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31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docx

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08622

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2

第四章产业布局规划2

第五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3

第六章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

第七章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4

第八章城镇性质与规模4

第九章镇区用地布局5

第十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6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6

第十二章专项规划7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9

第十四章远景发展规划9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9

第十六章附则10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适应范集镇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和规范各项建设,协调和处理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依据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特进行《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范集镇总体规划是依法制定的范集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镇域范围内进行各种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本规划。

第1.3条本规划经范集镇人大审议、报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需经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

以前规划有与本规划相抵触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1.4条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1.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指范集镇行政辖区,“镇区”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

第1.6条本规划自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1.7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8、《楚州区镇村布局规划》

9、《淮安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

10、《范集镇镇村布局规划》

11、《淮安工业园盐化工基地规划》

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的文件

第1.8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8年—2013年

远期2014年—2020年

远景2021年—

第1.9条规划指导思想

1、结合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镇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城镇功能,保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镇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1.10条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则

3、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1.11条规划理念

区域整体有机发展理念;

集约、积聚、集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

和谐发展理念。

第1.12条规划发展目标

将范集镇建设成为楚州区运西片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集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与一体的工业型城镇。

第1.13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加黑加底线的部分为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2.1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完善城镇功能。

充分发挥范集在楚州区以及盐化工业区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城镇性质和职能,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建立良好的城镇形态。

将范集镇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

(2)建设高质量和富有特色的城镇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城镇。

(3)在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的同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建设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型城镇。

(4)形成优良的居住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5)积极引进与盐化工业的配套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拓展城镇经济增长新领域。

第2.2条战略措施

1)发挥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与淮安相配套和互补产业的建设来主动接受淮安经济的带动,强化接受辐射和服务功能。

从淮安城市圈的整体发展和镇总体功能定位出发,加强与淮安多层次的经济技术联系,进一步强化与中心城市的协调,创造条件主动接受淮安市产业转移和辐射,实现经济社会的互利联动发展,大力加强与周边乡镇的横向联系。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从镇区域地位、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出发,面向区内外两个市场。

着力提高产业系统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进产业开发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盐化工业、新型建材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稳步扶持先导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

以区域性市场建设、观光农业的建设和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拓展新兴三产领域。

第2.3条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交通和区位优势决定了镇的工业发展强大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外引内聚”的能力。

加强服务业的开发。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高水平的服务型城镇。

积极推动白马湖旅游开发。

借助富裕的水资源基础以及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带动镇旅游业的发展。

重视科教和再教育建设,提高当地和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实行科教兴镇。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3.1条规划指导思想

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培养增长极核,强化中心镇区的职能,强化中心区的服务职能。

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的集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与一体的综合城镇;逐步完善村镇体系,形成适当的规模,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谋求产业调整、人口分布、综合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形态的整合等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逐步建立新的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加强新农村建设,将各居民点规划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3.2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镇域总人口:

近期2013年镇域规划总人口4.16万人;远期2020年镇域规划总人口7.16万人。

镇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35%;远期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

第3.3条村镇体系规划

1、村镇体系等级结构

第一级:

中心镇区1个——镇区

第二级:

村庄——具体村庄按照镇村布局规划执行。

第四章产业布局规划

第4.1条布局原则

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4.2条镇域工业布局规划

一个区级工业区、一个镇级工业区。

按照工业分类布局的原则范集工业集中区分为两类:

一类与淮安市盐化工业园形成产业链的工业区,即盐化工配套的区级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为7.38平方公里;一类为集聚传统工业为基础的镇级工业集中产业园。

采取集中形式进行工业布局,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分类向民营产业园或盐化工配套工业园区集中。

工业发展重点为无污染或低污染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工业、建材等综合型的工业基地。

第4.3条农业布局规划

1、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培育专业化生产基地。

2)以主要村庄为试点发展养殖业。

3)新品种种植基地:

培育新品种种植基地。

第4.4条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高质量的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是范集镇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5.1条规划原则

1、坚持交通规划建设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立足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合理规划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加快镇域公路网络建设。

2、坚持基础设施规划与淮安市盐花工业区基础设施规划衔接,做到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近远结合,与村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3、从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合理布局出发,坚持基础设施规划与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第5.2条交通工程规划

