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185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docx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5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一

一、您认为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有哪些现实意义?

(30分)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我国是一个史学传统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以史资治史是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所认同的重要的史学功能。

孔子修《春秋》是为了“使乱臣贼子惧”,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唐太宗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则直接以“资治”冠史书之名。

中国现实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必彻底肃清传统政治尤其是封建政治制度之潜在的社会影响力和施政遗习,如家长制、官本位、身份等级制、裙带观念、人情观念、惰性意识、内耗心态、衙门作风、论资排辈等等旧制度、旧观念。

另一方面,也能够从具有数千年历史,已经比较严整、规范并有许多技术和理论经验可以借鉴之处为现实政治改革服务,如科举考试的相对公平及开放性、其吐故纳新的作用,官员任职的回避制度(别头试等),考核制度的某些方面(如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某些朝代惩治贪污的制度和措施,养廉制度,施政理念等等。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对培养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政治素养、社会与政治洞察力、对生活和境遇的豁达态度、深沉、干练与稳重的处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成为一个优秀的行管人才乃至想要成为政治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与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古往今来的大政治家无不通晓历史,通晓历代政制。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史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二、您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有何建议和看法,业余时间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或通过什么方式来关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相关问题的?

(30分)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体与政体两方面,常反映以下三组关系:

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

概括说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我们应该这样看待中国政治制度1.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和体现本国的国情,并具有本国的特点,其结果也理所当然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民族心态、哲学伦理思想等密不可分,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首先应坚持历史的视角。

2.要注意"传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我们一方面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抗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都曾起到值得肯定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清醒看到,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论是奴隶主、封建主、还是官僚资产阶级,都必然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以维护本身的统治利益。

因此,旧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如他们或是突出王权、皇权、特权;或者是强调人治,发展个人独裁;或是强调华夷之分,顽固地保留和利用宗法体制等,这些都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3.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而经验证明比较的分析方法最可行。

比较方法有两种:

一方面,进行纵向对比,今天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上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目前国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

1、您对中国政治制度史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

谈谈您的看法和认识。

(40分)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二(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帮。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帮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一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AB。

A.群队B.部落C.酋邦D.聚落联合体

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

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ABC等三大集团。

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

4、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ABD等义务。

A.朝觐B.纳贡C.劳役D.兵役

5、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AB。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宗庙制度

6、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ABCD。

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内廷宗教与文职机构D.宫廷机构

7、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ABC。

A.司土B.司马C.司工D.司寇

8、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ABCD和大行。

A.大谏B.大田C.大司马D.大理

9、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ABC。

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

10、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ABCD。

A.玺B.印C.符D.节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答:

正确。

王权虽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部落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

2、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答:

正确。

周公所开创的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公以后已经成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

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室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自己对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1)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

(2)出现保证这一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的,包括诸如官吏、监狱、法庭、军队等。

(3)出现为维持这一权力中心及其各种机构存在和运行的税收制度。

(4)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阶级分化。

(5)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6)已经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军爱意识形态。

2、传说时代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特色有哪些?

1、人群以氏族和部落为单位,构成了孙氏族—子氏族—宗主氏族—联合体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组织结构形式;

2、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但却已经实现了有效的联合;

3、血缘氏族组织构成了政治性组织的基础,而政治组织由肯定血缘关系和血统优势。

血统优势不仅使某些氏族在其所统辖的族群中成为当然领袖,而且还使他们有可能成为联合体的最高领导者。

3、为什么说商代王权合法性观念完全是巫术思想的产物?

首先,从都城的选择上来看,商人灭夏不久就在夏人控制中心建都,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夏王朝的活动中心地处河南偏西一带,在古人眼中正是“天下之中”,先天就有神圣的意味;其次,商王通过对青铜器的独占实现对巫术的垄断,并以此为王权赢得普遍认可的合法效力;再次,以对巫术的独占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这一传统,在商代时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

特点:

(1)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

(2)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

(3)从分封的人口结构形式上来看,大多数的分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因而分封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动,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

结果:

首先是周族的由西向东的大迁徙。

其次是原居住于中部的殷人向周边地区的大扩散。

最终的结果是促使新的地方性文化的形成——封建制以政治强力迅速打破当时各民族间的壁垒,使其在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内逐渐融合,终于在数百年后形成了不同于周边野蛮民族的华夏族。

2、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转型的局限性及意义。

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

仅就政治层面来说,转型主要表现在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取代,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凝固不变的“世卿世禄”制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上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由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封制下的分权体制,为君主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

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主义使君主个人的垄断利益不仅完全地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还凌驾于君主家族和贵族集体利益之上。

上述政治转型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文官制度的成熟等技术角度来看,存在着显著的进展。

局限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是在中国既定传统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一次重要转变,但它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精神发生根本改变,君主制仍然是基本体制形式,不受限制的专制权力仍然是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三(第四章—第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1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A、B、C。

A.皇位继承制度B.后宫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袭制度

2、汉代有A.B.C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A.女御长B.宫长C.宫中学事史D.尚宫

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A.B.C等朝代。

A.西汉B.东汉C.唐D.明

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A.B.C朝为最。

A.东汉B.隋C.唐D.明

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B.D的权力。

A.批阅奏本B.传宣旨意C.阁票D.听讼

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B.C.D。

A.二十四衙门B.锦衣卫C.东厂D.西厂

7、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

A.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丞相

8、三国时的“三公”是A.B.C。

A.太尉B.司徒C.司空D.司马

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A.B.C。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

1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B.C.D,他们并无实权。

A.太尉B.太师C.太傅D.太保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答:

错。

世袭制的实施有助于避免因对皇权的激烈争夺而引发的政治动乱。

但是世袭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已将皇位合法的继承人局限于皇帝家族内部,但仍无法避免皇族内部的争斗。

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皇族内部的与异姓野心家合谋夺嫡争储的各种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而这正是皇权的专制性质所决定的。

2、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答:

正确。

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代替,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

尽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宋朝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

(1)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将强化中央集权作为基本国策

(2)根据宰相赵普的建议,赵匡胤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部收归中央,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而中央之权又全部集中于皇帝手中。

(3)宋将各级文臣武将的事权加以分割,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考课院和审官院等负责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而宰相权力则被分割限制。

2、明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有哪些?

