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209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2015-10-28山西晋中太谷师范附小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

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

“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年级学生对漂亮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

与图形交朋友又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协作指导

  1.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同学们,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赶快行动吧!

课前,我让学生事先准备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

学生在物体上找到图形后,指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会说:

“我在饼干盒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摸起来很平”

  学生通过在实际物体上找平面图形,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通过摸平面图形,对平面有个初步的感知。

在这一系列小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给新朋友照相——体上有面。

  同学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照张相,把他们留在纸上,在学生兴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后,让学生到组长那儿找几个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把它描下来,并激励学生“比赛看看谁先描完,谁描的朋友最漂亮”。

  给先朋友照相,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给学生“做”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可能会用描的办法,也可能会用印的。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

对先完成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吗”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我会请其他的小朋友帮助,使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爱,增进同学间的情感。

  3.介绍新朋友——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怎么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我先给学生示范:

妈妈,今天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长得长长的,平平的,它不像长方体,因为它不能装东西,它是谁呢?

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介绍。

  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有可能都会说:

“方方的,平平的。

”这时,我问: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

”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再次描述,引导学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欲望很强,可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也怕出错。

而此处介绍新朋友的活动提供他们说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和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巩固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使用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更准确,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介绍会慢慢说得更清楚,更有条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找朋友——图形的应用。

  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

(课件出示街道和沿途的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吗?

孩子们想不到每天都能见到的交通标志牌里竟然也有数学知识,一下子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这些朋友?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有的说:

“课桌的桌面是长方形的。

”有的说:

“太阳是圆形的。

”有的说:

“班级获得的奖状是长方形的。

”有的说:

“窗子上的玻璃是长方形的”……(孩子们的童心在这时展现得淋漓尽致,童心无价!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通过说交通标志牌的形状、找生活中的图形、说生活中的图形,为孩子们搭设一座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三)拓展延伸,体验应用

  练习,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更是对学习内容的升华。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为此设计一系列游戏式的练习,既有动手操作的,又有辨认的。

使孩子们在游戏中练习,在快乐中成长。

  1猜图形游戏

  机灵狗:

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个好朋友,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猜,信封里面装是是哪种平面图形(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中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一个个劲头十足,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三角形”“那是圆形”当我露出的是正方形的一小部分时,学生有可能会猜是长方形,也可能猜是正方形,请学生说出理由后,我反问学生“你确定是长方形吗?

“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思考,发现,只露出一部分,是不能肯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我慢慢移出正方形,最后到全部露出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正方形”。

这个游戏即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也教育了学生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或一部分,认识完之后再下结论。

  2、数图形游戏

  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机灵狗请来了图形国的国王。

(课件出示一步一停顿、一步一摇头的机器人国王,它每走一步,都能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机器人国王说:

“同学们,欢迎你们到快乐岛来作客。

你能数数我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吗?

我身上的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本游戏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更进一层。

学生不仅要快速地辨认出图形,也要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画图形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图形国的国王吗?

想不想用图形朋友拼出你们最喜爱的图案来。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拼成了一栋房子、有的拼出了花草、小鸡,小狗小汽车等等。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

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

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然后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让学生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此游戏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图案。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动手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

引导学生在物体上找图形;在交通标志上找图形;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一理念。

此外,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给图形照相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认识100以内的数说课稿

织金五小:

徐龙海

说教材:

今天我所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一课时内容(教科书21-23页)。

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

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的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含义,感知两位数的基本组成方法。

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100以内数的含义,掌握数数的方法和数的基本组成。

难点:

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

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说学生: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为认识100以内的数奠定了基础。

但是,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不够遵守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2.学法

本堂课主要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程序:

本堂课教学主要分四步:

第一步:

认识几十几。

1.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就看清楚?

讨论:

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摆的?

2、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

分别摆出二十四,二十九。

3、你还能摆出二十几呢?

4、你能按顺序数出二十几的数吗?

学生数一数。

第二步:

认识整十数。

1.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

引导交流:

这里的10根可以怎么办?

操作时带领学生把最后的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和原来的几捆合起来。

那29添上1是多少呢?

2.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

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图文并茂演示推算过程。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3.认识一百。

①你会摆八十五吗?

先摆一摆,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的数到九十九。

②数到九十九,提问:

九十九添上1根是多少根?

③讨论:

一百在哪个数的后面?

一百就是几个十?

第三步:

感知十和百之间的关系。

1.10根10根的数,从十数到一百。

2.带领学生把10个十捆成一大捆,也就是一个百,告诉学生:

百和十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百和十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表示:

10个十是一百。

第四步:

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说教学效果:

本堂课教学下来,我感到极不理想:

1.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学参与面很低。

2.课堂教学语言缺乏亲和力,未把握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表扬、激励等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助意识淡薄,以致教学效果不够好。

我们认识的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44~45页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实践活动课。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已经接触了百以内的数,根据生活经验也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说,猜,数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糖、花生、黄豆(学生自带)

二.说教法学法:

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由于本堂课是实践活动课,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意识及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者,应当有序地进行启示和引导。

2.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本堂课还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说说自己的年龄,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子,从而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要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

3.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而且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并能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一些数量比较多的事物。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课前一分钟安排了猜数的游戏

[设计意图]这样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部分是“说一说”,教材出示第一张图,先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四句话,发现四句话里都有我们学过的数,接着再让学生读(遮住数和单位名称)同样的四句话,然后让学生用百以内的数自己来说一句话。

接下去就是通过学生自身年龄以及家庭成员年龄的调查,让学生明白年龄也是可以用数来表示的。

最后就是猜年龄游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很有新意地安排了学生第二边读,这样跟前面的四句话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由开始的疑惑到后来的痴痴发笑,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兴奋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次,通过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人年龄可能是不同的。

最后让学生进行猜老师年龄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教学过程的第二部分是“猜一猜”,这部分教师安排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1)数一数,请学生抓一把糖,数一数有几粒。

(2)猜一猜,抓一把花生大约是几粒,再数一数进行验证。

(3)比一比,将糖猜出来的结果与花生猜出来的数量比一比。

(4)想一想,为什么你猜的这么准。

(5)试一试,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是多少粒吗?

[设计意图]这个“猜一猜”环节教师安排的层次非常鲜明,让学生在参考抓糖获得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来进行花生和黄豆的数量估计。

这五个环节以猜为目的,这里的“猜”是紧紧围绕糖,花生,黄豆间的大小关系层层展开的,学生在活动中反复体验,在体验中深化了认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部分就是“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理念

针对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很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说说,猜猜,数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主要内容有: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下面我从三个环节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课标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并进行简单的整数两步运算,要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其中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由于是计算教学,所以教材的编排是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接下来安排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

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教材61页例1,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35+3和35+30,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

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

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

教材62页例2,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

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

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

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学生在上册已掌握了计算顺序。

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

关于“用数学”的编排。

穿插在计算中,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编写体例:

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

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

其中例题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做一做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

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

另外,老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大家共同解决,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树):

本单元知识结构可归结为四大分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其实这部分内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计算中)。

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融入到前几部分内容中。

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关于用数学的编排,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4、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本册书计算内容有第二单元20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