淮洪公路(即328省道)横贯范集镇域东西辖区。

淮岔公路由镇域中部向南至洪泽县岔河镇。

淮范路是联系淮安至范集镇的道路。

第5.3条给水工程规划

推行区域供水,规划近期由现状水厂供水,供水普及率90%;远期由洪泽水厂区域供水,输水管线直接接入区域供水管网,供水普及率100%。

第5.4条排水工程规划

污水:

范集镇镇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在镇区建设污水提升泵站,镇区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送工业区污水管网;村庄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村庄生活污水排放前,采用净化沼气池或栅格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进行充分利用,减少对地面水体的污染。

雨水:

镇区雨水经排水管道汇集就近排入镇区内部水体,各村庄雨水经排水管道汇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第5.5条防洪工程规划

镇域居民点建设应满足防洪、抗震、消防等防灾基本技术要求。

防洪按20年一遇设防,加强防汛堤坝、闸门和泵站等设施建设,加强河道整治、保护,增加河道排涝能力。

第5.6条电力工程规划

1、目标:

建设适应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镇区布局(用电布局)相协调的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

2、电力网建设:

范集的供电由两路电源供给。

一路为林集变35KV线路供应;另一路由盐化工业区的2座变电所作为远期供给。

规划每个村庄设置配电房一座。

在非保留村庄完成撤并后,通至非保留村庄的电力线予以拆除。

第5.7条电信工程规划

1、目标:

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充分满足社会信息化需求,与城镇布局相配套的,服务全镇的信息通信网络。

大力提高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数、数据网用户数等。

2、规划在镇区设电信支局,电话装机容量近期为20000门;远期为35000门。

在各中心村设电信营业厅和邮政代办点。

第5.8条广电工程规划

广播电视工程在镇区设立广播电视站,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通往各村庄的线路沿镇区至各村庄道路的北侧或西侧架设,尽量与电信线路同杆架设.

第5.9条燃气工程规划

根据淮安市燃气规划,镇以液化石油气为主。

供气方式为瓶装供气。

近期以镇区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站供气为主,规划在镇区范围内西南侧建设一个液化气储配站。

第5.10条环卫工程规划

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镇区和农村的有机垃圾尽量利用堆制有机肥料还田,无机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转运,送王元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每个村庄按服务半径70米左右设立1个小型垃圾收集站,镇区设立1个垃圾转运站。

第六章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6.1条镇域服务设施规划

1、中心镇区

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应高标准、高起点设置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具体包括:

1)、行政办公机构

2)、教育设施——初级中学一所、小学及幼儿园、托儿所等。

3)、文化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技站、科技站等。

4)、体育设施——体育场、灯光球场、游泳池等。

5)、医疗卫生设施——中心卫生院、卫生防疫站、计生指导站、妇幼保健等。

6)、集贸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专业市场。

7)、商业金融——相对齐全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8)、社会福利设施——福利院、敬老院等。

2、村庄

根据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在村庄与住宅同步规划中建设下列公共设施,具体包括:

1)、每个行政村设一个村民委员会办公室。

2)、每个村庄设幼儿园、托儿所一座。

3)、每个行政村设一个文化站(室),可兼作老年活动室,建议文化站(室)与村民委员会设在一起。

4)、每个行政村设卫生所、计生站一个。

5)、每个村庄设文化宣传栏一个,有条件的一个行政村设一个运动场、贸易市场。

6)、商业网点以村民个体经营为主。

7)、镇区保留范集中学,其它教育设施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划执行。

第七章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第7.1条指导思想

增强全民国策意识,树立现代环境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保护。

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加强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与执法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规划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农田保护和土地管理,加强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

第7.2条环境保护

1、合理调整和改善生产力布局,编制好总体规划,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防止工业区对水资源的污染,严格控制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谨慎接受城市转嫁到农村的有污染工业,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贯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并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

2、改变生活燃料结构,逐步实现煤气化或液化气化。

3、改革生产工艺,提高除尘效率。

4、搞好城乡绿化,提高农村植被覆盖率和城镇绿化面积。

5、综合开发污水处理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简易处理,完善污水排放系统,严格控制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沟。

6、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治理工业噪声源,采有隔声、消声、吸声、改进工艺和设备等措施,防止并降低工业噪声污染。

7、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加强“三废”的综合治理,严禁乱堆乱放。

8、做好中、低产田的土壤改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第7.3条资源保护

1、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建立防灾、抗灾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3、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沿路、沿河、沿沟渠绿化,保护水土。

4、实施土地资源发展规划,保证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必须的农业生产用地比例。

5、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严禁乱占耕地。

6、加强对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复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