答:

明朝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

(1)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2)在皇帝与各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宰相这一中间机构被撤消,决策机构与职能部之间直接联系;

(3)皇帝之下,行政、军事、监察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

3、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答:

(1)军机处后成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

(2)军机大臣几乎每天都要入值办事,共同商议朝政,。

皇帝对中央及地方机构或官吏有所指示,都由军机大臣起草召旨,有的先下内阁,有的则不经过内阁,直接密封发给地方督抚。

(3)各地督抚的奏章,也经由军机处直达皇帝。

(4)军机处的设置及其权限的划定,是皇权极端化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专制皇权至此发展到了顶峰。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皇权时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答:

首先,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社会各个领域在皇权面前均没有自主性,皇帝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超经济强制权力。

其次,作为政治性权威,皇帝还被看作是意识形态领袖,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

再次,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

最后,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机构制约,属于专制性权力。

2、怎样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答:

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

尽管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也在制度上作了种种努力,但仍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一些势大权重的朝臣也确实有可能夺取皇帝的权位,因而他们很难赢得皇帝的衷心信任。

其次,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禀性,投其所好,易讨得皇帝欢心,也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再次,从制度设置上看,随着历史的演变,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向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这就失去了能够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四(第六章—第九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战国是“客卿制度”。

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准”为标准。

4、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唐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5、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6、秦中央由太监主理全国军政。

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都要服兵役。

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1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等。

A.册授B.制授C.敕授D.旨授

2、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A.B.C等。

A.降薪B.贬职C.免官D.回原籍

3、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A.B.C.D。

A.品B.阶C.勋D.爵

4、秦朝并称“三公”的是A.B.C。

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司空

5、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A.B.C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A.大理寺卿B.刑部尚书C.御史中丞D.侍御史

6、宋朝御史台机构由A.B.C构成。

A.台院B.殿院C.察院D.谏院

7、宋朝的军事权由A.B.C分掌。

A.枢密院B.三衙C.兵部D.太尉

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A.B.C构成。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

9、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B.C。

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提点刑狱司

10、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A.B.C.D。

A.省B.府C.道D.县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是由它的日益暴露的弊端而造成的。

答:

正确。

西晋时,派到各地的中正已完全为士族所控制,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到东晋时,九品中正制进一步于门阀制度相结合,门第已成为国家选官的唯一标准,国家的选管及任用制度,就失去了社会激励作用。

到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业已暴露无遗,到隋唐时期逐渐为科举制所替代。

2、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答:

错误。

唐代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审讯,谓之“三司受事”。

而若有重大疑难案件,则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汉代察举和征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

汉代察举和征辟有两个共同特点。

首先,将国家职官的推荐权及部分录用权交给了各部门主管,特别是交给了地方州郡主管,说明两汉时各部门及地方还保留相当大的权力,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在其草创时期,尚未能建立起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

其次,不论是征辟还是察举,考察标准都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文字考试居于次要的位置,这反映两汉的官员选任尚带有相当的随意性

2、汉武帝时监察机构的设置出现了哪些变化?

(1)开始重用内朝官,监察权力逐渐转移到内朝尚书令手中。

(2)于丞相府设置丞相司直,秩位与御史大夫相同。

(3)设置司隶校尉,其权势逐渐显赫。

3、我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皇帝作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既掌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又是国家“最高法院”的唯一法官,还是国家“最高检察院”的唯一检察官,这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

(2)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发展起来了一套专职的审判机构,但都从属于行政机构,各级的行政主官同时承担着地方各级法院的“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

警察局的“局长”或“探长”,以行政权兼领司法权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论隋唐创建的科举制的意义。

答:

首先,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下,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进一步加强。

其次,统治者为重整儒学意识形态的权威,除对其本身进行修正与创新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稳定有力的社会激励机制。

明经等科的设置已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制的实施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准备了制度条件。

再次,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弟子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

最后,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结构,还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2、试述古代赀选制所反映的本质。

答:

(1)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它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以应付各种突发的自然或社会灾难,不得不以赀选的方式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补充手段;

(2)专制性皇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国家公共性权力转变为掠夺社会和垄断稀缺资源的工具,这是它的本质所在。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五(第十章—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2、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4、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5、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是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6、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7、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正式诞生。

1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A.B.C为代表的经世派。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王韬

2、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B.C.D。

A.奕訢B.曾国藩C.李鸿章D.张之洞

3、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A.B.C.D。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4、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A.B。

A.地方军事化的形成B.督抚专权C.洋务派的兴起D.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

5、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A.B的组建。

A.湘军B.淮军C.绿营兵D.防军

6、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A.B.C。

A.常备军B.续备军C.后备军D.练军

7、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