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05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本专题主要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具体有: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

中国古代史,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共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奴隶制度趋于瓦解。

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经历了2300多年的历史。

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

(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各种标准化和官僚制度的建设,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本专题的四目课文,第1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叙述了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第2目“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着重叙述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形成。

第3目“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阐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与帝王权力的逐步强化。

第4目“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主要阐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

联系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从而说明清朝的统治者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最后对晚清政治改革进行简要介绍,为古代政治向近代政治的演进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讲述下一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埋下伏笔。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二、教材要点

国家的起源及政治制度的出现

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2.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包括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

3.最初的“王”字来历(斧钺的象形)说明早期政治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强权。

4.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

5.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集中的反映。

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

6.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

夏商政治形式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自己也成了夏朝国王。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

这种血缘关系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代夏而立的商统治时间较长,历史遗存相当丰富,其政治特点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岳麓版)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人教版)

3、概况:

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

王族(人教版,岳麓版说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

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功臣(待遇与亲族类似)和先代贵族及少数民族的首领。

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理。

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5、诸侯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国:

齐、鲁、燕、卫、晋、楚等。

7、意义: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

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

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8、崩溃: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

战国末年,周王室更是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2、实质:

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诸侯和大夫等具有双重身份。

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由周天子和诸侯扩大到全国。

②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4、影响:

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三、教学重难点

本目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目难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国家的起源及政治制度的出现(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初步形成

史料链接:

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4)核心: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

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

“王”、“帝”(参看地图册P1中“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分布)。

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

“禅让”(或曰“传贤”)

(二)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

(1)、夏朝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性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史料链接:

材料一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史记·夏本纪〉

读史感悟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

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

2、商朝

建立:

商汤灭夏

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

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a概念

b分封的对象(子弟、功臣、先朝的贵族、少数民族的首领)

c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d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e实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维护奴隶制统治)

(2)宗法制:

a概念

b宗法等级(分析地图册P3示意图)----对大小宗关系的相对认识

c最大的特征:

嫡长子继承制

d作用:

读史感悟

读地图册P3《西周分封图》和教科书P6“资料卡片”,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联系宗法示意图,思考:

1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②“资料卡片”中提到的“姬姓之国四十人”和“姬姓之国五十三人”的史实,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论从史出: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在联系(本目难点)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下表: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内容

作用

瓦解

两者关系

五、本课小结

夏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代夏而立的商朝,其政治特点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用表格归纳如下:

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朝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

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制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四、能力测试

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

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

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

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3.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4.西周的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5.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

6.《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8.《左传》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

9.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2)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上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及时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并具创建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但是,秦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段,实地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它的灭亡。

(2)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评述

(三)、教材要点

“六王毕,四海一”

1.秦始皇于公元前230——221年间,先后灭掉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统一大业。

2.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3.公元前220——214年,征讨岭南地区时开凿了灵渠,也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4.秦朝的统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海内为郡县

1.秦朝统一全国后,力拒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称为“道”。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并力图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1.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立协助皇帝的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和负责监察系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还在中央各部门设立各负其责的“九卿”。

3.“三公”和“九卿”采用“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为君主专制服务。

挟书律

1.秦王朝为加强思想专制,采取了两大暴政——“焚书”和“坑儒”。

2.制定“挟书律”,即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四)、教学过程

一、“六王毕,四海一”

1.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及教材P9秦国统一六国图来思考秦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归纳总结:

2.过程

(1)统一六国

秦与韩、赵、魏等六国在战国时期异称“战国七雄”,后来,秦国实力大增,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的局面。

(2)北伐匈奴

措施:

①公元前215年,蒙恬华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②公元前214年,攻占边境军事要地

③修筑“直道”,与长城、边防军相匹配――有效地国防体系

(3)统一岭南地区

措施:

①公元前220年,征付岭南

②开凿灵渠

③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

④设郡

(4)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

措施:

①开辟了“五尺道”的交通路线

②部分地区委住官吏

3.意义:

①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为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②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一体的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

即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为成地方的行政制度。

1.目的

由平定六国后,秦朝中央就选择什么样的国家行政体制问题展开的讲座来分析秦朝实行县制的止的:

巩固国家统一和秦王朝的统治,避免地方上出现分裂割据势力。

2.内容

3.与分封制的区别

通过比较,得出最大差别在于: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批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

学习思考:

(归纳、总结)

 

三、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1.“皇帝”

特点:

2.“三公”

即“三公”丞相――协助皇帝、行政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三公九卿”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绝对服从

另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方式讨论国家军改要务,这成为皇帝裁决的主要依据,但秦朝后期,这种朝廷大臣参与仪改的制度遭到破坏。

学习思考:

朝议制有何作用?

 

四、挟书律

1.目的

秦朝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也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改展开批评,采取了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

2.“焚书坑儒”

3.评价(讨论归纳总结)

“挟书律”“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的统治,但是这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古代极为丰富的文化典籍,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成为秦朝短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践

兼并六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的统一北击匈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的统一南征岭南建立的条件

统辖西南

历史意义

皇帝制度:

总揽大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地方制度:

郡县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本节概述了秦王朝在统一六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版图的情况下,接下来从郡县制、官僚机构、思想专制等方面描述了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秦王朝集权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且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巩固练习:

1、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B、地方郡县制C、地方服从中央D、文化专制

2、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3、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有()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战国兼并战争,诸侯过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免

5、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6、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的主要意义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B、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的安定D、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8、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有学实素养的士人以传统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批评时政

B、欣赏和实践法家的思想C、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中央集权

D、钳制人的思想,破坏古代文化

9、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对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集权②钳制了人的思想,破坏了古代文化③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④是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代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了解科举制的实行。

2、历史概念:

内朝、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行省制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金字塔:

秦朝政府的组织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定律、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官僚体制变化的基本原则。

2、以史料和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说明相权的地位以及与君权的矛盾。

3、展示三省六部制结构图,以便于学生理解三省之间的关系,以及皇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二)、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

使学生掌握历史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本课难点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的主要特征。

(三)、教材要点

“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时间:

秦朝

内容: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弊端:

皇帝不受制约,决策独断、随意

影响:

维护皇权的体制被后代效仿,严重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

君权与相权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对主要矛盾。

西汉:

(1)频繁更换丞相以打击相权

(2)汉武帝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书的主要决策,让他们随侍左右,形成“中朝”。

中朝拥有决策权,而外朝变为执行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