7、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种水域,注意巩固和提高防涝、防旱能力。

8、保护水域,防治水质污染,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基本农田的灌溉。

9、加强农副产品资源的保护。

10、积极编制白马湖旅游规划,在开发利用的资源的同时切实保护镇域宝贵的水域自然资源。

 

第八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8.1条城镇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形成高效益的城镇运行系统和高质量的城镇生活环境。

主要是:

1)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其中包括通畅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先进的通信设施,良好的供电、供水、供气条件等)。

2)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一定的比例。

3)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高效、务实。

4)城镇空间布局合理。

5)保持独特的城镇生活环境。

6)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第18.2条城镇性质

楚州区运西片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集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于一体的工业型城镇。

第8.3条城镇规模

1、城镇人口规模

镇区人口规模近期至2013年为3.2万人,远期至2020年为5.88万人。

2、城镇用地规模

镇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114.13M2/人,用地规模为397.93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365.22ha;远期建设用地指标取105.23M2/人,远期用地规模为663.82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618.77ha。

盐化工配套工业区用地规模为738.02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693.36ha。

防护林区用地规模为223.75ha。

第九章镇区用地布局

第9.1条城镇发展方向

向东、北发展,控制向南发展,谨慎向西发展。

第9.2条规划区范围

南至328省道、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东至永济东干渠东约1000米、西至盐化工业园区淮范路。

第9.3条规划结构和形态

1、结构

规划结合现状道路情况,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及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基本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最终整个镇区形成以“一环、一心、两区、多组团”的规划格局结构。

一环——即结合现状水体塑造的镇区生态景观形成的环形水体公园景观——“翡翠项链”;一心——镇区新的商业教育服务核心;两区——镇区工业生产区、镇区生活服务区。

多组团——镇区生活区形成的多个居住组团。

2、形态

由于镇区主要向东、北发展,控制向南发展,谨慎向西发展,为此镇区最终形成以原建成区为基础的逐渐形成集中团块状用地格局。

第9.4条各类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镇区工业为民营产业园区。

本区对镇域范围内部的传统工业的整合重组,原则上要求无污染的绿色企业进驻。

规划在镇区西侧集中布置,建设用地面积127.43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21.67%。

2、仓储用地

规划集中布置了一处仓储用地,位于镇区规划盐化大道和永济西路交叉口。

仓储用地总占地面积为6.30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07%。

主要用于粮食收储及物流存储。

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为181.39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0.85%。

——镇区居住建设用地集中布置,由盐化大道及永济东干渠的划分为四个组团。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进行调整,改造居住条件,调整人口密度,增加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居住用地按规范要求,合理安排住宅,公建道路及绿化用地,加强居住环境建设,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形成居住中心。

4、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依需设置,规划总用地总面积为114.70ha,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9.51%。

1)行政办公用地:

将原镇政府扩大至腾飞路和富民路交叉口处,远期镇政府逐步向新镇区中心迁移。

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完善,其它行政办公机构用地尽可能在其周围集中设施。

2)商业金融用地:

完善原有的镇区商业金融区,规划腾飞路和盐化大道作为商业发展轴线。

3)教育机构用地:

现状范集中学和范集小学原址扩建,同时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远期在北部和东部居住区内各新建三所小学、五所幼儿园,更好地服务于居住区居民。

4)文体科研用地:

规划在新镇政府东侧结合水体绿化景观布置科研、文化、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

现状的老医院原址扩建,并且为远期预留发展用地。

6)集贸市场用地:

为强化本镇的商业服务功能以及良好的区域位置条件,规划在东部居住区处建设综合交易市场。

第一十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第10.1条对外交通规划

——过境公路:

328省道,淮范路,宁连一级公路。

——汽车站:

在镇区东部设置汽车站。

——加油站:

镇区共设置一个加油站。

第10.2条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现状路网情况,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路网间距基本上为200—300M。

道路等级主要采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体系。

——主干道:

红线宽度24-42米。

规划将北环路、秦杨路、张码路、盐化大道、永济西路、永济东路作为主要干道。

——次干道:

道路红线宽度为18-24米。

——支路:

其他道路为支路,红线宽度12、14米。

详见规划道路一览表。

——停车场和其它交通服务设施:

停车场设置两个,一个在民安路南侧、小康路西侧,另一个考虑在民营产业园区设置停车场,镇区新建项目应按有关规范的留足停车泊位,居住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家用小汽车的停车问题。

