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58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docx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娃娃吃豆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娃娃吃豆(四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娃娃吃豆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它能吹出泡泡吗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宝贵的水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小公鸡借耳朵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娃娃吃豆一

制作意图:

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

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

4――5岁

操作地点:

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

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

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它能吹出泡泡吗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

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

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

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

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

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

普通泡泡器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

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

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

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

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

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

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

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问题延伸

教师:

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宝贵的水三

活动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

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活动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师:

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醋是什么味道?

牛奶是什么味道?

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

师:

醋是什么颜色?

牛奶是什么颜色?

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

透明的水

方法:

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

师:

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

为什么?

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

师:

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

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

师:

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

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活动:

水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

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活动:

水有什么用处?

(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

(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活动:

没有水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

(省略)

五、延伸活动:

环保小卫士

1、谈话活动:

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活动——环保小卫士

课后反思:

1、选材好。

(1)教材富有时代气息和一定的挑战性。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又是水污染非常严重的一个国家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对孩子进行“节约用电,保护水资源”这方面的教育责无旁贷,也非常有必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2)教材生活化,能满足幼儿好玩的天性。

水对于幼儿来说非常熟悉,他们对玩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选择这个活动,能有效唤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氛围。

2、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不到位,活动目标定位过高。

第一,所制定的三个目标在一个课时完成,对于中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学习内容容量过多(可以删除“水从哪里来”?

和“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这两个环节),难以达成预定教育目标;第二,活动本身定位是科学活动,但由于后部分活动内容过多,采取的都是谈话活动、观看幻灯片和教师小结的方式,以至于科学活动的特点不够突出。

3、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但对于“什么是味道?

”缺乏经验准备。

(1)人际关系准备。

由于本次活动是移位教学,师生间难免会有陌生感,因此,我多次有意地与孩子们一起谈话、玩耍,尽量减少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2)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

给孩子交代任务,去收集“水的用处和水从哪里来?

”的知识,为活动中开展的几次谈话交流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

使幼儿在活动中能真实、直观形象地感受水的极大用处、缺水的恶果、水的污染情况,在情感上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4)课前忽视了“什么是味道”经验的准备。

应在课前让幼儿闻、尝各种不同的食物,对活动中对比了解水有无味的特性有帮助。

4、活动设计体现了一定的现代教育观。

(1)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活动中注重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给予幼儿表达、探索的机会,而教师的角色定位较好,重在观察和引导,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传授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

(2)尊重幼儿,师幼关系平等、和谐。

活动自始至终我都力图为幼儿营造一种自由自主、宽松和睦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表达自己的发现,组织语言和教态具有亲近感。

(3)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化。

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比较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和游戏法,将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有机结合,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相结合,课堂气氛较活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小公鸡借耳朵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2、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活动重难点:

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前期经验准备:

了解过一些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重点提问:

小动物也有耳朵,你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长什么样?

你知道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

小动物耳朵各种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听见很远传来的声音。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

重点提问:

公鸡有耳朵吗?

公鸡的耳朵怎样的?

小公鸡带不了眼镜,你帮它想个好办法?

小结:

公鸡有耳朵,但是它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个小洞洞。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我们来听听小公鸡是怎么做的

重点提问:

小公鸡都向谁借耳朵了呢?

它们有没有借给它?

为什么?

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用?

小结:

小动物都没有把耳朵借给小公鸡,因为它们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点提问:

我们的耳朵本领也很大,谁能说说你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我们怎样保护耳朵?

小结:

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