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653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docx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

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

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

七星瓢虫、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

棉铃虫

 

小麦锈病

蝗虫

玉米螟

 

七星瓢虫

 

麦蚜虫

 

 

形态特征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

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

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

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

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生活习性

麦蚜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均依各地气候条件而不同,多以卵在麦苗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小麦蚜虫为害叶片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

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

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

⑵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

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⑶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

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⒉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60%吡虫啉(吡虫啉——读音:

bǐchónglín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3),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3. 植物精油防止

小麦锈病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

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

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

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瓢虫

化学农药防治蚜虫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有产生抗药性及再次爆发的风险。

而采瓢虫防治蚜虫会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节约成本,降低污染。

同时,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持效期长,对生态环境及其他天敌生物无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