镇区东侧设置汽车客运站一处。

——城镇广场:

在镇区政务新区南侧设置一个广场,平时供居民游憩,特殊时可做集会之用。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第11.1条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城镇公园

规划在镇区设置范集公园、腾飞公园、永济公园、富裕公园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要。

并为镇区居住环境的提升打下基础。

2、城镇小游园

规划中以保护和利用自然河塘为原则,结合居民的行为特征,规划结合河道设置绿地景观小游园作为镇区景观点供居民休憩、谈心、游玩等。

3、线性绿地

本次规划以整合唐涧河、草子河、东二支渠、北九支渠以及镇区内部水系建设绿地为主、重点绿化道路为辅防护隔离带作为补充,形成线性网络。

——滨河绿地:

在镇区北部、中部和东部通过整理形成的水系,在其两侧设宽度不一的滨河绿带,以环境绿化为主,建设对应突出其休闲、娱乐功能。

——重点绿化道路:

路和和左路规划为重点绿化道路,保证应有的道路绿化的同时,两侧还各增设4-15米的绿带,以丰富城镇景观。

——防护绿带:

规划在苏北灌溉总渠南侧设置100米的防护绿地,以尽量减少其对居民的干扰,同时为防护设施的扩建留有余地。

4、小块绿地

居住区的组团绿地,城镇内部的小块绿地,公建前的装饰性绿地等,在建设时,要按规范配置。

5、经济果林

在镇区周围结合地形、水塘种植经果林,既有利于小环境气候的改善,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11.2条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1、规划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

同时强化生态景观特色的营造。

2、规划重点

A、主要水体景观轴线:

对现状水体进行科学整治,在最大限度减少土方量的同时,精心设计成为一个环状的水体公园景观带即“翡翠项链”,力求突出“水乡城镇”的固有特色。

沿线组织造型优美的建筑物,以形成活泼有序、统一、和谐的水体景观画面。

B、次要水体景观轴线:

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加以整治疏通,设置两岸绿地小品形成次要水体景观轴。

C、道路景观轴线:

以永济西路、永济东路为主要道路景观轴,在美化街道的同时对各个景观节点以及各条水体景观进行串联。

D、公园建设:

公园是绿地景观系统中所占面积最大的景观中心,其建设效果直接影响整体绿化风貌,规划提出应挖掘景观资源、突出范集特色。

E、环境细部处理:

规划要求在注重大环境塑造的同时,应注意各类小品、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的目的。

第11.3条整体设计导则

1、规划原则

1)以镇总体规划为指导,在城镇功能分区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城镇的特色条件,加以充实、突出、提高,以创造新的城镇风貌。

2)充分利用城镇的景点、门户区、控制点,重点规划,精心组织,使城镇景观富有生机。

3)根据城镇规划结构和自然环境,创造丰富有序的城镇生态景观。

2、规划重点

重点研究在城镇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镇形态结构、城镇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和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确定城镇特色形象塑造的标志、标识性景观区域及其景观节点,构筑城镇景观整体框架。

3、规划措施

1)城镇形象整体景观框架构筑

城镇形态空间结构:

“结合现状、中心发展、曲水入城、绿带环镇”的整体城镇空间形态。

2)城镇景区的划分

规划将镇区划分为以下景区:

——自然环境保护景观区:

主要是中部水系周边区域。

要求保护水体的自然形态,加强绿化,严禁污染;适当修筑人工景点作为镇区核心景观;

——近郊田园景观区:

主要是城镇近郊观赏性农田、果林、苗圃、鱼塘等,突出田园风光特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中心政务文化区:

主要是新镇政府及附近的城镇中心区,强化建筑的风格、个性,反映现代化城镇的风貌;

——城镇门户景观区:

主要是城镇对外出入口地区,其建筑、小品、环境等主要突出强调城镇门户的景观特征;

3)城镇景观控制要素

——城镇环境:

强调城镇水体的保护与利用,重视绿化的质量和覆盖效果,提高景点与景区的观赏价值和品味。

——建筑物

A、建筑高度:

新老镇区均为4-6层,城镇中心和地段中心可适当布置高层建筑;

B、建筑风格:

以现代感为主,以有特色和个性为宗旨,建筑色彩宜淡雅、明快,并形成和体现地方特色。

第十二章专项规划

第12.1条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选择

考虑区域供水原则建议以洪泽水厂作为镇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