠正方法:

①多做第三、第四步的练习,(或作出各步记号)改正两脚着地的位置。

②多做右腿蹬送右髋的动作。

(七)最后用力不能通过标枪纵轴

1产生原因:

①投掷步中对标枪所处的位置、角度、方向失去控制,或最后用力时标枪与前臂之间夹角太大。

②最后用力中挥臂路线不正确,肘下降造成拉枪。

③肩关节柔韧性差。

2纠正方法:

①多做原地引枪和慢跑中引枪的练习,持枪臂保持伸直并向上抬起约与肩高。

②㈡多做徒手挥臂练习,或做打击前上方目标,保持肘略高于肩。

③反复进行“插枪”练习。

注意发展肩关节柔韧性的专门练习。

掷链球

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一)预摆动作幅度小

1产生原因:

髋部移动与两臂动作不协调,不能“对抗”链球的离心力,因而躯干活动范围小,影响预摆幅度。

2纠正方法:

多用徒手或持轻器械做慢速预摆,使髋和躯干动作协调配合。

(二)旋转时两脚的脚迹不是平行的(或成锥形)沿着投掷方向直线前进

1产生原因:

进入旋转时,左脚向左后方转动不够,造成偏右;旋转中身体不平稳,迫使右脚过早着地。

2纠正方法:

反复练习前半圈旋转动作,左脚尽可能转动180°;在地面上画一直线,左脚在转动中沿着直线前进。

(二)预摆和旋转中,链球转动的速度突然加快

1产生原因:

屈肘或肩向后撤,缩短了半径。

2纠正方法:

多采用徒手或较轻链球进行预摆和旋转练习,努力保持两臂伸直。

(四)第一圈旋转时,身体向左倒

1产生原因:

进入旋转时,向左挥臂用力过猛,使链球转动速度快于下肢动作。

2纠正方法:

徒手或用较轻的链球练习旋转,注意两臂和下肢动作配合,不主动挥臂。

(五)旋转中链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位置不正确

1产生原因:

链球运行的速度太快,身体失去平衡,不能控制链球;屈臂或改变了旋转轴。

2纠正方法:

用较轻链球练习旋转,并在最低点作出明显标志。

(六)最后一圈旋转或最后用力中,链球在体前触地

1产生原因:

链球运行的轨迹不正确或突然屈臂以及两臂在体前过于向下。

2纠正方法:

用较轻链球旋转,适当地缩小链球运行轨迹平面与地面的夹角,多采用旋转一圈投掷,保持两臂伸直。

(七)最后用力出球的方向不正确

1产生原因:

第三圈旋转结束时,两脚着地位置不正确;不能控制链球旋转速度或出手太晚。

2纠正方法:

在地上划出两条沿投掷方向的平行线,旋转中两脚落在线上,多用较轻链球做最后用力练习。

在投链球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作,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多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不适应链球的离心力,破坏了身体的平衡,从而影响两脚落地的位置,其次是改变旋转轴或屈肘造成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大量采用较轻的链球做各种专门练习,提高身体“对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